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88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有人忍不住问,“将军,您为什么发笑?您就不担心吗?”

  孙策没回头看他,只是哈哈一笑,“为什么不能笑?公瑾从未与我离心,我死后他也将一切做得很好,全心全意辅佐仲谋——我这个做哥哥和做兄弟的觉得很高兴啊。”

  担心是一回事,不想死是一回事,但看到开心的事,当然可以开心。

  谁规定了他马上要死、就不能笑了?

  “有了周瑜的帮助,孙权得以在江东越做越大。在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传信要求孙权送质子过去,当时江东有人提议照办,也有人踌躇犹豫,又是周瑜一力制止了这种堪称侮辱的事情发生。”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势力,一统全国。”

  前情提要讲完,终于到了赤壁之战的内容,李晓诗自由发挥的余地被压缩,她也不在意,而是看了一眼课本,话语没断,“曹操当时是完全有这个实力的,他一统北方,兵精粮足,又一路所向披靡,士气正盛。”

  “曹操大军压境时,江东内部也是一片混乱。主战派主和派争执不下,甚至主和派和声音还要更大一点。”

  孙策一听,脸上的笑就没了,他板起脸,不悦道:“和什么和,都占据一方了,连个打一打拼一拼的勇气都没有吗?都不想想投降之后的结果吗!”

  大争之世,屠城之事绝不少见,就连他也是满手鲜血,杀过多少人的全家?

  在这种时候,投降意味着什么?

  就算对方不会屠戮江东百姓,那他孙氏一家的性命呢?

  权弟和妹妹还有老母亲的性命呢?家里女眷们的性命呢?

  还投降,谁敢当他面这么说,那不给那没出息的人一拳的。

  不过仲谋年少,不会真应了吧?

  孙策还没忧心两分钟,李晓诗的话就让他又一次喜笑颜开起来。

  “周瑜力挺主战派,力排众议,压下了一切主和的言论,决定和曹军力战到底。”

  孙策乐了,就差现在立马冲去找周瑜好好夸一顿。

  还是公瑾懂我啊!!

  “就好比当初官渡之战郭嘉鼓励曹操的十胜十败论,周瑜当时也给出了四点建议,分析了可以和曹操战上一场的理由,大大鼓舞了江东的士气。”

  “周瑜分析完之后还说,只需要三万兵士,就能大败曹操,说‘他自来送死’!”

  “孙权高兴极了,立刻决定了要跟曹操势不两立。还说是上天把周瑜送给他的。”

  孙策:……

  那是你哥我送的!

  我!!

  还有,那是老天给你的吗?那是老天给你哥我的!

  “刚好曹操占领荆州后,刘备逃亡到了夏口。这时候,通过鲁肃的建议,刘备他派诸葛亮来联络孙权,准备两家合兵,一起抗击曹操。孙权听从了周瑜的意见,孙刘合兵,成了孙刘联军。”

  “大战一触即发,曹操拥兵一十万,孙刘联军总共才五万人,怎么看都是悬殊过大,根本不可能获胜的战斗。但周瑜并不畏惧,双方最终在赤壁展开了决战。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成功灭掉了曹操一统天下实力的关键战役。”

  “周瑜在主战时就说了,曹操军队长途跋涉,兵士疲惫;他们又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并不熟悉南方的水土、会水土不服生病。果然,曹操军队一来就生病,大面积的疫病导致他们才一交手,曹军就战败了,于是只好在长江北边驻扎。”

  “但这就又被周瑜说中了,陆地兵怎么能习惯南方的水战呢?他们为了让兵士习惯水上战斗、减少晕船,所以把大船战舰都用铁索连在了一起。周瑜就和部下黄盖老将军合定了一计,也就是后世闻名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江东几艘战舰带火和浇了油的稻草等助燃物,在接近曹军营地时突然放火,冲进了曹营船队。”

