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52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因为姜蓁提前宣传了,哪怕郑王去世的消息传回都邑,都邑的读书人们也是一边倒。

  “真是不巧,郑王怎么就没了呢。”

  “姜国如今都已经出兵了,郑王没了,不会赖账吧。”

  “怎么可能,两国结盟在先,郑王去世在后,不管是谁接任郑王的位置,都不该毁约。”

  “别说郑国了,连宋国都默认这十座城是姜国的了,都不敢对这十座城动兵戈。”

  郑国的君侯都不是没眼色的家伙,他们都已经招惹宋国了,哪还敢招惹姜国,对这十座城的归属没有任何异议。

  他们还需要姜国的兵马牵制宋国呢。

  看宋郑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姜蓁也没有客气,很快就准备挑选官员,去接手那十座城的管理权。

  “那个郑小白呢,还在都邑吗?问问他愿不愿意去做郡守?”

  “在,这段时间他一直在都邑做学问。”

  郑小白是从郑国狼狈逃回来的,巴不得能衣锦还乡,姜蓁派人去问他的时候,他都不敢客气,忙不迭的就答应了。

  “上一次没发挥好,这一次,我一定要让郑国那蠹虫知道什么是好官,什么叫民康物阜,什么叫国富民强……”

  做郑国那块飞地的官员,其他人或许还有顾虑,但郑小白那是一点负担都没有,兴致高昂,恨不得立刻回归,强势打脸。

  去年姜国新选拔的科举生中,也有不少郑国人。姜国的人才储备丰厚,随便挑拣一下,十座城的官员就被选拔出来了。

  反正是白得的城池,就算管理有难度,姜蓁也认了。

  不过姜蓁是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人,接手了十座城,转头就分了几座城给自家臣子做封地。

  “郭凡一城,左相一城,秋月一城,姚春一城……”

  姜蓁就这么简单分了分,很快就分了八座城出去。

  姜蓁赏下去的封地和他国不一样,君候只享受封地的税收,并没有实际控制权,官员依旧由朝廷派遣,君候只用拿钱。

  但人活在世上,又不是喝风就能活,钱这东西至关重要。

  姜蓁把这十座城当做封地赏赐下去,诸位大臣的重视程度立马就不一样了。

  左相第二天就上了一道《十城治理若干意见》的折子。

  【阿蓁这主意不错哎。好处一给下去,大家的斗志立马就来了。】

  【估计这几个人昨晚一晚上都在琢磨,怎么搞掉宋国,直接把那十座城纳入版图。】

  【要是宋国或者郑国把这几座城给占了,仇恨值估计能拉满。】

第168章

  来呀

  获得新封地的人, 都是姜国的重臣,无论是郭凡左相,还是秋月姚春, 都是这天下都很有名的人物。

  郑国虽然没打算在交城的时候使坏, 但如今却是更小心了。

  “小心点, 这座城如今是秋月的封地,她负责审核官报和学报,跟各家大佬交好,得罪了她, 咱们的名声以后只会被踩在地里……”

  “郭凡的封地最好也不要动, 听说他心眼不大, 当初在宋国吃了亏, 一直在偷偷摸摸的报复……”

  郑国还指望着姜国牵制宋国, 根本就不敢得罪姜国重臣, 怕他们怂恿姜蓁撤兵, 所以并不敢给姜蓁留一座空城。

  但在郑国官员离开的时候,还是有许多贵族跟着一起离开。

  他们是郑国人, 说的是郑国话, 用的是郑国历, 遵守的事郑国风俗, 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是郑国人,自然要在郑国的地盘上生活。

  当初姜国接手大峰郡的时候,也有许多的人搬家。

  【打地盘容易, 收拢人心却很难。就算把他们打服了,他们心里要是不服气的话, 也会一直惦记着造反。】

  【怕什么, 阿蓁还这么年轻, 只要她活得够久,过个一二十年,熬走一两代人,隔阂什么的自然就会消失。】

  【现在同化起来还算容易吧,毕竟大家都在推广简化字,姜国使用历法也很超前,铜钱和和金银的锻造水平也高,用好的东西去替代,难度会低得多。】

  担心那片飞地的百姓流失严重,郑小白他们这一批官员,被任命之后,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赶紧去上任。

