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186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张香莲低头抿嘴轻笑,手里捻起一颗糖葫芦,在姜笙的小圆脸上绕了绕。

  刚才信誓旦旦的小姑娘,眼睛瞬间直了。

  好半晌姜笙才把黏在糖葫芦上的眼珠子拽回来,痛心疾首道,“姑姑,你学坏了。”

  “我找你真的是正事儿,咱们铺子里的糕点目前有十几种,可有哪种是独一无二,别人家铺子里没有的?”

  张香莲把山楂球放到一边,皱眉思考了下,“没有。”

  本身糕点的制作就谈不上复杂,有经验的大师傅品尝两口,就知道大概材料,再做上几次,基本就能掌握方子。

  九珍坊刚开业时,糯米枣糕最是新奇,结果才半个月,对面糕点铺子就推出了枣泥糯米糕。

  张姑姑误打误撞做了糖砂山楂,没多久丰京到处都在卖糖砂山楂。

  像什么八珍糕,千层糕、马蹄糕、桂花糕,更是家家都有,随处可见。

  “在丰京呀,就没什么东西是秘密。”张香莲最后总结。

  姜笙傻了。

  设想的独一无二,突然就变成了随处可见,那些抓住的灵感与头绪,在这一刻好像成了笑话。

  她不死心,又记起来专供给悠然居的莲花酥,“可没见丰京有别处卖莲花酥的。”

  “因为这个糕点制作复杂,他们卖不上价格,也犯不着得罪悠然居的东家。”张香莲摇头,“真要是有哪家店想做,买两个回去研究研究就会了。”

  说来说去,又绕到地位与人脉上。

  悠然居的背后是江家,江家是一流世家,所以普通糕点铺子不敢得罪。

  九珍坊什么都没有,唯一大卖的糖炒栗子,听说已经有糕点铺子蠢蠢欲动,想要去河北郡运两车回来。

  他们虽然占了一个“先”字,但只要有人瓜分,客源终究会流出去。

  独一无二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姜笙苦恼极了,两只手抓着小啾啾,连碎发掉落都不曾在意。

  张香莲十分惊奇,“小姜笙,你的梦想不是吃饱喝好睡觉吗,怎么钻研起了九珍坊的糕点?咱们现在生意挺好的,温饱不成问题。”

  “不是温饱的问题。”姜笙摇头,语气微顿,“姑姑最近又拿剩饭出去了吧。”

  二进小院的伙食一向不错,时不时会剩下些饭菜。

  张香莲通常会倒在门口的铁盆里,给附近流浪的猫猫狗狗填肚子。

  最近门口的铁盆很空,张姑姑也开始神出鬼没,有了苗招英母女的前车之鉴,小院的孩子们哪能不明白。

  张姑姑这是又遇到了可怜人。

  “九珍坊每天卖出的糕点有限,供给悠然居的也不多,再加上糖炒栗子,你跟苗姑姑两个人也够了。”姜笙语气平稳,“再招人是不划算的,只有九珍坊卖的更多,更忙,我们才能招人,不是吗?”

  她才十一岁,但早就看透了人情冷暖,也明白善良需要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

  十里铺村的百姓善吗?

  善。

  但凡有个人下点狠手,姜笙早就死在讨饭的岁月里。

  又或者谁起了点歪心思,把她卖给人牙子,又是另一番光景。

  但他们也没有善良到把姜笙带回家,嘘寒问暖,当做亲女喂养。

  因为十里铺村穷,家家户户都难,实在承担不起多的嘴。

  人有多大碗,盛多少稀饭。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姜笙摸爬滚打的前七年,没有看书写字,不曾吃饱穿暖,幸好生活教给她无数道理,又被她牢牢记在心头。

  当初在府城,拿到了地契,才敢鼓起勇气重开作坊。

  而今在丰京,唯有扩大生意,才能继续拂照可怜的姑姑姨姨。

  “再说了,九珍坊是二哥辛辛苦苦开起来的,他交给了我,我定然要努力让九珍坊更好。”小姑娘仰起头,“姑姑,我没有做错吧。”

  没有,当然没有。

  张姑姑的眼底泛起泪意,她几次抬手想摸姜笙的头,又因为沾染糖浆而放回去。

  真是不明白,这样好的孩子,到底哪户人家狠心丢弃。

  “只是我的想法破灭了。”姜笙又叹了口气,小大人似的,“我们做不了独一无二的糕点,永远也成为不了世家夫人的待客首选。”

  看来,还是得走别的路才行。

  她单手托腮,遥望天空,小脑袋里又开始思绪翩飞。

  张香莲蹙着眉间,好半晌嘀咕一句,“我倒是有个想法。”

  “丰京的糕点种类繁多,就算创新了也很快会被人学走,倒不是如从别的地方琢磨点新意。”

  “你还记得孔师傅让我做的模具吗?”张香莲转身去厨房,拿出劈成两半的小木盒,里头雕着深深浅浅的花纹,“虽然对面的铺子也卖糯米枣糕,但没有咱们的雕花,更没有模具。”

  用雕花来区别造型,创造独一无二的糕点,是个不错的主意。

  只可惜雕花不难,模具也能找到,迟早还会被模仿。

  姜笙仿佛钻入牛角尖。

  从隔壁医馆出来,不知道在门口听了多久的长宴收起折扇,终于出声,“想想荷花酥,只要你的糕点卖到了世家的桌子上,谁敢不要命地去模仿?”

