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127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东家,虽然四两银子很多,但实在不行也只有止损了。”汪小松涩着声音规劝,“我们就当这一趟白跑,丢了四两银子。”

  那怎么能行?

  这不仅仅是四两银子,更是他赚钱的希望,是长途运输食物的突破口,是将来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关键。

  郑如谦并不只打算运输烤鸭,如果可以,他还想运余杭郡的醋鱼,想去余杭更南的永嘉郡吃点鲜味,甚至想运回来让安水郡的百姓也有机会品尝。

  做生意的人,不能轻言放弃。

  郑如谦在马车上苦思了半晌,最终决定,把还能食用的烤鸭分给安阳县的百姓,然后掉头,再去丹阳郡。

  一路上,他都在想该如何保存烤鸭。

  他们之所以在年节前后出行,依赖的就是冬天寒冷的空气,想要把食物多保存两日。

  但七日的不眠不休,烤鸭还是腐烂变质,说明空气不够冷,温度不够低。

  偏生丹阳郡比安水郡还要暖和,连雪都甚少飘下,更别提放在雪中储存。

  看来只能用冰了。

  郑如谦想起来方恒提及过,丰京的大户人家基本都有冰窖,冬季的时候冻好,夏天拿出来冰镇消暑。

  他的心思开始活络。

  现在是冬天,正是制冰的季节,冰价应该比夏季便宜些,就算贵,只要利润在郝掌柜承诺的二两银子以内,这烤鸭就运得。

  不过丹阳郡温度偏高,恐怕不好冻冰。

  郑如谦想明白前后,紧急勒住马缰,在汪小松不解的眼神下,又奔回了安阳县。

  仔细打听一番,果真有人卖冰。

  他买上整整半车,铺就在马车里,把卖冰的小哥都看呆了。

  “你们,是得了什么需要在冰上睡觉才能治的病吗?”卖冰小哥不解地询问。

  郑如谦挠挠头,“是想运点怕热的东西。”

  “那你这样可不行。”卖冰小哥好心提醒,“冰块放在马车里很快就会化掉,尤其是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想要保存冰,你得拿厚棉絮捂着。”

  棉絮的作用就是保温,暖能保,冷也能保。

  郑如谦恍然大悟,连忙去买上两条厚厚的大棉被,将冰块尽数捂在里头。

  同卖冰小哥辞别后,两人直奔丹阳郡,重新购买了一百只烤鸭。

  依然是四两银子,依然是快马加鞭,昼夜不停,但有了冰层的保护,一百只烤鸭终于安然无恙地被运回安水郡。

  三月的春风已经不再刺骨,吹在脸上像母亲的手在温柔抚摸,熟悉的郡城,熟悉的百姓,熟悉的吆喝蜂拥进耳。

  经历过来回奔波,四两银子蒸发,又狠下心买冰运货的郑如谦又黑又瘦,最重要的是心交力瘁。

  近两个月没有睡过好觉,每天蜷缩在马车的角落,依偎着冰块,还要担心烤鸭。

  如果不是强大的意志力撑着,也许他早就一头栽下。

  但这种支撑,在看见簪花小院门口那个亭亭玉立的小少女时,瞬间化作了头晕目眩。

  他甚至来不及叫上一声“小姜笙”,便软软地倒在地上。

第166章 贡院门口的阴谋

  “二哥!”

  姜笙扭头,就看见郑如谦软软地倒在地上,她吓得尖叫出声,手忙脚乱地奔过去。

  扶住郑如谦,才发现结实的二哥早就瘦脱了相,骨头上面只包着一层皮。

  “二哥。”

  “老二。”

  听到动静的许默带着温知允和长宴跑出来,看见躺在地上的郑老二,三兄弟全都说不出来话了。

  走时的郑如谦有多壮实,回来的时候就有多单薄。

  温知允红着眼圈为他诊脉,反复确定后才道,“没有生病,就是太虚弱了,需得好好将养一阵子。”

  兄弟几个齐心协力,抬脑袋的抬脑袋,抱腿的抱腿,把昏迷的郑二哥给抬回房间。

  却不想他一动就醒了,睁着有些凸出的大眼睛,朝着马车伸手,“先,先送烤鸭……”

  还有点精神头的汪小松赶紧伸过来脑袋,“东家别担心,我这就送去。”

  郑如谦才放心地昏迷过去。

  这一躺,就是足足两天。

  躺到了三月二十八日。

  一大早,张姑姑就准备好了满锅的热饭,只等着许默喝上两口,再为他灌上鼓囊囊的水袋,拿上带盖的便盆,笔墨纸砚,修改错字的浆糊和补刀,以及耐放不需要加热就能冷食的餐饭。

