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70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哪怕需要改的东西再多,刘如这个时候就只有顺杆爬的份。

  “没问题,我都能改。但我要先给几位好友去信,征得他们的同意,然后才能把书交到太女府上。太女喜欢的有些理论,是我好友提出的,不是我的东西。不过太女放心,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这本新书不单单是刘如的事,是整个儒家的事。哪怕以前和刘如不对付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闹幺蛾子。

  姜蓁友好的笑笑,“你别着急,慢慢来,现在我府上的工匠还不得空呢。”

  刘如非常真诚和姜蓁道了一番谢,然后就抱着自己的书稿离开,抓紧时间回去修改。

  简化字和批量印刷的书籍一出来,天下的读书人必然增多。

  若是市面上流行的,仅仅只有法家的书册,天下大半的读书人就会变成法家人,他儒家可不敢吃这个亏,既然姜蓁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必须要迎头赶上。

  知道刘如得偿所愿,从姜蓁这里得到了印书的承诺,赵青竹立马就坐不住了,当晚就去找郭凡谈话。

  “亏你还住在太女府上,也不知道阻止一下那个刘如。”

  郭凡一脸无奈,“太女做事,心中有数,是我能拦得住的吗?”

  “你是太女信赖的重臣!姜国的新法可是你起的头,你跟我说你拦不住太女?”

  “拦不住的。太女早就想用儒家之人。只要太女不弃用法家,我就没什么好急的。而且儒家的一部分东西,确实有用,太女拿来用用也没什么大不了。”郭凡也读了不少儒家典籍,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他也承认别人的优秀。

  他现在的身份不止是法家人,还是姜国的右相,并没有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法家的框框里。

  郭凡这副轻慢的态度,弄得赵青竹忍不住哼了一声,一甩袖子走了。

  等回到自己的府上,赵青竹就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徒弟,吩咐道:“你们回一趟郑国,把你们大师兄叫来,再让他把我府上的书,都送来。”

  “老师,你府上的书好几车呢,都送来?”

  赵青竹点头,说道:“都送来,我要用竹纸再誊抄一遍,以后更好携带。而且把这些竹简都带来,在姜国办学堂也容易一些。”

  “老师想辞官,继续教学生?”

  “我不行,我现在是御史丞,事情还没做完,暂时不能辞官。你大师兄来做学堂的老师正好,他得了我的真传,又喜欢为人解惑。”赵青竹淡定的安排道:“等你们大师兄来了,我就举荐你们几个去做御史。”

  “那郑国的学堂怎么办?”

  “放那儿呗,还能怎么办,只要太女一日不卖竹纸,郑国那边的学堂就只能用竹简。你是用过纸,看过书的,你该明白这两者的优劣。”赵青竹笃定的说道:“以后郑国的学堂,很多都会搬来姜国。”

  “可咱们把学堂办在姜国,也没纸啊。”

  赵青竹狠狠的拍了一把徒弟的脑袋,骂道:“你蠢不蠢!除了刚开始的时候,都邑缺纸用,到了现在,你看公主府缺纸吗?太女都有闲心帮刘如印书了,她能缺纸?她只是不想让竹纸外流而已。”

  只要姜蓁拿捏住竹纸,就拿捏住了天下大半的文人。

  在赵青竹安排人回老巢摇人的时候,大学这边的医者培训班也按时报名开课了。

  “明早开学,公主要不要去说两句?”医丑提前安排道:“若是公主去的话,我就把开课时间定在巳时。”

  姜蓁还在被罚苦役,不能因为培训班开学就坏了规矩,拒绝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第一天开学,让他们好好上课就行,我得闲了会去看的。”

  一共有六百名学生,让医丑亲自去教,那不现实,他每天就上那么一两节课,剩下的都是他的弟子代劳。

  开学第一课,医丑还是很重视的,亲自给学生们发书和衣服,然后非常郑重的和大家说道:“大家手里的这边《姜国基础医学》,是太女和我一起呕心沥血编著而成,还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姜蓁倒是轻松简单的随意说了几句,医丑却是熬了好几个大夜,可以说他的毕生所学都在上面了,由不得学生们轻慢。

