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93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任何想要发展赚钱的人,都得与老旧势力斗一斗。

  斗得过,成功拥有一席之地。

  斗不过,卷起铺盖走人。

  以前郑如谦买菜卖菜,根本没有竞争者,称得上十分顺利。

  如今想要买地种菜,便遭遇到挤兑针对。

  但那又如何。

  经历了种种困难,作坊的失败,郑如谦早就不是最开始那个怯怯的小公子了。

  “别着急。”他背靠在藤椅上,单手捻起一盏清茶,缓缓啜上一口,语气平淡且温和,“总有解决的办法。”

  庞大山一怔,上下打量着郑如谦,突然发现这两年,东家的成长堪称惊人。

  从一个无家可归的稚嫩孩子,到现在稳重冷静的小少年,成长的不止身量,还有心智。

  等郑如谦核对完账目,庞大山敬畏地离去。

  姜笙小跑过去关上门,刚一回头,稳重冷静的二哥就变成了猴子,抓耳挠腮,左摇右晃,“怎么办怎么办,我计划要买三十亩地的呀,这才六亩,还差二十四亩呢,这可怎么办。”

  姜笙嘴角抽了抽,“要不,等哥哥们回家商量商量。”

  好主意。

  郑如谦瞬间恢复平和稳重,坐回藤椅上,端起清茶,轻瞥浅啜。

  晚上。

  全家在小院聚集。

  许默翻着最近县里的卷宗,眉头微微蹙起,似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

  方恒面容严肃,始终盯着虚无,像是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温知允在挑拣药材,为王扶风配置补身的药方,嘴里不停嘀咕着缺点什么。

  长宴趴在桌子上,表情呆滞,生无可恋。

  姜笙在嘀咕作坊腊肉的事情,估计是发现做生意不容易了。

  看来最近大家都不太舒坦。

  郑如谦心底舒服多了,他清清嗓子,刚想把最近被牛马两家针对的事情讲出来。

  许默突然把卷宗按在了桌子上,皱着眉头呢喃,“弊端,弊端出现了。”

  其他人全都无精打采,接不上话。

  只有姜笙撑着精神问,“大哥怎么了?”

  “之前上书郡守大人,把整个县里的流浪儿全都登入户籍,第一年免收赋税,第二年再收,可大部分人流浪惯了,既不会种地,也不愿做工,这样下去他们如何交得起第二年的赋税?”许默沉声道,“交不起赋税,就会被抓去坐牢,可县衙哪有这么多的大牢关流浪儿。”

  当初为乞儿们落户免赋税,本身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儿,结果因为部分流浪儿不够勤勉努力,变成了一件糟糕的事。

  现在,地方还要为这件事情善后。

  若是善后不妥当,斜阳县与云水县会沦为王朝其他地方的笑柄,将来这个政策也不可能推广全国,对其他想要好好生活的流浪儿属实太不公平。

  “这件事情必须要解决。”许默单手按在桌子上,“可是要怎么解决呢?”

  一群流浪儿有户口,有地,但是不会种地,也不想做工。

  姜笙双眼一亮,目光炯炯地看向郑如谦。

  “小姜笙,你看我做什么,难不成要我买流浪儿的田?”郑如谦惊讶,“可他们不愿意做工,卖了钱也只会坐吃山空。”

  姜笙歪着脑袋,“我流浪时也不想做工领钱,但要是有人给我一口饭,叫我干什么活都可以。”

  这是流浪儿的习性,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数字,吃饱穿暖才是关键。

  郑如谦顿悟。

  许默也挑起眉毛。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头一次如此心领会神。

第118章 许默的桃花

  一个去翻找卷宗,把流浪儿的名单抄录出来。

  一个去准备吃喝,用来抵扣工钱。

  接下来几天,郑如谦带着张启全只身走访,找了上百个流浪儿以后,终于把三十亩地凑齐。

  雇的人也很有意思,十里铺村一共有八户人家卖地,所以从这八家中挑了八个人来做工,每人每天五文钱。

  流浪儿里则有九成的人愿意干活,因为郑如谦给他们的文契不是钱,而是每天管三顿饭,每半年给一套衣裳,年底为他们交赋税。

  此举算得上是双赢,谁都解决了问题。

  但也有一个重大的关键,许默特意提醒弟弟,“流浪儿不拘管束,也未学习过种田,别到时候种豆角不成,反而给你捣了乱。”

