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173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樊铎匀一下子把人抱紧了,低头在她耳边轻声道:“爱立你看,你自己都承认了!”

  沈爱立后知后觉地,发现刚才可能是被某人套路了,捶了人一下,气咻咻地道:“樊铎匀,你现在心眼真多!”

  樊铎匀抱着她道:“我也想把现在的爱立印在脑子里,爱立一辈子都在我的心尖上!”

  虽然俩人已经到了同床共榻的地步,但是乍然间被他这样表白,爱立还是有些羞怯地低了头,靠在他胸前瓮声道:“说话算话才好!”

  “自然!”

  都说有情饮水饱,俩个人一大早来了段互诉衷肠,等收拾好出房门来,沈玉兰一眼就发现了俩人的气色格外的好,笑道:“今天可是穿得最精神的一天。”

  沈玉兰也换了办喜酒那天的一身衣服,就连贺之桢身上也是件细呢大衣,脚上是一双新皮鞋。可见大家对这次全家福的重视程度。

  沈玉兰笑道:“为了让你们贺叔叔换这么一身,我可费了好些嘴皮子。”

  贺之桢听了这话,面上不觉就带了两分笑意来。

  贺黄氏看到爱立和樊铎匀,不觉眼前一亮,笑道:“你们年轻人就该仔细捯饬一下,穿两身好看些的衣服,这可比吃酒那天还好看。”

  正聊着,贺亦棉一家也到了,小乔乔穿了身红色的小袄子,是先前在第一百货新买的,贺亦棉笑道:“这件衣服本来是留着乔乔过年穿的,她妈妈非说,今天就给她穿了。”

  林亚伦笑道:“就是现在照相馆里都只能拍黑白照片,我们乔乔要是拍彩色照片,肯定更可爱。”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贺之桢忽然道:“我认识一位法国大使馆的记者朋友,一直说给我拍几张彩色照片,我们上午去照相馆拍,然后我顺道去大使馆那边请他到家里来,给我们拍两张彩色的。”

  沈玉兰忙问道:“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啊?”

  贺之桢摇头道:“不会,他经常在街头拍照,他们那边这一块资源要富裕一些。”

  贺亦棉忍不住揶揄道:“之桢,之前可没听你说这事,你这回是为了我们乔乔,还是为了乔乔的舅姥姥啊?”她这个弟弟向来不会为自己的事,去麻烦人家,这还是头一回听到,要麻烦朋友来家里照相来。

  贺之桢竟然也不反驳,一本正经地笑道:“大姐,自然是都有。”

  等出发去附近的照相馆的路上,贺亦棉悄悄和母亲道:“妈,你看之桢现在,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几岁,对家里头的事,都比以前上心了些,也肯花心思了。”

  贺黄氏淡笑道:“现在有人在他跟前念叨这些了,他就是为了少让玉兰操心些,他自己也得上心,你看着吧,等以后爱立.俊平或者哲明有孩子了,他操心的可不会比玉兰少。”

  老太太顿了一下又道:“他这是越忙越高兴,越忙越有盼头。”

  贺亦棉回头瞅了一眼后头,见之桢正轻言细语地跟弟媳介绍路边的新建筑,耐心的样子,让她这个姐姐都忍不住叹息,和妈妈道:“他这真是临到白头,还了了夙愿。”

  贺黄氏笑笑:“姻缘就是这样,羡薇的事你也别着急,她刚从文江这个火坑脱离出来,先让她自己静一静,以后说不准能遇到更好的呢!”

  贺亦棉忙道:“妈,那你真是把我想岔了,我才不会催羡薇再找对象呢,她乐意一个人就一个人,乐意找对象就找对象。实话和您说,她在文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却愣是一句没和我提,我现在可不敢再给她找婆家,巴不得放在自己跟前好好护着。”

  贺黄氏点点头,“羡薇的性格,还是得好好别一别,太容易吃亏了。”

  贺亦棉点头,“嗯,她现在在申请调到汉城去,我找了本家的几个哥哥帮忙,问题应该不大,预计最迟九月就能去汉城工作,以后和爱立.亚伦离得近些,她们兄弟姐妹之间多交流一些,看能不能好一点。”

  照相馆离贺家不过两站路,一行人没有坐公交车,步行二十来分钟,也就到了。

  先拍了一张大家的全家福,又爱立一家拍了一张,最后是爱立和樊铎匀拍了两张。

  老板递给爱立一捧塑料月季花,让爱立捧在胸前,和樊铎匀照了一张全身像。俩人又照了一张并排坐着的半身像。

  樊铎匀还坚持要求爱立再单独拍一张单人照。

  贺之桢和沈玉兰也拍了两张合照。

  又给乔乔拍了一张单人的照片。小乔乔特别高兴,全程都笑得眉眼弯弯,甜的人心都化了。爱立都忍不住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从照相馆出来,贺之桢和姐夫一起去拜访了他那位法国朋友。

  其他人又去了附近的豫园逛了下,刚好碰到申城邮电工人艺术飞车队在里头表演,一家人又去凑了个热闹。

  她们来的早,人还不算很多,尚有两三个位置,老太太.沈玉兰和贺亦棉抱着孩子坐了下来,剩下的人都挤在一边看了。

  爱立这时候才想起来,和樊铎匀道:“咱俩是不是还没去看过电影?”这年头的年轻人谈对象,都爱去电影院,电影票几分钱一张,并不贵。但是她和铎匀俩个,先前一直异地,还没进过电影院。

  樊铎匀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笑问道:“那等回汉城,我带你去看?你想看什么片子?”

