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294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首先受封的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六品撰修和七品编修看起来不显,做的却都是天家跟前的活计。

  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若是能博得天家绝对信任,百尺竿头都是小事儿。

  许默身为状元,一马当先上前领赏,从容磕头致谢。

  远处的窦威名眼底都是慈爱,越看越欣赏,偶尔还带着点无奈与叹息。

  “谢皇上,微臣自当领命,不负圣恩。”

  少年身穿湛蓝进士服,还没来得及换上属于自己的官袍,周身就已浮满郑重,仿佛接下的不是个小官衔,而是佛祖手中的圣经,是观音赐下的玉瓶,是贯穿生命的执着。

  他终将化为青天,守护这大渝王朝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爱卿且平身。”天家语气缓缓,“偏殿可换衣袍。”

  一甲的超卓,在此刻毕露无疑。

  许默缓缓起身,目不斜视转身,在偏殿换成官服后,重新归位。

  此时轮到榜眼去换衣服,探花受封。

  天家的语气再次轻松起来,带着满满笑意,“方家方远上前。”

  许默的心陡然下沉。

  “此子不仅在朕的眼皮下长大,还生的如此优异,小小年纪就夺得探花之位,当真是了不得。”天家甚至回头问吴总管,“德福可还记得,大渝多少年没出过十四岁的探花了。”

  这话问得。

  吴总管直砸牙,好半晌才道,“得有上百年了。”

  哪里是上百年,往前推个五六百年,都没有十四岁的探花好不好。

  最多只有十四岁的状元。

  可这话也不能说啊,皇帝身边没有傻子,吴总管斟酌半晌,回出个谁都满意的答案。

  帝王大笑,方远也抿嘴。

  “少年难得,优异少年更是罕见,翰林院能得你这位编修,朕心甚慰。”天家例行封赏后,突然顿了顿。

  像是给谁空隙插嘴。

  许默余光轻扫,不出意料看到了方远单膝下跪,抱拳铿锵,“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天家和煦,“爱卿且道来。”

  “殿试时皇上提出问题,大渝王朝与鞑虏征战不休数十年应该如何解决,微臣认为应该先丰盈国库再灭绝鞑虏,归根究底还是国家不够强盛,国库不够富裕。”

  “微臣出身世家,深感丰京繁华,更知世家生活华糜,一人一天的吃穿用度足以支撑数十名边疆战士吃饱穿暖,微臣尝试过一天不吃饭并无大碍,可数十名边疆战士吃不饱穿不暖就难以征战,边疆纷乱还会持续,国不宁人难安。”

  “微臣与父亲痛定思痛,决定捐出半副身家,也就是十万两白银给予边疆战士,愿他们吃饱穿暖,愿他们长戈趁手,愿挥刀向异族,愿战争早日结束!”

  方远语气从容,称得上娓娓道来。

  被百姓耻笑的十万雪花银,被称为买来的探花,在太和殿上光明正大讲出来,配合足够的铿锵与热血,任谁也只能拍案叫绝。

  至少他捐了银钱。

  至少边疆战士得了好处。

  没钱的,没捐的,哪个有脸嘲笑?

  单看整殿缄默,就知道这副明棋走对了。

  但这怎么够。

  方远小指轻敲地面,站在较远位置走出个朝服男子,赫然是朱家家主。

  只见他满脸沉痛,义无反顾,躬身立定道,“微臣也愿战争早日结束,朱家节衣缩食,捐献五万两银。”

  “陶家也愿意捐三万两银。”

  “邱家捐两万两银。”

  “周家捐两万两银。”

  “孟家捐一万两银。”

  说话的声音越多,天家的笑容就越盛。

  直到大皇子缓缓走出,单膝下跪道,“儿臣僭越,也愿意节衣缩食,收俭用度,同母妃一起献出五万两银。”