  对此郑如谦早有成竹。

  在张启全的建议下,他没有直接让十里铺村的八位短工负责十里铺村的田,而是教习给他们种豆角的程序以后,让他们去带几十个流浪儿。

  一个人管几十个人很困难,但一个人带五六个小孩,就简单多了。

  有张启全刘翠跟张香莲帮忙,在一场春雨过后,种豆角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长豆角又名豇豆,播种季节在四到五月份,若是气候宜人的地方,六七月份也可播种。

  斜阳县位置靠北,温度偏低,五月上下是最合适的。

  把豆角种子放在温水中泡出芽苗,就可以间隔一掌距离播种在翻垦过的土地里。

  大半个月后长出芽苗,则需要架棍让芽苗攀爬,等到了七八月份,一根根长条豆角就挂在了架棍上,惹人喜爱。

  根据安阳县百姓的经验,一亩地的豆角产量约莫在千斤左右,看着挺多,晒成干也就一百来斤,都装不满一车。

  也不知这三十亩地的豆角干,能不能卖够一年的。

  郑如谦这边如火如荼地开种,工钱每天都发,流浪儿也每天都有饭吃,让没有卖地做工的百姓羡慕红了眼睛,也让有的人气歪了嘴。

  牛家大院里。

  穿着五彩裙裳,花蝴蝶似的少女愤怒跺脚,拉扯着一位白胡子老头,“爹,那些流浪儿的地是我们家看上的,怎么全都让那个姓郑的买走了呀,他破坏了我们的计划。”

  是的,盯上流浪儿土地的人不止郑如谦。

  牛马两家也有计划。

  只是他们瞧不起流浪儿白得的土地,也不想正价购入,所以在故意等待,等流浪儿交不起赋税,等他们被抓去坐大牢,心生害怕以后,再用便宜的价格购入。

  至于没了土地的流浪儿会怎么样,他们并不是很关心。

  谁承想斜刺里杀出来一个郑如谦,收购走了大批流浪儿的土地,还用几口饭食就雇下流浪儿为他做工,真真是占尽了便宜。

  五彩裙裳的少女晃悠晕白胡子老头,把手一松,气呼呼地转身,“十里镇有马家分一杯羹已经很烦了,现在又要来个郑家吗?我不同意。”

  “哎,小仙,你别胡来。”白胡子老头七荤八素地喊,“一定要先摸清楚郑家人的背景,不能贸然出手。”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五彩裙裳的少女不以为意,“我早就打听过了,不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在外头赚了点钱,回家乡想要扬眉吐气么。”

  “真以为做生意这么容易了,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我就不叫牛仙仙。”

  她冷哼一声,扭着身躯离去,留下长吁短叹的白胡子老头。

  约莫三天以后。

  正在田间看流浪儿种地的郑如谦突然得到消息,最开始播种的田地被人恶意踩踏,好好地芽苗全都碾碎了,如果不重新播种,两个月以后一定会颗粒无收。

  但重新播种,又是新的人力物力,还要给工钱。

  这对郑如谦来说无异于挖心之痛,他气呼呼赶过去,恨不得把始作俑者给掐死。

  抵达地方,姜笙已经在了。

  她托腮蹲在地头,望着满地狼藉,眼底有心痛,还有几丝惋惜。

  “是谁干的,是谁干的。”郑如谦气地嗓子都劈了。

  姜笙回过头,轻声道,“是牛家。”

  做好事是有回报的。

  姜笙帮助过的兄妹忸怩地找过来,将真相告诉了她,还叮嘱她,一定要小心点,牛家人刁蛮,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就知道是他们。”郑如谦气的要冒烟,“我跟他们没完。“

  一副杀气腾腾,要找对方麻烦的样子。

  姜笙赶紧抱住他臂膀,“二哥你别气别气,大哥说过,有什么事情要去衙门解决。”

  私下里械斗要不得。

  郑如谦惊讶地抬起头。

  姜笙露齿一笑,从过年到现在,她跟着许默读书,拓展了不少眼界,也知道衙门对百姓的重要性。

  “无故被踩踏,属于财产侵害,又是在民田里,总有百姓亲眼目睹。”她睁着清亮的大眼睛,“二哥,我们可以去告他们呀。”

  告谁?告踩踏农作物的人。

  至于背后的牛家,完全不用管。

  谁踩踏,谁就被告,被衙门传唤,被县令大人审问。

  有许默在,半天的功夫就拉扯出了牛家。

  紧接着,牛员外就被传唤了。

  但这次,许默没有立即审问牛员外,而是将他暂押进了大牢。

  有生之年,郑如谦终于体会到了官商勾结的快乐。

  许默将牛员外押在大牢里暂时不审,理由是在寻找牛员外雇人的物证,但也有几分是在为郑如谦出气。

  过了一夜。

  人证物证都全了,许默坐马车前往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