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第28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重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为了早点将货赶出来,宋书玉忙得昏天黑地,一下午都在裁剪布料。

  等天黑的时候,她看到谢铮和奶奶一块儿有说有笑的回来,这才想起下午把谢铮赶走的事,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谢铮也是好心,而且这做衣服本身也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她下午忙着赶货,有点暴躁。

  宋书玉咳了一声,琢磨着怎么开口将下午的事抹过去。

  却见谢铮兴奋地跑过来:“书玉,我已经学会用剪刀了,吃过晚饭,我来帮你裁剪布料吧。”

  宋书玉将信将疑,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谢铮进步这么快?吹牛的吧。

  但等晚饭后,谢铮再次拿起剪刀的时候,宋书玉就发现自己低估了他。他虽然用起剪刀来还是没有她那么熟练,剪裁的速度也很慢,剪刀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一点也不流畅,但他已经能完整地剪下一张手帕了,就是有些地方不是那么的工整,有点小小的瑕疵。

  谢铮将四四方方的手帕递给宋书玉,骄傲得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怎么样,不错吧!”

  以宋书玉的眼光来看,她其实是不满意的,手帕边缘剪的不够整齐,但对上谢铮发亮的眼神,还有鼻尖上冒出的细密汗珠,她心里蓦地一软,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很棒,阿铮你好厉害。”

  谢铮顿时乐开了怀,露出两排大白牙:“那可不,我这是名师出高徒。”

  宋书玉看了一眼旁边乐呵呵的苗秀英,心里有数了:“难怪你进步这么神速,既然你已经用会了剪刀,那就帮我剪裁手帕吧。”

  更复杂更大张的布料宋书玉也不敢让他剪,不然剪坏了,整块布料就坏了。

  手帕的布料小,即便剪坏几块,也不心疼。

  不过下午画好线的那批手帕布料都被宋书玉剪完了,她得重新给谢铮画一批手帕布料出来。

  宋书玉将缝纫机放了回去,拿过一个袋子,将里面的布料拿了出来,然后拿起石膏,准备画线。

  见状,谢铮抢过这个活儿说:“我来吧,你教我怎么做就行了。”

  这个也不算难,反正是手帕布,即便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谢铮这么兴致勃勃就给他练手吧。他会的多一些,也能给自己多分担一部分工作,这样效率更高。

  只是宋书玉的心情还是有点微妙。

  谢铮上辈子可是拿笔杆子的,这辈子竟然被她拐过来拿剪刀了,希望别蝴蝶了谢铮的人生,不然那可就是她的罪过了。

  她拿起尺子,压在小块的碎布上:“尺子要直,不能歪,尺寸是20*20,单位是厘米,要是画错了,就翻个面,在背面重新画。手帕布我下午已经剪了一批出来,不用急,你慢慢来。”

  谢铮认真地点头,接过她尺子像研究什么学术难题那样,工工整整地贴在布料上,反复校对了一番,确认没偏,这才开始画线。

  等收拾好灶房的事后,苗秀英和刘桂芝也一起来帮忙。

  她们俩可比谢铮强多了。

  刘桂芝去隔壁桂花婶子家借了一把剪刀回来,帮宋书玉剪裁她下来画了还没来得及剪的一部分布料。苗秀英则在一旁指点谢铮,帮忙将宋书玉打好的手帕、衣服分门别类装在袋子里。

  忙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

  苗秀英对谢铮说:“阿铮很晚了,你们知青点应该也快熄灯睡觉了,快回去吧。”

  谢铮偏头看向宋书玉。

  昏黄的灯光下,宋书玉埋首在缝纫机前,左手按住布料,右手转着针,脚下踩个不停,那样的专注认真。

  看她的样子,恐怕又要忙到半夜,谢铮不想走,只是时间已经很晚了,他们都长大了,他一个年轻男同志在宋家代得太晚,肯定会被人说闲话。

  所以哪怕再不情愿,他还是站了起来:“奶奶,阿姨,书玉,我走了。”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挥手向他道别,还把手电筒塞给他,让他路上小心点。

  但宋书玉头也没抬,应该太专注了,自动过滤掉了周边的声音。

  谢铮又好气又好笑,但到底还是没舍得打扰她,只是对刘桂芝说:“阿姨,你一会儿催书玉早点睡,别整天熬夜了,干不完的活我明天来帮她一起干。”

