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39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程咬金在房玄龄旁边帮腔道:“不是我说你,是这道题我也觉得你不对——乙怎么可能对?那畜生难道会制造工具吗?摆明了就是丙啊!”

  房玄龄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脖子里青筋都快憋出来了,头也不回:“你也一边去!!”

  他算是看明白了,没一个靠谱的,还是得自己答。天幕之所以给出这种打乱的题目,又不告诉是哪一题错了,怕不是就在防着这种情况呢。

  一群大佬们全然没有平日的风度与友爱,为了这么点题目吵得不可开交,周围随侍的宫人们眼观鼻鼻观心,都只当自己瞎了,从没见过这一幕。

  李世民叹气,叹气,又叹气。

  算了,不管了,他们吵他们的。

  他在小天幕上鼓捣着,打算琢磨琢磨还有没有其他没发现的用法。

  什么?问他为什么不开始答题?

  开玩笑,已经答错了两次,现在正在冷却期的事,这是可以随便说的吗?

  吵吵嚷嚷的大殿外,突然有人来报:“皇后请见陛下。”

  得了李世民的应允,长孙皇后带着宫人迈入殿中,然后一眼就看见了正挽着袖子和李药师掰扯的自家哥哥。

  她忍俊不禁,娉娉袅娜地走到了李世民身边。

  “二哥,我将《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奖品拿来了。”

  声音不大,却让吵吵嚷嚷的殿里瞬间无声。

  一干穿着官袍但毫无形象的大老爷们齐刷刷住嘴扭头,看向长孙皇后。

  那眼神仿佛在看什么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不可置信中夹杂着些羡慕。

  长孙皇后掩唇微微一笑,指了指已经被宫人端着,放到了李世民面前的东西:“看着像是袋吃食呢。”

  花花绿绿的透明包装,花花绿绿的小东西。

  上书——Q软弹弹,好好吃!

  嗯,确实是吃的,李晓诗随手放上来的一袋果冻。

  时空另一端,李晓诗也迎来了属于她的“问答”。

  ——每月一测。

  周四周五,两天时间连考七门,考试这种万恶的东西,终于还是来了。

第29章 第二十九课 春秋经济

  考试结束就是双休日, 李晓诗拖着高强度连轴转后疲惫的小身板回到了房间。

  他们学校平时的小考考试安排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是一样的。

  七年级是语数英政史地和生物,八年级多了一门物理,九年级则再多一门化学。但不管科目多少, 考试统统都在两天时间内考完。

  很不科学, 像是科目最多的九年级, 甚至要把早读晚自习的时间也用上。

  所以这区区一次小考,两天连轴转下来,一场接一场,学生们更多累的不是精神, 而是身体。

  李晓诗更是“身体累心不累的”代表人物。

  她最近学习状态很好,主要是学习的兴头很足,考试后跟别人对过答案, 自觉发挥还不错, 所以现在很兴奋——终于有了休息时间, 可以做作业了!

  开电脑直播做的那种。

  不过开启录制前,李晓诗还是飞快地先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给自己热了杯牛奶, 然后坐到电脑前,打开网页, 先搜了一些图片出来。

  她还分出来神瞅了一眼, 发现之前五个投稿的有奖问答都已经被答出来了。

  拿到奖励的:唐朝一个,汉朝一个, 宋朝两个,清朝一个。

  不过具体时期是那些时期她就不知道了, 上边只显示答出题目的大朝代。

  而在看这些的时候,李晓诗还发现,她的投稿视频底下竟然还有留言评论了。

  不知道这些古代人们是怎么摸索出来的。

  每一条底下的沙发都是唐代的人, 估计是他们最先找到的方法,随后是宋朝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最多只能留一条,评论没有想象中的多。

  其中有一条十分醒目:下次我们一定不会输。

  这是翻译过的,所以李晓诗不知道它原本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但只看这些,也足够让她觉得好玩儿了。

  在各朝各代人掐着点数日子的时候,天幕终于再次出现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摸索出来了自己的“小天幕”,所以这次的天幕播放他们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了:可以随意指定屏幕大小,无论是想看天上的巨幕还是自己看小天幕都可以。

  有不少人都选择了小天幕,老百姓们倒是乐呵呵地看大天幕,一边把这东西当个能听着玩儿的,一边做自己的活。

  于是,天幕再次出现,所有人就都看到了,屏幕上那个和小仙童各占一半的地方,出现了一张类似于舆图的东西。

  上边写着“秦晋巴蜀楚吴越齐魏郑宋陈代……”等等等等字,每个字下边还有一块彩色的区域,看起来就和舆图是一样的,只不过花花绿绿,很是斑斓。其上的颜色小块亦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是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的程度。

  李晓诗甜甜一笑,声音清脆:“大家好,我来啦!”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上老师在ppt里给我们看过一张图,我觉得很有趣,就特地找了找,和大家一起看——嗯,我放在屏幕另一边了,应该都能够看到吧?”

