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274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她拒绝了,这件事给他很大的打击,甚至一度超过被下放的痛苦。

  爱立道:“我以为,你会原谅她,毕竟以前你对她一向比较有耐心。”在程攸宁知道和不知道的地方,徐春风确实做了很多,包括一开始对她的排挤。后来调到了京市,又出钱出力的给程家帮忙。

  一个人付出了这么多的沉没成本,爱立以为,他不会这么容易放弃。

  就见徐春风低着头,有些自嘲地笑了一下,“是个劫吧,已经过去了。我在内蒙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在风沙里被吹得脸都皲裂的小孩,也看到老人家佝偻着身子,在地上捡青稞,满山风雪里找牛羊的牧人。忽然就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等待我们去帮助,沉湎于一段畸形的情感,纯粹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爱立不知道,他这段话是真的发自肺腑,还是他自我劝解的词而已,但是不论哪一种,都表示他选择放弃和程攸宁继续纠缠了。

  一旁的李婧文笑道:“春风,你能想通就好,以后我们还是好好搞技术,明年还有可能去参加国际棉纺织业技术交流大赛呢,时间正急迫着。”

  徐春风点头道:“你们现在有空吗?我们再讨论下双区盖板的问题?”

  “行啊!”

  沈爱立原本以为,程攸宁晕倒在单位门口,是想哄得徐春风心软。没想到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她回妈妈那边吃饭,意外地从二哥那里得知,程攸宁怀孕的消息。而且医生说,她的体质不是很容易受孕,如果这一胎落掉,以后未必有机会再做母亲。

  爱立奇怪道:“二哥,你是从哪得知的消息啊,这么详细。”

  “当时我们单位有个女同志在产检,和她看的同一个医生,回来说的。”顿了一下又道:“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对蒋家下了那样的狠手。”

  沈玉兰听得都有些咂舌,在一旁问道:“那这个孩子,她最后要没要啊?”

  贺哲明道:“这就不知道了,她当时和医生说,要再考虑一下。”

  沈玉兰点点头,“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以蒋家的罪行,这个孩子就算生下来了,以后前途可能也会受影响。这要不要的,都是作孽啊!”

  爱立也觉得唏嘘不已,程攸宁以为,随着蒋家的衰落,她就彻底摆脱了蒋家,下起手来,一点顾虑都没有。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一层劫难在。一时又想到,幸好徐春风迷途知返,不然就程攸宁这情况,怕是会被她拖拽着共沉沦了。

  四月中旬,爱立先后收到了张仲婷和大嫂的信,高考的录取结果下来了,张仲婷考到了京市理工大学,特地来信感谢爱立,当时给她们寄学习资料。

  爱立也挺替她开心,这个姑娘当初一心要逃离家庭,以后大学毕业,应该有能力削弱原生家庭对她人生的影响。

  就是大嫂的录取通知一直没有下来。在信里问道:“爱立,你说我还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吗?你哥这几天比我还紧张,我也不敢和他讨论,怕他受不了。他自己因为政治问题,被迫改变了人生轨迹,他希望我能顺利地去上大学。何尝是他想呢,我自己也希望有机会重新进校园,当年我哥投机倒把,主因就是希望能供我读书,谁能想到这成了我上大学唯一的拦路虎……”

  爱立看完,心里也有些着急,晚上孩子睡后,和铎匀聊起这事来,“大家的通知都下来了,就大嫂还没有动静。”

  樊铎匀正在换灯泡,扭下了旧的,接过爱立递上来的新的,才道:“让大哥和嫂子去市里招生办问问,再等下去,招生工作都结束了。”

  爱立想想也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还是得及早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天一早,爱立就给大嫂拍了一份电报,让她及早去市里招生办问问看。几天后,爱立就收到了从汉城来的电报,市里说高考录取已经结束了,市里已经将她们的档案打回到县里去。她哥托人去县里招生办问,才知道是被市里拿话搪塞了下。

