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220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奶牛留着继续产奶,马肉晒干了存起来,羊肉就杀了吃了吧。”姜二过来申请,脸上挂满对羊肉的垂涎。

  也只有收缴战利品的时候,他们才能过上几天大口吃肉的日子。

  方恒正在回想方才战争的关键与疏漏,没有阻止,只是在姜二转身离去的时候,迟疑了下,“那个羊,给我留几只小崽。”

  “队长留羊干什么?”姜二疑惑不已。

  他语气淡淡,“我妹妹喜欢。”

  虽然没有找到合适养羊的地方,也暂时没办法将羊送到丰京,但姜笙在信里轻描淡写提及的两句话,还是被三哥挂在了心头。

  连腊肉袄子都分出去的人,悄悄用公权谋了点私,只为妹妹高兴。

  “会高兴的吧,小姜笙。”

  方恒喃喃,语气顺着风飘向远方,飘到丰京,飘进姜笙的耳朵里。

  正在郑重打扮的她打了好几个喷嚏,差点把脑袋上的钗给打飞出去。

  谁能想到,一直扎着最简单丸子头的小姑娘,也有朱钗环映的一天。

  虽然代价是,她的头皮都快被扯飞了。

  “姑姑,要不别钗了,也别编复杂的发髻,就丸子头挺好的。”姜笙吸着鼻子求饶,“我还没回江家呢,你就要把我打扮成花灯笼。”

  从头到脚,又是新衣裳,又是银钗子,连璎珞环都给她戴上了,生怕她不富贵。

  “姜笙乖,要打扮。”张香莲轻声哄着,手却不留情,将乌发挽出朵朵花。

  三个哥哥在旁边看着,心有余悸,却又爱莫能助。

  还有一丝丝感伤。

  科举舞弊案落幕后,江家没有立即带走姜笙,却隐隐流露出“病弱在外的嫡女要被接回来”的消息。

  当然这是遮羞布,明眼人都清楚,江家嫡女流落在外,目前的只是个养女。

  张姑姑也是才知道,自己当年随手帮助的个小乞儿,竟然有这那样惊人的身份。

  她又是心疼又是气愤,咒骂了两天江家后,决定好好打扮姜笙,务必要体现他们当前的身份与地位——虽然你江家很厉害,但咱们也不差。

  “你们都不懂。”张香莲碎碎念,“人和人的关系并不能全靠血缘绑定,哪怕是最亲的爹娘也是看人下菜,聪明厉害的孩子,他们总会多给几分青眼。”

  如果姜笙还是那个乞儿,没有九珍坊,没有作坊,没有五个优秀的哥哥。

  江家说不定会嫌弃她,鄙夷她。

  “你是咱家的宝贝疙瘩,江家愿意疼你就疼你,不疼你咱不在那受气。”张香莲说着,眼泪下来了,“……多好的六个孩子,怎么就要拆开了。”

  他们从困难的时候一路走到现在,好不容春暖花开,好不容易否极泰来。

  怎么就能分开呢。

  姜笙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江家帮了大哥,于情于理她都要站出来。

  小妞妞只是馋嘴,只是喜欢在哥哥们跟前耍赖,不代表她不懂事,不知道进退,不懂得人情往来。

  江家也很难。

  不邀她回去,像冷血无情不顾血缘。

  强行邀她回去,又不在意她的感受,太过蛮横。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姜笙自己主动回去了。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要感谢江家,要为了大哥的以后铺路。

  “姑姑,不钗了。”小姑娘站起身,拔掉所有首饰,又换了身简单的衣裳,“就这样挺好的。”

  她走到哥哥们跟前,仰着头叮嘱,“大哥要好好读书,准备会试,如果方家捣乱就告诉我,我会请江家帮忙。”

  “四哥要好好练医术,别成天哭哭啼啼,对眼睛不好。”

  “五哥要不考个功名吧,以前还有我陪你无所事事,往后我不在,你一个人总是无聊。”

  末了,又看向张香莲,“姑姑,以后还是要经常炖大肘子,大师傅说做饭的手艺可是不进则退的。”

  叮嘱完这些,她平静地走到何锐跟前,“带我去江家吧。”

第301章 初入江家

  从皇城门口归来,迄今已经三天。

  姜笙闭口不谈回江家的事情,江家也没有人来接,只留个何锐守着豪华大马车,可怜巴巴地蹲在二进小院门口。

  张姑姑心软,让他跟姜三姜四凑合睡在了一间屋,每天做的饭也都有他一份。

  何锐差点以为就是这样了,还曾暗暗地为姑娘惋惜过。

  直到姜笙说出那句,“带我去江家吧。”

  多好的姑娘啊,终于想通要接受江家的荣华富贵了。

  何锐还没来得及欣喜若狂,忽然想起刚才姜笙用的是“去”而不是“回”,他又压下了喜色,苦着脸道,“真的要去吗姑娘?”

