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76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装作没看到那些抗议的弹幕,姜蓁一脸正经的说道:“我先去看看棉花种子。”

第79章

  都是为了治水

  长宁郡守除了给姜蓁送种子, 还送了一捧用花瓶装着修剪得格外精致的棉花花束。

  “这白色的棉花,会一直维持这个样子,很长时间都不会凋谢。可以放在房间里装饰屋子。”

  卫蝉帮姜蓁介绍道:“太女, 这是长宁郡守送来的擅长织布的蛮夷女子, 名字叫海浪。”

  海浪顺势朝姜蓁行了个礼, 乖巧的说道:“太女,我叫海浪,我母亲是我们部落的族长,太女若是喜欢广幅布, 可以跟我们部落交换。”

  姜蓁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是东夷的人, 为什么愿意背井离乡的到姜国来?”

  “我自己想来的, 我觉得姜国盐多, 馒头好吃, 衣服好看, 所以想来见识一下。我就替你干一年的活, 明年我就要回去的。”

  海浪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姜蓁, 说道:“这是郡守让我给你的。”

  姜蓁把信接过来, 大致的浏览了一遍, 就明白了海浪的情况。

  长宁郡守和东夷的那些部族, 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和海浪的母亲也是好朋友,连棉花种子, 也是通过海浪母亲的关系收集来的。

  当然,请人帮忙, 长宁郡守也给出了足够的代价, 送了足够海浪所在部落消耗十年的白盐。

  等都邑这边的人学会种植棉花和织布, 明年海浪就会随长宁郡守的人一起离开。

  因为涉及到大批量食盐的调动,所以棉花种子的事,姜国的许多大臣都知道了,然后立刻就有人向姚春打听,或是派家仆去都邑的农庄询问。

  之前大家还嫌弃粪肥,但去年秋天大丰收之后,许多人的态度就变了,紧盯农庄的风向。

  姚春无奈的解释:“农庄是送来了一批棉花种子,但现在只是试种阶段。依照太女的性格,如果这棉花是个好东西,农庄肯定会推广。”

  “太女的眼睛毒得很,这次太女生辰不知道有多少人给她送礼,偏偏就这个广幅布和棉花入了太女的眼,这东西必然有过人之处。”一群官员非常笃定的说道。

  姚春有幸接触到了那白色的棉花,解释道:“这棉花能填充在衣物中保暖。诸位大人雪天有皮裘,不怕冷,但庶民应该很需要这棉花。”

  就算自己可能用不上,大家也知道能防寒的都是好东西,纷纷打听起了棉花种子的情况,希望能占到先机。

  “长宁郡那边的种子,都被搜罗到了都邑。你们要想种的话,明年可以到农庄来买种子。”姚春说道。

  海浪所在的部落热得很,最冷不过多加两件衣服,听到姚春的对外的解释,问道:“我们部落里织的布,和你们的麻布一样厚,怎么防寒?”

  “不把棉花用来纺线,直接塞进衣服里就可以。”姚春说道:“我没试过,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太女说可以,那应该就可以。”

  “我带来的东西,太女比我还懂?”海浪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太女就是知道。”姚春的表情崇拜,警告道:“农庄的许多东西,都是太女教我们的。你若是心里不服,就别学了。”

  听到这个,海浪立刻认怂,“要学的要学的,我还没亲自动手煽过猪呢。”

  海浪的部族也养猪养鸡鸭,面对更高深的知识,岂有不学的道理。

  都邑的这个农庄,别看地方不算特别大,但里面有一半都是官员,都是接到通知,从郡县赶来学习的农官。

  大规模的养殖技术,杂交育种技术,果树的培养和扦插,什么样的土地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套种、间种和轮种的区别……

  这些知识,姚春编的小课本上都有,但这都是超出普通人常识的理论,不亲眼看过,不亲自动过手,他们就算拿着书,用得也不好。

  海浪自来了农庄之后,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简直乐得找不着北,以前海浪就只会说姜国话,现在都主动开始学习简化字了,为了学习新知识,干劲十足。