  宋岩菲这回不是档案的问题,而是填报志愿的问题。虽然是三个志愿,但是当第一志愿滑落,第二志愿可能不会递补,这就造成她没被后面的两所学校录取。

  县里答应说,要是有补救的办法,会及时通知他们。两天以后,就打电话到了沈俊平的单位,说汉城师范还没有招满,问宋岩菲去不去,去的话,就给她报名。

  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宋岩菲报了名。

  爱立把消息告诉了妈妈,沈玉兰忍不住叹道:“这还好去问了,不然怎么落榜的都不知道。”

  爱立顺道问妈妈,最近是否还想着回汉城去?

  沈玉兰叹道:“去待几天就回来,你二哥和二嫂找我聊了下,说最近单位比较忙,家里的事情可能兼顾不到,让我多帮忙一些。别的倒还好,就是小吉这个孩子,性格比较敏感,刚到这边来住,还有些怕生,我也怕不多盯着,让他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去。”

  爱立忍着笑意,点头道:“那妈妈你去去就回。”

  “好!”

  五月初,爱立和贺哲明一起,把沈玉兰送上了回汉城的火车。回来的路上,贺哲明和爱立道:“爱立,我有时候觉得很奇妙,像我们本该就是兄妹一样,都怪我爸爸早些年不争气,没有把兰姨留住。”

  爱立笑道:“二哥,这说明我们有做一家人的缘分。”其实有时候,她觉得和二哥之间,比和大哥还亲近一点,许多话彼此说起来,不会觉得有担忧和隔阂。

  随口问他道:“你最近工作怎么样?还顺利吗?”

  “还行,就是最近拨乱反正的事迹比较多,我们组了好几个专号,这还没说完呢!”想了想,和爱立道:“关于谢镜清的那个采访,我们已经搞完了,近期会刊发出来。这个稿子是我写的,我觉得他下放那几年,还挺不容易,如果不是现在的妻子在一边帮衬,怕是没命回来。”

  爱立淡淡地道:“这样的事情挺多的。”

  贺哲明转而问起她,“兰姨知道他回京的消息吗?”

  爱立摇头,“我没和她说,大概等报纸刊登出来,她就知道了。这几年,贺叔对她挺好的,我感觉她可能也放下了心结。”妈妈这时候想回汉城去,可能也有避开谢镜清的意思。但是她说很快就会回来,爱立想,妈妈应该自己会调节吧!

  “对了,二哥,我听我妈说,你不准备和二嫂要孩子了?”

  贺哲明坦诚道:“一来是小荻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我担心有生育的风险,二来,小吉这个孩子比较敏感,我到底不是他的生父,万一再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怕是就彻底生疏了。”

  爱立哑然,半晌才道:“那你自己考虑清楚,贺叔那边,你可能还要费心解释一下。老一辈对子嗣还是比较看重的。”其实她隐隐感觉,二哥这人有些自我放弃一样,无论是多年来不结婚,还是现在不准备要孩子。

  根源在哪里,她大概是知道的。

  忍不住劝道:“二哥,生活总是要向前看的,你还是仔细想想。”

  贺哲明笑道:“你不要多想,我只是单纯地觉得有小吉一个就挺好的,我和小荻的精力,也实在顾不过来俩个孩子。再者,万一以后还有什么政策,这一个孩子,我们总是能留在身边的。”

  爱立见他打定了主意,也就没有多说,只觉得时间很快,从蓉蓉姐逃难一样到边疆去,到她和二哥各自成家,中间已经有十二年了。

  五月的天气,街道上的树枝新绿欲滴,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空气里都像是弥漫着淡淡的暖意,爱立忽然感觉,艰难的十年虽然结束了,但是有些伤痕,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未来可能还需要很多的时间,这一代人才能从这场浩劫中走出来。