  “这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布图哦。”

  一贯“习以为常”的态度,其中所含的意思,让所有观众都短暂失语了一瞬。

  春秋时期,不同位面中。

  所有人都已经把天幕调整到了自己面前,开始眯着眼在那张“分布图”上寻找,看那距离,几乎是恨不得把自己贴到面前虚浮着的小天幕上了。

  齐桓公看着齐那一小小块的地方,没什么觉得丢人的,反而很大方地笑了。

  齐一开始的地方也确实算不得什么,但他们终究还是称霸了,这反而是种功勋。

  李晓诗也正式开始了她今天的读书之路。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那么在春秋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把课前的提问重新打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李晓诗学着历史老师的样子,在每一段课文都读出来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告诉屏幕另一边的古人们。

  “春秋这个时期,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这一点在课文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然后是王室衰微,最后是诸侯争霸。”

  讲王室衰微能理解,讲诸侯争霸也能理解,就是因为王室衰微了所以才诸侯争霸嘛!但是这个“经济发展”对春秋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许多只是听个热闹的人一脸迷茫。

  懂点行的则是琢磨起了李晓诗口中“课本”的记叙规律。

  后世的“课本”,对于这种编排,是有着特定的原则的,就像“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可能许多人看来这是并行的,因为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与此同时诸侯国又都很强,所以才有了春秋的局面。

  不过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看着像是没什么区别对不对?但先后的顺序、却远比并行,对局势而言影响更深重。

  在许多对此有研究的观众正色起来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李晓诗也在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老师说,历史上所有的动乱时期,都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经济学上,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周会逐渐变成后世人所说的‘春秋’的原因。”

  李晓诗其实对这些特别专业的名词还不是很熟悉,但老师讲过的内容,她复述起来并不算难:“华夏自古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经济发展不止是指商业经济,还有农业、手工业等。春秋时期,大家发现了铁,铁比铜便宜,还多,所以大家用铁制造农具、代替了之前的骨头石头木头,还开始使用牛来帮助耕地,这样一来,生产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大家开发新耕地、从粗糙耕地变成精细耕种,这也就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生产力的提升,导致原有的土地制度不再稳固,井田制逐渐开始瓦解。”

  说到这儿,李晓诗是有点弄不明白的,老师没有太仔细介绍什么是井田制,只是当成随口一提的课外拓展,课本上也没有,所以她对这一点有点含糊,随口提了一句就盖过去了:“再然后,手工业也开始发展,大家铸铜、冶铁、纺织啊等等,那有人做就要有人买,所以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也逐渐开始流通起来。”

  除却专门研究这类的学者,许多人是并不会坐下来仔仔细细思考“经济发展”“生产力”“社会结构”这些究竟有什么关联、又究竟是在遵循个什么样的原理在进行变化的。

  很多人进行的一些行动和改革,是基于天生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基于思想、基于政治、基于实践,他们知道要这样做、这样做是对的,但却没有深究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改变了什么、从而又带来了什么,对以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但在此刻,有了李晓诗这一通听起来玄玄妙妙让人发困的话,一些人顿时茅塞顿开起来。

  并且因为聪明,因为天赋,他们还很快就能举一反三,接连想通一大串事情。

  这些天赋出众的实践派经济学家,他们曾在历史上靠着思想和天赋一点点去摸索、大胆改革,为华夏古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伟大,不止在于这一点,还在于,他们自始至终都缺少着成体系的理论支持,而如今,被李晓诗话里隐含着的一点点现代经济的边角点拨,很快,他们就自行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已有雏形的理论体系。

  好比正在准备内政改革的管仲、正在为他家陛下的打仗计划想方设法筹钱筹粮的桑弘羊、为安史之乱之下窘迫的财政日日殚精竭虑的刘晏、甚至于因为改革大计而对此道有涉猎的王安石张居正等等,都为李晓诗这段话而沉默了下来,或蹙眉或凝思,而后提笔挥毫。

  无论是什么改革,凡是与“社会”相关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都有着其间的一套规律,而李晓诗所给出的“经济”概念是极好的,若是先把这些搞清楚,做出一套理论学说,那无论日后再进行什么改革,想必都更有说服力和底气了。

  自春秋战国伊始,华夏便有了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学派,那么有了这套理论,是否也会出现“经济家”学派?