  “被铁索连在一起的曹军船只顷刻间便被熊熊大火吞没,而且不止如此,恰逢东风,火势很快就蔓延到了曹操陆上的营寨。火势越来越大,曹操兵士被烧死的、被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率军攻杀,曹军一溃千里,曹操只能带兵北撤。元气大伤的曹操,从此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赤壁之战要到结局,李晓诗采用了课本上的总结语:“赤壁之战对整个天下的局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天幕前,曹操猛地吐出一口血,脸色霎时难看起来。

  从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前,他是天下绝对的霸主、他是完全有一统天下的实力的。

  如此大败……如此大败……

  他心情激荡,郁愤难平,想到被天幕说是和周瑜并称的荀彧,曹操擦去唇边的血。

  文若之才不在军事,但他身边还有奉孝、还有公达,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大败?

  旁的都不说,就铁索连舟这一事,以奉孝的眼光和谋略,如何不会在他身边加以规劝、告知弊端?

  再比如江东船只接近,以奉孝的智谋,为何不告诉他此有大患?

  曹操神色郁郁,头疼欲裂。

  大败,大败……

  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另一个时空中——

  酣畅淋漓的一场胜利,自始至终周瑜的身影都在其中贯穿着,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

  孙策听完,畅快地朗笑出声。

  这是江东父老的胜利,是公瑾的胜利,也是他的胜利。

  十三年。

  在他死去后的第十三年,公瑾如同被时光停在了十三年前的他一样,代表着江东、依旧骨气铮铮,一力挑起江东大梁。

  这是周瑜,周公瑾。

  是他生死相托的兄弟。

  “但同样好景不长,公元210年,周瑜在奔波的路途中,病死巴丘。”

  “孙权悲痛不已,亲自到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

  “这位江东的大都督,谦和有礼、知人善用,忠诚持节、又精通音律,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烈烈大火、堪称完美的风雅美周郎,遗憾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讲完周瑜去世,李晓诗兴致高不起来,但想到接下来她打算再额外加进来的一个人,只能又一次扬起了微笑。

  “周瑜曾定下过一个规划,为江东谋划,要先取益州,再占汉中,然后和马超结盟,再拿襄阳,这样就可以往北攻占曹操、从而一统天下。”

  “这份战略不止周瑜看到了,鲁肃也看到了。由此可见,智囊英雄和大才,他们的眼光都是相同且长远的——而且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个人也看到了。”

  “在后世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三次去请隐居的旷世之才,才终于把人给请出山。”

  “这位大才在隆中草堂给刘备讲了一份规划,和周瑜鲁肃这份几乎是相同的。刘备大喜,奉他为军师,鱼水相和。也正是他,为刘备的以后立下了绝对的功劳。”

  “诸葛亮。”

第61章 第六十一课 民心所向

  听到了熟悉的名字, 许多老百姓都面带喜色,之前听到英雄早逝的沉默一扫而光:“这个我听过!”

  对于只有从史书和文人诗赋中才能窥见风采的周瑜、或者是更少数人才会了解的荀彧, 诸葛亮明显是个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

  尤其是明及以后。

  对于他们来说,荀彧是什么出身,周瑜又做过什么,都是一种几乎没听过的纯故事。而诸葛亮是谁?

  话本看过吧?说书先生讲过吧?

  这可是能呼风唤雨的神仙!

  虽然天幕说了火烧赤壁是周瑜的功劳,那草船借箭和借东风总知道吧!……哎呀还有空城计呢呀,他们可是都听过的,卧龙啊这是!

  现在要讲诸葛亮了吗?