  医丑拿着装订好的医书,提醒道:“不管你们以前的身份是巫者还是庶民,商人还是奴隶,应该都感受过学本事有多难。而今太女免你们的食宿费用,还让我倾囊相授,你们应该感恩和珍惜,好好爱惜这本书,以后这本书会陪伴你们许多年……”

  培养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只能给各位医者打个基础,真到治病的时候,他们估计还需要翻书照着治。

  “如今我大公无私的教你们,你们都要拿纸笔好好记下来,以后到了县里乡里,也要大公无私的教给你们的学生。五年之后,诸位能否升调,能否获得太女的嘉赏,你们带出来的学徒数量,至关重要。当地人口数量的提升排第一,你们带出来的学徒数量就排第二!”

  事关大家的未来,学生们都听得非常仔细。

  医丑的眼神扫视一眼众人,提醒道:“你们的年纪都不小。男女宿舍虽然是分开的,但挨得近,我不希望这三月的时间,你们把心思放到别的地方去。能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应该不需要我多说吧。”

  “学生明白。”六百个学生齐声回答。

  医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行,我就说到这里,给你们半柱香的时间去换衣服,我在这个大教室里,给你们上第一课。”

  经过他和姜蓁的商议,医学生是白衣配蓝腰带,医官是白衣配红腰带,这样能分得更清晰一点。

  几百人统一穿上制服,看起来气势都不一样了。

  这六百个学生,都会识字,也会一点医学的常识,所以医丑第一课,就是带他们熟悉手上这本《姜国医学手册》。

  “大家先看到目录页,上面写了各种症状,后面对应的是页码……”

  “很多病人生的病,和书上的不一样,一个人身上,可能会糅杂几种病症,这个时候,你们用药的时候就要注意相克……”

  姜蓁下朝完,来围观的时候,正好就看到医丑在黑板上徒手画药材的轮廓。

  【黑板和粉笔果然是教学生的一大神器,光是照着书念,一点意思都没有。】

  【之前那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巫者呢?穿上制服我怎么就找不到人了。】

  【右边有个脸上带刺青的的小姐姐,中间还有个寸头带青铜耳环的女孩儿,这么明显你没看到呀。】

  【那么多人头,我一时没注意。】

  【他们都听得好认真,咱们就别进去打扰他们了。】

  医丑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姜蓁了,正准备放下手里的粉笔,就被姜蓁摆手示意他继续上课。

  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医学生们的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姜蓁不想去打断他们,围观了两分钟,就换了个教室。

  医丑教的都是大孩子,大学这边,还有一群小孩正在上课,他们学习的课程,都是仿照后世的语数外理化生,教材正是姜蓁提供的,老师也都是姜蓁找的。

  现在他们上的是生物课,由农家的人教导,现在上到了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需要时间积累,估计还有好多年才能看到成果。】

  【你说咱们的课本都流传那么多出去,怎么就没人折腾出什么动静来呢。】

  【不说热气球,怎么连孔明灯都没一个。按理说现在的人都挺有创新精神的,不应该啊。】

  【估计他们还没把这些内容吃透,吃透了应该就会运用起来了。】

  【要不咱们去偷墨家的人才,或者再教几个成年班,给大家加加速?】

  【定向医生培养计划都出来了,定向老师我觉得也可以培养起来。每个县弄一个县学,能方便法家学习。】

  姜蓁无奈提醒,“竹纸供应都邑还行,供应全国还有点难。虽然纸坊在不断的加大产量,但要供应全国的话,估计得下半年去了。”

  【但老师可以先培养起来嘛,等纸够了的时候,就能让他们出场了。】

  【按照全科老师的标准来培养算了,一门课一个老师,那咱们得养多少人啊。】

  “先别急,过段时间我还要召集农官进行培训,后面再说老师的事。反正都邑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什么时候去挑人,都能挑到。”