  即使模仿了,世家不认可,也只能卖出普通糕点的价格。

  话又说回来,哪家铺子愿意为普通糕点,费时又费力呢。

第252章 独一无二的糕点

  说到底,先机很重要,赢得世家的认可更重要,把九珍坊的招牌与口碑抬起来最重要。

  古人常云,柳暗花明又一村,姜笙今天算是彻底体会到了。

  从不算成熟的想法,经张姑姑帮忙,长宴提点,终于找到突破口。

  姜笙双眼明亮,甚至还衍生出了其他想法。

  比如找最好的木工师傅,雕刻出精美的模具,既拖延其他人模仿的脚步,还降低仿品的精致程度。

  比如让大哥许默亲自描绘糕点模具,争取图案新颖优美,让人眼前一亮。

  说干就干。

  当天晚上,许默从国子监归来,就看见家中最小的妹妹抱着宣纸屁颠颠冲过来,停在他的书桌跟前。

  “怎么了这是。”他轻笑,眼角微微上扬,“又要练你的狗爬字了?”

  姜笙小脸立马垮下来。

  许默赶紧改口,“八岁启蒙,九岁练字,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哥哥都没你厉害。“

  “再说你又不需要科举,能够通过阅读扩大心胸,了解到自身以外的世界,便足够了。”

  姜笙这才把宣纸放在书桌的角落,小声央求,“大哥,我想麻烦你给我画个画。”

  “画?”许默一愣,他自小学文,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字迹独成体系,唯独画技一般。

  要说真正会画之人,还得属王扶风。

  惊才绝艳的扶风公子不仅文采了得,连画工也不弱,堪称书画双绝。

  只是越如此,越让人惋惜他的身体。

  许默轻叹着,从书桌抽屉里取出厚厚一沓信封,打开最上面的一封,里头赫然画着昔日兄妹在簪花小院的场景。

  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方老三挥舞长棍,郑如谦拨弄算盘,许默静默读书,张姑姑灵巧纳鞋底。

  多么活灵活现的画,寥寥几笔表现出人物特征,像是画者在内心描摹过千万遍,才跃然纸上,又像是那鲜活的画面,始终盘亘在他脑海。

  “这是什么。”姜笙探头,“是我们吗?谁画的,真真好看。”

  “是我们。”许默提笔,思量再三,还是斗胆在门口位置增加了一道身影。

  一个弱柳扶风,又出尘高洁的公子。

  许默的画技称不上出色,但总觉得加了这道身影,画面才更为完整鲜活。

  搁下笔,他回头,“我的画技是不如扶风的,你若是等得了,我给他写信,托他为你画上几幅。”

  “等是等不了。”姜笙老实道,“但是大哥可以先给我画两幅,再让扶风哥哥也画几幅,反正也不嫌多。”

  小机灵鬼,竟然想通吃。

  将吹干墨迹的画郑重收起来,许默重新提起笔,“说吧,画什么。”

  本以为再不济也得是个山水画,或者人物画。

  没想到姜笙红润润的小嘴一张一合,“画点花,或者小动物,越新奇越好,越少见越好。”

  半个时辰后,她抱着一叠宣纸满意离去。

  张姑姑正在做饭,厨房里的灯火油亮,娘俩凑在一起翻看,挑出几张最好看,最合适的。

  “我明天就去找上次定模具的师傅,要他快些赶出来。”张香莲估算了下,“差不多三天左右。”

  姜笙点了点头,目光径直盯着宣纸上的花卉,突然觉得有些单调。

  把自己跟顾客的位置调换下,假如她自己去买九珍坊的糕点,单靠一个花纹并不能激起强烈的购买欲,因为每个人喜好不一样。

  像张姑姑喜欢向日葵,她却喜欢小野花。

  如果非要买,大概只有印上“姜笙”两个字的糕点,才会吸引她目光吧。

  小姑娘一愣,再次抓住关键。

  她仰起头,指着纸上的新奇花卉,急促道,“姑姑,姑姑,我想到了,我们不光要雕刻花朵,还要在上面刻字。”

  卖给谁,就刻谁家的姓氏,或者干脆印上名字。

  不仅独一无二,其他糕点铺子也不敢随意模仿。

  这个主意简直太棒了,姜笙高兴地差点原地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