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147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不过即便如此,林从还是把郭威和范质拉到屋里,好好问了一下京中的情况。

  屋里

  林从捧着茶盏,听郭威和范质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京城的事。

  范质说:“彼此先帝驾崩,新帝登基,虽然是遵遗诏,但京中有传言,是这遗诏并不是先帝的意思。”

  林从眨眨眼,“难道遗诏有假?”

  范质摇摇头,“这倒不是,只是听说先帝属意的可能是七皇子。”

  林从皱眉,“这话是怎么出来的?”

  郭威在旁边低声说:“京城都知道,听说先帝病中,有一次冯相进去问安,问安后,先帝突然让内侍抱出了七皇子,让内侍抱着七皇子给冯相磕了个头,并且把七皇子放在冯相的怀里,虽然先帝没有说什么,但大家都知道这是托孤之意,后来先帝临终前快不行了,召见了冯相和掌管京城禁军的统领景延广,让两人辅政,结果等先帝去了,两人出来,却拿了遗诏,说是立郑王石重贵为嗣,然后郑王就登基成为新帝了。”

  林从听了敲敲桌子,“七皇子是姐夫的亲子,而如今陛下,却是姐夫侄子,所以这说法怕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姐夫临终前,没有立七皇子做太子吗?或者说过这话没有?”

  郭威和范质摇摇头,“这倒没有。”

  林从叹了一口气,隐约明白了,他姐夫确实有立亲生儿子的心,也有让冯道做辅政大臣的心,但他同样也明白,孩子实在太小,可能撑不起来,所以到最后,他把这个选择留给了大臣,看大臣们愿不愿意辅佐,毕竟要是不真心愿意,自己儿子说不定还会成为傀儡皇帝最后被权臣夺位,还不如开始就不说,而如果如冯道这样的老臣要是愿意倾力辅佐,那儿子以后就无忧了。

  只是大臣们很现实,知道这种乱世,国赖长君,既然石敬瑭没把话说明白,那大家就装糊涂,既没选当权臣,也没当诸葛亮鞠躬尽瘁,而是搁挑子,立了大的那个。

  林从隐晦地把自己想法说了下,郭威和范质两人也很赞同,范质说:“属下也觉得大臣们偷换遗诏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宫里那么多人看着,要是真弄假遗诏,事情早就爆出来了,不至于到现在只是些传言。”

  郭威倒是叹息,“七皇子真是可惜了,其实如果先帝下定决心下旨就让冯相辅佐七皇子,别人也只能认了。”

  范质也点点头。

  林从嘴角微抽看着这两人,真的很想对两人说一句,你儿子柴荣去世时,就留下诏书让七岁的儿子登基,并让范质辅佐,结果才几个月就被人家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

  林从忍不住伸手拍了拍郭威,“乱世中,国赖长君,还是少点立幼主的想法吧!”

  郭威不明所以,还以为林从说这件事,点点头,“使君说的也是,七皇子太小了,确实有点撑不起天下。”

  范质也点点头。

  “行了,这事以后不要再讨论了,如今新帝已经登基,省得不小心犯了忌讳。”

  郭威和范质应道:“是。”

  “京中可还有什么别的事?”林从问道。

  范质说道:“先帝去世时虽留下冯道和景延广为辅政大臣,但冯道素来不揽权,倒和往日一样,甚至还低调了些,可景延广,因为扶住新帝登基,如今却成了朝中新贵,再加上他掌着京城兵权,如今整个朝廷都是他说的算。”

  林从听了沉吟一下,对范质说:“明日我准备些钱财,你再去京中一趟,偷偷送给景延广,帮河东打点一下。”

  范质顿时笑了,“使君不用了,属下和郭威当时看景延广权势滔天,也想着找您要钱去打点一下,不过您在京中的兄长刘家大郎得知这事,已经给了我们些钱,我们已经替您给送去了。”

  林从听了心中一热,嘴上却抱怨,“这事怎么又劳烦大哥了,对了,大哥现在在京城怎么样了?”

  范质笑着说:“使君放心好了,刘家大郎好着呢,他之前在禁军不适,如今景延广掌权,他花了些钱,改任三司使,现在掌国库了,是朝廷最肥的差。”

  林从听了哭笑不得,“大哥这还真会挑地方啊!”

  范质和郭威也忍不下住笑起来,也对这位刘家大郎很是服气。

  林从忍住笑意,“那朝中还有其他事么?”

  郭威在旁边说:“朝廷倒还有个大事,就是关于契丹的问题,因为先帝去了,朝廷要向契丹报丧,但关于这个称呼,朝廷有些为难,朝廷对于到底向契丹称臣,还是称孙,有些举棋不定,经过朝臣商讨,最后决定称孙,大家的意思是反正按辈分,本来就是孙辈,称臣却是中原就是契丹附属,所以就让去契丹的使臣带带的国书称孙,听说契丹皇帝接到国书,很是不满,派使者想让称臣,然后景延广和新帝对此事很生气,景延广还把契丹使臣大骂了一遍,如今两国盟约已经岌岌可危。”

  林从听了色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我们来时,契丹使臣还刚走。”

  林从豁然起身,对郭威和范质说:“叫大家都去演武场集合,我这就过去。”

  郭威反应很快:“使君是觉得契丹会率大军来攻?可现在已经入冬,就算两国闹翻,也得等来年开春冰雪化了才适合打仗啊!”

