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44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王氏听了笑着捏捏林从的脸,“还是我儿懂我,你娘我好好把着你爹,怎么也给捞个王爷当当才好。”

  说到这,王氏有点小后悔,“之前你和我说再生一个,可惜我这肚子不争气,要不给你爹生个幺儿,以后和你相互扶持也好,反正他年纪小,也不碍着其他几个年纪大的什么事,真是亏了。”

  林从也觉得他娘有点亏,他爹家里是真有皇位要继承,他娘要是生了,以他后爹的年龄,也不会和从珂从荣从厚有竞争,以后等大了,肯定能混个闲散王爷混个封地,他娘以后做太妃跟着儿子出宫,也名正言顺。

  他娘要有亲生儿子,就不会去养什么李从益,也不至于被坑死。

  只是这生孩子的事,未必是他娘这边,毕竟他娘还年轻,他爹年纪却有些大,林从就说:“娘你要不给爹爹补补,再努力一下。”

  王氏秒懂,摸摸下巴,“明日我叫宫里御医给你爹爹看看。”

  两人商量完这事,就又回到之前宫里传言,林从提醒道:“如今宫里传言不断,娘还是得去和大娘说开才好,娘和大娘虽然关系不错,可这事就怕人挑拨,到时凭白生了嫌隙。”

  “这事还用你说,快点吃饭,吃完饭我就带你去夫人那一趟。”

  ……

  林从和王氏用了早膳,王氏就领着林从一起去了正殿。

  到了正殿,六局的六个管事正在侍立在外面,王氏直接从几人面前走过,进了殿内。

  殿内,李宁和石敬瑭的一群孩子在曹夫人床前玩,李宁正在柔声安慰着曹夫人。

  可能是今天有孩子热闹的缘故,曹夫人脸色好了一些。

  王氏领着林从上前给曹夫人请安,然后笑着说,“姐姐今日气色看着好了一些。”

  曹夫人看着王氏来,撑着李宁手坐起来,“妹妹来了,快坐。”

  李宁搬了个凳子给王氏,王氏就在床前坐下。

  王氏先是悉心询问了曹夫人今日吃了什么药,身子怎么样,看着曹氏确实见好,眼睛扫过外间门的六宫管事,笑着说:“六宫管事今早来上我问安,我寻思着她们还没来姐姐这,就去我那,太是无礼,就把她们撵姐姐这来了,姐姐可觉得她们烦。”

  外面六个掌事听了低着头,恨不得找到地缝钻进去。

  曹夫人虽然素来不管事,却是个明白人,哪里听不出王氏的意思,是想让她趁机立威。

  只是曹夫人此时却没那个心思,反而握着王氏的手,“妹妹,我向来多病,你聪明伶俐,又能管家,这皇后之位,确实是你更合适。”

  王氏听了大惊,没想到李从审一死,曹夫人万念俱灰成这样,可这时她万万不能接这个皇后之位,先不说李嗣源怎么看她,就是旁边的李宁,人家也不会乐意从嫡公主变庶公主。

  嫡公主和庶公主光开府的规格可都不同。

  王氏立刻双手握住曹夫人的手,情真意切地说:“姐姐这说的是什么话,姐姐乃陛下正妻,后,帝之正妻也,妹妹怎么可以替代姐姐,这皇后之位,只能是姐姐的。”

  曹夫人还想说什么,王氏麻溜把曹夫人手塞到被子里,对李宁石敬瑭说:“姐姐这些日子身体不好,还劳公主和驸马多多照顾,多加劝慰才是。”

  李宁忙说:“姨娘放心,我和石郎会好好照顾娘的。”

  王氏拍拍李宁的手,“万万不要让姐姐多想。”

  说完,王氏就拉着林从撤了。

  出了正殿,王氏抱着林从,林从小声说:“看样子大娘真的有让皇后之位的心思。”

  王氏低声说:“你娘我倾国倾城,花容月貌,合该做宠妃招摇后宫,傻了才去当皇后,天天端庄死板,还得给你爹照顾后宫,照顾他那两个皮得要死的儿子,再去给他安排别的女人侍寝,问题最后还不一定落得好,这种赔本的买卖我才不做呢!”

  林从偷偷给她娘树大拇指,“还是娘明白!”