  举人试考三次,每次三天。

  这三天进去了就不能出来,需要在一个小房间里完成吃喝拉撒睡。

  以前是姜笙准备,虽然小姑娘很努力地思虑,但毕竟年纪在那摆着,总有不周全的地方。

  如今有张姑姑操心,所有东西一应俱全,冷的热的全都备好,没有一丝瑕疵。

  用完早饭,所有东西都已经拾掇进考篮里,许默只需要挎在身上,就可以去贡院考试。

  但他迟迟没有动身,目光一直落在郑如谦的房间门上。

  “大哥,先走吧,等二哥醒了就去贡院接你。”长宴委婉规劝。

  眼看着时间将至,许默也没了办法,只能轻轻颔首。

  姜三赶来马车,一行人挎着考篮正准备动身,睡足两天两夜的郑如谦终于醒了,他穿着歪歪扭扭的衣裳,脚下的靴子还没套上,头发更是跟疯子似的乱七八糟。

  但瞧见即将出动的马车,他还是大叫一声,手脚并用地往上爬。

  “大哥,大哥,我送你去考试。”

  说好的一起,就算在睡梦中,也要惊醒。

  许默鼻头微酸,嘴角却轻轻扬起,自马车中伸出手,“来,老二。”

  郑如谦搭过去,微一接力,便坐进了马车中。

  姜三在外头扬起长鞭,马儿便轻快奔腾。

  遗憾的是,缺了一个方老三。

  很快行至贡院门口。

  四面八方涌来的学子或坐在马车中,或背着考篮立在两旁,或与同窗交头接耳,或拧着眉头进行最后的背诵。

  姜笙最是好奇,探着脑袋在周围看了一圈,回来跟哥哥们禀报,“我看见好些头发花白的考生,有的比张叔还要老。”

  “我还看见了扶风哥哥的那个弟弟,他正蹲在贡院门口看文章,念念有词。”

  当看见角落里的方管家时,她眉头微蹙,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便缩回了小脑袋。

  许默没有进行最后的冲刺,亦没有打量周围,而是闭目养神,养精蓄锐。

  郑如谦温知允和长宴都不敢打搅他,连呼吸都放轻微了。

  所有人都在等贡院开门。

  就在这漫长而短暂的时间里,一辆没有携带学子的马车轻哒哒走了过来,赶车的人约莫三十来岁,生的面大口阔,原本也称得上端庄,却因为一双瞄来瞄去的眼而显得獐头鼠目。

  他目光在人群中反复横扫,看到备考的秀才们,眼底流露出一丝嫉妒。

  他似乎在寻找什么,但又找不到,目光扫过赶车的姜三,因为不认识又掠了过去,最后定格在簪花小院马车旁的另外两辆马车上。

  刚才交谈间,听到那两辆马车中的一位的考生姓许。

  他不再迟疑,拿针在马屁股上猛的一扎。

  马儿吃痛嘶鸣,朝着两辆马车冲过去,他们闪躲不及,整辆马车都撞得四分五裂,考生更是被甩到地上,掌心鲜血淋漓。

  “是谁,是谁在贡院门口害人。”考生气愤地嚷嚷。

  守在贡院门口的袁衙役等人赶紧拎起长刀,将附近围绕成圈。

  簪花小院的马车因为距离近,也被圈在其中。

  许默皱着眉头撩开马车,瞧见行凶者,先是一怔,很快认出这人,“孙全柱。”

  当初在斜阳县,孙全柱受到王家指引,特意去给边文轩做师爷,没想到边文轩机敏,直接聘了许默当师爷。

  那时两人就结下了梁子,但因为一个童生,一个秀才,交集实在太少,以至于并没有碰过头。

  再见面,竟然是在贡院门口,还是发生了故意撞车事件。

  许默很难不联想到孙家,再联想到王家与方家。

  “你在这?”孙全柱也愣了,千挑万选,竟然还是撞错人了,他说不上心头什么滋味。

  正好衙役过来审问。

  他狠狠心,指向许默,大声道,“是他让我这样做的,他怕自己考不中举人,故意迫害同窗学子。”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所有备考的学子都看了过来,有厌恶,有愤怒,还有议论纷纷。

  姜笙都快气疯了,扯着嗓子喊,“你污蔑栽赃,你信口雌黄,你泼脏水,我们根本不认识你。”

  可孙全柱既然指认了,衙役就不能袖手旁观。

  袁衙役知道许默今天要考举人试,有些为难地凑上前,“我已经着人去叫郡守大人了,说不定可以当场破案。”

  但也只是说不定。

  只要孙全柱咬死是许默指引的他,为了查明真相,必然要将许默押入大堂,审查清楚事宜。

  这么一来,举人试就耽误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贡院大门开了。

  姜笙心焦若焚,急的团团转,生怕真的耽误大哥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