  许许多多对此有感悟的人皆忍不住想。

  所谓现世与古文明的影响值,其实从李晓诗直播开通的第一天起,蝴蝶翅膀就已然在扇动了。

  李晓诗并不知道无心插柳能到达什么样的地步,但她自觉这些内容实在不如历史趣事来得好玩,正在试图把听起来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有趣一点,穿插着自己的小感想:“其实我们直到现在还有用硬币的呢,硬币就是我们这里的‘金属货币’,和古代的铸币差不多啦。”

  她看了一眼旁边的笔记,还有“井田制”三个字:“春秋时期的社会一直都处于动荡的状态,这和上一部分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西周的制度在春秋这里就变得行不通了——周天子原本定下了分封制,可是他封的王却逐渐开始不再使用分封制了。他们开始使用官员去管理地方,分封制就慢慢变不行了。嗯……老师说,这也是因为井田制的原因。”

  话说到这里,刚刚被李晓诗无意点了一下的古代经济学家们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察觉到李晓诗脸上其实很明显的迟疑和困惑,桑弘羊率先站了出来,代表他们的陛下给他这个小妹妹进行了解释。

  【井田制是把土地分割成“井”字状的方形,这些土地归周天子所有,但分封之后,诸侯王拥有了这些土地的使用权,但不可以买卖,只能耕种,耕种后会向周天子纳贡,不需要缴税。所以贵族就让百姓和奴隶来耕种这些土地。《谷梁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也就是说公田在之中,百姓们需要耕完公田,再耕私田。】

  李晓诗眼力极好,更何况这一大片的字,她眼睛一亮,就暂且抛下了课文去读那行发言,心中的困惑逐渐被解答。

  她之前问老师,老师只说这个不是考试重点,不重要,而且历史太久远了,很难考据。原来春秋时期的井田制是这么个东西啊。

  【而前边曾经提到,天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百姓能够耕种更多的地,开垦荒地、精耕细作,所以,他们私有的土地越来越多,自然就不愿意再为贵族耕公田。贵族没有了给自己耕地的人,给上边的供纳就也少了,于是诸侯王之间就开始采取设立郡县的管理方式。】

  对于现代的学生,还是掰碎了嚼烂了一点点分析出来的东西才更好下口。

  这一番解释下来,李晓诗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么回事!

  “谢谢前辈!!”

  感觉自己对课本知识了解得更多,涨了不少见识,李晓诗接下来的声音都欢快了点:“那我懂了,接下来的课文里说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其实也跟这个有关系吧?毕竟他只收纳贡,但是周平王东迁了,迁了之后就到了别人的封地,他自己原本的田就没了,就养不起军队了呀!”

  李晓诗越说越顺:“没有军队,那就没有威慑,各个诸侯王手里可都是有兵的,所以周天子才逐渐成为了一个吉祥物,连生存都需要其他的诸侯王支持。对不对?”

  弹幕上,桑弘羊真心实意地感慨了一句聪慧。

  虽然不知道“吉祥物”是什么,但李晓诗的理解却是全然没有出错的。她甚至能够通过随意的一句“种田后向周天子纳贡,不缴税”就能想到周天子的权势衰落来自于“丢失土地”和“无力供养军队”,而源头的“东迁”也没有被忽略……相较于她一直表现出来的娇憨,其实她真的很聪明。

  明明是在看天幕,听周王室衰微,嬴政却也忍不住思维跑偏了一下。

  李晓诗这个女孩,十二岁。若说她成熟,她的一言一行完全不像是现在一些十二岁孩子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如,天真到了一定程度,要知道,他在差不多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登基了;可若说她幼稚,她的见识却比一些成年人都要远,且很能够学以致用——虽然那些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她只会理论,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现实”。

  但,如果让她有机会参与到政事中来,每日学习,她的成长也一定是远超于现在大多数的十二岁孩子的。因为她谦虚、诚恳。

  这一特质,说好听点叫礼贤下士、敢于纳言、不惧权威,说难听点,叫对权势毫无敬畏,目中无王。但似乎也就是这样,才能有这样的她。

上一篇:在年代文里吃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