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150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说起来朱家嫡支,就得提及朱家跟陶家的婚事。

  最开始朱家是为朱志寻一门亲事,挑挑拣拣始终没有合适的,直到朱志考中举人,符合了陶家要求,两家才顺势牵上红线,成为利益共同体。

  在两家儿女定下婚约的这段时间里,陶家跟朱家光合作就走了好几拨,板上钉钉的两姓之好,却被朱志的外室庶子给破坏。

  偏偏婚约破了,合作还在维持,朱家和陶家都有点骑虎难下。

  成婚吧,陶家丢不起这个脸。

  不成婚吧,到嘴的肥肉又舍不得放下。

  这个时候杀出来的朱思桓,在朱家嫡支看来,就是天降救星,是继续维系两姓之好的关键。

  也就三五天,嫡支那边就来了人,跟朱思桓传递消息,问他可愿意与陶家女成婚。

  朱思桓面上踌躇,心底全是尖叫。

  他假装不愿意,沉吟了好久才委屈道,“我这岂不是替表叔背了锅?”

  直到嫡支表示不会亏待他,朱思桓这才委委屈屈地同意了婚事。

  隔天朱家与陶家商议。

  虽说陶家的条件苛刻,嫁女必嫁举人老爷,但朱家是真没有适龄的举人了,朱思桓也确有考中举人的希望,最重要的是陶家舍不得放弃与朱家的生意合作。

  两相权衡以后,这桩婚事竟然确凿定了下来。

  消息传到二进小院时,他们庚帖都换了,正在商议成婚时间。

  “我还以为陶家会等三年后举人试再成婚。”长宴缓缓道,“就像王家的王皓然一样。”

  去年王皓然与周家女定了婚事,约定的是中了举人再成亲,王三爷并王皓然都是自信满满,却不想许默拿了解元,王皓然连排名都没进。

  没进排名即为落榜,落榜了就不是举人,还得备战三年。

  听王扶风说,周家想要撕毁婚约,王三爷父子反而不愿意了,坚持要成婚,目前正在僵持。

  “思桓公子已满十六,听说陶家的姑娘比他还要大上两岁。”许默轻声道。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朱思桓纵然愿意等,陶家的姑娘也熬不起。

  所以兜兜转转,还是遂了这小子的意。

  机关算尽,只为抱得美人归。

  就算许默忌惮朱思桓的心智,也忍不住要为他的连翻算计喝上两声彩。

  只盼,他得意尽欢的时刻,不要忘记两人的约定才是。

  二进小院,明亮折窗,平实木桌上,摊开了卷轴形状的宣纸。

  少年提起浓墨,在上头郑重写下“一击必杀”四字。

  许默对朱志的恨这么多年都不曾减淡,即使朱志是嫡支的人,有家主长兄撑腰,有方家主母呵护,也挡不住他浓烈的杀意。

  联合朱思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窗外忽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许默抬起头,才发现是二弟回来了,妹妹正绕着他左问右问,还收到了一大捧的土特产。

  “丰京可真够大的,我转了半个月才跑出去,路过河南郡给你们带了点好吃的。”郑如谦风尘仆仆,刚长出来的肉又消去一半。

  姜笙高兴地解开包袱,被散落一地的红色果子吓了跳,捡起来才发现是大红枣。

  旁边的长宴啼笑皆非,“二哥,哪有特产给人带红枣的。”

  “别瞧不起,这可是郑新的大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道还好。”郑如谦叉着腰道,“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好运。”

  干货能不好运么,放半年都坏不掉。

  姜笙撅起嘴巴,拆开另一个包裹,这次她小心了很多,果子没有散落,但还是红彤彤圆润润,刺痛她双眼。

  “怎么,你不喜欢?”郑如谦抬高嗓门,“小姜笙,这可是山楂啊,你最喜欢的糖葫芦就是用山楂做的,怎么这个表情。”

  姜笙没话说,喜欢糖葫芦的人就一定爱吃山楂吗,谁告诉二哥的!

  小姑娘没了指望,随手打开第三个包裹,果不其然是些个大饱满的板栗,看起来挺好的,就是不能吃。

  姜笙都快哭了。

  一旁的郑如谦还在沾沾自喜,“河南郡真是个好地方,红枣比人家好吃,山楂比人家甜,就连板栗都比人家的个头大。”

  “我这趟运了不少,待会要送去悠然居看看。”

  少年雄心壮志,满心以为丰京的悠然居跟安水郡相差无几,他能抬高腊味的价格,必然也可以达成新的送货合作。

  却没想到一车的土特产拉到悠然居,得到的只有大掌柜的鄙夷。

  “郑公子,我们悠然居不是什么腌臜东西都要的。”

第199章 二哥被刺激

  整个河南郡质量最好的红枣山楂与板栗,将本地人养地白白又胖胖,千辛万苦运到丰京来,却被称之为腌臜东西。

  郑如谦有那么一瞬间的茫然。

  直到姜笙拽了拽他的手腕,又用充满担忧的眸子看过来,他才回过神。

  早知丰京人骄傲,在租房子的时候就见识过了,卖腊味的时候又体会一次,本以为达成合作后可以平等对话,不想人家压根就没瞧得起他们。

  假如在以前,十岁的郑如谦,会卑微乞求,会嬉皮笑脸凑上前,会想方设法地卖给悠然居。

  但十三岁的郑如谦首先愤怒,再抓起妹妹的手,决然离去。

  悠然居的大掌柜有微微的愕然,旁边的小二哥带着几多惋惜,“那红枣个头又大又圆,着实不错……”

  可丰京什么没有?

