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65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医丑感叹道:“按照现在这个行情,报名的应该有两三千人。”

  “差不多吧,现在都已经有两千人报名了,幸好大学里规划的教室多,桌椅也多,否则还真不够用。”姜蓁贴心的说道:“就让大家在大祭之前考完,免得他们过年都不安生。”

  过年不能好好放松,还要背书,在姜蓁看来过于可怜了,所以她把考试日期定在了大祭前五天。

  留下三天批改试卷的时间,大祭前两天就能出结果。

  为表重视,姜蓁那天都没有去会议厅听大家商议新法,而是主动跑来监考。

  纸坊里的纸,姜蓁没有拿出来卖过,所以市面上的纸非常贵,丝帛也是一样。

  没有一个良好的作弊条件,又是第一次考试,所有考生都没有经验,所以姜蓁没有安排人检查小抄,直接安排大家进教室就开始考。

  巡视了考场两圈,姜蓁发现了好几十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脸色变得非常古怪,悄悄的对一同监考的医丑问道:“巫医不是不合吗?怎么今日来考试的,有这么多巫者。”

  “嗯?太女公告上没说禁止巫者来参考啊。难道他们不能来吗?”医丑反问道。

  被医丑问得一愣,姜蓁回道:“他们是能来考试。可巫者和医者的治病方式大不相同,巫者能适应吗?”

  医丑淡定的回答:“太女多虑了,巫医同源。太女难道忘了,麻醉汤的配方也是您从巫者手里买来的。”

  听到这个回答,姜蓁沉默了。关系好的时候就是巫医同源,吵架的时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巫医这关系也太微妙了。

第65章

  公平晋升的渠道

  不确定这些巫者的实力, 姜蓁借着监考的便利,没事就往他们身边凑。

  【咦~试卷答得很好哎。题目上关于药材药性的题,他们居然都会。】

  【这猛人居然还会解剖的题, 偷偷试过吧。】

  【实力是没什么问题, 但万一他们治病的时候跳大神怎么办?】

  【多一项技能岂不是更好。还省了心理辅导的事。】

  姜蓁和直播间的人不信鬼神, 但这个世界的其他人是信的,巫者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扩大药效,毕竟病人自己的意志力也很重要。

  正是因为世人都信鬼神, 所以姜蓁也不能偏帮医者偏帮得太明显, 只能和医丑商量道:“医署成立以后, 医官和大学里的学生, 应该统一着装, 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医者。你觉得呢?”

  “好。就按太女说的办。”医丑想都不想就点头。

  姜蓁属实是不想看到巫者给百姓治病的时候, 披着羽衣, 或者带着骨头链子,又或者是袒胸露乳……

  与其让大家自由发挥, 还不如她主动规范一下着装。

  【那几个女巫小姐姐的脸上还有刺青, 好酷~~刺青弄在脸上, 再规范着装, 百姓也知道这是为巫者。】

  【美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干净卫生。总不能刚把人家的伤口清洗干净,一片羽毛就落了上去,那这伤口就白清洗了。】

  【医者最重要的就是洁净。强烈建议采用白色的衣服做官服, 衣服脏了立马就能发现。】

  姜蓁很赞同白色官服,医丑却犹豫了起来, 小声的反驳道:“白衣没染色, 看起来不值钱, 而且丧服也是白色,我们是救命的医者……”

  医丑知道姜蓁不差钱,他的重点在后面那句话上。

  现在的人选择白衣作为丧服,是因为崇尚‘自然’和‘真’,麻衣本来的颜色就是白色,所以白色为‘真’,后天染上的颜色就是‘伪’。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斩衰,就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而成,裁衣服的断边甚至都不会缝一下。

  用最粗糙的原料,和最简单的制作工艺,才能体现出自己对先人的诚心。

  面对医丑的犹豫,姜蓁劝道:“君子去伪存真,医家追寻的是天地间的真理,白色最适合不过。若是觉得纯白色不吉利,怕百姓多想,那就再配一个蓝色腰带,如何?”