第315章 寻人

  五月二十,谢林森拎着两个绿色行李袋,从京市西站下车,身后跟着背着一个书包的谢芷兰。

  八年过去,谢芷兰变化很大,面容沉稳不少,肩膀也比以前宽了一些,倒有几分女战士的风姿。

  再次踏上阔别多年的京市,谢芷兰眼睛不由微微湿润,和森哥道:“哥,我没想过还会回来这里,我以为我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谢林森宽慰她道:“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三叔也回来了,你可以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不用再像在军区的时候一样累。”似乎是有意缓和气氛,又加了一句:“也不用再担心,我会把你扫地出门。”

  谢芷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哥,你从来不和我讲笑话的。”

  谢林森微微笑道:“怎么会是个笑话,你刚去西北的时候,那么拼命干活,不就是担心,被我赶走吗?”

  谢芷兰面上有些发热,“哥,我以前不是和你相处不多嘛!”

  谢林森摇了摇头,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道:“今天可是个好日子,芷兰,你即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俩人这些年,其实交流并不多,许是因为先前他的态度比较冷硬,谢林森明显感觉到,这个堂妹是有些怕他的。

  “是啊,新的生活。”说这句话的时候,谢芷兰有些迷茫,她不知道,新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生活?在军区里做杂活的几年经历,已经局限了她的思维。她模模糊糊地想起,她以前的愿望就是留在父母身边,按部就班地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可是,她的下一步该落到哪里呢?她并不知道。

  甚至于,如何面对她的父亲.母亲和继母,她也不知道。父母反目,这样荒诞的事,怎么就发生在她的身上?

  谢林森在京市只待两天,临走的当天上午,特地抽空去了一趟爱立家。

  兄妹俩几年没见,谢林森发现妹妹似乎没什么变化,就是身边的庆庆已经不需要人抱了,弯下腰来问道:“庆庆,还记得舅舅吗?”

  庆庆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团长舅舅!”

  一句话说得屋子里的三个大人都笑了起来,樊铎匀纠正女儿道:“现在是旅长舅舅了。”庆庆三四岁的时候,爱立和铎匀带着她去了一趟西北,住了几天。从那以后,庆庆知道自己有个舅舅当团长,平时总在小朋友们中间吹嘘,团长舅舅是多么威风。

  爱立仔细打量了下森哥,“森哥,你看着比以前还有气势,不笑的时候,连我看着都有两分怵。”

  谢林森瞪了她一眼,笑着撇开了眼睛,和庆庆握手道:“庆庆好,你和你妈妈长得真像。”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封递给了庆庆,“舅舅给你买糖吃的,不用给妈妈。”

  庆庆看了下妈妈,见她点头,就收了下来,“谢谢舅舅!”

  谢林森摸了摸她的头,笑道:“真乖,和舅舅不用客气。”他想,爱立小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甜的小姑娘。

  爱立给他递了一杯茶,“森哥,这次回来待几天,要是时间够的话,在我们这住一天吧?”

  谢林森摇头道:“这回不行,军队里最近要集训,我是特地请假回来送芷兰的。”

  爱立道:“我前些天好像看到了何姨。”

  “是,她和三叔三月份左右就回来了,现在住在卫生局的家属院那边。上面最近发了63号文批准红十字会恢复工作,三叔这次回来,主要负责这件事。”

  爱立有些好奇道:“那都慧芳呢?”当年都慧芳出面揭发谢镜清,说他未婚生女,有作风问题。京市那边一度给她们单位去信问消息,如果不是她师父是革委会主任的话,她那回,怕是也有些吃不消。

  现在谢镜清和谢芷兰都回了京市,当年站在他们对立面的都慧芳,又该如何自处呢?