  郭凡秋月他们虽然不好插手封地的管理,但为了明年的税收,他们都非常热心的给郑小白出了主意。

  “姜国这块招牌,如今还算好用。十城之外,如今打得火热,你可以借次机会,收拢被战火波及的百姓……”郭凡建议道。

  “那十座城里的土地,估计很多都被贵族侵占。你去了之后,可以把户籍册子和田亩的册子烧了,概不认账,重新给百姓确认土地的所有权……”秋月一来就对贵族捅刀子。

  郑小白临走前,姜蓁召见了他,跟他说了几句话,“那十座城,离姜国太远,真动起手来,你们很可能会没有支援,冒死守城什么的,不划算,我培养你们也不容易。所以我允许你们带着百姓投降。”

  在姜国格外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下,姜蓁这话格外的质朴,功名利禄都是虚的,命最重要,而姜蓁把他们的性命放在了首位。

  郑小白等人被姜蓁的叮嘱弄得红了眼眶,对着姜蓁深鞠一躬,郑重的说道:“臣等必不负王上所托。”

  “去吧,十年之内,我必让你们无后顾之忧。”姜蓁有信心十年内把宋国扳倒。

  姜蓁有信心,郑小白他们也有这个野心,带着一批新的粮种,斗志昂扬的前往郑国。

  【把郑国人变成姜国人,这任务还蛮艰巨的。】

  【没事儿,给百姓一段时间适应,他们很快就会爱上姜国的。】

  一座城池拿到手里,想要真正的化民心为己的话,就需要花许多的时间去浸润,让百姓大心底里去认同。

  姜国从宋国接手的大峰郡内,虽然大部分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但还是有少部分人还念着宋国的好。

  人心是最难养的,姜蓁绝对做不出割城的事情来。

  郑王如此,也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内忧外患,他不给好处,请姜蓁出马,就该完蛋了。

  但请姜蓁出马也没用,他还是被人给杀了。

  “郑王当家做主那么多年,就没一点死忠吗?怎么就没人请郑国太子回国?”姜蓁的表情疑惑,对卫蝉问道:“郑国太子在客馆住着,就没什么动静?”

  卫蝉摇了摇头,回道:“几位质子一直深居简出。哪怕郑国如今乱成一团,郑国太子除了服孝,没有任何异常。”

  【现在姜国才是最安全的话,郑国太子回去肯定会被噶了。】

  【他都不在国内,没法经营维持自己的势力,光杆司令的日子可不好过。郑王留下的人又不是傻子,在诸位君侯打生打死的时候,投靠郑国太子,这跟没区别。】

  郑国君侯们已经自觉的把太子遗忘,根本就没人提他,任由他在姜国做质子。郑国太子为了自己的小命,也在默默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有宋国这个外部的强敌,留给郑国内斗的时间也不多,在宋国军队打到都邑之前,新一任的郑王的争斗就有了结果。

  没有盛大的继任仪式,新任郑王一上台,就联合起郑国的诸位君侯,和宋国的军队正面硬刚。

  有地理优势,也有群众优势,郑国很快就夺回了几城,开始反击送宋军。

  军队来来去去,遭罪的是底层的百姓,家中的存粮都被搜剿个干净不说,壮男壮女还会被拉壮丁,去后勤帮忙运输粮草。

  在宋郑两国你来我往的争斗中,郑小白所守的那十座城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宋郑两国的兵卒,无人敢踏足。

  对郑国军队,郑小白的态度友善,“友军,大家都是友军。我姜国还在后方帮你们牵制宋国呢,要不然宋国更嚣张。”

  对宋国军队,郑小白就故作威严,“我姜国和宋国只在边境对峙,还没动用大炮,你们要是真想两国交战,那你就来打我。你看王上会不会替我们出气。”