第404章 五皇子反杀

  好好的受封变成了捐献。

  本该优异夺目的状元榜眼,成就探花一枝独秀。

  难怪方远春风和煦,难怪方家镇定自若。

  原本的收富税被模糊成捐献,方家被逼无奈的行为,转眼就成了自愿。

  关键收富税难度高,偶然捐献一次,还能得帝王青眼,聪敏的世家都不会拒绝。

  比如朱家,陶家,邱家,周家孟家等。

  再加上个大皇子,天家至少能攒足三十万两白银,足够边疆战士吃饱穿暖度过整个冬季,也能解释他今天为什么格外轻松雀跃。

  方家应该是事先跟皇帝通过气了,捐献的世家也多是己方阵营。

  反观江家窦家等等,皆是皱眉拧头,犹疑跟不跟上去。

  跟吧,好处都让方家拿完了,无异于成就方远。

  不跟吧,又怕在帝王心底留下疙瘩,越晚出钱越没分量。

  如何让敌对世家吃力不讨好,被方家玩明白了。

  许默低垂头颅,首先想到的不是风头被夺的懊恼,也不是江家窦家的为难,而是大皇子能够出场,意味着方家这个行为不仅仅是想扳回来名声。

  他们应该还有后手。

  方家支持大皇子,目的无非夺嫡,让所有皇子黯淡无光,衬托出仅此一颗的明星。

  他们会打击五皇子吗?

  五皇子会站出来吗?

  本来挺忧心的事情,因为这个猜测多了几分期待。

  此时,翰林学士已经记录下诸位家族捐献的金银数额。

  天家望着眼花缭乱的数额,满脸欣慰与慈祥,“鸿儿才立府两年,手头产业不多,这五万两恐怕要你积攒良久。”

  大皇子顺势从地上站起来,慷慨激昂道,“为父皇分忧,为大渝王朝排忧解难,乃生为皇子的本分。”

  “儿臣是长兄,更应该做弟弟妹妹的表率,只有儿臣做得更好,弟弟妹妹们才能有样学样,心系国民。”

  来了来了他来了。

  方家果真不满足于扳回来名声,他们还得挤兑敌对世家,顺便挤兑其他皇子,当真是绝佳的一石二鸟。

  方家陶家朱家等捐献了那么多银钱,江家窦家姚家等都有些嘀咕,犹疑着要不要跟捐。

  大皇子捐了五万两白银,同为皇子的二四五皇子,真的能不嘀咕吗?

  天家的心里又该怎么想?

  是期待自己的儿子们都捐献,还是体谅他们没有银钱摆手拒绝。

  答案显而易见。

  “鸿儿善心值得夸赞,数十万边疆战士都会感激你的。”天家语调缓慢,似乎在给世家皇子们插话的机会。

  以江继宗为首的世家们还在犹疑。

  吴总管忽然上前两步,凑在天家耳边,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嘀咕,“启禀皇上,二皇子来了,说是要筹备一万两白银,以表心意。”

  刚说完看了眼偏殿位置,又道,“三公主也说了,愿意同敏妃捐献一万两银。”

  二皇子生母不显,与大皇子仅差半岁,于两年前出宫立府,手里有点资产但不多,一万两算是极限。

  三公主还没有出宫,资产也不多,幸好敏妃背后有个大家族,才能掏出来这一万两。

  天家显然对儿女都清楚得很,满意点头。

  只是他仍然没有接话,似乎在等待继续捐献的人。

  世家们踌躇着,逐渐开始意动,小声商量起金额。

  大殿由安宁转为嘈杂,本该备受瞩目的进士们被晾在一边,彻底成为边缘衬托。

  有人不忿,咬着牙龈道,“大皇子和方探花就是故意的,在这个时候捐献,诚心让咱们不痛快。”

  也有人知道弯绕,小声嘀咕,“咱们只是被波及了,大皇子和方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五皇子。”

  “五皇子?”许默脱口而出讶异。

  “对,是五皇子。”之前的人愈发小声,“二皇子生母不显但早已立府,三公主背靠大家族,四皇子的母亲也是个贵嫔,拿出万两不成问题。”

  “只有五皇子,生母早亡不说,连外祖家都落魄了,别说是一万两,恐怕五千两都困难。”

  就算拿出来了,之后的衣食住行,人情打点,那可都是钱。

  堂堂皇子,总不能比宫女太监过得还要差吧。

  偏偏大皇子率先,二皇子三公主随后,四皇子虽然没动静,但应该跑不了。

  身为皇嗣,还占据嫡的名分,五皇子不拿出个万两在哪儿都说不过去。

  一旦损失民心,将来这位嫡皇子再怎么努力,都与那个位置无缘了。

  方家这仗,称得上漂亮。

  许默不由自主开始揪心,即使他还没确认那是小五弟。

  “这个局,不好破啊。”人声叹息,逐渐消散。

  喧闹的大殿也随之安宁,世家们像是商量妥当,由江继宗率先,刚抬起半步,偏殿处就响起嘶哑孱弱的声音。

  “回父皇的话,儿臣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