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314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从安水郡到丰京,他一路走来都有人看在眼里,充实的成长经历,足够的勤奋努力,谦逊的性格行径,造就今日亲友师长们联手撑起长伞,挡住瓢泼脏水。

  他三生有幸。

  他何德何能。

  面对缄默愧疚的文人学子,面对慷慨激昂的师长亲友,许默除了躬身作揖,再说不出其他话,“学生无以为报。”

  这一局,他靠着多年积累,赢了。

  王玉瑶不知何时离去,方家寻来挑事的那批人也随之抽身。

  剩下的学子有上前致歉的,有套近乎的,还有想与扶风公子高谈阔论的,都被挡下。

  “千里迢迢人疲惫,还望诸位体谅。”许默语气诚恳,“待得日后有时间,再谈古论今也不迟。”

  “是啊是啊,快马加鞭的人都快累死了。”钱夫子咧着嘴抱怨,“小默你可得请夫子吃点好的。”

  所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前往歇息。

  只有王扶风依旧笔直挺立,像是不知疲倦,又像是踟蹰筹谋。

  他拦住许默,轻声询问,“许兄实话实说,这次事情是否彻底落幕?”

  这也太瞧不起方家了。

  落幕不至于,方家应该还会生出其他招数,就看能否翻盘。

  许默担忧友人身子骨,不愿意多谈。

  但王扶风已经明了,他松开许默,看向无数追崇狂热的学子,“临近年关,无以为报,既然世人想见见扶风公子,那就于大年三十在西城门见吧。”

  “年三十,本公子要筹办交谈会,还望诸位兄台赏脸,前来与扶风交流古今。”

第432章 秉烛夜谈

  文昌阁内学子众多,话一旦说出口就会变成既定事实。

  许默甚至来不及阻拦,周围人就欢腾起来,奔散交谈,互相分享。

  “扶风公子要与我们谈古论今。”

  “着实罕见,谁能不去。”

  “必须去,必须去啊。”

  即使这是个本该阖家团圆的大年三十。

  待得周围文人学子散去,许默才停下步伐,严肃郑重道,“我与方家恩怨不止一两天,并不是交谈会能够解决的。”

  “况且……”他目光中满是担忧,“你身子骨素来孱弱,如今千里奔波连钱夫子都累到抱怨,以你之躯恐难承受。”

  更何况,还要一个个找到当年的夫子,找到贺郡守写下信封。

  许默不知道王扶风是如何察觉到不对,又为此付出多少心与力,他只担心友人的身子骨,只想友人平安无虞。

  他看了眼小四弟,后者上前两步,想要搭诊看脉。

  王扶风失笑,不着痕迹地收回手腕,“哪里那么孱弱,都是你们太过紧张,实际走上一趟才发现并不艰辛。”

  “倒是这次的事情,我要跟许兄说声抱歉。”公子微微蹙眉,清瘦的面容上泛起歉疚,“是我没能看好王玉瑶,让她偷了信封逃至丰京,才惹出这些事端。”

  理论上方家有心算计,谁也提防不了。

  可也确凿是王扶风保存的信封,为这场精心捏造的谎言增添了可信度。

  许默眉头微蹙,似乎想说些什么宽慰的话。

  王扶风话题一转,抢在前头,“交谈会也并不是想趁此扳倒方家,不过是想要跟丰京的万千友人聊聊古今罢了。”

  他话落,不等温知允探手把脉,不等许默继续劝阻,率先转身走出文昌阁。

  王明宇紧紧跟随,如贴身侍卫。

  留下许默眉头紧蹙,却也无可奈何。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安置远道而来的师长,又比如尽地主之谊,还要尽快平息代笔事件,并提防方家接下来的动作。

  等到忙完这些,天色已经黑透。

  王扶风躺在烧好银丝碳的房间里,身下是软糯的虎皮垫,身上盖着薄薄的毯子,抬手就能触及的地方摆着四方小桌,桌上是烫好的热茶,清香味萦绕鼻尖。

  明明这里是许默的房间,可经过一番折腾,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陌生。

  有些人生来就清贵,连带着房屋都能蓬荜生辉。

  “扶风兄,我们多久没有这样闲谈过了。”许默坐在对侧,抚起宽袖倒茶。

  温热的液体裹着醇正的清甜,是上等碧螺春没错了。

  “不到三年。”王扶风接过茶盏,轻抿搁置,“时间过快又慢,一个人躺在王家大院里,感觉日子怎么都过不完,可猛然回神才发现,你们都走到了这个地步。”

