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8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姜王可以直接任命官员,但不是学识极高的人,姜蓁也不会给姜王推荐,除非那人极得她的信任,可话又说回来,那些门客才投奔过来没多久,和姜蓁都没见过几次面,又哪里谈得上 信任。

  把人养着不用,那是不可能的,就连靠嘴皮子吃饭的说客,也被姜蓁安排成了老师。

  这群本事大点的,倒是不用去蓝河县,留在公主府就行。姜蓁从蓝河县回来的时候,还挑了几十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有几个孤儿的父母,是修建河堤的奴隶,但不幸身亡,姜蓁就把这几个孩子放良,带回公主府培养。

  她之前就对麾下的奴隶承诺过,有功必赏,这样做不过是在实现自己的承诺。但姜蓁也能感觉到,因为她养孤儿这事,麾下的奴仆,对她都变得更加忠心。

  不论是教那群孤儿识字,还是让蓝河县学室的人学法律,都需要大量的竹简。

  姜蓁是斥巨资,才买回来一车竹简,但这玩意儿就是看着厚重,上面的内容其实没多少,一车竹简,还比不上两本书。

  直播间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给了姜蓁造纸的方子,可姜蓁暂时却不准备拿出来。

  她现在不过就是个公主,这段时间刷的名望,已经够她用了,哪怕她把纸弄出来,各国的文人不过就是夸她几句,但实在的好处,她现在的地位够不着,那些厉害的大佬,也不会因为她弄出了纸张,就跑来追随她。

  文风最昌盛的地方,不是姜国,而是郑国,许多大家都在那里办学,收徒。郭凡和他师兄,就是从郑国出来的。各国的大佬,有一半都是在郑国学成出师的。

  姜蓁现在的能耐不够,不想拿造纸术出来资敌,让郑国培养出一堆高手,投效别国,然后来跟姜国作对。

  没用过纸这种好东西,公主府内的那些门客,对竹简没什么不满。

  学堂里的第一课,老师就教学生们削竹简,然后再用火烘烤。

  这群孤儿第一次上课识字,对这些竹简十分敬畏,每个孩子都十分认真仔细,让在门外偷看的姜蓁,忍不住鼻头发酸。

  【那一双双眼睛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哪怕人家年纪小,心里也明白,未来能不能翻身做士族,要看现在够不够努力。】

  【我把我家那几个熊孩子,都叫来看直播了,一个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就是真实残酷版的《劝学》,机会只有一次,不努力就只能做奴仆。】

  这群孩子在公主府是受到庇护的,否则哪怕他们现在是良民,以后交不起各种税,也会被官府惩罚,欠债过多,就会被抵押成为奴隶。

  姜蓁是在用心培养这群人的,除了文化课,还有剑客教他们搏击之术,护卫教他们行伍中的规矩。

  这群孩子是姜蓁未来的帮手,现在就能用上的青壮,姜蓁对他们也不含糊,一个个都被养得身强体壮。

  姜蓁忙着公主府的事,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等到了下午,郭凡就坐马车回了公主府。

  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姜蓁问道:“怎么?我父王不愿意采用你的主张。”

  如果是这样的话,她也不用急着去搞玻璃和陶瓷来挣钱了,摊子铺太大,也不好管理了。

  郭凡摇了摇头,说道:“王上身体抱恙,自觉没有精力做这事。”

  谁能不惜命呢,姜王是爱自己的国家,但姜国也没有到不变法就灭国的地步,所以姜王的意思是让郭凡再等几年,让他辅佐新王。

  郭凡可不乐意等,拒了姜王给的博士官职,就直接回了公主府。

  他的政治主张,不是一个小小的蓝河县能容得下的,所以他也没有像陈冬一样妥协,留在公主府,而是直接向姜蓁辞行,要去别的国家游说君王。

  姜蓁也没什么好说的,给了他一辆驴车,十两金子,一大包精盐,亲自把人送出城了。

  这事她做过也就抛到脑后了,倒是姜王接见过郭凡之后,看姜蓁的眼神格外慈祥,觉得姜蓁是个舍小我为大家的好孩子。

  病好之后,姜王就拉着姜蓁说道:“之前是我欠考虑,我该给你一块水土丰茂多良田的封地的,现在你在蓝河县投入那么多心思,再给你换封地,就不值当了。”

  姜王担心郭凡的主张姜国早晚有一天会用上,到时候就没他护着姜蓁了。

  姜蓁反问道:“卫国的变法若是成功,其余各国都会跟着学,咱们姜国会落后吗?”

