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 第17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张良手持象笏,侃侃而谈,“科举,分文举与武举,文举考墨义帖经策问与诗赋杂文,武举考功夫拳脚与行军布阵。”

  “不分贵贱,不论出身,只要应试之人才学出众,皆能入朝为官。”

  “不分贵贱?”

  “不论出身?”

  寂静大殿瞬间炸开锅,“这是要以百姓为官?!”

  “百姓民智未开,以百姓为官,岂不是遗祸百姓?”

  “百姓为官乃无稽之谈。古往今来,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终其一生只知田与地,让这样的人为官,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娘娘,此举甚不妥。百姓不通文墨,不知百家,更无能征善战的本事,让他们去做官,非但是提拔她们,而是害了他们。”

  “是啊,民智未开,岂能为官?”

  “百姓无才,岂能知治国之策?”

  吕后视线扫过吵成一锅粥的朝臣,方才他们战战兢兢,如今他们能说会道,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触及到自身利益,他们连身家性命都可以不要。

  ——科举选官意味着打破蒙荫继承制度,意味着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能刚出生便是侯爵贵族,权力继承被打破,他们能赞同才是有了鬼。

  “娘娘三思,今天下初平,大汉基业尚未稳固,您万不可动摇我大汉立国根本啊!”

  ——听听,连罪名都替她想好了,科举选官,便是动摇大汉江山,好似她不是开国皇后,而是断送大汉江山的祸国妖妃。

  “如果我偏要动摇呢?”

  吕后懒挑眉,声音缓缓,“科举制度让百姓虽一日卑贱,但不会一世卑贱,只要有才学,只要肯努力,他们便能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不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还记得你们起义之际跟随陈胜吴广说过的话吗?!”

  作者有话说:

  吕后:虽千万人,吾往矣

  张良:同上

  宝子们好暖!我现在心态还好,因为你们一直都在护着我鸭O(∩_∩)O~

  写这种历史人物肯定会有争议,尤其是吕后是争议中的争议,我写的时候就想象得到以后肯定会被骂

  但是,我真的好喜欢这种野心勃勃的女人啊!

  这个世界对女人的恶意太深了,尤其是女性政治家,如果吕后是男人,她绝对名垂千古,评价也会比现在好很多,但她是女人,是掌权的女人,子孙后代全被屠戮,没有后人替她说话,所以她的评价一代更比一代低__

  有一说一,在西汉时吕后评价还没这么低来着,那个屠戮吕家的朱虚侯刘章还在替吕后洗来着,说吕后是正统,掌权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吕家,吕家迷惑吕后,干涉吕后的政策,所以他们才要诛杀诸吕。

  嗯,后来上位的文帝也洗了一波吕后,这意味着在他们的年代,吕后就是正统,她执政没有任何问题,哪怕诛灭吕氏一族都不能打着诛灭吕雉的旗号,而是骂她的家族左右了她的思想。

  然而讽刺的是西汉觉得吕后当政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却有一些人觉得吕后是女主干政,是不对,是不配,就很讽刺__

第12章 升官发财死老公。

  众臣身体微微一僵,滔滔不绝的抵制顿时哑然。

  吕后丝毫不意外他们的反应。

  他们与项羽不同,并非六国贵族之后,他们大多出身于农民,代表着农民的利益,所以当陈胜吴高振臂一呼,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让他们揭竿而起,哪怕遇到项羽时一败涂地,他们也可以从头再来。

  ——他们本就是一无所有的农民,败一次两次有什么重要的?只要最后那一仗打赢了就好。

  本着这种信念,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念,他们约法三章,与民秋毫不犯,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也终于将九州天下进收于手。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句话,如果没有民心所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战胜项羽,更不可能打下汉家江山,也正是因为如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不可否认。

  ——那是他们的立国根本,更是天下民心所向。

  “看来你们还记得这句话。”

  吕后颔首,似是颇为满意,“既然记得,又为何阻挡我推行科举制度?”

  “这……”

  “臣并非阻止娘娘推行新法,而是……而是百姓民智未开啊!”

  “是啊,娘娘,百姓连大字都不识几个,如何能当官议政?”

  “不错。他们连公告都看不懂,又如何能科举考试?”

  “娘娘,百姓不止民智未开,温饱问题更不曾解决。”

  大臣们的声音一声盖过一声,萧何犹豫片刻,出列说道,“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应是轻徭薄税,与民休养生息,待百姓吃饱穿暖之后,再提科举制度仍是不迟啊!”

  张良眉头微动。

  众大臣连忙跟着附和,“丞相此话甚是有理。”

  “娘娘的当务之急是让百姓吃饱肚子,而不是让他们学着当官。”

  “丞相的确言之有理。”

  吕后敛着衣袖,挑眉瞧了一眼低头垂眸的萧何,“但九州百姓皆吃不饱穿不暖吗?只怕未必。”

  “吃不饱穿不暖便代表没有学识吗?也未必。”

  “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学识?”

