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 第142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圣人,宋王乃圣人的嫡长子,而幽王乃是高宗皇帝的长孙,此二人皆名正言顺,有望继承大统。”

  宋璟道,“而今又有公主在他们与太子之间互相挑唆,相互构陷,长此以往,东宫之位必受影响。⑥”

  “圣人若以江山社稷论,当将次二人下方地方为刺史,随后免去岐王薛王的左右大将军职位,让他们侍奉太子,有事奏太子。”

  “最后再将公主与驸马迁至东都洛阳,让她不得再陷害太子。”

  “如此,方为稳妥之计。”

  李旦手扶额头,盖着眼睛,“我兄妹六人,而今阿姐与三位兄长皆死,只剩下二娘一个妹妹,如何舍得将她远远安置在东都!”

  “似这样的话,你们不必再说。”

  “诸王随你们处置,但二娘不能去东都,至于领兵之事……罢了。”

  李旦声音微微一顿,叹了口气,“今后驸马与诸王皆不得再领禁军,如今手上有兵权的,便改为其他官职。”

  【李旦还是顾念兄妹之情,没舍得让太平在洛阳安置,只是削了她的兵权。】

  【太平闻之大怒,得到消息的李三郎立马甩锅,说姑姑你是我的好姑姑,我怎么可能联合别人算计你呢?这些都是朝臣们私下搞的事情,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

  【李三甩锅之熟练,让人叹为观止,这两位帮了他大忙的朝臣一个被贬到申州当刺史,而另一个贬到楚州当刺史,而宋王与幽王下方到地方的事情也被搁置。】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太平朝臣和诸王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太平兵权被夺,朝臣被贬,诸王虽仍在长安,但手中没兵权,只能唯李隆基之命是从。】

  【咱就是说,李三在政斗上真的很有一手,在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服。】

  【这一次李隆基大获全胜,无人再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相应的,太平的地位随着李隆基地位的稳固而危在旦夕。】

  天幕之下,韦香儿伸手戳李显,“你看看,四郎疼妹妹归疼妹妹,可人家心里一点不糊涂。”

  “哪跟你似的,为了一个妹妹,你的妻子,你的儿子女儿,乃至你的万里江山全给丢了!”

  “是是是,我最傻。”

  李显被她戳得左摇右晃,“这不是还没发生吗?”

  “咱们一切都来得及。”

  【但太平显然不是会坐以待毙的性格。】

  【这个时候的太平破釜沉舟,又搞出一件惊动九州的事情,而她与李隆基的矛盾,也让一直努力调和矛盾的李旦感到绝望——】

  是夜,武三思辞别太平。

  是夜,小宫人按照惯例送吃食于李旦李隆基。

  作者有话说:

  太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有效的,以前是我道德感太高

  ①:《新唐书·列传第八》: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

  ②:《资治通鉴》: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

  ③:《旧唐书·本纪第九》: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成器辞曰:“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

  ④:《资治通鉴》: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内,讽以易置东宫。

  ⑤:《资治通鉴》:众皆失色,宋璟抗言曰:“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忽有此议!”

  ⑥:《资治通鉴》:宋璟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孙,太平公主交构其间,将使东宫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禁兵,见任者皆改他官。”

第71章 武则天

  论如何从男人手中夺皇位。

  武瞾歪在引枕上, 张昌宗轻手轻脚给她捏着肩。

  “圣人,这个力度可以嘛?”

  张昌宗柔声问道。

  “可以。”

  武瞾随口应了又一声,饶有兴致看着天幕, 仿佛天幕讲的不是她女儿与她孙子的自相残杀,而是再有趣儿不过戏文话本似的。

  张昌宗看得一阵心惊。

  但既然选择走上这条路, 再瞻前顾后便不是大丈夫所为, 于是轻轻笑着, 与武曌打趣儿, “圣人以为,这惊动九州之事是什么?”

  这话的确引起了武瞾的兴趣儿,抬眸瞧了他一眼, 眼底笑意更深,也更幽深, 像是让人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 能吞噬世界一切东西。

  张昌宗打了个哆嗦。

  武曌收回视线,悠悠笑道, “还能是什么?”

