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233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察觉到动静,他转身看见一夜之间从世家女打回原形的小胖妞,难忍笑意,“你醒啦,姑姑给你留了饭,二哥说去看看作坊,留了姜三载你。”

  姜笙颇为不忿,“笑啥笑,天天不务正业,就知道玩木头,回头给我订俩板凳,要小的。”

  这样姑姑们分荔枝的时候就不用辛苦蹲着了。

  长宴两手交叠,语气郑重,“遵命,妹妹。”

  话落,俩人都忍不住笑了。

  姜笙洗漱完毕,用了早饭,就准备出发去作坊看看。

  在这之前,她需要解决一下自己乱蓬蓬的头发。

  往常有张姑姑帮忙,在江家有专门的小丫鬟,现在只剩……姜三跟长宴。

  俩少年面面相觑,互相谦让。

  “公子你来,你连木头都能雕刻,你肯定可以。”姜三露出大白牙。

  长宴沉吟,“当初三哥一直夸你心灵手巧,这些年应该进步不少。”

  见鬼的心灵手巧,他是打架动作灵巧,不是用来扎辫子的哎喂。

  可谁让长宴才是主人家,姜三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在姜笙身后,笨拙地拿起木梳子,再解开原本的小辫子。

  光这个步骤,辫子的主人就吸了好几口冷气。

  等到开始梳头发,则变成了龇牙咧嘴。

  “姜三哥哥。”姜笙语气幽怨,“这是人的脑袋,这不是驴尾巴。”

  就算是驴,弄疼了也会踢人。

  一蹶子过去,飞出二里地。

  姜三内疚万分,“姑娘都是我不好,是我太笨了,我再轻点,仔细点。”

  可仔细的后果就是梳半天,才梳了半绺头发丝。

  姜笙放弃了,“要不就这样吧,做乞儿的时候经常不梳头,没关系的。”

  所以乞儿们才脏乱差,才狼狈可怖,才让人避退三舍。

  现在她不是乞儿了,没道理继续乱蓬蓬。

  长宴拧着眉,到底还是从姜三的手里接过梳子,耐心轻柔地一下下梳透发丝,再笨拙地挽成小丸子。

  因为没有经验,两个丸子一大一小,差的离谱。

  长宴表示不满意,又重新拆开,将头发分成差不多的等份,再挽,再系。

  来回两三次,少年的手法明显熟练,丸子体型差异也越来越小。

  姜三惊艳地送过来头绳,长宴将小丸子栓住,还别具匠心地留出一截,搭在耳畔。

  有风吹来,头绳蹁跹,称不上惊艳,但有种别样的灵动。

  “真没想到五公子还有这样的手艺。”姜三惊呆了,“早知道我就不上了,白白揪掉姑娘不少头发。”

  是啊,谁能想到呢。

  长宴看着正在臭美的小姑娘,对雕刻出六个小人的信心大增,“你们去忙吧,记得回来吃饭。”

  马车载着主仆两个前往作坊,与郑如谦汇合。

  安静的二进小院只余长宴,专心致志地摆弄着刻刀。

  说起来,兄妹们一共建了三处作坊。

  两处腊味作坊,分别在丰京和安水郡,还有一个白水面作坊,专门供给悠然居,虽然价格不菲,但大掌柜颇有能耐,每个月都能卖出几十斤。

  三个作坊合在一起,足足有四十多位长短工,全都是妇人。

  尤其是白水面作坊里,做工的都是些和离女子,通常带着幼女,孤苦伶仃地讨生活,要不是姜笙大方提供吃和住,她们可能就带着孩子投河自尽了。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感恩,也不是每个人都善良,但大部分正常的人类,对于泥泞时拉一把的手,往往怀揣感激。

  姜笙每次去都会收获姑姑姨姨们的欢迎,各种各样的糕点投喂,甚至有她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用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东家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有着圆圆的脸蛋,和甜甜的笑容。

  当郑如谦踏进去的时候,所有工人保持戒备,一声不吭,甚至用身子遮挡住正在制作的白水面。

  “招英,这谁啊。”有点微胖的妇人扯着嗓子,“东家对你可不薄,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可不能做。”

  “是啊招英,你可不能带坏大丫。”另一个瘦些的妇人提醒。

  这也算统一化管理的优势——大家吃住都在一起,可太了解对方了,谁有点小心思,立马就能捅到东家面前。

  郑如谦正高兴,一个大扫帚拍在他跟前。

  正在扫水的妇人大喝,“前方是作坊重地,外人不能乱进。”

  东家说过,白水面的配方算不得绝密,但也不能随便泄露。

  那都是香莲妹子的心血。

  “哎哎哎,你们都误会了。”苗招英一拍大腿,“这个也是东家。”

