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 第148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宝宝们,咱就是说,太宗皇帝不杀他都对不起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好吗!】

  作者有话说:

  李君羡:圣人再爱我一次QAQ

  李世民:不爱,婉拒orz

  ①:《旧唐书·列传·第四百四十一》:乳母时抱则天,衣男子之服,天纲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于是步于床前,仍令举目,天纲大惊曰:“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更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后最幼,姆抱以见,绐以男,天纲视其步与目,惊曰:“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②:《旧唐书·列传·第十九》: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③:《旧唐书·列传·第十九》: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

第74章 武则天

  有点玄学在身上。

  天幕之上, 李君羡身上出现一个又一个武字,像是一座座大山似的压着他,但当事人并不觉得自己身上有问题, 仍是以一种真诚地认真地的眼神看着自己面前的天子。

  酒喝得太多,酒意上来之后, 说话难免有点结巴, “圣、圣人怎么不说话?”

  “也、也是觉得臣的乳名好笑吗?”

  “好笑, 太好笑了!”

  旁边作陪的武将一拍大腿, 哈哈大笑起来。

  李君羡身上背的武着实多,武将酒意上头,来了兴致, 放下酒盏掰着手指算起来,“让我算算你身上有几个武。”

  “五娘子一个, 官职左武卫将军, 两个,封号武昌郡公, 三个,封地武安县,四个,你在玄武门当值, 五个!”

  “哎哟,你小子可以啊!”

  “你身上居然带着五个武!”

  武将一拍李君羡的肩膀, 冲主位上的太宗皇帝大笑,“圣人,他身上有五个武!”

  “……”

  太宗皇帝眸色晦暗不明。

  【宝宝们, 咱就是说, 气氛都烘托到这种程度了, 李君羡不死是不是都对不起他身上背着的五个武?】

  天幕之下的百姓疯狂点头。

  ——对对对!

  别说太宗皇帝了,换成他们,他们也想把这位孔武有力领兵权又镇守玄武门的李君羡给杀了。

  拜托,谁愿意看到旁人来夺走自己打下的大好江山啊!

  ——虽喊太宗皇帝为圣人,可也不能把太宗皇帝真的当成割肉喂鹰的圣人吧?

  那种圣人能烧出舍利子,而太宗皇帝只能烧出兵法与治国理政书。

  【但咱们的太宗皇帝到底是太宗皇帝,尽管李君羡精准踩雷,疯狂在他底线试探,他仍是忍住了,克制了,没有杀李君羡。】

  天幕之上,太宗皇帝缓缓放下酒盏,微微一笑,“五娘子?”

  “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乳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武将们齐声大笑。

  宫宴热闹更甚刚才。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议论纷纷——

  “啊?没有杀李君羡?”

  “那李君羡是怎么死的?”

  “李君羡是开国功臣啊,除了太宗皇帝,还会有谁杀他?”

  【因为太宗皇帝知道,李君羡是他的开国功臣,无缘无故冤杀功臣,这不是一个圣明天子该做的事情,更不是一个有良心的人该做的事情。】

  【咱们的太宗皇帝,是千古明君,更是千古一帝,他做不出事借无罪之人的人头来安抚自己的不安,因为他的江山是自己浴血奋战一点一点打下来的,而不是所谓的天意让他当皇帝,他便能当上皇帝的。】

  【这,就是一个开国君主的底气。】

  【不屑杀人而立威。】

  【不屑灭族而求全。】

  【他有足够的实力足够的底气来向天下昭示——】

  【他才是九州之主,四夷宾服的天可汗!】

  天后眼皮微抬。

  ——所以他哪怕死了那么久,但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天幕时,依旧会有无数人自发跪拜,热泪盈眶向他说不满与积怨?

  【所以太宗皇帝并没有杀李君羡。】

  【但太宗皇帝也不是一把火能烧出舍利子的圣母圣父,这么一个把预言背在身上的男人,还掌着兵权守着玄武门,怎么看怎么都是威胁,于是太宗皇帝把他调离长安,去地方赴任做华州刺史。】

  天幕之上,李君羡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辞别长安。

  而此时长安城里的太宗皇帝,于城楼上负手而立,淡淡看李君羡的车马越来越远。

  【但李君羡这个人,你不得不说是有点玄学在身上的。】

  【作为一个跟随太宗皇帝打江山的武将,你该有的政治敏感度总得有点吧?】

  【太史占卜的“女三昌”,谣言“当有女武王者”,联想一下自己身上背着的五个武,再想想自己突然被罢免军权调离长安,这么多事情加在一起,难道不能让你有点警觉性吗?难道不能让你夹起尾巴低调老实不搞事吗?①】