  “左不过吉兆凶兆,天象有异那一套罢了。”

  ——都是她玩剩下的东西。

  【我们的太平公主做了什么呢?】

  【她让懂星象的人告诉李旦,说彗星出现,当除旧布新, 而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皆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

  【直白来说, 就是天象说太子不行,陛下你赶紧换个人①。】

  天幕之上,朝臣故弄玄虚, 惊得众人一身冷汗, 而作为天子的李旦, 此时脸色极为难看,他抬头看着天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天意让他废太子?

  【在二十一世纪,很难理解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

  【但在唐朝的时代,这种星象不亚于晴天霹雳,但凡皇帝真的是个没主见的,指不定真能被忽悠得废太子改立储君。】

  天幕之上,李旦长长叹气,一脸颓废,“除旧布新?”

  “帝星有变?”

  “我明白了。”

  朝臣心中微微一喜,但下一刻,李旦说出来的话如当头一棒让他愣在原地——

  “既然天象如此,我便传位于皇太子。”

  李旦轻笑一声,不甚在意,“如此,也算应了星象之言②。”

  “圣、圣人,万万不可啊!”

  朝臣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您贵为天子,坐拥九州,怎能轻言退位啊!”

  但一向优柔寡断的李旦却在这时候无比坚决,抬手一挥,制止朝臣的劝阻,“我意已决,不必再论。”

  “天象预警,我为天子,便该顺天应命,退位让贤。”

  天幕之下,李显比朝臣更震惊,“四弟竟有如此气魄?”

  “气魄?”

  韦香儿眉梢微挑,“说是帝王气魄,倒不如说四郎厌倦了无休止的争斗与攻讦。”

  “一个是妹妹,一个儿子,手背手心都是肉,无论伤了哪个他都心疼。”

  “既如此,便不如彻底放手,由着他们自己去斗。”

  【是的,宝宝们没有看错,我们的睿宗皇帝,他直接摆烂不干了!】

  【妹妹说得对,儿子说得也对,你们说得都对,就是我这个皇帝不对。】

  【我都不对了,我还做这个皇帝干什么?】

  【退位让贤,立马滚蛋,之后你们该干嘛干嘛,我不管了!】

  天幕之上,太平脸色微变,“圣人要传位于李隆基?!”

  “是啊,二娘。”

  朝臣着急上火,“太子与二娘积怨甚久,若太子登基,二娘焉能活命?”

  “二娘,你快想想办法!”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封建制度的残酷。】

  【在女人没有继承权的时代,哪怕太平有拥立之功,哪怕宰相多出其门,哪怕太平一手遮天,但她的权柄来自于皇帝李旦,而不是她自身就拥有权利。】

  【一旦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等待她的便是万劫不复。】

  天幕之上,李隆基的幕僚大喜,“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圣人退位,朝政便落于大王之手,到那时,纵然太平公主只手遮天,也奈何不得大王。”

  “你高兴得未免太早了。”

  李隆基凤目轻眯,声音凉凉,“我的好阿耶可不是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好妹妹死在我手下的人。”

  【但李旦毕竟见惯宫廷里的明枪暗箭,知道一旦自己彻底放权,妹妹太平便必死无疑,于是他虽退位太上皇,但没有完全把朝政交给李隆基,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且每五日都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不让自己与世隔绝,不通外界消息③。】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的心腹心下稍安,“二娘,李隆基帝位不稳,我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第二日。

  朝堂之上,太平公主公然提出废皇帝④,此话一出,满殿皆惊。

  片刻后,众人反应过来,依附李隆基的丞相群情激奋,破口大骂。

  【有一说一,这个时候太平公主的操作多多少少有点疯。】

  【以公主之身去废皇帝的,她绝对是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武曌眯了眯眼。

  ——她这个女儿的行事,越来越没有章法。

  上官婉儿微蹙眉。

  ——二娘并非没有章法,而是李旦已退位,朝政迟早要落入李隆基的手里,这个时候不主动出击,便是等李隆基来收拾自己。

上一篇:鸡飞狗跳大杂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