  郑新的枣子好,延川的枣子也不差,至于山楂板栗,丰京全都不缺,也就外地人才拿着犄角旮旯的烂东西当宝贝。

  身后传来大掌柜清晰地“嗤”声,像是在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郑如谦握紧拳头,笔直地进去,笔直地走出来。

  高大万带着满满一马车的货等在门口,看见他们出来眼前一亮,刚要上前,姜笙就摇了摇头。

  所有的话堆在喉咙里。

  郑如谦坐上车辕,平静如常,“走,回家。”

  高大万在前,兄妹两个在后。

  感受着马车平稳前行,姜笙终于还是忍不住扯了扯兄长的衣袖,小心翼翼安慰,“二哥不要难过,是丰京人不识货,要是把这些东西送到安水郡,郝掌柜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郑如谦失笑,反过来轻抚妹妹的小啾啾,“别担心,我不是难过。”

  他只是突然明白一件事,悠然居可以成为他的生意线,但不能成为他唯一的生意线。

  细细算起。

  从斜阳县到安水郡,再到丰京,郑如谦运的货几乎都给了悠然居,也习惯了送悠然居。

  他仅在云水县一家干货店寄卖了些雪菜干与豆角干,因为利润偏低被忽略。

  感谢大掌柜的打击,郑如谦开始思考起跟其他店铺的合作,甚至想着要不要自己开一家干货店。

  很快马车停在家门口。

  兄妹俩手牵手走进小院,大哥还没下学,只有温知允和长宴迎出来,身后跟着个张姑姑,手里还端着盘糕点。

  “你们回来了?”长宴眼前一亮,“姑姑刚做了枣糕,来得可真是时候,要不要尝尝?”

  说完,他极其自然地接过盘子,送到哥哥与妹妹跟前。

  张姑姑笑吟吟地看着,没感觉什么不对。

  温知允却是奇怪地歪了歪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偏偏又说不出来。

  姜笙已经擦干净小手,抓起糕点塞进嘴里。

  郑如谦还在望着盘子里的碎枣泥发愣,“这是……”

  “这是丹阳郡的糕点,簪花小院作坊里有个大姐的娘家就在丹阳郡,她曾经跟我讲过,要用糯米面和上细腻的枣泥再蒸出来。正好你昨儿运来的枣子又大又新鲜,我就试了试。”张香莲抿嘴轻笑。

  市面上的面分很多种。

  粗粮价格最便宜,也是普通人吃的最多的。

  精粮价格高,没点家底都不敢买,姜笙兄妹也是到了斜阳县租房才吃上第一顿精面。

  糯米面的价格就更贵了,因为可以加雇城墙,最贵卖到过百文一斤。

  姜笙刚才两口吞下的糕点,不过拳头大小,成本就已超过三十文。

  放在安水郡,这种东西也就大家族能吃,地主老爷都只敢逢年过节品尝。

  可这里是丰京。

  是富贵逼人的丰京,是有权有势的丰京,是纨绔子弟遍地走,是十两银子喝壶茶的丰京。

  区区几十文的糕点又算得了什么!

  郑如谦的眼睛亮了,他捻起块糕点放进嘴里,感受着独属于糯米的柔韧,以及唇齿间枣泥的香气,忍不住笑眯了眼。

  冷不丁旁边传来姜笙的气急败坏,“二哥,你没有洗手,姑姑交代过我们要爱干净,吃东西不洗手,拉粑粑会拽出虫。”

  郑如谦,“……”

  不知道什么时候,温知允端来了水盆,长宴拿来了手帕。

  老二哥只能伸进去搓洗干净,妹妹才从叉着腰的扑棱蛾子变回安静美蝴蝶。

  兄妹俩津津有味地品尝糯米枣糕,吃地那叫一个香甜。

  连刚刚吃饱的温知允都咽了口唾沫。

  张姑姑就喜欢这样的场景,眼看着盘子空掉,她忙不迭转身,“还有还有,锅里还有,都敞开了吃。”

  等到吃差不多了。

  郑如谦才搓着黏糊糊的指尖,郑重询问,“之前听姜笙提起,姑姑想要开一家店?”

  张香莲猛地一愣,好半晌才点头,“是的,不过需要的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