  ……

  就在王氏正欲效仿历代宠妃,脚踢赵飞燕,拳打杨贵妃,独霸后宫时。宫外,王氏在正殿那一席话却不知被谁传出去了,立刻得到朝臣一致赞扬。

  尤其王氏之前还拒绝羽衣训斥六位管事,要厉行节俭,更是让群臣感动地泪流满面。

  这位王夫人,竟然如此贤德!尤其还记得他们俸禄,已经五个月没发了!

  于是,朝臣们争先赞扬王氏贤良淑德,勤俭持家,堪为一代贤妃。

  然后,这些言论又传到宫里。

  偏殿中,王氏坐在梳妆台前,听着几个宫女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宫外大臣怎么夸她的。

  王氏对着镜子,抚着鬓角,看着镜中绝世容颜,陶醉地说:“难道老娘品德真如此之高?”

  林从在一旁吃着点心,闻言咂咂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只是提醒爹爹,该发欠的五个月俸禄了。”

第55章 我和我娘的枕头风~

  宫里林从和王氏还在讨论着那些大臣是不是想讨薪, 宫外,大臣们已经开始把讨薪付诸行动了。

  李嗣源带着大臣们在宫里刚给李存勖以天代月守完二十七的孝,一出孝,第一天上朝, 朝中就有官员上奏, 俸禄已经五个月未发, 请求发俸。

  李嗣源于是让大臣庭议这件事。

  其实发俸这种事, 按理说没啥好庭议, 毕竟干活发俸禄,天经地义,哪有干活不给钱的。

  可问题是,朝廷实在国库空虚啊!

  李嗣源接受时, 国库不但没有一分钱, 还欠了一屁股债, 国库的赤字都压得李嗣源喘不过气, 后来经过冯道的提点,出了一个相位收复了任圜, 才稍微填了下国库, 可也只是稍微,国库现在仍然穷得叮当响。

  所以在一众群臣经过争论, 具体说是群臣要钱,户部哭穷, 众大臣终于商讨出一个各方勉强都同意的结果:发俸禄,从李嗣源登基开始发。

  李嗣源登基到现在,守孝二十七天,上朝一天,正好二十八, 四舍五入一个月,正好发一个月的俸禄。

  至于前面亏欠四个月,户部振振有词,那是先帝的亏欠的,不在他们发的范围内。

  这话其实相当操蛋,毕竟李嗣源是继承了李存勖的皇位,又没改朝换代,按理说这俸禄得接着的,可无奈,国库没钱,户部也拿不出钱,所以最后,大家也只能接受。

  毕竟是真没钱!

  确定好了,那退朝之后,户部就开始发钱了。

  结果这一发,就发出大事了。

  众人本来就对只发一个月有些不满,可无奈国库实在没钱,不满也没办法,可就在此时,众人突然听到一个消息:

  豆卢革和韦说两个宰相,居然私下领了全俸!

  也就是说,这两人自己领了五个月的。

  消息一出,顿时整个朝廷炸锅了。

  好家伙,全朝廷大臣都只领一个月,欠四个月,凭啥你们俩领满五个月!

  就因为你们俩是宰相么!

  于是所有的怨气,顿时朝着两个宰相喷去。

  御史也开始上书弹劾豆卢革和韦说,说两人凭借宰相之权,私领全俸。

  李嗣源本来就对豆卢革和韦说两人看着不顺眼,两人打理朝政三年,弄得朝廷一穷二白,现在这锅还让他接了,于是便把两人直接罢相,贬出京外降为司马。

  于是,历史上第一次因为偷领了四个月俸禄,而被罢相的宰相产生了。

  而且还是一对!

  朝廷因为两个宰相的事闹得轰轰烈烈,一直到两个宰相被罢相,才算停止,只是很快,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两个宰相被罢相,那朝廷就空出两个相位,这两个空,该谁填,顿时又引起一波暗潮涌动。

  唐朝政事堂的宰相其实并没有定数,但一般默认三四个,当然也有时更少,有时更多,端得看朝廷需要。

  之前朝廷李存勖时,宰相只有豆卢革韦说,李嗣源登基后,以宰相人数较少为名,又任命了郑珏和任圜,郑珏是年纪比较大,在朝中做官比较久,资历很厉害,可以压制豆卢革韦说,而任圜,则是冯道建议,为了国库再加上任圜本身能力不错。

