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95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看到姜蓁的反应,台上之人说得就更来劲了。

  “姜国作坊里做工的都是奴隶,只进不出,外面又还有重兵把手,想偷姜国的秘方难度极大。可秘方都是匠人研究出来的,只要重用国内的工匠,焉知他们不能在炼铁技术上超越姜国……”

  对此姜蓁也很赞同,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更有气运深厚的天才。

  看姜蓁肆无忌惮的在外头表露自己的喜好,卫蝉站在姜蓁身后小声提醒:“太女,你若是欣赏此人,可以私下派人和他接触。这论台周围,还有许多他国人士。”

  “没必要,我只是觉得他说得不错,工匠要有探索求知和超越的心态才行,他的本事和太女府的匠人肯定没法比。”

  其余四国要学姜国,焉能不研究姜国,大学这边不知道有多少探子,今日台上这人被姜蓁赞赏,转头就有人愿意花大价钱把人拉走。

  【这论台怎么发展成大型招聘会了。四大国企都把猎头派过来了。】

  【看着四国这么好学,我很欣慰啊。】

  【要不是郭凡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我都想把郭凡空投过去帮他们发展了。】

  【他们能学阿蓁的招数和套路,但学不了我们的大局观,就学那一点皮毛,最后只能替阿蓁做嫁衣。】

  四国虽然都在变法,但各国的阻碍都不少,但只要他们愿意学,对姜蓁来说就是好事。

  姜蓁在论台这边多站了一会儿,替几个想法不错的学子涨了涨身价,然后就去教学区找秋月去了。

  “太女怎么来了。”一看到姜蓁,秋月立刻起身相迎。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秋月刚刚举着的是放大镜?】

  【不是,是眼镜,有两个圈圈。】

  姜蓁原本想说正事的,被直播间转移注意力之后,姜蓁忍不住问道:“你眼睛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适。”

  “书看多了,最近视物有些模糊,我想到太女弄出来的放大镜,就给自己做了一个,用来看书。”

  秋月把现在姜国市面上的书都读完了,包括姜蓁拿出来的那些物理化学书,制作一个粗糙版本的眼镜对她来说不算难事。

  【果然,聪明人有需求了就会自己搞发明。】

  【这个时代的第一副眼镜,是被一个近视患者制造出来的,很合理。】

  姜蓁有些好奇的把秋月制造的眼镜拿在手里看了看,建议道:“若是在这副眼镜上弄两个支架,挂在耳后,就可以不用手持了。”

  “太女这法子不错,能把我的手腾出来,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回头我就让工匠替我添上。”秋月的表情惊喜。

  搞发明,有时候不单靠智慧,还靠那偶尔的灵机一动。

  闲聊完眼镜的事,姜蓁才开口问道:“大学里的这批学子,学得如何,能否出师了?”

  “蓝河出身的孤儿,大都学有所成,今年刚入学的官宦子弟,还差些火候,倒是那个收拢普通学子的致知学堂,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秋月在大学的入学名额上做了许多名堂,现在在里面上学的,多是贵族子弟。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的人才都出自士大夫阶层,庶民只能为了自己的口粮奔波。

  和大学学堂的人满为患相比,致知学堂里的学生并不多,但在秋月眼里,人穷志不短的好苗子更禁得住雕琢。

  姜蓁说道:“待他们学成,我想把他们送去各县的学室做老师,一年之后,他们若是不想做老师,可以试着考其他官。”

  “考官?”说起考核,秋月就想到了医官的考核,心里了然,然后问道:“太女当初命令姚春培训农官的时候,也说了年底会考核,若是他们考核不合格,是否就会有合格的人顶替上?”