  【但李君羡不。】

  【这个buff叠满的男人,在华州当刺史的时候听说有一个江湖骗子能辟谷长生,立马召见,奉为上宾,俩人天天凑在一起,神神叨叨窃窃私语②。】

  天幕之上,李君羡的府邸烟雾缭绕,不是在炼丹,就是在修道。

  ——装神弄鬼高深莫测。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当上位者作风清正道德感比较高的时候,臣子们的道德感包括良心上限也是比较高的,君臣相和其乐融融,以至于让以挑刺怼人著称的御史们在贞观年间发挥不了自己的作用,日常对自己的职业操守产生怀疑。】

  【直到他们得知李君羡修仙又嘀嘀咕咕。】

  【御史们这么一看,哎呦我去,来活了!兄弟们,搞他!】

  【于是乎,御史们上书太宗皇帝,说李君羡在家跟妖道勾结,图谋不轨,陛下您不能不查啊!】

  天幕之上,御史们手持象笏,群情激奋,只差把李君羡的祖宗十八代一块给骂上。

  主位上的太宗皇帝轻捋胡须,神色若有所思。

  【咱就是说,宝宝们,气氛被御史们炒到这种程度,李君羡他再不死就真的不礼貌了啊!】

  【太宗不是没给他机会,也不是不念旧情,让你做个刺史你还折腾搞事跟妖道勾结,你这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啊!】

  【所以这次咱们的太宗皇帝略微犹豫一下,就把李君羡给噶了。】

  天幕之上,刀斧手即将行刑。

  李君羡抬头望天,无比悲愤,“圣人,臣何罪之有啊!”

  【李君羡究竟有什么罪呢?】

  【大概率就是运气着实不好,在预言已经明晃晃的情况下,自己身上背着五个武,却没有一点政治敏感度,明明太宗皇帝已经顾念旧情放他一马,他不小心谨慎苟一苟,还跟妖道搞什么玄学,简直把我要作死写在脑门上。】

  天幕之下,李旦叹了口气,“所以他是替阿娘死的?”

  “祖父杀错了人?”

  “多半是的。”

  李显看了一眼天后,又飞速收回视线,“谁曾想祖父英明一世,却做过为这件事而屈杀李君羡的事情来。”

  太平拢着衣袖,没有接话。

  而殿外的文臣武将们心情却颇为复杂,甚至悔恨交加。

  ——倒也不是觉得李君羡死得可惜,而是觉得曾经的自己当局者迷。

  若他们知晓“女主武王”指的是太宗皇帝身边的武才人,那他们拼着一死也要劝太宗皇帝杀了这妖孽,省得几十年后篡夺李唐江山。

  当然,倒也不用拼死一谏。

  天后在太宗皇帝身边时并不受宠,而太宗皇帝也非好色误国的昏君,且恰恰相反,太宗皇帝是亘古未有的绝世明君,他们只需三两句话,便能让太宗皇帝为江山社稷诛杀天后,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天后大权独揽,不日便能将江山尽握,他们这帮李唐朝臣,却只能眼睁睁瞧着。

  为臣如此,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太宗皇帝!

  朝臣世家们悲恸不已。

  与跪着天幕哭太宗皇帝的朝臣宗室们相比,天后此时的表情却颇为平静,她静静抬头看着天幕上太宗皇帝的脸,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明明已死去那么久,可只要当他出现,他便是九州四海为之叩拜的人,心悦诚服,无比虔诚,远不是她的重压之下才有的臣子宾服。

  她丝毫不怀疑,若天幕上的人能死而复生,这些朝臣宗室们会毫不犹豫投向他,甚至她一手提拔的寒门心腹也会如此。

  他们那么那么敬重他,那么那么怀念他,在他们心里,他是近乎神祇的存在。

  尽管天幕此时讲的是他为预言而冤杀李君羡,但所有人都不会觉得他昏聩更不觉得他杀错了人,他是暴君,而是只会觉得天意弄人,他被预言所误,没有杀她,才会有未来的武周代李唐的祸事。

  ——他哪怕做错事,世人乃至天幕都会帮他找理由找借口。

  天后眸色微沉。

  【所以太宗皇帝杀李君羡这件事,真的不能怪太宗皇帝糊涂。】

  【无论谁坐在太宗皇帝的位置上,谁都容不下李君羡。】

  【对比其他皇帝,太宗皇帝已经非常大度甚至宽容了,心里念着旧情,没舍得杀他,最开始也只是把李君羡调离长安,是后来李君羡自己跟妖道攀扯不清,这才被御史们拿到把柄,这才有后来的太宗皇帝降旨诛杀李君羡的事情。】

  【所以up主个人觉得,太宗皇帝在这件事情的做法没毛病,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已经做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有情有义,但又果决干脆。】

  天幕之上,小宫人一路小跑,向太宗皇帝报信,“圣人,李君羡已死。”

  “知道了。”

上一篇:鸡飞狗跳大杂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