  所以如今豆卢革韦说一被罢相,朝廷就剩下郑珏任圜两个宰相了,自然得补人。

  李嗣源也正有想多找几人干活,把财政搞起来,就顺水推舟准备宣布选相。

  而唐朝的选相一向是由现任的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由皇帝定下,所以这事就交给郑珏任圜安重诲孔循四人推选。

  郑珏和任圜两人是政事堂宰相,郑珏由于年纪已高,不大爱管事,所以大事小事一般由任圜做主,任圜自己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喜欢有才干的人,尤其喜欢才子,所以在朝廷挑了挑,选中了李琪。

  李琪少年就中进士,还能中过博学宏辞科,又做过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还曾做过梁末帝的宰相,虽然人品有些瑕疵,喜欢做墙头草,可能力还是有的。

  安重诲和孔循两人是枢密院的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安重诲为人素来霸道,在枢密院说一不二,但他由于原来只是李嗣源一心腹,对朝中许多事并不熟悉,所以当初他就选了熟悉朝中事务但性子比较软的孔循,平时孔循做事,他掌权。

  这次两人经过协商,孔循想举荐自己的一个熟人崔协,安重诲自己原来是武将,并没有相熟的文人,又指望着孔循干活,就支持孔循,把举荐的人定为崔协。

  两方定好人后,等到李嗣源招四人进宫,四人就准备进宫把人选报上去。

  本来两个空缺,两方又只有两个候选人,可谓是萝卜坑,两人拜相简直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谁想到,两方进宫后,当郑珏和安重诲说出各自的人选后,李嗣源还没开始给表态,任圜和孔循先炸了。

  任圜坚决不同意崔协入政事堂,因为崔协外号无字碑。崔协是五姓七望崔家的嫡枝,算是世家子,但算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那种,任圜听过崔协的名声,任圜素来讨厌草包,所以坚决不让崔协进政事堂和自己一个屋子。

  而孔循也誓死抵抗不同意李琪,因为孔循实在被李琪坑得太惨了,李琪之前和霍彦威两人一人献了汴京,一人救了李嗣源,可以说是李嗣源登基的功臣,本来孔循是可以进政事堂当宰相,霍彦威可以进枢密院当枢密使,就因为李琪当时在国本之争时临时反水,惹得李嗣源不喜,使霍彦威不得不出京做了藩镇节度使,孔循进枢密院给安重诲当了副手。

  孔循宰相没捞着,还摊上一个处处喜欢自己说的算的上司安重诲,孔循那叫一个恨啊!

  要说满朝孔循最恨谁,那非李琪莫数,孔循怎么会允许李琪拜相入政事堂。

  所以郑珏一说李琪的名字,孔循就炸了,直接说:“李琪卑鄙小人,哪配得上一国宰相!”

  于是双方便争执了起来。

  李嗣源没想到宰相和枢密使推选个人员都能争起来,那既然人选有争议,你们就回去再商量商量吧!

  双方只好起身告辞,一起出了兴圣宫,到宫外接着商量。

  就在双方还在争论到底谁行时,有一个人已经偷偷跑到兴圣宫。

  兴圣宫

  李嗣源送走宰相和枢密使,正被两拨人吵得头疼。

  一个小人偷偷从门外伸出头,小声叫道:“爹爹!”

  李嗣源抬头一看,就看到林从扒着门正调皮地往里望,顿时心情大好,招招手,“进来”。

  林从立刻蹦蹦跳跳跑进去,扑到李嗣源怀里,“爹爹!”

  “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你娘没拘你在宫里?”李嗣源抱着林从问。

  “我今天上午跟着武师傅练武的,才刚刚下了学,我就绕道上爹爹这来了。”

  李嗣源听了,就询问林从练得怎么样了,林从一一回答,一老一小说的甚是开心。

  等汇报完学习情况,林从就仰起脸,“爹爹怎么小一个月都不回后宫,我和娘亲好想爹爹。”

  李嗣源听了笑着说,“爹爹要给先帝守孝,要处理朝政,一时耽搁了,才没有去,等今晚爹爹就去你娘那。”

  “好,”林从听了顿时开心了,“那我等会回去和娘亲说,让娘亲提前准备好,等着爹爹。”

  他娘可是准备了十全大补汤等着和他后爹造小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