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61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林从笑着说:“谢谢赵学士,不过我其实是来找您的。”

  赵凤停下,有些疑惑,“小郎君找赵某什么事?”

  林从客气地说:“林儿跟着冯先生读书时,常听先生说赵学士才思敏捷,文采过人,素有急智。”

  赵凤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可道怎么还这么夸我,我虽然当初和冯相一起拜端明殿学士,可远不及他,你看,我至今也就给陛下读读奏章而已。”

  “赵学士过谦了,先生素来不轻易赞人,既然赞人,定然是学士有过人之处。”

  赵凤被林从捧得很高兴,不过还是谦逊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林从看着差不多了就说:“我听先生说学士才思过人,我这正好有一事不解,不知学士可能给林儿解惑?”

  赵凤一听,立刻说:“不知小郎君遇到什么疑惑,可是学业上的,赵某虽然才疏学浅,但还是会一些的……”

  林从笑道:“倒不是学业上的,只是林儿今天出去玩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初时不觉得,后来回来越想越怪。”

  林从就把他撞到周元豹的事详细说了一遍,然后看向赵凤。

  就见赵凤果然面色有异。

  “可是有什么不妥?”

  赵凤犹豫了一下,说:“小郎君,子不语乱鬼神,赵某觉得小郎君做的对,这相面一事,能不相还是不相的好。”

  随机赵凤不满地说:“这些相师不过是投机取巧之辈,凭着点预言,说两句让人欠了天大的人情,我赵某素来看不上这样的。”

  林从立马表示赞同,“赵学士这样学识渊博,凭着真才实学的,自然看不上这种投机取巧的,只是我看这周元豹这个时候来汴京,又曾经给爹爹相看过,爹爹还素来有点信这个,到时爹爹听到这周元豹来了,会不会直接召他入宫,封他做国师。”

  赵凤一听炸了,“这种宵小之辈,怎配做国师!”

  “林儿也觉得这种人要做了国师,只怕于国不利,赵学士如今在爹爹身边,要爹爹真如此,赵学士还应该劝诫一二才是。”

  赵凤直接说:“这还用你说,有我在,才不会让这种乱七八糟的人进宫呢!”

  林从听了,笑着对赵凤告辞了。

  林从转过身,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想起他家先生评价赵凤的话:“赵凤虽然嘴毒了点,可思维敏捷,素有急智,特别适合紧急劝谏。”

  林从心道你可别让我失望。

  ……

  果然没过几天,天下第一相师周元豹来汴京的消息就不知怎么传开了。

  汴京许多贵人都纷纷去请周元豹看相。

  消息甚至传到了宫中,传到了李嗣源的耳中。

  李嗣源就和周围内侍商量,“朕当初就被周元豹相面说贵不可言,如今朕果然登基当了皇帝,朕要不要接他进宫,以后有什么事也好相看。”

  内侍们身为太监大多信风水看相,纷纷说好。

  李嗣源就叫来赵凤,准备让他拟圣旨宣周元豹进宫。

  赵凤一听到李嗣源要叫周元豹进宫,当即说:“周元豹精通相面之术,当初预言陛下贵不可言,陛下如今已经登基为皇,那剩下的,应该也没啥能再相看的,可陛下要接周元豹入宫,就确定了当初传言,定然会引得京城更多的人相看,到时万一周元豹妖言惑众,或者再预言一个贵不可言,陛下该如何处置?”

  李嗣源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当即改口,“这事是朕考虑不周,学士提醒的是,既然如此,赏他些钱财,送他回老家养老吧!”

  赵凤立刻说:“陛下圣明。”

  第二天,周元豹就被李嗣源派人送回老家了,其后再没能出来。

  后宫

  林从听到周元豹被送走,终于放下心,就听到旁边郭威等侍卫正凑在一起嘀咕没能来得及去找周元豹看相,周元豹就走了,觉得特别可惜。

  林从笑了笑,把几人逮过来,“你们没能相面就觉得那么亏么?”