  “必然也是要跟着学的,否则别国在变强,我国落后,后果就是被吞并。”姜王回道。

  诸国的竞争是残酷的,哪怕姜国是五大强国之一,也不敢保证没有灭国之危,所以别国的优点,他们是定然要学的,能不能学成功不一定,但肯定会去试。

  正是因为互相学习,几个强国的律法规矩,也都大差不离。

  卫国现在试着摒弃分封制,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若是因此变得更加强大,肯定会吞并旁边姜国的城池,到那时候,姜国也会被逼着跟卫国学,但比别人慢走一步,姜国面对的就是内忧外患的局面。

  当然,若是卫国因为变法,导致内乱,分崩离析,其余各国也乐见其成。

  但姜王作为国君,自然有其独到的眼光,心思觉得,卫国王室很有可能顶得住变法的压力。

  等姜国跟着学的时候,姜蓁别说手里的盐井,封地都保不住,到时候姜蓁还能依靠什么,靠他留下的余荫吗?

  暗自思索了几秒,姜王慈爱的摸了摸姜蓁的头,说道:“我看你把蓝河县打理的很好,也有一定的才能。你后面也别老是在外面瞎玩,多来议事大殿陪陪我。趁这几年我身体还不错,多教教你。”

  【姜王这是想要教你处理政事的意思?】

  【他估计是想通了,封地、盐井这些外物,并不是姜蓁的依仗,只有自己学到的本事才是。】

  【也是小阿蓁在蓝河县表露了自己的才华,让姜王和那群大臣都能高看一眼,否则姜王肯定不会提这茬。】

  能接触姜国的政务,那自然是好的,姜蓁赶紧乐颠颠的应了。

  得到了姜王的准许,姜蓁出入议事大殿,完全没有了阻碍。

  左相、右相、御史丞之类的官员,在大殿里看到姜蓁的时候,都露出了一副诧异的表情。

  瞄了眼姜王腰间的佩剑和右相,最终还是御史丞站了出来,提醒道:“王上,臣有事要禀告……”

  御史丞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瞄向姜蓁。

  姜蓁岿然不动,姜王叫她来的,姜王要是不开口,她是不会走的。

  姜王捂着胸口,咳了两声,虚弱的说道:“最近大病刚愈,我身体不舒服,也没什么劲。阿蓁孝顺,特意来替我捧竹简,还帮我念……”

  批阅奏章是个体力活,多的时候,姜王一天能批阅五十斤的竹简。帮忙念奏章这事情,没有姜蓁,姜王的侍从也能干,可姜蓁这不是孝顺嘛。

  各位臣子送上来的奏章,姜蓁都能看,议事的时候背着她,也没什么意思。

  姜蓁现在有名望,又有姜王的宠爱,诸位臣子试探了一下,就默认了姜蓁的存在,自然的当着姜蓁的面,商量起了国家大事,连看她最不顺眼的右相都没多说什么。

  自从有正经事做,姜蓁就在王宫扎根,去公主府的次数也少了。

  但公主府的事务不多,姜蓁不在也能照常运行,蓝河县那边就更不用姜蓁操心了。

  精盐的买卖县衙管着,每日都在稳定的进钱。陈冬那边增添了大量的奴隶,人手充足,钱粮也够用,他不止把河沙清理了一遍,地势低的地方也修好了堤坝,现在正在各乡指导大家修水渠。