  当年为了孙玉继任安水郡守一事,忙碌到焦头烂额的兄妹们啊。

  一个成为状元,坐上六品撰修官位,未来坦途可见。

  一个领任皇商,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堪比整个王家。

  一个当兵领将,最新的信封里提及,在江将军的有意提拔下,做到了千总位置,肩比第三大队队长。

  一个拜师太医,医术日渐出神入化,医馆名声鹊起。

  一个身份矜贵,却仍愿意经营普通的作坊与铺子,永不忘初心。

  剩下那个看起来最平庸的,实际上却是最不平庸的,身份来头大地吓人。

  “你们让我看到了,身份高贵或者不高贵,只要努力就有可能。”他偏头浅笑,“高贵不会带来居高临下,平凡也不会让人自甘平庸。”

  身份带来的阶层,金银带来的贵贱,似乎在这六兄妹身上消弭。

  这源自于他们同甘共苦的经历,但更多的还是他们诚挚不变的内心。

  “是姑姑告诉你的吧。”许默失笑,“有些事情在信封里提过,但终究没那么详细。”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姑姑都变得那么精神奕奕,与当初的困苦低迷不可同日而语。”王扶风再次轻笑,“果然,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但什么希望,都得建立在健全无恙的基础上。

  看着王扶风笑容淡去,许默心头一跳,再次提及白日话题,“这三年你可有找吴大夫诊脉?他有没有说过你的身体怎么样?小四也拜了新的师傅,让他为你诊治一番吧。”

  “不用了。”王扶风再次摇头拒绝,“我这次是带了医师过来的,贸然换人诊治恐怕于医者心中不悦,我们还得返回安水郡呢。”

  “再说了,你看我精神头这么好,哪里有孱弱的模样。”

  少年语气自然诚挚,气色也确实平和,让许默挑不出毛病,即使内心隐隐不安,也只能强行按捺下去。

  “许兄,跟我聊聊你们这几年吧。”王扶风眉眼再次弯弯,“姑姑说的只是大概,我想听你说详细。”

  说他会元被夺,说他只身入金銮殿,说姜笙认亲的坎坷,说郑如谦抢荔枝的惊心动魄,说温知允劫富济贫,说长宴无可奈何离去。

  说丰京世家局势,说天家懦弱不堪,说朝堂平衡手腕,说科举舞弊带来的后果。

  夜色那么黑,星空那么亮,银丝碳燃烧出扭曲的温热,油灯里的烛火灼灼,茶水冷了又凉,凉了又热。

  王扶风不知何时沉沉睡去,许默刚刚起身,王明宇就闪身进来,足够强壮的身体让他打横抱起自己的弟弟,放置于床榻上。

  “明宇兄去歇息吧。”许默想起他也千里奔波,“扶风兄就暂时交给我。”

  却不想王明宇摇头拒绝了,“我答应过扶风不离他身侧。”

  许默无奈,也只能起身去温知允的房间里歇息。

  得亏家里的人零散四方,否则当真住不开了。

  就这样,几位远道而来的师长们还都被安排在客栈里,明日要他带着逛游丰京。

  时值年节,既然千里迢迢奔来,哪能轻飘飘回去。

  吃好玩好都是基础,再买些当地特产备着,捎带给家乡的亲人。

  只是有人提及要先回乡的时候,余下者均摇头拒绝,“既然一起来的,那就一起走,等等扶风嘛。”

  “就是就是,我也想看扶风公子开交谈会。”

  那到底,该是怎么样的光景呢。

第433章 扶风绝唱

  所谓交谈会,其实就是流传自汉朝,文人之间最爱的高谈阔论,由一人发起,众人应和,单就某个观点议论不休,引古论今。

  甚至引发出个独特的玩法,叫曲酒流觞,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做诗引词,回答观点云云。

  王扶风自是不能饮酒的,大冬天也没有温泉能够流觞,索性将地址选在城门空旷处。

  之所以在西门,则因为安水郡的方向在西。

  城防处是早就打过招呼的,座椅板凳也提前搬放过去,中间搭个高台子,四周围坐文人学子,还有来看热闹的平头百姓。

  临近年关的丰京比安水郡红火更甚,街道悬梁上都挂着莹润的大灯笼,红色彩带随风飘扬,九成以上的百姓穿着新衣裳,手里拎着云糕点心,还有必备的糖葫芦。

  得到消息的年轻学子们早早落座,期盼地看着高台,又扭头环视,试图第一时间找到扶风公子。

  安水郡来的师长们也有自己的座位,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钱夫子道,“丰京就是比安水郡富有,看那灯笼都要大许多。”

  举人夫子道,“你这等同于废话,丰京是大渝王朝最富裕的地方了。”

  师爷捋着胡须,“可我还是独爱安水郡。”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也许并不会久留,也许偶尔厌弃,但熟悉的生活环境,闭上眼都能摸寻到的大街小巷,将是身处何地都忘不却的回忆。

  几位师长相视对笑,钱夫子较为年轻眼尖,一眼看见街头,“来了来了,他们来了。”

  这场交谈会的主人来了。

  明明人流川息,明明身影交错,但就是能在人群中清晰辨别。

  那个穿着白色长袄,脖颈一圈狐狸毛的是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