  姜蓁的名声过于响亮,棉花种子刚送进农庄,还没下地,都邑的百姓就都知道了棉花这个东西。

  “听说棉花可以御寒,堪比皮裘,等有了棉花,冬天就可以不怕冷,能干更多的活了。”

  “真的假的?那棉花都还没种出来呢。”外国来的有些商人不太信。

  “太女拿出来的东西。还能有假?”说话这人指了指天空,不屑的说道:“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我们太女是什么身份。”

  “太女明明有皮裘、大氅,但还惦记这姜国的庶民冷不冷,有太女,简直是我姜国之幸。”

  “是啊是啊,多亏了太女,我家老母亲牙都没了,也还有馒头吃,不会饿死。”

  棉花还没出现呢,都邑的百姓都已经惦记上了,这动静太大,弄得姜王都坐不稳了,认真的对姜蓁询问道:“这棉花确实如你所说的那么厉害,能御寒?万一不行,就早点把都邑的这些流言制止,免得大家的期待落空,影响你的名声。”

  【阿蓁不要心虚,棉花的用处确实很大,甚至比大家想象的都还要大。】

  【现在随便你怎么夸,反正棉花不会让你失望。】

  “棉花确实能御寒,以后对姜国会有大用。”姜蓁对姜王保证的说道。

  若是直播间告诉姜蓁一个没见过的东西,她说出来的时候,心里可能还会没有底气,但棉花这玩意儿,她以前天天摸着,熟悉得很,和姜王描述起棉花的作用时,满脸的自信和笃定。

  “厚厚的棉衣,不仅能阻挡外来的冷空气,还能防止自身的热量散失……”

  不知道棉衣是个什么东西,姜王听得一脸懵,制止道:“好了好了,你别说,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谈话结束,姜蓁刚要告辞,姜王就说道:“你待会儿走的时候,把你的那堆什么豹子,熊猫,大象,蛇,鹦鹉……全都给我带走!昨天还有一只小豹子溜进了王后寝宫,把她吓了一大跳。”

  “父王不喜欢吗?”姜蓁弱弱的说道:“上次那大鳖父王不是挺爱吃的吗?”

  姜王微笑:“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它们全吃了?”

  “那还是别了吧,好多都还是幼崽呢。”姜蓁答话的时候,气势莫名的矮了一截。

  【哈哈,我就说姜大头不乐意吧。】

  【大头要是真喜欢猛兽,当了这么多年君王,能不再宫里弄出个豹园,兽园什么的。】

  为了寻找各地新奇的被忽略的宝贝,她才放出话来,想要新奇的生辰礼物。

  姜蓁收获了最大的礼物棉花,也收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包括这些小动物,偏偏她还不能拒收,否则以后给她送礼的人就少了。她只能通过奖励,让大家摸清楚她的喜好。

  “父王要是不喜欢养,那我他们养大一点,就送进猎场好了。”

  姜王嫌弃的摆摆手,“随你。”

  刚开始收到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姜王还挺给自家孩子面子,都收了,到了后面他也算是看透了,除了卫阳送的那只猫他留下自己养了,其余他全都无情遣返,哪来的回哪儿去。

