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98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说干就干。

  她拿出了自己的一百文私房钱,买上十几斤猪肉,有的糖多加一点,有的盐多加一点,有的肥肉多加一点,有的干脆用纯瘦肉。

  做出来发现,三肥七瘦的比例是最好的,纯瘦肉太柴咬不动,肥肉多了会腻。

  她还发现,晒腊肠前两天要在太阳底下,后面挪到阴凉处,晒出来的腊肠会好看,若是能在腌肉时加入多点酱油,成品则更要鲜艳,提高食欲。

  这些发现让张香莲欣喜不已,索性不再插手种豆角的事儿,安心留在家中实践腊肠。

  终于做出了七八样她自认为满意的品种,整好切片以后,在吃晚饭时呈上,“大家都尝尝,到底哪个味道更好吃。”

第124章 汪大管事

  七八种不同颜色,但同样飘着香味的肠放在桌子上。

  别说姜笙,连汪小松都惊讶了。

  他娘只留了一种配方啊。

  张香莲细声细气地解释,“我那日忘了放花椒与胡椒后,发现不同的调料对肠的影响很大。”

  但只要制作方式不出问题,盐味到了,腊肠其实难吃不到哪里去的。

  调料只是决定了风味。

  比如姜笙现在夹着的,就是只放胡椒没放花椒与糖的,保留了足够的辛辣感,又带有腊肠特有的咸香,吃起来有点呛人,但吃完了又想再来一口。

  还有不放任何椒,但是多放点糖的,晾晒完的腊肠自带一股甜蜜芬芳,和米闷在一起别提有多好吃。

  亦或者是花椒胡椒都放,但是不加糖的……

  甚至还有一个加了蒜水与葱姜的,带着蒜味的腊肠,让人吃过一次就再难忘记。

  林林总总七八样,落在川蜀人眼里,大概是要气地厥过去。

  但在姜笙看来,这都是方子啊,虽然最出挑的只有三样,但谁会嫌弃更多的口味呢。

  “姑姑真是太厉害了。”她不忘回头夸赞功臣,“有姑姑在,作坊想不做大做强都难呢。”

  张香莲有些羞怯地笑了。

  她还是那个她,讲话细声细气,做事细致温柔,但是又好像不一样了,至少面对小姜笙的夸赞,她不再瑟缩,不再畏惧,而是大大方方接下。

  一旁的张启全戳了戳刘翠,小声嘀咕,“我记得小姜笙说过,作坊要靠的人是我啊。”

  刘翠狠瞪他一眼,顺便掐了下腰间软肉。

  张启全老实了。

  从四月份到五月份,整整一个月,他都在帮郑如谦买地雇人种豆角。

  这期间,他的心一直牵挂在府城作坊。

  虽然腊肉的生意被迫停止,但作坊对张启全夫妇,以及张姑姑的意义太重大了。

  那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们新人生的起帆点,在种种原因背离故土以后,府城成为了他们的新故乡。

  如今,豆角已经全都种在地里,短工们也都结账回家了。

  张启全咳嗽两声,硬生生扭出个新话题,“东家,我们什么时候回府城啊。”

  姜笙和郑如谦同时回头。

  说起来,这两位都是张启全的东家。

  郑如谦拿府城作坊十分之一的利润分红签下他,但腊肉方子泄露,作坊败露以后,改回斜阳县种豆角。

  簪花小院后来被赠予姜笙,小姑娘不肯关闭作坊,甚至绞尽脑汁找来了腊肉方子,试图重振作坊。

  张启全也不知道自己确凿的东家是谁,只能示意着各看两眼。

  郑如谦满脸惊奇,似乎是没想到,败落的作坊还能开起来。

  姜笙则是高兴,小脑袋点地跟剁馅刀似的,“好啊好啊,姑姑的腊肠这么好吃,一定可以比腊肉卖地还要好。”

  只是这腊肠的方子要更保密,不能轻易为外人知晓。

  “这你放心。”张启全高兴地笑了,“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打滑两次,这次方子再泄露出去,我张老三告老还乡。”

  一行人热烈地讨论起来,该如何保密配方,又该如何把腊肠卖出去。

  有腊肉做铺垫,就算腊肠是新品,也一定有人愿意尝试。

  不过在这之前,要给白掌柜,庞县令,边县令,还有郡守大人各送几斤。

  “刚好豆角也种完了,我就勉为其难陪小姜笙去府城吧,若是作坊做不起来,还需要我的人脉,可得求我两句。”郑如谦骄傲地不像话。

  要是换方恒,铁定锤他两拳。

  但姜笙是谁呀,立马扑过去抱住他臂膀,撒娇道,“二哥最好了,二哥帮我卖到悠然居好不好。”