  谢林森想到这事,也有些感慨,“三……”一个“三”字出了口,谢林森反应过来,现在何姨和三叔结了婚,再称呼都慧芳为三婶并不太合适,改口道:“芷兰妈妈现在已经退休了,租住在原来的单位附近,中间一直给芷兰寄信寄钱,但是芷兰都没有要,让她留着自己养老。”

  樊铎匀道:“革命闹了这么多年,谢芷兰可能也没想过,还会回到京市来。”以前以为不需要再面对的人情.关系,现在都不得不面对,那些不想扒开的伤口,怕是也不得不一次次被扒开。

  十年浩劫,人性的冷漠和复杂,大概对很多人都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比如谢芷兰和都慧芳这对母女,要想恢复到先前的关系,怕是很难了。

  爱立留了森哥吃午饭,午饭后,森哥就提出了告辞,说是今天下午的火车。爱立不由皱眉道:“怎么这么急啊?我送你吧!”

  去火车站的路上,谢林森才问道:“你这几年和铎匀处得怎么样?他有没有欺负你?”

  爱立有些好笑道:“森哥,他的性格你还不知道吗?怎么会欺负我?就是那一年,庆庆被抢的事,把他吓狠了,把庆庆看得像眼珠子一样。”

  谢林森笑着点头道:“那就好!”望了下跟前的车站,和爱立道:“行了,你别送了。年底我要是回京市,咱们还能碰面。”

  “好,森哥,一路顺风!”

  谢林森站在车站门前,微微笑着朝爱立挥手,想到当年那个有些偏激.执拗的姑娘,现在也长成了一副成熟.稳重的模样,不由为她感到骄傲。

  就是时至今日,他由连长一步步升为旅长,倒不好再随意炫耀自己有个优秀妹妹的事了,谢林森头一回感觉,擢升太快的烦恼来。

  端午节,纺织科学研究院放半天假,上午大家都在礼堂里参加员工大会,这一年的“五一”劳动模范一一领完奖以后,由近七十高龄的梅子湘同志发言。

  梅子湘已经白发苍苍,脊背依旧挺得笔直,拿着发言稿,望了眼台下的人,开口道:“众所周知,我们刚从一段历史中走出来,现在在台下的,有我熟悉的旧友,也有我们研究院的新生力量,我们齐聚在这里,是希望能够在华国的纺织领域,留下自己的一笔浓墨重彩……”

  她话还没说完,底下就掌声雷动。爱立听到好些人窃窃私语道:“梅同志真是半生贡献在纺织领域了。”

  “她带头搞的梳棉机,在十年前,可是领先国外技术的,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所以说她们梳棉机的研发任务比较重,国内外都在盯着看呢!”

  台上的梅子湘接着道:“我们大家等待了这么久,现在是最好的,也有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争取在高速梳棉机和纺织领域做出成绩来。同志们,荒度人生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为自己.为高速梳棉机的研制史创造出新的历史。”

  散会后,黎东生找到了爱立,问她们分梳工艺小组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爱立就提了双区盖板的想法,和她这几天琢磨到的吸尘排杂系统。

  黎东生对这两者都很有兴趣,让爱立展开说说。

  爱立道:“双区盖板其实就是将回转盖板分为前后两区,两区之间装有一对剥棉分梳辊,前后两去的盖板数量,我们目前还没确定下来,大概在15—20左右,正转的时候,前区剥取后成花落棉,后区转移到锡林针面,反转的时候,另有剥取机构剥取后区盖板花。”

  黎东生点点头,“想法可行,就是我担心,这个机构可能会略显复杂,你再说说吸尘排杂系统。”

  “哦,这个是我观察到大块飞花经常引起轧伤针布,极易造成停车事故,所以我想在刺辊给棉罗拉三角区设放气口,在锡林道夫三角区设吸尘点。”

  黎东生皱眉道:“完全用机器吗?”

  爱立忙道:“车肚仍用人工清理。”

  “爱立,这个想法不错,你最近和大家再集思广益下,多多改进。”说到这里,黎东生才道:“实话和你说,我们收到了德国那边的邀请函,想请我们率领团队过去交流下,工艺这块,梅同志的意思,是想派你去。”

  爱立心里一动,“主任,什么时候啊?”

  “时间还在商榷,大概下半年。今天梅同志的话你也听到了,我们等待得太久了。转眼我都有五十了,时不我待啊,爱立,好好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