  【熊猫吃竹子的哟,猎场的竹子肯定不够。】

  【大象食量超级大的,你最好自己养嘿嘿。】

  【话说这个蛇看起来好漂亮的,阿蓁摸摸看呢。】

  无视直播间的要求,姜蓁淡定的在府上单独划了一个院子来养小动物,然后就亲自带人把这群动物从姜王这儿领走了。

  【哎~反正都还是幼崽,需要阿蓁养一段时间,要不弄个动物园出来,让都邑的百姓长长见识?】

  【那倒不用,现在的好多人连老虎都见过,对这种奶豹子应该没什么兴趣。】

  其余的动物都被关在笼子里,就只有大象自由自在的甩着鼻子自己走。

  被象奴悄悄喂了一口新鲜嫩的枝叶,大象就挡在了姜蓁面前,屈起一条腿,期待姜蓁能坐上它的背。

  【为了一口好吃的,这大象还是蛮拼的。】

  【习惯了吧,象兵应该都是这么作战的。话说几百头大象穿着铠甲往前冲,那阵仗应该挺大的吧。地动山摇应该是有的。】

  姜蓁骑着象回去,动静不大,但围观的人挺多。看到蓝河卫,百姓就知道是是姜蓁,所以都远远的看着,并没有上前打扰。

  等姜蓁回到府里,就看到了一脸沧桑,打道回府的陈冬。

  “太女!明日我就往大峰郡那边走,太女可有什么要吩咐的。”

  姜蓁赶紧说道:“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让秋月去大峰郡,你继续负责大河。”

  “无碍。都是为了治水做准备,我明白的。”陈冬一脸斗志。

  【话说,郭凡跟他说啥了?小陈同志就这么无私奉献了?】

第80章

  没救了

  接到郭凡的来信, 陈冬也郁闷了两天,但回到都邑和郭凡聊了一会儿,他很快就顿悟了。

  郭凡的问题直指要害, 问道:“你只管你那个大河, 把国道交给秋月。用多少人, 花多少物资,都是秋月说了算,工期也由秋月控制。虽说秋月不敢敷衍太女,但和你争权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到时候你怎么办?”

  秋月过目不忘, 博览群书, 现在的职位是博士外加大学校长, 能和赵青竹等一众老头掰腕子, 自然是不怕陈冬的。

  被郭凡这么一劝, 陈冬立马就警惕了起来, “国道这事,确实不能麻烦秋月。我来就好。”

  “这就对了嘛。修路搭桥这一套, 和你修建大坝也不差什么, 道理都是相通的, 非常适合你。”郭凡贴心的说道:“我和太女这么努力打压君侯, 就是为了丰盈国库,能让你放开手脚做事。你放眼看看,哪国有姜国的这个财力, 能供你治水修渠。”

  “你说的有道理。”陈冬非常认同。

  陈冬想完成治水的理想,就得找一个朝廷权利碾压君侯的国家, 否则君王调动不了那么多人力物力, 也不会有治水之后便宜了君侯的不爽。

  现在能符合条件的, 就只有姜国和卫国,但卫国太穷,只有姜国能施展他的抱负。

  碰上这样的情况,陈冬只有任劳任怨。

  陈冬去查探大河也没多久,姜蓁也没问他大河的情况,只和他分享了一段地图。

  “我去过桑泽郡和大峰郡,这几处是我觉得适合建水泥作坊的地方,你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姜蓁去过的地方,直播间的人才们,就帮她点亮了地图,没去过的地方,地图就还是姜国现用的粗略的线条。

  “太女这地图……有些新颖。”陈冬接过地图,眼神就直接被吸引住了。

  姜蓁解释道:“地图上三分的长度,就代表了现实中的一千米。看到角上的那个标志了吗,那个代表北方,这地图和指南针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指南针?”

  “我用司南改造的,到时候你一并带着吧。”姜蓁说道。

  陈冬在国内行走,又有姜蓁的招牌,到了当地,会有本地官员帮忙,迷路的可能性不大。但地图都送出去了,姜蓁也不介意更贴心一点,把指南针送上。

  大炮这个神器姜蓁都造出来了,地图、指南针、望远镜这些玩意儿,姜蓁自然不会不管,顺手就把他们给弄出来了。

  大炮上的瞄准镜,和望远镜的理论相同,姜蓁会送两台大炮去屠野那儿,望远镜姜蓁也一起送了两个过去。

  不过这还是没暴露出来的秘密武器,陈冬这儿配了地图和指南针就够了,望远镜姜蓁就没送给他。

  【陈冬都没在都邑休息一下,说走就走,太敬业了。】

  【哪个年代都不缺踏实肯干的人,像陈冬这样的人还是挺多的。】

  陈冬出行的动静不小,每路过一个县城,都会亲自在县令的带领下,去国道旁边的乡里走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