  识字率低下,人才难得,姜国的官员稂莠不齐,都邑的官员稍好一点。边远郡县的官员,那水平不提也罢。

  姜蓁说道:“今年考核不合格者,若不是蠢笨至极的,我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等到明年,再下最终定论。”

  她会把步子放这么慢,全是因为她手里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秋月也明白姜蓁的难处,说道:“学问做得好,不代表官也做得好。做官也是一门需要学的学问。对此,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秋月从自己办公的桌子上,抽出一个奏折,递给姜蓁,说道:“这是我前几日刚写好的,还没来得急润色,太女可以先看看。”

  “大学报?”姜蓁的表情惊讶。

  秋月解释道:“我原本的想法是办一个学报。各家的学说主张变化很快,我想让大学里的学生学习最新的东西,接受最新的想法。大学里办学报,朝廷则可以办一个官报。”

  【还真是读书人最会来事,报纸都提前搞出来了。】

  【失策!报纸该由我们来提的,被一个古人抢了先。】

第102章

  教做官

  报纸的形式, 和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民国时期的报纸为了开智,刊登的多是外国的新思想,但到了现代, 大部分报纸追逐的都是舆论热点。

  而姜国此时正处于统一思想的重要阶段, 秋月办的这个报纸, 目的也是如此。

  “学报里面的内容,可以记录论台这边的优秀言论,也可以记录各家学者主动投递的文章。但这些文章,想要发表在报纸上, 都需要经过审核。”秋月说道:“为了不给作坊里的工匠增添负担, 这个学报可以一月印刷一次。”

  秋月博览群书, 各家学说都有涉猎, 由她把关, 绝对能严格审查那些非主流思想。

  姜蓁放心的说道:“学报的事情, 你这奏折上已经写得很清楚, 就依照你说的办吧。”

  【这奏折的条理真清晰,堪比未来的计划书。】

  【别的不说, 秋月这大学校长当的是真称职, 不止对都邑这边的教育上心, 对各县学室也上心。】

  都邑的学子们, 就算愚笨一点,见识还是有的,毕竟论台那边随意进出, 想学就能学。外地的学子,就没这么幸运了, 家贫的人, 能接触到的就只有县图书馆里免费的书籍。

  但各家人才聚集在都邑, 大家的思想每日都在进行激烈的碰撞,迸溅出的火花,有时候连秋月都会觉得惊叹。

  让太女府帮忙印书的机会太难得,所以秋月才萌生了报纸的想法。

  隔一段时间,就把各家精彩的言论收集起来,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书籍。

  学报的事情,姜蓁可以撒手让秋月来,但官报的话,负责人就只能是姜蓁。

  “为了方便,学报和官报可以一起办,但官报必须由我来审。”姜蓁说道:“第一期官报,就把主角定为原蓝河县县令,现在的桑泽郡郡守刘耘。”

  官报除了刊登姜国最新的政令,还要把一部分官员成功的经验推展开来,让其他官员学习。

  对朝廷上的官员进行评价这种事,只有姜蓁和姜王能做,秋月不行。

  让官员学着怎么做一个好官,这才是姜蓁的目的。

  【说起来还挺嘲讽,都已经当官的人了,还需要阿蓁手把手来调教。】

  【正常的情况是学会了怎么当官,然后再去上任。但姜国这不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官员培养机制吗?也不能要求太高。】

  不止是姜国,各国任用官员的方式都很随意,郭凡有能力,所以他去宋国能当丞相,在姜国也能当丞相,秋月过目不忘,一被举荐,就当了大学校长……

  这种弹性很大的任用机制,遇上一个明主,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要是遇上一个蠢货主君,那就完蛋了。

  据姜蓁所知,某些君侯的封地里,官员被举荐的原因就有擅长音律,擅长烹饪,擅长拍马屁……只要能得上级青眼,他们就能做官。

  朝廷管理百姓,原本就有一套规矩在,底下也还有小吏,这些官员就算不做事,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现在姜蓁既派了医官去各郡县,又派了农官进都邑学习,显然就是要让大家动起来。