  没错,石敬瑭是七月过世的,可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守孝,再加上使者来往,如今已经十月多了,边关已经下雪了,许多地方甚至雪封路了,这也是朝廷和契丹这么有力气吵架的原因,除了大家是真对契丹不满,也是知道关外已经大雪封路。

  可林从却知道,历史上,契丹使者回契丹一说,耶律德光直接炸了,不顾天寒地冻,直接率大军打算来中原教训孙子,所以,别说现在大雪封山,就算现在下冰雹,他也会来。

  而但凡他来,就是河东和河北二选一。

  林从的河东首当其冲,所以现在,他必须立刻布置河东的边防。

  林从直接说:“去传令,所有河东将领,全去演武场,军中击鼓,本使君要点将。”

  郭威神情一凛,抱拳,立刻去了。

  很快,整个晋阳城响起了鼓声,听到鼓声的将士,第一时间扔下手中的活,往演武场跑。

  军律云:军中点将,鼓响三遍不至者,斩!

第185章 开始啦(一更) 演武场的高台上,……

  演武场的高台上, 林从一身甲胄,拾阶而上,在林从站到高台上时, 三遍鼓声恰好戛然而止,整个演武场, 几万人, 瞬间鸦雀无声。

  “点将!”林从厉声说。

  军中掌管军纪的令官迅速开始清点自己那支将士,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总令官回来大声报道:“禀使君, 晋阳城中七名将军, 二十六名偏将,一百五十三名校尉, 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二名兵丁, 尽数到齐!”

  林从听了,沉声说:“归列。”

  令官们迅速归列。

  林从看着下面的将士,朗声说:“昔日我中原天/朝与契丹结盟,本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可结盟后,契丹仗着盟约,屡次对中原朝廷无理,对河东、河北,更是一如既往的劫掠, 如今, 边关的百姓已经不愿意忍了,边关将士更不愿意忍了,朝廷也忍不下去了, 本使君听闻,如今朝廷新帝登基,已绝了契丹无理要求,契丹素来贪婪,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派兵前来,如今一来,河东身为边关,必定首当其冲,所以本使君今日在此点将,你们身后,是你们的妻儿,她们就住在晋阳城中,现在,你们告诉我,如今契丹大军来,你们是选择逃跑,让你们的妻女成为契丹骑兵的奴隶,你们家中的粮食成为契丹骑兵的口粮,还是放手杀敌,干他丫的!”

  下面将士顿时大声说:“杀敌!杀敌!干他丫的!”

  “好!”林从大笑说道:“我河东男儿,果然没有孬种!即日起河东警戒,将士一月一调换!非特殊情况不得离营,所有军队调动依令而行!若有擅自行动者,定斩不饶!”

  “是!”众将士齐声应道。

  “好,除将军外,其他回营休整,将军随我到大帐议事!”

  林从吩咐一句,率先进入演武场的议事堂,几位将军,也立刻跟了上去。

  进了屋,林从走到主位,直接在沙盘前坐下,众位将军也在沙盘周围找位置坐下。

  “朝廷和契丹真要打仗?”一坐下,郭从义就迫不及待地问,他之前没去京城,他还停留在两国还在盟约时。

  林从就把郭威和范质此次去京城看到的听到的说了一遍,然后说:“此次新帝直接撕毁盟约,景延广又辱了契丹使臣,契丹皇帝就是面捏的性子,也不会忍下这个,否则他在关外那些部落面前如何还有威信,况且他也不是个能忍的,势必要率大军来收拾这个不听话的‘孙子’,所以他这次不仅会来,还会倾全国之力来。”

  众将一时间脸色有些凝重,如今正是契丹最盛时,耶律德光又名声震耳,如果他亲来,谁都不能保证能赢。

  林从看众将忐忑,知道对于将军,可不能只像对待士兵一样,靠鼓舞士气,得真正让他们看到得胜的希望。

  “虽然这次大概率是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契丹骑兵来,但耶律德光身为皇帝,肯定是不会当前锋的,他最多是中军和后军,所以前锋应该只是契丹大将,而契丹南下有两个地方可以进入中原,一个是咱们河东,一个是河北,他们的前锋定然是试探,看哪个容易攻破,所以我们只要撑住第一波前锋,让他们看到河东如铁桶一般,耶律德光率主力势必不会来河东,而是选择河北。”林从给众将分析着,虽然把杜重威的河北丢出去有点不道德,可他现在得给将士树立信心啊,那就只能对不起河北了。

  几位将军一听,果然面色轻松了许多,郭从义甚至笑着说:“河北如今是杜重威,就杜重威把成德弄成那样,耶律德光不选河北南下都说不过去,只要耶律德光不来,来的是契丹大将,同为将军,谁怕谁!”

