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71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推荐使用儒家学说……唔,等等哦。”

  李晓诗的话音打了个岔,因为弹幕上有人说出了比老师所讲课文更详细的内容,她眼睛一亮,拖回去把那些弹幕仔仔细细看下来,然后才点点头,“谢谢呀。”

  她把这些和弹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整合了一下,说道:“关于思想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

  “第一条是天人感应、君……君权神授。”

  李晓诗看着弹幕,又看课本,就算因为不熟悉断掉内容也很快就接上了:“他们把皇帝当成是上天挑选并赐予的人,反抗正统的皇权就是在和老天作对。据说这套理论其实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董仲舒又糅合了其他杂家的学说,最终融合成了这一套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的天人关系论。而时下百姓愚昧,对这些都是深信不疑的,也就更方便了皇帝对地方的管控。”

  刘彻没眼看了。

  这倒霉孩子,拆台来的?

  不过还好,在刘彻看来,李晓诗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再强调她之前那些“唯物主义”的观念,只是撇撇嘴又说了一句“世界上是没有神仙和鬼怪的”,倒也没在百姓中引起什么大的风浪。

  “第二策,就是这一板块的标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诸子百家中,各个学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最后董仲舒提出来的这一套,却是最适合那些已经安定下来的封建王朝中统治者的思想策略——儒家。”

  “儒家学说内部其实也有很多侧重点不同的观念,董仲舒之所以选择儒家,是看中了荀子的理论:礼治。这一思想,主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就正合了此时西汉王朝的需要吗?于是汉王朝在点明皇帝乃是天选之子后,又推行了这一套需要礼度教化尊卑有序的儒家思想。”

  “但这个儒家却又不完全是孔子那个儒家。”

  “汉武帝雄才大略,肯定是要对外征伐、对内掌权的,必要时候铁血政策也是不能少的。可是孔子孟子等人提倡‘仁政’、又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相比之下,孔子更推崇西周时候的制度。这很明显又和大汉王朝、和汉武帝的需求相悖啊!对于这样的帝王,其实还是严明的法家更适合他的吧?”

  “可是百姓们对这一套却是很喜欢,接受得毫不费力。谁不想有一个‘民为贵’的皇帝?”

  “所以董仲舒这个擅长将思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又一次发挥了他的才能。他糅合了其他诸家学说的思想理论,成功创建了一套看似儒家、但内里已经全然变了的新儒家。外儒内法、辅以其他各种学说的细枝末节,成功让皇帝和百姓们都满意了。”

  李斯:……

  (大秦脏话)

  好嫉妒,他也可以的啊。

  他正打算这样做的啊!

  怎么还有人比他还先一步呢?

  ……也不对,其实这也算是他的后生了。

  李斯心里酸溜溜的,但又想到什么,随即释然了。

  他拿起笔,立时开始写新的策划书。

  哼,只许你们摘我们的桃,不许我们摘你们的桃?

  等着吧,三天后、不,明天,他就把新的法家学说呈给陛下。

  李晓诗还在艰难地捋弹幕和课本笔记,争取三方汇总互相补充:“当然啦,这套政策的外衣还是‘仁政’‘德政’。但董仲舒和孔子那些先贤们的仁政德政却不是一回事。孔子孟子认为人间有‘五伦’,也就是君臣伦常父子伦常夫妇伦常兄弟伦常和朋友伦常,但董仲舒推行的是‘三纲’,也就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所谓‘三纲五常’,就是这三纲——从此之后,那些以儒家治国的儒士儒生们,其实都是这一套新思想、以及他们又故意曲解出来的更新的思想了。”

  这在当时情况中确实是有利于制衡君权、又能帮助皇帝统治百姓,但后世的封建糟粕也没少从这里来。

  那些后世的老顽固,不都是深深浸淫在对儒学自以为是的理解当中的人吗?——他们都说自己是儒生,说是遵循孔孟,但是谁又能说,孔子孟子的思想是这样的?

  这下,不止西汉当代,后世的老百姓们也听迷茫了。

  那这到底是咋回事啊?读书人们都推崇孔圣人,都说是儒生,其实他们信奉的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孔子学说了?

  许多被影射到的老腐儒们一个个气红了脸,甚至还有的当场不顾风度脱下鞋子朝李晓诗砸了过去。

  “荒谬!”

  “小小女子,胡言乱语!”

  “……岂有此理!”

  对于这些反应,李晓诗并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她只是在说实话而已啊。

  再好的思想,在一代代传下去的时候也总会出现误差啊,更别说这种有意为之的了。

  三人还能成虎呢,传话游戏都没玩过吗?

  更别说之后了,谁又能保证,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在后续的时代发展中还有没有又一次被后人曲解啊。

  之前对于和亲女子她犹豫着没敢说太多,怕给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怕安慰起来词不达意。但现在,不过就是顺嘴说一句“思想有可能被曲解”,本来就是事实嘛。

  孔子的思想和后世那些王朝确实不太一样啊!

  这连她这种只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点点《论语》的都知道。

  老腐儒,真难相处!

  李晓诗根本没看那些人的发言:“第三策就是大一统。而在让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当时政权精神支柱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兴办了太学。拟定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系统地培养统治需要的人才。这么一来,儒士们就正式进入了各级政权机构。就连后边朝代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到清朝,基本也都是要考这五经的,这可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相对也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了,都要采用儒家的书作为教科书,可想而知儒家的地位了!”