  谁能抵抗得住香香软软的妹妹呢。

  郑如谦缴械投降,“好好好,给你卖,卖哪儿都行,但凡是我送菜的地方,都给你卖过去。”

  姜笙高兴极了,踮起脚尖,在二哥的脸上叭地亲了一下。

  把其他哥哥看地眼睛都红了,只恨自己不如郑老二人脉多。

  这家兄妹虽然姓名都不重复,但感情是真的好。

  汪小松握紧妹妹的手,心底踌躇,到底是悄悄走呢,还是告个别再走。

  在小院里吃住大半个月,贸然辞别会不会不太好啊。

  但是腊肠已经做出来了,他们兄妹好像没理由继续留在这里了。

  “哥哥,我喜欢这里。”汪小竹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水,“我们可以不走吗?”

  汪小松的心一颤。

  不走,拿什么理由留下呢?

  仿佛听到他心底的话,郑如谦被姜笙推搡出来,揉着鼻子道,“我还缺个送菜的,或者你们留在作坊里做腊肠也行。”

  汪小松愕然抬头,不敢置信。

  “跟我送菜呢,一年就是二两银子,在作坊做工就是一天五文钱,你们可以自己选,都要签工契的。”郑如谦耐着性子道。

  汪小松不说话了,他定定地望着姜笙,突然垂下头道,“其实我不记得腊肠的味道了,我是不想妹妹跟着流浪,才顺势留下来的,我骗了你们,对不住。”

  这些话说出来,心底可真舒坦。

  本以为姜笙会生气,再不济也要指责两句。

  没想到小姑娘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他,“小松哥哥把腊肠配方给我也没要钱啊,我留你们住几天又怎么了。”

  汪小松猛地一怔,再吐出一口气,彻底释然了。

  姜笙带着大夫救醒了他的母亲,出于感激他给了腊肠方子,姜笙投桃报李留他们兄妹吃住,这本就是善意的循环。

  如今,姜笙兄妹又给了他们兄妹做工赚钱的机会,善意循环之下,他也要好好做,才能对得起善良的姜笙兄妹啊。

  “东家。”

  汪小松带着妹妹拱手弯腰,“以后就承蒙东家照顾了。”

第125章 温小四想开医馆

  诚若郑如谦所说。

  斜阳县的豆角已经长出芽苗,棍子也都架好,还留了几个十里铺村耿直的老乡照看,再加上许默在县里的威望,只要牛马两家不使坏,其他人根本提不起胆。

  反倒是新鲜出炉的腊肠,更需要操心。

  原本姜笙想着自己去府城就好了,免得大家来回奔波。

  却没想到遭到了一致反对。

  郑如谦捏她的鼻头,“小丫头翅膀硬了,想自己单独飞?别以为你今年九岁,就可以让人放心。”

  方恒收起长棍,斜睨向她,“怎么,需要的时候就抱着哥哥不撒手,不需要了就想一个人自在?”

  温知允揉了揉脖颈,小声抱怨,“我要跟吴大夫告假,这五两银不挣了。”

  长宴眨眨眼,乖觉地帮四哥揉肩颈,顺口道,“我没有事情,我哪里都可以去。”

  此话一出,遭到了所有人的注视。

  尤其是许默,他这一年做了斜阳县的师爷,每天都泡在卷宗里,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也帮助了些许民生,但也缺席了弟弟妹妹们太多时光。

  再加上下年就要考乡试,需得专心备考。

  许默端起茶盏,慢语轻声道,“我已经辞去了师爷的职务。”

  小院俱是一怔。

  方恒第一个开口,“边文轩能放你走?”

  当然不能。

  许默刚一提及,边文轩就扑过来抱住他大腿,涕泪满面,“许师爷你不要走,你不要离开我,你怎么可以抛下我们。”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哭负心汉呢。

  外头的王喜翻了个白眼,内心也有点不舍。

  许师爷为人踏实做事稳重,这一年来不仅得到斜阳县百姓的交口称赞,连他们这些当差的都无比敬佩。

  但他也明白,斜阳县不过方寸之地,施展不开许师爷的大把才华,只有更广阔的天地,才适合许师爷展翅翱翔。

  边文轩也想到了,他委屈地爬起来,一边使劲用官服搓鼻涕,一边气哼哼道,“你走吧,你走吧,以后斜阳县的事情都跟你无关了。”

  许默失笑,“大人,斜阳县是我的故土,是我永远牵挂着的地方。”

  “牵挂有什么用,遇到事情伸手帮忙才是真的。”边文轩面红耳赤,“这还有上千名流浪儿没有安置,下年的赋税也不知道他们交不交得起,你这拍拍屁股走了,让我怎么办。”

  说完,他自己一怔,外头的王喜也是一怔。

  一年前,边文轩还是个为了私事可以扔下满县百姓不管的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