  郭威几个人挠挠头,“这不是人家都说周元豹看相特别准么……”

  “来来来,你家主子我也会算卦,我来给你们相相。”

  郭威几个人面面相觑,“小郎君你也会相面?”

  林从看到对方不信任的眼神,顿时有些不爽,“说不定那周元豹还没我相得准呢!”

  郭威等人虽然万分怀疑,可林从是主子,还是忙说:“那小郎君给我们看看?”

  林从这才满意,从兜里摸出六枚铜钱,首先对着郭威摆弄了一会说:“郭威,你以后会飞黄腾达,不过记住一定小心姓刘的上司,和姓赵的下属,这两个一个可能宰你全家,一个可能灭你后代。”

  郭威听第一句还挺高兴地,听到后面顿时哭丧着脸,“主子,您这卦算得准不准,怪吓人的。”

  林从摆摆手,“你不会提前避开么,下一个。”

  侍卫中领头的被手下起哄推过来,领头的忙讨好地说:“小郎君。”

  “你叫什么?”这支侍卫是他娘之前随口叫来的,林从还真没认真问过。

  领头侍卫尴尬地看了一眼郭威,“小郎君,小的就姓赵。”

  “叫什么?”林从随口问。

  领头的侍卫回道:“小的叫赵、赵弘殷。”

  林从听着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随手摆着手中的铜钱,“你叫赵弘殷,你儿子叫什么?”

  “犬子叫赵匡济。”

  “赵匡……这个名字有些像,你就一个儿子?”林从低着头,摇着铜钱。

  赵弘殷有些不好意思,这年头儿子少确实有些丢人,忙说:“小的成亲晚,就一个儿子,不过小的媳妇前不久刚刚又怀了一胎,看样子应该也是个小子,小的随驾来汴京之前已经给起好名字了,叫赵匡胤,要不小郎君您给算算,看这名字好不好?”

  林从手中的铜钱划拉一下,撒了一地。

第77章 陛下,您的龙胎急需实名制认证(一更)

  林从僵硬地看着满地的铜钱, 心里却在狂骂,周元豹这个相师眼瘸吗?他身边都成皇帝窝了,这周元豹居然还只看到他!

  他到底行不行啊!

  郭威、赵匡胤他爹这样的, 不值得周元豹来个贵不可言吗!

  林从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冒金星,前些日子, 他还庆幸他认下的亲卫是郭威,不是赵匡胤他爹, 结果今天,他就听到, 一直跟在他和郭威后面的侍卫小头目,就是赵匡胤他爹!

  这都是什么事啊!!!

  老天这是玩他么!!!

  林从用力地大喘气, 现在怎么办,赵匡胤他爹就在他面前,怎么办?

  直接找个借口宰了?

  赵匡胤虽然对柴荣很不够意思, 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皇位,可他又不是苦主柴荣,好像也没啥立场这么做。

  而且历史上赵匡胤也没对他娘不利, 毕竟他娘也没活到宋朝, 再加上赵匡胤无论打仗还是政治也不错, 虽然对不起柴荣,但也没对不起天下, 直接宰了确实有点过分了。

  至于宋朝后面的一团糟, 那是从他弟赵匡义开始,赵匡义和契丹对阵, 被人家打的落荒而逃,从此一蹶不振,再后来次次输, 硬生生把中原男儿的傲气都打没了,到后来自卑敏感,弄得整个宋朝都不正常。

  而且历史上很多还说,赵匡胤能黄袍加身,里面很大是赵匡义的鼓动的。

  想到这,林从作出决断,赵匡胤现在既然已经怀上了,他也不能因为知道历史就抹去他,再说万一他抹掉这个,再有一个姓赵的,生个儿子叫赵匡胤呢,毕竟赵这个姓又不是啥生僻的姓氏,匡字辈好像也挺常见的,还不如现在有一个,放在眼皮子底下。

  但是,赵匡义还是蝴蝶掉吧!