  “所以就算汉武帝其实并没有对百家进行什么严格的管控举措,也没有独尊什么,但他这样一系列操作下来,儒家的地位就被抬得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各家了。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做官,想要做事的人,都会自发地去学习儒家的内容。”

  “从这里开始,儒学就到了主导地位,成为了各个王朝们推崇的正统学说,对后世个华夏的影响都很深远。”

  “就连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也有儒家的内核呢。”

  表明自己对儒家对先贤的尊敬,骂那些腐儒并不是在黑儒家,李晓诗又继续道,“事实也证明了,以人为本,以民为上,国家和政治才能清明;不过也正是有了严明的法律,社会秩序才能稳定安宁;墨家兵家道家等等等等这些学说,在我们的社会上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花齐放,各路开花,社会也才能一并繁荣嘛。”

  李晓诗话到这儿就停了,没有去鼓动大家尝试让百家齐鸣,也没有说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社会和谐。

  她的眼界越来越宽,已经知道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合”了,所以只是简单说了一下。

  正当许多人还沉浸在对“尊儒术”这个问题中时,嬴政却微微出神了片刻。

  他没有着重去思考这个传说中被他又焚又坑了的学说,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晓诗所说的一个词语。

  ……科举考试?

第49章 第四十九课 北击匈奴

  李晓诗低头看了看笔记, 汉武帝对大一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思想、经济,军事。

  现在政治和思想都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经济了。

  这一段其实也很好说, 她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搜索了一会儿, 选了个切入点。

  “很多小说和电视剧上都会有人犯了‘贩卖私盐’这样的罪,在大家的朝代中, 大多数应该也都是有这项罪名的吧?”

  那岂止是有啊, 那是太有了。

  连老百姓们都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贩卖私盐, 这可是大罪啊!

  他们不明白李晓诗为什么要在这时候说起这个。

  李晓诗道:“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 早期社会那时候,盐本来就是可以允许私下售卖的。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大罪呢?”

  “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西汉初期, 社会凋敝, 经济萧条, 为了让社会再次运转起来,那个时候对商人的限制是很少的,甚至连私人铸币也没有禁止, 像是铁和盐这种物资的经营售卖权大多数都是掌握在豪强们手中的。所以那时候的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非常富有的商人大贾。他们手中钱很多, 可能比国家还多,而且又都是能够保持流通的, 财源广进, 他们就自然而然掌握了西汉王朝整个国家的命脉。”

  后世许多朝代位面中的百姓听得都有点呆住了。

  盐、铁,这可都是又贵又必不可少的东西啊!

  这些不都应该被朝廷管着吗?

  而且还有钱,难道不是官府也能铸钱?那不是他们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吗。

  指不定那些人还真比朝廷有钱呢。

  真吓人啊……

  商人们则是听得又羡慕又嫉妒。

  但转念想了想,再有钱怎么样,没听李晓诗说吗,他们现在这些受限制受管控的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些人指定爽不了几天了。

  遂释然。

  但李晓诗的话还没说完:“其中有些豪富人士唯利是图, 完全不关心国家的事情,就只想着敛财。在诸侯王叛乱的时候,朝廷向他们借钱、要拿去打仗平定叛乱,他们都不肯借,理由是因为担心朝廷能不能打赢,万一打不赢呢?”

  老百姓们是真听呆了。

  商人们真麻了。

  天啊,这是嫌自己命太长吗?

  再怎么样,区区商人敢跟朝廷对着干?在朝廷伸手要钱的情况下,不夹着尾巴做人赶紧给了求个生存吗?

  这次救了朝廷于危难之间,朝廷之后还会亏待你们吗?

  敢这么托大,还敢拒绝朝廷,那之后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你全家给办了吗?

  办没办不知道,但听到李晓诗接下来的话,后世的商人们就都忍不住开始叹气了。

  难怪皇帝老爷要这样做,甚至连累得他们后世这些商人也都要受到各种掣肘,搁谁遇上那种情况也不能容忍他们再继续坐大啊!

  李晓诗:“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管控掌握,汉武帝任用了一位名叫桑弘羊的大臣,开始对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他把铸币权收回了中央,不再允许各地富商诸侯王等人私自铸币,改用统一铸造的五铢钱。”

  不是所有人都精通历史的,就连许多识文懂字的人,也有对历史并不关心的,尤其是像商业、经济等内容,所以听到这儿,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之前听说秦统一货币,用的是秦半两,这里的汉五铢,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就是面值上小了点。

  “除此之外,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盐铁官,把所有的冶铁、制盐等的权利都收归国有,经营权也一样,实行了盐铁官营、盐铁专卖。还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通过这些的调整达到一个平抑物价的目的。”

  不懂行的人听到这些也只会觉得这位皇帝是不想让商人赚钱,想自己赚钱、或者是不想受制于商人;懂行的人就都会发现汉武帝玩经济真的很厉害,简直是一把好手。

  他的这些政策明显能帮中央又一次稳固地位,还能把全国的经济命脉重新掌握到自己手中,以后再想推行什么政策、最起码他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经济上的支持了。

  经济,是很多东西的基础啊。

  刘彻却觉得理所当然。

  他的后续计划中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他不把这种关键的东西抓回来,难道还放在那些人手里不成?

  更何况那些商人豪富指挥分裂国家,他要的可是一统,当然是什么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好的。

  李晓诗概括的很对,既然要一统,那自然是要各个方面都一统,天大地大,朝廷和皇帝最大,中央要掌握一切。

  李晓诗:“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的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为他之后的‘北击匈奴’奠定了经济基础。”

  西汉初年,所有位面的观众都面露喜色。

  来了,终于要来了。

  北击匈奴,要开始了吗?

  “汉武帝最为后世所熟知的,就是北击匈奴,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一篇:在年代文里吃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