  爱立想了一下最近听说的几部电影,好像有《天山的红花》《山村姐妹》《红色背篓》《地道战》《宝莲灯》《英雄儿女》《沧海遗珠》《巫山梦断相思泪》《哑女情深》,忽然觉得好像听起来都挺好看的样子。

  问樊铎匀道:“你想看什么?”

  樊铎匀微微笑道:“我一直对电影没怎么注意,看你想看什么?”

  “那《地道战》吧?应该蛮好看的。”她小时候就爱看这类片子,她印象里好像就是六十年代拍的,应该还可以。

  樊铎匀瞬间哑然,他记得以前吴清辉.郭景泰都和他说过,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带对象去看文艺片,越煽情越好,可是他家爱立,好像反其道而行之,对文艺片不感兴趣?

  有些无奈地摸了摸爱立的头,庆幸自己当时当机立断追到了申城去,不然以他家爱立的开窍程度,还不知道俩人来回多少封信,才能处熟络呢!

  爱立听到他好像叹了声气,正准备问他是不是觉得这片子太闷了,忽然看到了陈纪延也朝这边过来。

  他身边还有一位长得挺清秀的女同志,皮肤有些黑,留着齐耳的□□头,身高比陈纪延矮一个头,俩人离得不远不近,看这架势,像是在相看的状态。

  女同志的性格似乎挺好的,一直在笑着说什么,反观之,陈纪延的脸上一直淡淡的,时不时简短地附和两声。

  陈纪延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还是沈爱立喊了他一声,他才反应过来,见是沈爱立,面上闪过一些意外,很快就笑道:“沈同志,这么巧,我们又遇到了。”

  “是,陈同志,真巧,我和我家人来这边照相,这是我爱人樊铎匀同志。”

  陈纪延忙和樊铎匀握手,热情地道:“樊同志好,一直听瑞庆大哥和沈大姐说起你,没想到今天就碰到了。”末了才介绍身边的女同志道:“这位是《申城日报》的记者袁敏同志,袁同志,这位是汉城的沈爱立同志,是我家隔壁邻居沈大姐的外甥女,汉城纺织领域有名的年轻工程师。”

  爱立忙道:“不敢当,不敢当,陈同志你真是过奖了。”

  袁敏忙和爱立握手道:“你们好,很荣幸认识你们,是来申城出差的吗?”

  爱立回道:“不是,是来探亲的,明天就回去了,刚看着这边热闹,就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巧遇见了你和陈同志。两位同志是不是好事将近?”

  袁敏有些羞涩地微微低了头,嘴角是带着笑意的,明显是对沈爱立的打趣并不反感,也就是说,她对陈纪延确然是有几分好感的。

  爱立想,她这么一戳破,陈纪延大概就会顺势应下来吧!

  意外的是,陈纪延听了这话以后,脸上的笑意,立时消退了很多,温声纠正道:“沈同志,你误会了,我和袁同志只是朋友。”竟是迫不及待地撇清了和袁敏的关系,像是生怕沈爱立会误会一样。

  这一句话出来,不仅是沈爱立愣住了,就是袁敏也愣住了,刚刚才爬上脸颊的一点点绯红,瞬间消散,抬头望着前头舞台上正在做准备工作的表演人员,完全从刚才朦朦胧胧的氛围中抽离出来。

  虽然并没有挪步子,但无论是她忽然抬头看舞台的动作,还是她的面部表情,都显出与陈纪延的疏离和不熟来。

  爱立看在眼里,都有些心疼这姑娘,觉得陈纪延也是奇怪,既然不喜欢人家,干嘛还不提出来,还陪着人到这边来看表演,这简直就不是怕人误会,而是生怕别人不误会他们一样?

  现在这急于撇清关系的姿态,倒像是反悔了。

  樊铎匀看出气氛的不对劲来,试着打圆场问袁敏道:“袁同志主要负责《申城日报》的哪个板块啊?是经济还是民生?”

  袁敏客气地回道:“民生。”

  爱立很快把话题接了过来,笑问道:“那是不是得经常下基层?”

  袁敏微笑着点头,“是,有时候得去村里,有时候是工厂。”对于沈同志和她对象的好意,袁敏也有所感,大大方方地和人聊了起来。

  爱立这才明白,为什么她的肤色也有点黑来,笑道:“听着挺有趣的,但实际上是不是还挺辛苦的?”