  “娘娘纵然想推行科举,也该这般——”

  “论打仗,论功劳,在座之卿何人能与淮阴侯相较?”

  吕后打断大臣的话,“而淮阴侯的出身又如何?是贵族之后,还是富甲一方?”

  “他的出身可曾影响他的排兵布阵?”

  “……”

  简直强词夺理!

  ——世上能有几个淮阴侯!

  “娘娘,寻常人岂能与淮阴侯相较?”

  大臣不屈不挠,“华夏千年历史,也只出了一个淮阴侯,娘娘想在九州再寻一个淮阴侯,只怕不易。”

  “淮阴侯不易,那绛侯呢?舞阳侯呢?又或者说梁王彭越?”

  张良皱眉出列,“这些人哪个出身显贵?哪个在跟随陛下之前便能吃得饱穿得暖?”

  大臣被噎得一窒。

  “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我大汉本就是一帮泥腿子打了天下,除却留侯与后来归降陛下的几位功臣,又有几人家世显赫,家中奴仆成群?”

  张良开口,吕后顺着他的话往下说,“莫说奴仆成群了,只怕更多的是连肚子都吃不饱,可这又影响到你们什么了?你们不一样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被吕后当众掀老底,众臣们脸上有些不自在。

  当然,也有那些性格豪迈的,心思浅,容易被说动,听完吕后的话,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大大咧咧选择支持吕后,“娘娘说得是,咱们不能因为百姓家境贫寒就瞧不起百姓。”

  “咱们都是从百姓里走出来的,瞧不起他们就是瞧不起自己。”

  “正是这个道理。”

  吕后的二哥吕释之见有人赞同吕后的话,这才敢开口,“百姓之中不乏能人之士,若能将那些人收拢朝堂,为国所用,对百姓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建成侯言之有理。”

  萧何微拱手,“而今大汉坐拥九州四海,地域何其辽阔,若只靠我们这些官员来治理,怕是不够的,倒不如在百姓之中择优而录,以百姓治百姓,兴许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其他大臣脸色微变。

  萧何乃百官之首,与他们向来同心同德,可今天却突然支持吕后,对他们来讲无疑是一种背叛。

  可,科举若开,便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当官的可能,他们跟随陛下出生入死换来的荣华富贵又算什么?

  ——凭什么他们九死一生才能换来的东西,后人动动嘴皮子就能获得?

  “丞相说得好听,可这九州天下的百姓也只出了我们这群人,可见战将与能臣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更不是所有百姓都具备的东西。”

  “丞相万万不可。”

  “陛下临行前将国事托付您与娘娘,可不是让您万事都由着娘娘的。”

  大臣们围攻萧何。

  吕后有些意外。

  这位大汉丞相素来左右逢源滑不溜秋,莫说在大臣与她之间了,就连她与陛下之间他都是四平八稳的,从不偏向任何一人,且性格比较保守,在事情没有出成效之前,他不可能表态,今日怎突然改了性子,在科举制度上支持她?

  莫不是昨夜她走之后张良找了萧何?

  吕后看向张良,张良轻轻摇头,吕后更加意外。

  ——所以,萧何为什么在这种事情上帮她?

  她昨夜的那番话并不足以支持萧何完全倒向她,不过是陛下已老,萧何不得不给自己找后路罢了。

  但仅限于陈平周勃一事,并不包括她推行科举,这种堪称开天辟地的改革,以萧何之谨慎,在没有看到结果之前,断不可能帮她。

  吕后蹙了蹙眉。

  “此话便是误解我了,我何时由着娘娘性子了?”

  萧何一捋胡须,笑眯眯道,“今日支持科举,也并非支持娘娘,而是支持留侯罢了。”

  “留侯贵族出身,世代簪缨,却能跳出贵族思维替天下百姓考虑,留侯高风亮节,世所罕见,留侯如此,我又岂能不为百姓着想?不推行新政?”

  萧何侧脸转身,对着张良深鞠一躬,“我替九州百姓谢留侯。”

  “丞相过誉了。”

  张良稍稍侧身,避开萧何大礼,“此法乃娘娘提出,我不过是执行娘娘的策略了,具体如何,还得看丞相推行进度。”

  “娘娘大义,留侯大义,我定然鼎力支持。”

  萧何向主位上的吕后颔首。

  “好,这才是我大汉丞相,心系万民天下。”

  吕后一锤定音,“丞相既无异议,那便从今日开始,一月内出具体章程,三月内推行全国。”

  “此制度牵扯甚广,非一般人所能推行,故迁丞相为右丞相,留侯张良为左丞相,丞相可有异议?”①

上一篇:鸡飞狗跳大杂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