  其他将军一听也笑道:“是啊,咱打不过契丹皇帝还能打不过契丹大将么,要是连那些胡将都打不过,咱也不必在河东混了。”

  林从看着众将态度轻松下来,就笑着说:“所以等契丹来了,这第一杖,咱们一定要狠狠的打,要打怕他们,要让他们知道河东是个不能咬的硬茬!”

  众将听了顿时摩拳擦掌,“没问题,使君,您就吩咐吧!”

  林从拿了几个旗子,在雁门关插了一个,对郭从义说:“你领骑兵三千,守这第一关。”

  郭从义点头,“没问题。”

  “不过等契丹骑兵来了,你守一日,就弃关,然后带人往回跑。”

  郭从义立马说:“使君,我能守住……”

  不过郭从义反应很快,顿时恍然,“使君放心,我会带着手下将士往回跑的。”

  林从赞赏地看了郭从义一眼,然后对郭威说:“你领三千兵马,在这条路上埋伏,郭从义往回跑时,你尽管放过,等契丹骑兵全过去,半个时辰后,你堵上。”

  郭威还没来得及说话,郭从义已经笑着说:“关门打狗,看来使君想来大的,可使君你就不怕那契丹大将警醒,不跟着我跑?”

  林从笑道:“那就看大哥你诱敌的本事了,不过应该不用担心,昔日耶律德光率大军救先帝(石敬瑭)时,过了雁门关,他一路小心,却未发现任何埋伏,一路到了晋阳,他身边的契丹大将,跟着他也是这么过来的,当初他们走的那么顺,有了上次经验,他们这次怎么会警醒,势必觉得大哥你和之前的将领一样。”

  郭从义笑着骂:“谁和当初那些草包一样,行了,我会好好诱敌。”

  林从又看向史弘肇,“这次开始来的虽然是契丹前锋,可势必也得有几万兵马,史将军,你可敢随我一起坐镇中军,正抗契丹前锋?”

  史弘肇抱拳,“全凭使君吩咐。”

  “好,那如此咱们就议定,到时分头行事!”林从拍板。

  众将抱拳,“是!”

  议会结束后,林从回到节度使府,叫来柴荣王峻杨邠和郑仁诲,让杨邠和郑仁诲负责国库物资和转运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他不想大冬天打仗出现物资紧缺,那可太遭罪了。

  至于柴荣和王峻,林从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就是带些粮食,送给关外的那些部落,让他们一旦发现契丹大军动向,就来向他们禀报。

  同为游牧民族,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草原上的动向,而这些部落虽然不敢反抗契丹,可给契丹添点堵,他们想必还是很乐意的。

  而只要他们愿意,原来来去无踪的契丹骑兵,就仿佛被装上了监控,再想出其不意偷袭边关,哪那么容易。

  安排好这一切,林从就开始在晋阳的城中日日操练河东军,等着契丹大军来临。

  契丹王庭

  耶律德光听完使臣回来诉说的遭遇,顿时大怒。

  “朕昔日助他石家得了天下,今日他居然忘恩负义,还辱我契丹使臣,朕岂能容他!”

  耶律德光直接让人叫来赵延寿,对赵延寿说:“石家负义,朕欲弃之,你与石郎俱为明宗女婿,朕欲扶你为中原之主,你意下如何?”

  赵延寿自从当初投降契丹后,后面虽然被耶律德光任命为幽州节度使,可心里一直不平,觉得石敬瑭是拿着他的地盘换了天下,再加上他和石敬瑭同为驸马,赵延寿早就有做中原皇帝的想法,如今听了耶律德光许诺,怎么会不心动,立刻跪倒说:“延寿愿为陛下驱使,若陛下能扶持延寿到中原称帝,延寿愿认陛下为父,与契丹永结同盟。”

  “好!”耶律德光哈哈大笑,“他石家不爱给朕当孙子,朕还能缺儿孙不成,今日朕封你做燕王,由你做先锋,率我契丹大军南下中原,若入京城,朕就封你做中原皇帝。”

  赵延寿大喜,当即认耶律德光为父,接受燕王封号。

  次日,赵延寿率大军四万为前锋南下,而耶律德光尽起八大部落主力,集十万精锐,晚赵延寿半个月,随其后,朝边关跟上。

  一个月后,契丹大军逼近边关。

  河东河北同时告急,而作为先锋的赵延寿,在综合两边实力后,觉得年轻节度使镇守的河东更像软柿子,于是,契丹先锋大军,直扑河东而来。

第186章 林从对赵延寿(二更) 契丹的先锋……

  契丹的先锋大军一朝河东逼近, 得赖于关外部落的通风报信,林从就知道。

  林从其实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河东是他驻守, 河北成德是杜重威驻守,杜重威虽然林从知道他是个草包, 可搁不住这些年他跟着别的将领蹭功劳蹭得耀眼,再加上林从年轻,契丹选他作为此次南下的突破点, 真是一点不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