  “行,就听太女的。”医者眯了眯眼睛,坦诚的说道:“我最烦巫者穿奇装异服,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统一官服的办法好,能把他们身上的鸟毛全拔了。”

  【我懂了,巫医同源等于相爱相杀。】

  【一个玩的是艺术,一个玩的是技术,偏偏要凑一起互相折磨,单飞不好吗?!】

  【以前大巫比太医受尊敬得多,眼见以后医家就要大行其道,大巫能服气才怪。】

  【大巫:这一次,我要夺回我失去的一切。】

  【嘿嘿每举行一次考试,巫家那边就要少一串人,十年之后,大巫就是个光杆司令了。】

  巫医同源,所以两者也能互相转换角色,凭医丑现在的医术水平,哪怕是扮作巫者,也能名声大噪。

  “这次师兄去齐国,替齐太子治病,正好可以和齐国的大巫交流一下砭术 ,齐巫的砭术最有名不过,若是我姜国医者能吸收融和,实力定然大增。”医丑的语气充满了期待。

  姜国的医者一直占着上风,但齐国巫者却很厉害,地位稳固,齐国人生病最先找的是巫者,然后才是医者。

  “我姜国没有齐国来的巫者吗?”姜蓁问道。

  医丑可惜的说道:“有,但传自伏羲的砭术,真传只在齐王宫,外界流传的不过是些表面功夫。”

  “你们若是能把砭术融和进医术里,那也是大功一件。”姜蓁夸道。

  一场考试有两个半小时,最开始那半个小时,姜蓁还在考场晃悠,到了后面,她就直接开溜,回到了会议厅,坐在了姜王身边。

  看到姜蓁来了,秋月自觉的就把自己刚刚记录的言论交给了姜蓁。

  姜王就坐在姜蓁旁边补充,“赵青竹所说的监察机构,和御史的职责有一部分重合,我觉得可以把御史的权利加大。”

  后世监察百官的机构中,出名的有东厂西厂锦衣卫,但这方法过于严苛。

  姜国的官员又不傻,要是觉得姜国日子难过,说不定转头就跑别国做官去了。

  想到这个,姜蓁忍不住又想起了赵青竹说过的话,可惜的小声嘀咕道:“怎么大家都长了腿呢,要是不会跑该多好。”

  【这就是你的责任了,早点统一各国,这些人才再怎么跑也跑不出你的手掌心。】

  【不得不说,郭凡的师兄能在卫国大行其道,也是搔到了君王的痒处。连阿蓁这么开明的人,都不希望自己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瞎跑,更别说其他封建君主了。】

  【大头的想法其实也不错,给御史更大的权利,让他们能监督当地官员。可就算几年就把御史轮换一个地方,他们也容易和当地官员勾结到一起。咱们还得准备一个机动部队,随时抽查。】

  【把蓝河卫变锦衣卫?那不行,蓝河卫都是立过战功的人,让他们去干这些事,影响口碑。】

  靠战功晋升,光明正大,靠搜集情报、巡捕审问之类的事情升官,名声没那么好听。

  第一批蓝河卫都是直播间的人盯着亲自选出来的,舍不得拿来瞎霍霍。

  【说起来,大头手里好像有一个私密的谍者组织,不如让他们来干这事?】

  【现在可以先让姜王的人顶上,但咱们自己也该培养一批间谍,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感觉培养间谍有点没必要,姜国发展好自身,直接横推各国,不需要玩这些鬼蜮伎俩。】

  【要是间谍两句话就能消弭一场战争,那我选间谍。】

  间谍并不需要特殊培养,公主府各式各样的人才都有,姜蓁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忠心,就能把他们撒出去。

  但现在姜蓁起步有点晚了,监察百官的事,还得和姜王商量。

  姜蓁坐到姜王身边,小声的问道:“父王,您除了在各国安排谍者,国内各郡县,是否也安排有人。”

  “忠心之人难寻,我只在国内重要的地方安插了人。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父王刚刚说需要加大御史的权利,但御史也需要有人制衡,谍者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姜蓁说道。