  蓝河县不能征上万的民夫,全靠水泥加速了修坝的过程,否则就靠那两三千奴隶和周围的乡民,这堤坝能修好几个月。

  每隔一段时间,陈冬就会向姜蓁来信汇报进度,还有他在此期间的花费。

  姜蓁哪怕在都邑,对陈冬的进程也一清二楚,等他们修完堤坝,姜蓁就给他们去信,让陈冬去各乡修渠的时候,顺带把主干道的路也修一修。

  蓝河县的路修完了,再修蓝河县到都邑的路,那条路她以后会经常走,修平整一点,不止自己以后少遭罪,来蓝河县的商贾也便利。

  等把路修完,她新买的两三千个奴隶没事干了,正好就能训练成自己的护卫。

  顺理成章的事,其他人就算知道她养那么多人,也会觉得事出有因。

  姜蓁心里正美美的盘算着呢,姜王又虚弱的倒下了,吓得姜蓁一直跟着姜王身边,都不敢离开。

  姜王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还对姜蓁宽慰道:“你不用担心,这都是老毛病了。不过我腿疼成这样,今年的雨怕是会下很大,你出宫跑一趟,让左相和右相商量个章程给我。”

  作者有话说:

  小可爱们,下章就入V了哟~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跪求包养呀QAQ

  专栏预收《我在乱世卷成王》求收藏~

  穿越前,夏空青是个卷王,一路从小镇做题家,卷成互联网大厂高管,下属爱戴,上司看重,钱途一片光明。

  车祸穿越后,夏空青成了寒门夏家的小女儿,明摆着乱世将至,民不聊生,家里人还优哉游哉,无所事事。

  夏空青内心:你们都没有危机感的吗?天天这么玩,不会无聊吗?

  反正夏空青是闲不住的。

  鸡鸣时分,她就起床,读书百遍,直至能够背诵,把家里的藏书看完,还会去好友家借阅,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寒冬腊月,她在院子里挥剑练拳,直到深夜。外出打猎,豺狼虎豹皆不是她的对手。

  除此之外,她还培育良种,大开作坊,年纪轻轻就给自己挣下了大片家业。

  家里有这么个卷王女儿,夏老爹的日子也不好过,被迫开始跟着卷。

  老爹愿意努力,夏空青赶紧帮他出谋划策。

  “爹,我打听到王大人喜欢狂草,你把字练好,他定会举荐你做官。刘大人爱俗物,下次送礼可以送金佛。”——卷王的必备技能,投其所好,独得上司恩宠。

  “爹你既然做了县令,就该让治下百姓吃饱穿暖,好好养兵,清缴盗匪。”——卷王必备技能,笼络下属,培养一堆铁杆。

  “郡守身亡,爹你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升上去。”——卷王的最终目标:升职加薪。

  夏老爹干活勤勤恳恳,郡内百姓安居乐业,但转头,混乱的朝廷就想派人来摘桃子。

  碰上这样的上司,夏空青不能忍,“这皇帝不行,跟着他混不出头。跳槽!必须跳槽!”

  但环视天下英雄,好像没有一个英明的领导,夏空青果断另起炉灶,造反称王,带着底下的官员一起卷。

  她治下的百姓,必须吃的最好,穿得最好,最富贵。

  她治下的兵,必须装备精良,粮食充足,最强悍。

  做不到?那就是她还不够卷!

第26章

  想当宋国王后吗(三合一)

  姜王身体不舒服, 精力不济,姜蓁果断接下他派发的任务,抓紧时间出宫找两位丞相。

  姜蓁才刚出宫, 天空中就已经响起了惊雷, 大雨侵盆而下。

  左相和右相平时有些政见不合, 但事关水患,他们的速度却很快,都不用怎么商议,很快就把奏章写好, 送进宫里。

  姜蓁捧着竹简, 替姜王念道:“召奉常祭天地、祖宗、山川……若水势过大, 亭长、里正可带领百姓到山林中狩猎……”

  念到最后, 姜蓁人都麻了, 感觉就没有一条正经救灾的, 忍不住对姜王问道:“朝廷不是有存粮吗?为什么不用来救助受灾的百姓?再或者减税也可以啊。”

  姜国建都百年, 都邑肯定不会被洪水淹,可大河两岸的城池和百姓就惨了, 蓝河县往年也是被洪水祸害的地方, 暴雨一来, 姜蓁就担心起了蓝河的百姓。

  【可不是嘛, 祭祀有啥用,祖宗能保佑天上不下雨?】

  【姜国还是五大强国之一,治理水平就这?】

  【那俩丞相这么快就把奏章搞出来, 肯定照的是旧例,毕竟就大河那糟心样, 隔几年就会发大水, 姜国的臣子应该也习惯了。】

  【姜王还是以仁德著称的。就这救灾水平, 怪不得古代人口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