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372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大丫羞赧道谢,话刚说出口,身后姜三姜四猴子一样窜出来,欢呼着捧起汤碗。

  也许是味道可口,也许是太过新鲜,姜笙喝了个底朝天,仍然意犹未尽。

  “行了姑娘,咱们还得去附近的村子看看呢,别耽误了开店。”苗招英笑着劝,“再说了,这会吃饱了,遇见更好吃的可怎么办?”

  姜笙深以为然,等其他人吃完后擦嘴起身。

  路过门口,搅汤的年轻后生迟疑片刻,出声询问,“敢问诸位客人要去村子看什么?是要买地?还是落户?”

  “都不是。”姜笙口风相当严谨,“就是过来随便看看。”

  “那你们往城南走走吧,我家就在那。”年轻后生继续搅动浓汤,“如果你们愿意的话。”

  这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既然是四处溜达,去哪儿不是走。

  姜笙当即让姜三赶车,前往城南的村落。

  一路走过去,民风称得上淳朴,百姓遇到外人不害怕,捡到东西也会归还,大人三五闲唠,小孩东跑西窜,邻里间颇为和睦。

  只是,再好的地方也有坏人,再和睦的村落也有叫骂。

  几人停在村东头的一户人家跟前,听着里头男人的呵斥声,女人的哭叫声,孩子的嚎啕声,以及物品的破碎声。

  苗招英忍了又忍,还是忍无可忍,示意姜三姜四,“去踹。”

  “得嘞。”早就脚心痒痒的两小子立即跃身,抬脚踹飞半扇木门。

  里头的哭闹声戛然而止。

  男人在短暂的惊慌过后,光着上身走出来,看到是几个小孩与妇孺,当即凶恶道,“你们不要命了吗,敢踹我家的门,你们赔得起吗?没有一两银子绝对不能罢休,赔钱!”

  姜三摊了摊手,“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好家伙,欺负人欺负我到刘二狗头上来了。”男人勃然大怒,从门后扛出个锄头,“不给钱就赔命吧。”

  他欺身前扑。

  姜三已经准备好抬脚了,却看到一个鼻青脸肿的妇人冲过来,阻拦道,“孩子他爹,不能动手,不能啊。”

  可眨眼功夫,她又被推到水杠上,无力动弹。

  屋内的小姑娘也就七八岁的年纪,哭着护住母亲,“不要打我阿娘,不要打我阿娘了。”

  女人的命,怎么那么苦。

  苗招英擦干净眼角,示意姜三姜四冲上去,将骂骂咧咧的男人打倒在地,反剪制服。

  她则走上前,拉着妇人的手询问,“妹妹啊,怎么就不和离呢?怎么就非要过下去呢?”

  所有生儿育女,洗手作羹汤的基础上,都该拥有配偶的尊重与爱意。

  一纸婚约是束缚,但不是枷锁,该打破时要打破。

  “姐姐啊。”妇人气若游丝,“和离之后,我的孩子该怎么办,丢下舍不得,带着养不活,我总不能自私地拖着孩子去死……”

  苗招英再次潸然泪下,她紧紧地握住妇人,像是握住最初的自己,又像是自己被张香莲握住,又或者是从前的张香莲被姜笙握住。

  “倘若我能为你提供个吃住的地方,你可敢和离?”

  “倘若我能助你活下去,你可愿打破枷锁?”

  相同的语气,不同的声音,相似的话语,在不同的时空中响起。

  姜笙咧起嘴角,大丫轻声抽泣。

  良久之后,那个妇人终于回应,“好……”

  如同苗招英回应。

  如同张香莲回应。

  如同无数个在婚姻中被欺侮的妇人回应。

  她们,迟早要站起来。

  刘二狗还在旁边骂骂咧咧,叫嚣着告官,要将这群人送进大牢,殴打致死。

  妇人顿时惊慌,被苗招英安抚住。

  大丫擦干净泪,轻声宽慰那个只有七八岁的妹妹。

  姜笙则晃悠到刘二狗跟前,突然间心生感慨。

  犹记得救苗招英的时候,还需要各种使计策,还需要蒙骗算计,甚至两入衙门改奴籍。

  可是现在,她只是弯腰踹了男人一脚,然后轻声道,“去告啊,太子是我哥哥。”