  这个家伙实在太坑了!

  宋朝后来的自卑,重文轻武全来自这个家伙,而且主要是这家伙现在还没被怀上,那干脆别怀了,也不用造孽。

  林从决定,等回去,这家伙媳妇生完二胎满月,就把这家伙丢个远一点军营去,让这家伙在军营当光棍,省得把赵匡义那个混账生出来。

  只是从心底,比起郭威一家,林从还是有些不喜姓赵的。

  郭威造反是刘知远他儿子刘承祐杀了郭威一家老小,可赵匡胤,柴荣和他儿子真是一点都没对不起他,反而看作心腹多次提拔。

  最后姓赵的却弄出陈桥事变黄袍加身,确实有点突破道德底线!

  果然这姓赵的还是能送走就送走的好!

  想到这,林从抬起头,此时郭威赵弘殷和侍卫们已经把林从掉到地上的铜钱全都捡起来,赵弘殷把铜前放到林从面前,“小郎君,您接着掷。”

  林从却笑着说:“不用再掷了,卦象已经出来了,你那还没出生的孩子,亦是有福的人,只是,赵侍卫,你最好生过两个就别再生了,你若再生第三子,可能子孙就有自相残杀之象,就像我刚才手中的铜钱,突然散落在地。”

  赵弘殷听到前面几句挺高兴,可等到后面几句,顿时和郭威一样,简直想哭了,“小郎君,您这卦象准不准,怎么小的生三个就到了自相残杀的程度。”

  林从心道你三儿子把你二儿子后代差点团灭了,可不是我瞎说的,就摆手,“不信拉倒。”

  赵弘殷只好到旁边和郭威一起,要哭不哭的。

  其他侍卫一看到郭威和赵弘殷都被算的这么惨,顿时都有些不敢上前了,林从见状,索性收了铜钱,站起身,“好了,不算了!看你们一个个样子,不算命时想算命,现在算命一个个哭丧着脸,像什么样子!”

  众侍卫这才松了一口气。

  郭威和赵弘殷在旁边欲哭无泪,郭威小声说:“小主子,我们想算命,但不是这个算法啊!”

  “哦,你们就只是想听好话是吧!”林从打趣道。

  郭威赵弘殷等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赵弘殷哭丧着脸,“起码也别说小的只能生两个儿子啊!”

  林从扑哧一下笑了,突然觉得心情好了许多,“行了,卜卦这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你们还较真了,去去去,上外面该干啥干啥去,别杵在我这让我心烦。”

  等一众人都出去,林从往榻上一躺。

  贵不可言?

  林从扒着手,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这些他自己家的先不用说,刘知远他之前在石敬瑭身边见过,已经是他姐夫石敬瑭的亲卫,郭威现在他这,赵匡胤的爹如今也在他这,这随便一扒拉,十多个皇帝就出来了,这还只是中原,北边契丹和南边的十国的皇帝都还没算。

  唉——

  就五代这个皇帝密度,哪里用得着什么天下第一相师周元豹预言,随便一个砖头砸下去,都有可能是皇帝。

  贵不可言?呵,就是个笑话!

  *

  李嗣源在汴京磨磨蹭蹭又待了一个月,冯道在洛阳那边终于忍不住了,连发了三天内报催促李嗣源回京,暗示李嗣源年关将至,留在京城的将士们家眷思念丈夫儿子归家,时间门久了恐生怨言。

  李嗣源这才有些不情不愿地准备起驾回京。

  不过在回京之前,李嗣源把李从厚留下,正式就藩了汴京,坐实了汴京节度使一职。

  如此自然又惹得李从荣有些不满,李嗣源就哄着李从荣等回京后封王。

  做完这些,李嗣源终于带着大军和粮食,起驾回洛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