  这时候他恨不得自己也能踩缝纫机。

  “知道了,你这孩子就是细心,快回去吧。”刘桂芝把他送出去关上门回来又陪着宋书玉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才强制勒令宋书玉去睡觉。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吃饭时,谢铮表示他今天要请假继续帮宋书玉干活,但被宋书玉给赶走了:“昨晚你们剪裁了很多布料,我今天都弄不完,你请假在家做什么?最近上工不是很累,你还是去吧,不然咱们俩天天请假,影响不好,宋叔那边也不好办。”

  宋书玉还能借着办刺绣小队的名义不去上工,谢铮可没这个便利。

  谢铮看自己实在是没用武之地,只能闷闷地说:“知道了,中午和晚上下工后我再回来帮你做。”

  这几天,宋家人都格外忙碌。

  不止刘桂芝一下工就扛着锄头往家里跑,谢铮也是一下工就不见了人影。知青点的知青们一天到晚都很难碰到他一次,要不是他每晚八九点会回来睡觉,大家都快忘记知青点有这么号人了。

  苗秀英更是每天踩着点到仓库,一到下工的时间就往家里赶,别人都绣了两三幅刺绣,她硬是只绣一幅,效率比其他人低出一大截。

  姚大娘有些担心,私底下询问她原因。

  苗秀英拿出孙女心疼她,让她少做点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反正刺绣小队的绣娘们都巴不得自己能多绣几幅,多拿点工钱,苗秀英想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吧,姚大娘也不勉强。

  三天时间一晃而逝,宋书玉又准备了一批货,加上前几天剩下的,足够出一次摊了。

  正好明天是朱家公社赶集的日子。

  朱家公社,顾名思义,那一片姓朱的人特别多,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问他姓什么,十有八九都是姓朱的。

  这个公社的规模比上次去的红星公社要大一些,而且距离县城更近一些,人口也更多。

  这次宋书玉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一天就去将宋建国家的自行车借了过来,又准备了两个水壶,还有一些干粮,天不亮就跟谢铮一起出发了,到朱家公社时天刚麻麻亮,总算是赶早选了一个好位置。

  好位置加上东西种类繁多,价格又比供销社便宜,还有了上次的销售经验,今天的成绩更好。

  等下午回来吃过饭,宋书玉跟谢铮数了数,这一天竟然卖出去了124.6元,比上次多了三十多块。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这才几天啊,他们家就挣了两百来块钱。这么下去,破千岂不是很容易的事?

  看到赚了这么多钱,刘桂芝的心思活络了,对宋书玉说:“要不妈也不去上工了,以后你就负责做衣服,我跟谢铮拿出去卖吧,这样你一个人也不用那么累。”

  宋书玉不赞同:“谢铮三天两头请假已经很扎眼了,你再不上工,只怕队里很快就会知道咱们家在外面做买卖了。”

  刘桂芝有点怕:“他们知道会不会举报咱们,把咱们抓起来啊?”

  宋书玉笑着摇头:“不会,妈,咱们都是自己辛苦劳动,又没干那等剥削的事,你怕什么?”

  其实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别说这时候,八十年代初商贩都是不受待见的,经常被人骂□□,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直到八十年末风潮才会逐渐改变,到九十年代掀起官员下海潮,舆论才会彻底转向。

  但现在这种影响也不大,因为在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了,民间也出现了不少摆摊的人,这几次他们去集市上就看到了一些小商贩的身影,公社也出现了零星做吃食售卖的。

  刘桂芝拍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最主要的布料不多了,顶多只能去摆个三四次的摊。”宋书玉笑着说道。

  刘桂芝也有点愁,见识了摆摊赚钱的速度,她舍不得这门好生意:“刺绣厂那边不能再给咱们一点布吗?”

  宋书玉想到上次还了那一袋子丝绸,王主任请她下回去家里吃饭的事,笑着说:“应该能弄一些,但长期指望刺绣厂肯定不行。”

  刺绣厂规模就那么大,而且刺绣对布料的消耗很慢,王主任他们可以向上面多申请一些原材料,但这也有个度,不可能太多,而且也不可能长期无限量供应给她。

  人情这东西就如纸张张薄,越用越少,次数多了,人家也会反感。

  见刘桂芝有点发愁,宋书玉笑了笑说:“妈,你别想那么多,哪怕咱们一年只能弄到几次布料,做成衣服卖了,也能攒几千块,足够咱们一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还能有结余。”

  刘桂芝这么一想也是,高兴地说:“书玉你说得对,是妈太贪心了,现在这日子已经比过去好多了。”

  “没有,妈你也是想多赚点钱,让咱们自家的日子更好过。”宋书玉笑着给刘桂芝夹了一块鱼肉,“妈,朱家公社那边有个水库,鱼很多,下次去赶集,我再想办法多买点回来,吃不完咱们做成腊鱼、咸鱼,等农忙的时候吃。”

  苗秀英笑呵呵地说:“咱们家书玉真能干,这日子啊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了。”

  吃过饭,趁着苗秀英婆媳去灶房忙碌的时候,谢铮将宋书玉拉到了一边,低声说:“我兴许有办法能弄到布料。”

  宋书玉讶异地挑眉,看不出来啊,谢铮这个外乡人也有法子了。

  “说来听听。”

  谢铮说:“你记得邹进吗?”