  今年各县都在采取行动,不动的那个,自然会被暴露出来。

  【上行下效,我就不信,摸清了阿蓁的喜好,还有官员敢偷懒。】

  【这两年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再不努力,有的是人替代他们。】

  【没点本事,想混在官员里滥竽充数是不行的。两年的时间,也够他们改进学习了。】

  世道如此,姜蓁对这群官员也不算太苛责,给了他们改的机会。

  甚至现在秋月还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若是再有官员不作为,那就是真的说不过去了。

  秋月为了学报筹谋良久,心中早就有腹稿,晚上熬了一会儿夜,第二天早朝,她就把第一期的学报和官报弄了出来,拿给姜蓁过目。

  这一份报纸不单单是给姜蓁看的,还是给诸位大臣看的,所以在诸位大臣传阅报纸的时候,秋月就把昨日对姜蓁说的那些说辞说了一部分。

  “秋月大人所言有理,这官报用处甚大,能使各处政令通达……”

  “这学报也极有意思,能集众家之言,揽众家之长……”

  报纸都已经弄出来了,这明显是姜蓁同意了的事情,朝廷一个反对的人都没有,全都交口称赞。

  等姜蓁都准备发行第一版报纸了,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父王给自己放的假是不是有点长了?”

  【大头不是说都随你吗?大头在不在都一样吧。】

  【重点是这个吗?重点是大头翘班了!】

  姜王其实没准备在外面待那么久的,但他出去了之后,发现有姜蓁在,他完全可以做甩手掌柜。

  头两天他心里还有点就愧疚,觉得这么做有些不太好。但到了后面,姜王就理直气壮的觉得,反正姜蓁以后是要继承他的位置的,早点习惯也没什么不好。

  而且姜蓁在都邑也没亏待自己,还知道给自己放假呢。

  上五天早朝就休一天,他以前可从来没享受过。

  想到这些,姜王在外面待得就更理直气壮了,等玩够了,才和屠野依依惜别,坐着马车慢悠悠的回都邑。

  等他走到桑泽郡的时候,第一期的学报和官报都已经印刷好,送到各郡县去了,姜王手里也有一份姜蓁提前送来的报纸。

  “反正也不急着回都邑,来都来了,我还是去桑泽郡嘉奖一下刘郡守再回去吧。”

  姜王看完了官报,对刘耘也很赞赏。

  明明当初就是一个普通的县令,才能并不出众,但在蓝河县耳濡目染,一到桑泽郡就发现了巨大的机会,把蓝河县的模式成功搬到了桑泽郡,让桑泽郡布匹的产量大大增加,还让桑泽郡的大量女子挣到了银钱……

  就像姜蓁曾经设想的那样,若每个县都如蓝河县一般富裕,姜国又何愁不强。

  桑泽郡给大家做了个那么好的示范,由不得姜王不期待以后。

  桑泽郡内,刘耘拿着那份官报,哭得涕泗横流,和府衙内的郡丞、郡尉等同僚哭诉道:“太女她什么都知道,我当初吃的苦她都看在眼里呜呜呜~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那个滋味啊~~”

  当初姜蓁安排他来桑泽郡的时候,已经给他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努力。

  就算有蓝河县做模板,有些方法付诸实践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事,就没有一样是简单的,不过再苦再难,刘耘都咬着牙克服了过来。

  刘耘做出了功绩,所以姜蓁给了他赏赐,让他升了官,其他的并没有多说,但在秋月的这篇文章里,细写了刘耘建造经营织坊的过程,他是如何力排众议建立织坊的,他是如何说服百姓的……

  这片文章上写的不仅仅是织坊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刘耘的功绩。

  官报和学报都由朝廷派发,每个郡县的官员都能看到。能登上官报,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对刘耘来说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所以刘耘表面上是在哭诉,实际上是在炫耀:瞧瞧太女对我多好!多看重我!

  郡丞郡尉等人心里的酸气都快溢出来了,但嘴上依旧夸道:“大人品性高洁,实乃我辈楷模……”

  “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姜国社稷!”刘耘忧国忧民的说道:“只要能让桑泽郡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吃的那点苦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