第516章 大军凯旋

  太子监国,众所周知。

  太子继位,板上钉钉。

  当太子府完全接手大渝王朝政务的时候,祝长宴的地位就再不容任何人撼动,这是嫡长子继承制里,老祖宗为保证太子权益设下的最大保障。

  也是其他皇子为什么着急在册太子日动手的原因。

  整个大渝土地上没有人想要得罪太子,刘二狗也不敢。

  他起初还想挣扎,叫嚣着姜笙胆敢冒充太子姊妹,等看到明晃晃的太子腰牌时,彻底蔫软成团。

  和离顺利进行,叫大米的妇人带着女儿住进大院,九珍坊也开始如火如荼地选址买铺面。

  有丰京的经验在前,几乎照搬没什么困难。

  就是姜笙得时时刻刻应对满脸稀奇的姜三姜四,“姑娘,你那个腰牌真好看,太子殿下给的?拿出来给咱看看呗?摸一下也行。”

  “去去去。”她双手叉腰,“那是太子的信物,天下只此一块,高举如太子亲临。”

  “就一块啊?”姜四有点失望,“太子殿下把信物给你了,拿什么证明自己?”

  这次不用姜笙回答了。

  一旁的姜三用看傻子的眼神,看向自己形影不离的兄弟。

  太子还需要证明自己吗?

  转眼半月过去,九珍坊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离。

  这次姜笙财大气粗,甭管是给工人居住的院落,还是九珍坊所占据的四面铺面,都是直接文书购买。

  问就是价格合适,比丰京便宜多了。

  大米就像当初的苗招英一样,勤恳能干,死心塌地。

  当她听到工坊愿意招和离的苦命女子,喜极而泣的同时,不忘联络几个同样受苦的小姐妹。

  有和离念头的就拉一把,没那个想法的也不强求。

  签下文契,再进行学习,很快就能上手制作。

  九珍坊开业那天,徐姓年轻后生也来帮忙了,大丫羞涩地看了他一眼,急急忙忙转身进屋了。

  适龄的少男少女们,火花都擦地这么轻易?

  姜笙满脸狐疑,若有所思。

  还没等她想明白,苗招英就忸忸怩怩的过来了,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又几次张不开口。

  “姑姑,你也要嫁人啦?”姜笙不由得联想起来大丫。

  苗招英回过神,朝地上“呸呸呸”了几口,“东家在说什么话,我这都要当外祖母的人了,哪有那些晦气心思。”

  “那你……”姜笙挠头。

  “好东家,我是想问你,这洛阳郡九珍坊的掌柜可有人选?”苗招英羞羞答答,“你看姑姑我,可有资格?”

  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姜笙登时笑起来,“苗姑姑啊苗姑姑,九珍坊我根本就没有雇掌柜,倘若你愿意留下那是最好的,倘若你不愿意,我还得从丰京派个人来哩。”

  苗招英喜极,“我还以为你担心我是个女子,不放心呢。”

  “姑姑哪里的话。”姜笙语气认真,“我也是个女子,张姑姑也是个女子,这世间的事情男儿做得,女子也做得,姑姑的能力我看在眼里,交给你我放心。”

  纵观小店小铺常有女子收钱算账,大型酒楼铺子却几乎都是男掌柜,仿佛身为男儿才有资格运筹帷幄,掌控全局。

  但只要给她们一个机会,女子也有能力撑起半边天。

  说到底,缺的只是个机会。

  姜笙没在洛阳郡停留太久,九珍坊正式营业以后,她就带着姜三姜四回京了。

  临走前,大丫依依不舍地送。

  姜笙老气又横秋,“大丫姐姐嫁人得擦亮眼睛,若是那徐姓小子欺侮了你,只管跟我说一声,咱们九珍坊的姑姑姨姨们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

  远处的年轻后生瑟缩了下。

  大丫含着泪点头,“我记住了,东家也要保重。”

  车轮骨碌碌转,从洛阳郡到丰京,来时五人,回时三人。

  姜笙来不及忧郁,趴在小窗子上看景的时候,听见路人议论,“大军真要回来了?真的凯旋了?”

  “那还能有假,十万鞑子被歼,几个将军可立大功了。”

  “那什么时候能到啊?”

  “估摸着就这两天。”

  马车走远,议论声消失不见。

  姜笙探着个脑袋,僵在原地,好半晌才爆发出欢呼,“三哥回来了,爹爹回来了,我要回家,快点回家。”

  “那姑娘,咱们是先回小院,还是回江家啊?”姜四傻乎乎问。

  姜笙再次呆住,大眼睛来回转动,脑海中刮起飓风。

  一边是爹,一边是哥。

  姜三在旁边暗自叹息,瞥了眼缺心眼的弟弟,又陶醉在自己的聪明睿智里。

  “看路程……路过哪里就先回哪里。”姜笙憋了半天,总算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