  “谍者是我的近侍在安排,等回宫之后,我再和他细细商议。”

  姜王之前只针对有盐铁的君侯,其余的官员,他并没有多关注什么。

  在他眼里,只要县内的人口没有减少,庶民老老实实的没有造反,那这个官员就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贪腐和压榨,是肯定会存在的情况,只要不过分,他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廷虽然把盐铁的生意垄断,但胆子大的君侯都在偷偷摸摸的卖咸菜和咸鱼,提供给朝廷的盐,跟以前的产量比起来,少了近一成。

  把盐从原产地运到都邑,哪怕走的是官道,有专人护送,盐送到都邑,也会少一部分。

  按照各郡县百姓数量分配的食盐,姜王也主动往多了给。

  盐、粮食这些东西,每过一道手,损耗就会成倍增加。

  人性本就贪婪,姜国这样的情况,在各国之间还算好的,因为姜王勤政,姜蓁又有凶名,起码不像宋国一样,送到前线的粮食,只能十不存一。

  正是因为对人性有清醒的认知,姜王提醒道:“如果你真打算用谍者来牵制御史,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头上还有把刀就行,不要经常动用这把刀。”

  姜蓁认真点头,说道:“我明白。”

  姜王继续问道:“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听大家互相辩论,卫国的军功制度,确实能强军,但我看你迟迟没有下决定,这是为何?”

  新法修订的事,由姜蓁在住持,她整理好初稿,自然会交给姜王和朝廷的大臣复审。

  但新法的每一条,都是在各界人士激烈的讨论中成型的,改动的余地并不大,最后还是会以姜蓁提供的初稿为主。

  姜王对姜国的军功制度十分心动,所以才会特地来问姜蓁。

  “卫国的唯军功论,过于偏颇,等诸国一统,再无战事,习惯了靠军功晋升的百姓,得知前路无望,岂不是民怨四起。”姜蓁无奈的说道:“拥有过再失去,比从未拥有更可怕。”

  姜王失笑:“这条路能不能统一各国还不知道,你就已经想到未来了。但你说得也有道理。天下就只有这么大,人口变多之后,再多的土地也是不够分的。”

  “父王,除了中原,海外也还有土地,翻过北方的沙漠和草原,也还有其他国家,我以后还想派船去那些地方寻找新粮种呢。”

  姜王精神了起来,问道:“是不是跟你之前提出的浑天说有关?”

  “没错。只要国力足够,姜国可以向外无限扩张,只是海外荒芜,是蛮夷之地,哪怕知道有那么个地方,百姓也不会愿意去那些地方耕种。而且有些地方太远,都实力还不够强的时候,发动战争劳民伤财,收获还非常小。”

  因为各国还没有统一,所以百姓需要有斗志和冲劲,但各国统一在姜蓁眼里是迟早的事,所以百姓不能太好战,否则一统过后,姜国自己就会崩溃。

  姜蓁对姜王说道:“我们可以学卫国的军功制度,但不能唯军功论,除了靠武力晋升,百姓还需要另一个公平晋升的希望。”

  联想到姜蓁最近的做法,姜王勾了勾唇角,笃定的说道:“是和医官考核相关吧。”

  “没错。医官考核只是个雏形,等以后我想先从乡里选才,可以称作叫乡试,乡试过后再县试,郡试,最后各郡的人才集中到都邑进行考试,考过才能派官。”

  姜王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此法在郑国倒是合用。但姜国的读书人太少了。”

  “不着急的父王,我准备三年之后再用此法。我如此大力的推广简化字,三年之后,姜国识字的人定会增多。此法施行之后,我姜国官员九成都会是本国人。”

  姜王十分心动,心动完之后,就心塞的说道:“其实赵青竹说的有理。读书识字,开阔了眼界,他们就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你为姜国培养的人才,很容易就跑到别国去了,就像郑国一样,为他国做了嫁衣裳。”

  姜蓁哽住了,缓了两秒,说道:“不怕。大炮射程之内的人,以后都会是姜国人。”

第66章

  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