  “邹进?”宋书玉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号人物是谁,“鲁斌的朋友吧?”

  谢铮点头:“对,我第一次跟他们吃饭的时候,鲁斌介绍过,邹进他妈是咱们公社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咱们可以通过他弄到布料。”

  宋书玉跟邹进只见过一次,还是大晚上的。只记得是一个非常斯文秀气的男生,话很少,跟鲁斌他们在一起没什么存在感。这样的人,要么是跟屁虫,要么就是那种比较难接近的类型。

  宋书玉更倾向于后者,她不想谢铮太过为难:“这能行吗?会不会不大方便?”

  毕竟认识还不到一个月,就请人家帮这样的忙。

  最重要的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那句话,人情越用越少,生意场上,还是只有利益最可靠。

  对,利益,哪怕邹进他们都是吃国家粮的,可全家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顶多也就百八十块,谁会嫌钱多呢?而且这个事,就算邹进能帮忙说上两句,但最终做主的还是他妈。大人可未必看小辈们的交情,若是邹进妈妈不愿意,最后反倒让邹进夹在中间为难。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利益说话,大家有钱一起赚。

  这年月农副产品是很便宜,可工业品却并不便宜,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些最便宜的都要一百多块,随便买一件,都要省吃俭用半年。更别提电视机了,那得好几百块,一家人攒几年也未必能凑齐。

  鲁斌他们的生活也就是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远远还达不到富足的水平。

  宋书玉想到了一个引他们上钩的办法。

  “阿铮,这样,我一会儿再做些男式背心,明天你拿着背心、手帕和衣服邀请他们一块儿陪你去赶集。”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眼所见。

  只要他们见识到了做买卖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自然会上钩。

  谢铮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头说:“好,那明天我再顺便请他们来家里吃饭吧,家里正好有鱼,明天再买点肉就够了。对了,我想把蒋正奇也一块儿叫上。”

  宋书玉一口答应:“行,晚上我跟妈和奶奶说明天请客的事。你稍微提前点收摊,早点回来。”

  双方约定好,第二天宋书玉也没有再继续做衣服,而是去刺绣小队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进度,还有平日里的工作安排,顺便检查了一通完工的绣品,又跟姚大娘商量了一下,争取在七天后完工,这个月月底再去交一次货,她就回家帮刘桂芝打下手做饭了。

  因为离得近,蒋正奇是第一个来的。

  进门他就闻到了香味,吸吸鼻子嗅了嗅,真香啊,这才是人过的生活啊。昨天做饭的那个知青是川渝来的,贼爱吃辣椒花椒。

  他做菜放了一大把朝天椒和花椒,红彤彤的,一口咬下去,不是花椒就是辣椒,又麻又辣,眼泪都给蒋正奇辣出来了。

  最后蒋正奇只夹了两筷子菜,泡了点米汤,将就对付了一顿。

  如今终于闻到了家常的,他能接受的菜色,而且还有肉,他简直差点喜极而泣。

  不好意思吃白食,进门他就把半斤粮票塞给了刘桂芝:“阿姨,我又来蹭饭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您尽管吩咐。”

  刘桂芝客气地笑道:“小蒋你是客人,先去堂屋坐着休息一会儿,阿铮很快就回来了。书玉,去给小蒋倒点茶水,抓两把花生。”

  宋书玉还没动,蒋正奇连忙摆手:“不用,阿姨,我这老是来你们家吃饭,你就让我干点活吧?”

  见他非要找活儿干,宋书玉故意把水桶提到他面前,抬了抬下巴:“要不你去杀鱼?”

  看着桶里活蹦乱跳的鱼,蒋正奇吓了一跳,磕磕绊绊低说:“这,书玉,这个我不会,有没有别的我能干的活?”

  宋书玉还没说话,背后伸来一只白皙修长的大手,提起水桶:“连鱼都不会杀,要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