  他也就是说的硬气,但谁要是真打来,他能立马投降,绝对不会有一丝犹豫。

  毕竟姜蓁都说了,他们的命最重要。不过他虽然会投降,但他敢保证,他自己那颗心,绝对是属于姜国的。

  在他临走前,姜蓁说的那番话,已经把他彻底的给收买了。郑国通缉他,姜蓁却重用他,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打点好两国的军队之后,郑小白也没闲着,带着各城的官员,清点土地,收拢城池周边的乡民,了解各城的信息。

  郑小白准备按照秋月的办法,收缴贵族手中的徒土地,分给普通百姓。

  但贵族可不单单只有地,他们家中还有童仆和护卫。

  为了自己和诸位新上任官员的小命着想,郑小白最先做的就是花钱从贵族手中买粮,然后重新安排郡内的百姓服兵役。

  就他们身边那点护卫,关键时刻顶不了什么事。

  在郑国官员撤走的时候,仓库中的粮食、奴隶和财物,他们都搬走了,因为这是属于郑国的东西。

  粮食都没了,城中服役的兵卒,自然也就散了,如今郑小白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把这些人安排起来。

  但各乡的人做郑国人做久了,对郑小白这个姜国官员,免不得有些害怕和担忧,弄得郑小白这个郡守,还得拉下面子,亲自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因为就他的名声最大。

  “我才离开郑国多长时间,你们就不记得我了?我是之前雪灾期间,带着灾民造反的郑小白啊……”

  “所以你真是姜国派来的谍者?”

  “胡说。我之前带着灾民造反,可不是姜王指使的,是因为我县内的百姓快要饿死,我没办法才出此下策的。”

  郑小白一脸正气的说道:“当时我就只是个县令,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我县的百姓。反正今年郑国雪灾的时候,我护着我县内的百姓抢到粮食,吃饱饭了,没饿死多少人!”

  若不是郑小白身上穿着一身官服,他说话的样子像极了一个盗匪,正大光明的说着自己当初带着乡民抢粮食的事情。

  对这批心里有些抵触的百姓,郑小白也没来硬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郡内没有兵卒,等宋国的军队打来,你们的父母孩子怎么办?家里的粮食地里的田怎么办?重建郡内的军队,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自己……”

  郑小白好歹能拉着一批队伍跟着他造反,这点口才还是有的,很快就说动郡内的百姓开始正常服兵役。

  手里有了军队,郑小白就不客气了,放开手来祸祸城中的贵族,把他们手里的田地收归国有,然后再分给各乡的百姓。

  只这一招,他就获得了郡内大部分百姓的支持。

  “赶走了大批贵族,空出的良田太多,给百姓分完,还剩一半,怎么办?”农官向郑小白讨主意。

  就算给百姓分土地,也不是乱分的,农官也会根据这家的人口来分,分多了种不过来,也是一种浪费。

  “还能怎么办?偷偷摸摸的招揽郑国百姓呗。”郑小白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原本就是这么打算的。”

  有郑小白这个不怕事的在前面顶着,在宋郑两国交战的时候,这十座城就偷偷打开城门,对郑国的百姓伸出了橄榄枝,“来呀~来呀~来呀~来呀~~~”

第169章

  什么都不知道

  敢举兵造反的君侯常见, 因为他们有大批的护卫,还储存有粮食和武器,成功的概率还算大。可举兵造反的臣子和庶民就很难得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大臣, 主打的就是一个文武双全, 但郑小白没有任何积累, 直接领着灾民和郑王叫板,骨子里也是个狠人,要不然姜蓁也不会放心把这块飞地交给他来管理。

  反正只要姜国和宋郑两国没闹翻之前,郑小白就绝对不会吃亏。

  没有一层又一层的上官压人, 郑小白和那群新上任的官员们, 全都放开了手脚办事, 安排军队巡逻, 防止溃兵进入十城郡内变成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