  两个腊味的作坊见过郑如谦,白水面的作坊却是姜笙一手建立,只认她也正常。

  苗招英还想解释,被郑如谦制止了。

  “不进不进,你们继续干活。”他摆手,站在门外,“我妹妹差不多醒了,待会跟她一起进。”

  这群姑姑姨姨能够对姜笙忠诚,郑如谦只有高兴,没有嫉妒。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他话音刚落,姜三赶着马车停下来,姜笙蹦跳下车辕,“二哥,苗姑姑,怎么站在外头。”

  当听到郑如谦被阻拦的原因,她啼笑皆非,率先进入作坊。

  忙碌的工人们抬起头,发现是东家来了,个个笑着打招呼,有人塞糕点,有人送帕子,还有人亲手缝了鞋垫。

  姜笙来时双手空空,转眼抱个满怀。

  她把东西塞给郑如谦,拉着给大家介绍,“这是我二哥哥,是九珍坊的东家,大家别害怕,不是坏人。”

  刚才还戒备的姑姑姨姨们恢复和善,有人致歉,有人多送上糕点,还有人送上茶水。

  不知道为什么,经历过伤痛的人,更容易踏实干活,也更忠诚认真。

  郑如谦一边用牙缝过滤茶沫子,一边跟姜笙商量,“这个作坊,我还想扩一下。”

第319章 三个鬼鬼祟祟

  腊味的出货量大,每逢天冷仓库都不够用,工人们可谓是忙的团团转。

  白水面相反,精细的活计,复杂的过程,以及较小的需求量,让整个作坊空荡中透着点清闲。

  丰京地皮寸土寸金,郑如谦有这个想法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二哥,白水面价格高昂,做得多未必能卖得多。”姜笙挠着小丸子,总觉得左边的那个有点松垮。

  郑如谦笑了,“谁说我要做白水面了,这玩意不是脑袋有点问题的都不去吃。”

  “那你要做什么?”姜笙纳闷。

  郑如谦卖了个关子,起身巡视一圈,留下两个要求。

  第一,中间砌道墙,将作坊一分为二。

  第二,在左边搭起蒸锅灶台,以及案面等等。

  看那架势,还以为九珍坊要搬过来。

  姜笙苦思冥想,坐上马车前往天街口的时候,终于顿悟,“二哥你是不是想扩大咱们的糕点铺子?”

  目前九珍坊占据两间铺面,一间用来蒸制各种糕点,一间用来摆放售卖,如果能把蒸制改在作坊里,两间铺子就可以全部用来摆放糕点,整个店面直接扩大一倍。

  平时补货用马车,虽然麻烦点,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姜笙兴奋地哇哇大叫,“二哥你变聪明了,二哥你好厉害。”

  郑如谦春风拂面,傲娇又自得,“那是,全家就我最聪明了,除了我,还有谁!”

  还有谁!!!

  这个人呐,一旦骄傲起来,连昨天刚吃的亏都能忘记。

  马车被姜三勒停,姜笙掀开帘子,故作惊讶地叫了声,“咦,大哥?”

  郑如谦身子陡然紧绷,心虚又后怕,“那个……除了我还有大哥,大哥也可聪明了,比我还要聪明那么一丢丢。”

  他大拇指跟食指比了半尺的距离,又拉开到一尺,直至最大。

  伴随着的,是近乎谄媚地笑,以及酝酿出百转千回的一声,“大哥”。

  然而回过头,哪有那青衣书卷少年,有的只是天街口琳琅满目的商铺,和数不清的悠闲百姓。

  “原来是刚刚看花了眼。”姜笙面不改色地跳下车,“有个人穿着青色的衣裳,我还以为是大哥呢。”

  小胖丫头也会戏耍人了。

  郑如谦啼笑皆非,又恢复笔直腰板,在姜笙的小丸子上轻轻一拍。

  然后,众目睽睽之下,摇摇欲坠的小丸子散开,连带着红色的头绳都翩然落地。

  郑如谦电光火石间收回手,背在身后,若无其事。

  可惜晚了。

  姜笙咬牙切齿,尖利的声音直破云霄,“臭二哥,找打!”

  那是掉了好几撮头发才梳起来的小丸子呀。

  屋内的张香莲听见动静走出来,就看见你追我赶的兄妹俩,前头的放声大笑,后头的龇牙咧嘴,在这天街口闹市中,倒也是一景。

  好半晌,姜笙追累了,又在张香莲的哄劝之下,才进入九珍坊重新扎头发。

  郑如谦在旁边点评,“还是姑姑手艺好,小五不太行呀,得练练。”

  姜笙横了他一眼,突然轻声嘀咕,“我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