  在姜蓁眼里,人口比文化更紧要,所以她最先培养的是医者,其次是农官,再然后才是老师。

  姜蓁放缓了脚步,但别人却撒腿狂奔了起来。

  刘如从姜蓁这里得到可以印书的确切消息之后,立刻就在大学外头置办了一个宅子,办了一个学堂,广收门徒。

  他的博士就是一个虚职,作用就是偶尔和姜王聊聊天,传授一些知识,平时闲得很,所以这学堂他很快就办了起来。

  刘如是儒学大家,他一出头,儒学的其他人就都自觉的来帮忙,他新办的这个私学,立马就去声势浩大了起来,吸纳了不少在大学免费认字的勤奋小孩。

  “这小子动作怎么这么快?!”赵青竹在家愤愤的踹了一下桌子,对自家徒弟说道:“你大师兄估计还有十来天才能到,咱们不等了,直接把学堂开起来,就先用我的名头。不能让他们把风头全抢了。”

  名师弟子这招牌还是很好用的,刘如那个学堂刚一办起来,就有许多贵族和豪商,带着一大笔金银来替自家孩子拜师。

  赵青竹那边也不逞多让。

  【怪不得刘如让阿蓁帮忙印书的时候,开口就是一千金,原来他是真的很有钱。】

  【古人有句诗,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没骗人啊。教书是真的太赚钱了。】

  【那得名师才行吧。这些大佬都是有招牌弟子的,当然挣钱了。】

  【要是郭凡的老师还活着,别人要是想拜师,估计也得送个几车金银吧。】

  赵青竹和刘如两个在都邑杠上了,火药味浓重,但没过几天,双方就熄火了,因为其他学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阴阳家、道家、墨家……都来凑这个热闹了。

  姜国俨然成了第二个郑国,再熏陶个十几年,姜国都邑估计遍地都是读书人。

  【这下不用愁人才了,一家偷几个应该就够用了。】

  【就是有点担心他们夹带私货。】

  【怕什么,谁还能没点自己的小心思呢,只要控制好主流思想就行,咱们也不能遏制其他学说的发展。】

  姜蓁暗中观察了一下,发现诸位大佬收的多是姜国子弟,隐身一段时间之后,就体贴大方的给大家伸出援手。

  “诸位先生需要识字的教材吗?太女府可以提供大学里用的教材。只需要成本价。”

  “竹纸也能酌情提供一批,但这纸的去处要受监管。”

  “或者各家想把自己的著作印刷成册,太女府也是支持的,只要内容不违反姜国的原则。”

  姜蓁承诺其他东西还好,但等她承诺给大家印书的时候,刘如和赵青竹就不淡定了。

  赵青竹连和刘如别苗头的心思都没了,心里暗暗想道:合着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止儒家,而是诸子百家,那他还和儒家斗个什么劲?还不如两家联手,把其他人摁下去呢!

第72章

  棉布出现

  姜蓁一说到印书, 各家的人才都支棱了起来。

  他们巴巴的赶到都邑来,图的不就是那几张纸吗,只是之前没机会和姜蓁畅聊, 所以只能默默的跟法家和儒家的人学, 先在都邑办私学, 把名声打出去之后,再来找姜蓁。

  现在姜蓁主动递橄榄枝,所有人都拿着自家的著作找上门来了。

  而且临近姜蓁的生辰,大家上门都还带了礼物。

  “太女曾说收礼不收贵重的, 只收稀奇的。所以我今日给太女送来了一盒柿子饼, 这是我老家那边的美食, 公主可以尝尝……”

  “这是我才卫国带来的巴山茶, 可当菜食, 也可当药饮……”

  【这茶不错, 可以多多的人工培育, 以后有大用处。】

  【现在的人都不爱喝茶,但上行下效, 只要阿蓁开始喝, 其他人也会跟着喝的。】

  【茶再不好喝, 也比前两天某位官员送来的超级大鳖好吧。河里到处都是鳖, 他送的那只鳖除了大点,有什么稀奇的。】

  蓝河公主巨富是出了名的,大家给她送礼从来也不敢斗富, 而是精心挑选姜国都邑比较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