  大家精神抖擞。

  刘禅也正在蜀地和诸葛亮一起看天幕。

  当时他去参加那个皇帝的“策略游戏”,因为他本人还颇有点看风向顺水流的天赋,又肯听劝、会低头,也没想过要争霸什么的, 所以两次游戏活得都还不算太短。

  就是那次他给诸葛亮开了观看直播权, 导致出来之后诸葛亮从头到尾给他复盘。

  刘禅听得犯困,但又不敢睡, 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相父都要询问原因, 然后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刘禅很委屈。

  ——这两趟复盘下来比玩游戏还累,困得他头都直打跌, 还好最后相父没有逼迫他写“玩后感”,不然真的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到他了呜呜。

  不过这次他倒没犯困。

  听了魏那边早期的战争, 又听了自家老爹和吴那边联合的战争, 眼看终于到了自己家, 他高高兴兴看向诸葛亮:“相父!”

  天幕前后所给出的信息都太令人深思,比如三分归晋、再比如外族分权,诸葛亮犹自心中叹息,忧心忡忡,抬眼便见刘禅不掺杂质的眼神, 那忧愁便被他压到了心底,转而换上温和的笑。

  “臣在。”

  臣与陛下一同观看。

  李晓诗说道:“三国的故事流传下来的有太多了,就连课本也没法一一说全,书上的三国这一课,只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所以我决定在这里介绍一下诸葛亮。”

  “三分魏蜀吴,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小孩子都知道的,但是大家也很难说出三家到底是怎么发家的,特别是大家管三国一般都叫魏国吴国和蜀国,但其实叫蜀国是不对的。刘备政权虽然是在蜀地,但刘备他们是‘汉’。”

  “刘备三兄弟一步步慢慢走来,靠的都是自身的努力,以及‘汉室宗亲’的名头。他是汉家的人,刘姓的人,和刘璋刘表他们一样,都是汉室的。所以刘备政权是汉,刘备集团的人毕生的追求和口号就是光复汉室——和其他政权想要自立的观念不同,刘备他或许更愿意成为另一个刘秀,拯救倾颓的大汉,做另一个汉光武帝。所以,称呼蜀、或者蜀汉,那在他们看来其实是一种贬低,他们是汉,可以称季汉。不过后世人称蜀其实也只是因为方便而已,不是真的有恶意的。”

  这其实也都是李晓诗才知道的,毕竟不管什么作品,基本也确实都是把刘备当做蜀的,等知道了这个,她立刻在心中小小地忏悔了一下,然后也在直播中先说明了这一点。

  “刘备一步步发家,但他既没有颍川荀氏,也没有庐江周氏,他既不是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家族底蕴深厚,又不像孙坚那样有兵能拼,即便他作为刘姓人,要在这种时候打拼也是很困难的。渐渐地,刘备发现,他身边有能打的兄弟,但是缺一个运筹帷幄定江山的谋士——”

  “他各处去求人才,最终在徐庶的推荐下得知了卧龙诸葛亮,这也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李晓诗把课本翻到知识拓展,这里除了诸葛亮的简单介绍,还有她在课堂上记下的老师补充的一首诗。

  “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诸葛亮辅佐刘备,筹划谋算军政大事和内政,后来被任命为丞相。君臣相和,被传为佳话。”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托孤大臣,统领刘备政权一切大小政事,蜀地内外均对他佩服有加。”

  君臣相和啊。

  诸葛亮有些恍然。

  主公,先帝。

  骤然提及过去,总觉得已经过去很久了。

  “因为刘备走来的不易,集团内几乎是什么样的势力都有,当时季汉内部的阶层很混乱,各种阶级的人在这里。也不是说他们坏,乱世的好坏都已经很模糊了,大家都是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刘备死后,如果不是诸葛亮调和有方,内部早就乱起来了。”

  “诸葛亮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治蜀有方,他多次出兵北上伐魏,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在北伐途中生病离世,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师给我们补充了一首诗,是后世唐代的诗人、我们的诗圣杜甫所做,题目就是《蜀相》——其中最后一句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原本在听自家相父和故去的老爹的旧事,没想到突然跳到了诸葛亮辞世,虽然在之前的史诗里就看到过了,但刘禅还是忍不住有些惊惶。

  他哀戚地望向诸葛亮,悲伤又急切地唤道:“……相父!”

上一篇:在年代文里吃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