  袁敏摇头道:“算不上吧,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记者,所以我觉得还好。”

  谈起自己的工作,袁敏的情绪立即好了些,还问了几句爱立的工作来,得知她还参加过多刺辊梳棉机的研制,笑道:“我前一段时间刚去申城的国棉三厂,听大家说新投入使用的双刺辊梳棉机还挺好的,没想到沈同志也有份研制啊!”

  可能是出于工作的敏锐度,袁敏还问了一些他们在青市研制梳棉机的情况来,末了和她道:“现在国际梳棉机技术正在发生变革,我们国内的高速梳棉机研制效果就很好,我也有关注过这一块,听三厂的总工程师说,你们本来还试图研制出三刺辊梳棉机,后面怎么样了啊?”

  至今提起三刺辊梳棉机来,爱立都觉得很遗憾,摇头笑道:“目前是暂停的,可能以后会重新研制吧!”

  这时候表演正式开始了,俩人也就没有继续交流。

  整个表演时间并不是很长,一个小时左右,等表演结束,爱立想着还要回家照彩色相片的事,就和陈纪延.袁敏告辞了。

  临分开前,袁敏还和她道:“非常期待你们三刺辊梳棉机有新的进度,要是有消息,不知道沈同志方不方便给我寄一封信?”

  爱立想不到袁敏还真对这件事这样上心,笑道:“好,一定!”

  等走远了些,爱立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陈纪延和袁敏的方向,俩人现在离得比刚才还远一些,似乎也在道别。

  忍不住问樊铎匀道:“你说啊,这姑娘看着还挺好的啊,怎么陈纪延还不情愿的样子?”

  樊铎匀也回头看了一眼,“可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也或许是缘分没到。”

  这时候俩人都不曾往别处想,就是觉得陈纪延可能还不着急结婚的事情,想慢慢等和自己合拍.有缘分的人出现。

第二百零三章 难宣于口(二更)……

  而这边,袁敏诚恳地和陈纪延道:“陈同志,谢谢你今天愿意出来陪我逛豫园。”

  袁敏说到这里,深深吸了一口气,才笑道:“你先前太过于绅士有礼了些,让我产生了误会,以为陈同志是愿意和我处处看的,没想到是我自作多情了,感谢陈同志今天陪我来看飞车表演,浪费你的宝贵时间了,以后我不会再打扰你了。”

  这是她和陈纪延的第二次见面,一般能见两次,至少说明双方都是有意的,所以今天一开始,她对俩人的见面抱了极大的期待。

  她对陈纪延很有好感,但是现在发现对方无意,她也并不准备多做纠缠。

  陈纪延微微低着头,有些歉意地道:“对不住,袁同志,你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同志,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赏你,原本也希望能和你进一步接触,但是今天,当沈同志问我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目前还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一段感情,真是抱歉,是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袁敏心里一动,没想到对方竟然会这样开诚布公地告诉她原因,他的坦诚和坦荡,让她心里不由地对他的好感更上一层楼,想着自己到底不曾看错人。

  缓了一下,试探着问道:“冒昧问一下,陈同志所说的‘一段感情’,是你上一任对象吗?还是……”

  陈纪延摇头,有些苦涩地道:“未曾宣之于口,也难以宣之于口。”怕是永远都不会说出口,这两年来妈妈给他介绍了好几位女同志,他都以这种或那种的原因拒绝了,唯独到袁敏这里,就连沈大姐都说看过她的报道,是个很厉害的姑娘。

  妈妈一听,无论如何让他和人见一面,等真见了面,他发现袁同志不仅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善心和同理心,而且业务能力也很强,按理来说,该是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同志。

  所以当妈妈说安排了俩人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他也想试着给自己一次机会,他总不好一辈子不结婚的。

  没想到,到头来,他还是没有办法接受。

  这边,袁敏进一步问道:“对方不知道?”

  陈纪延点头。

  记者的敏锐嗅觉,让袁敏立时好奇起来,“陈同志不像是内敛的人,所以你为什么不说出来,不说出来你们俩人之间怎么会有可能呢?是不能说吗?还是绝对没有可能吗?”

  陈纪延再一次点头。

  袁敏还想再问,但是觉得,如果她一次性把事情搞清楚了,以后陈纪延见到她,可能会有心理压力,及时止住了,微微笑着朝他伸手道:“感谢陈同志对我的坦诚,希望我们以后能做朋友。”既然他和那位绝无可能,迟早也得结婚的不是,自己就还有机会。

  陈纪延也笑了,轻轻握了一下她的手指,很快就放开了,“好!”

  袁敏看着他的动作,心里有些好笑,但是越发肯定这是个并没有什么两性感情经历的人,一段少年时期的暗恋,在她心里并不足为惧,毕竟大家都是从青骢岁月走过来的,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在她看来,这是很不成熟的一段感情,那时候大家都太小了,性格不成熟不说,人生经历也很单薄。

  她相信,等陈纪延和她多处处以后,就会发现她的优点来。

  袁敏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她从一开始就想错了,她仅仅依据陈纪延感情经历单薄和大学毕业不久,来判断他所说的“一段感情”是在校园内发生的。

  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不仅仅是少年人的内敛和羞涩,还有成年人心知肚明的禁忌和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