  姜笙平静地点头。

  一旁是握紧拳头的三位公子,和随时都要掉眼泪的张姑姑。

  何锐也只能战战兢兢地抽出缰绳,战战兢兢地拉扯马儿,战战兢兢地等待在二进小院门口。

  “姜笙。”许默清淡的嗓音中压抑着痛楚,“如果我重考的代价是你做不愿意的事,那我宁肯将会元拱手让人。”

  “妹妹,我以后是不是见不到你了。”温知允漾起泪花,把脉的手不停哆嗦。

  长宴抿了抿嘴,“我们有其他方式感谢江家。”

  不一定要赔个大姑娘给他们。

  人之所以叫人,乃是因为有情感,有选择。

  人不是物品,送出去了还能收回来,扔了还能捡回家。

  昔年有拐子将无数孩童骗离父母,卖给其他人家之后,需倾尽数十年时光方能找到,或永远找不到。

  找不到的人沉浸在悲怆里,可找到的人呢。

  最疼爱的孩子面目陌生,声声唤唤叫着别人爹娘,再逢血缘亲人,也不过疑惑一句,“请问找谁?”

  这是无奈,但也是现实。

  姜笙跌跌撞撞七年,跟哥哥们相处四年,她的人生不属于江家,也不属于那高高墙垣挡住的亭台楼阁里。

  即使来年会试方家不会善罢甘休,即使有无数的困难在前方等待,他们兄妹也可以联手越过。

  “别去了,别去啊,小姜笙。”张香莲哽咽出声。

  眼看着长宴和许默的眼圈也有些泛红,汪小竹和姜三姜四更是悄悄抹泪。

  姜笙突然叉起腰,“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干嘛搞的那么感伤,江家难道吃孩子,进一个吃一个?”

  张香莲顿时啼笑皆非,眼泪挂在脸上,擦也不是落也不是。

  温知允吸了吸鼻子,总算不哭了。

  许默和长宴心思最深沉,但也明显露出几分无可奈何。

  “这就对了嘛,放轻松,等我从江家涨点见识,再分享给你们。”小姑娘拍了拍胸脯,没敢回头,急匆匆地就坐上了江家的豪华大马车。

  有谁在身后唤。

  “姜笙。”

  她也只是呆呆地坐着,任由那声音渐行渐远,直至全无。

  不知道过了多久,何锐勒停马车,小心提醒,“姑娘,江府到了。”

  姜笙如梦初醒,检查了下装扮并无疏漏,这才轻轻地跳下马车。

  何锐已经上前敲门了,还是江家的那个门房,还是只开个门缝,还是压着声询问,“找谁呀。”

  “不找谁,就说江家嫡女回来了。”何锐一改油滑,正气凌然。

  门房吓了一跳,什么也顾不得,手脚并用地往里跑。

  路过几个大丫鬟身边,将她们吓了一跳,七嘴八舌地呵斥,“在府里这样跑,成何体统!”

  门房急匆匆扔下几个字,“姑娘回来了。”

  消失在拐角。

  “姑娘回来了?”紫衣的大丫鬟有些疑惑,“姑娘出门了吗?”

  “姑娘没出门。”黄衣的大丫鬟摇头,“自打前些阵子病了,一次门都没出过,连话也少了许多。”

  “这门房又发什么癫。”粉衣大丫鬟捧着茶盅,“我就是给姑娘来取燕窝的,我能确定姑娘一直在夫人跟前。”

  几人说着笑着,走到直通大门的青石板路上。

  姜笙和何锐站在大开的府门前,正安静等待。

  在大户人家有不成文的规定:贵客直接邀进正厅等待,熟客径直引荐到主人庭院,普通客人邀进门房稍等。

  而姜笙跟何锐这样在门外等待,还穿着格外普通的,就只能是打秋风的穷亲戚。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就这样走了正门。”她们嘀嘀咕咕,目露轻蔑,“打秋风就该走后门。”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不打咱们的秋风。”

  几人说笑着离去,浑身叮当作响,竟然比普通世家的小姐们还要富贵些。

  回到主院。

  粉衣丫鬟最先捧着燕窝盅送进屋。

  紫衣丫鬟和黄衣丫鬟还在嘀咕着方才那对打秋风的穷亲戚。

  “在说些什么悄悄话,这么高兴。”江夫人修剪着花枝,语气漫不经心,“讲给三小姐听听,就当解闷了。”

  粉衣丫鬟正在替苍白怜弱的江承欢吹凉燕窝。

  紫衣丫鬟已经伶牙俐齿地开始描述,“我们路过大门发现来了对打秋风的穷亲戚,穿的破破烂烂,倒是吃的挺胖,估计没少打秋风,也不知道是哪个院的小可怜,这月银怕都是被打走了。”

  江夫人笑了笑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