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 第74章

作者:篱音之下 标签: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即便他们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但是他们用最普通的个人组成了最不普通的团体。

  即便他们现在高涨的热情也不过是因为砖窑厂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利益,并不是想到能为祖国做贡献。

  可这样,也没什么不对啊。

  程静淞没忍住挠了挠下巴,在想那么多年代文中的主角都能带着乡亲们致富,他们家有四个牛逼大佬,要不要也试一试呢。

  一个砖厂的作用不大,要不要再想想别的?

  不过程静淞很快就将这个念头暂时压下了,因为砖厂的事情还没有理顺呢,而且接下来还要建学校,又马上是运动期了,尤其是前期的时候,运动之风简直疯魔,这时候还是别太冒头的好。

  而另一边,徐建军又和下面的社员们动员了几句,然后才又卢支书说起来村里面要建学校的事情。

  上一次建砖窑厂的事情已经叫人见识了卢支书讲话的能力,这一次的效果也差不多。

  其实如今这年月,村名们对于读书识字并没有太多的认知,但是架不住卢支书拿现成的砖窑厂举例子啊。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砖窑厂的工人分为几种,其中有干体力活的,也有坐办公室的,那坐办公室的因为能读会写会算,不仅工资比干体力活的高,还没有干体力活的受罪等等。

  然后又给大家画大饼说他们砖窑厂前途远大,现在只有三个窑,但以后肯定会有十个、三十个,到时候扩招怎么招人,肯定要招读书认字的,问他们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竞争砖窑厂的工作的时候输给同村的其他孩子。

  那必然是不愿意的。

  本来大家伙对于孩子读书的事情就在两可之间,而且从古至今,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攀比心就没断过,现在被卢支书这么一刺激,甚至很多人看周围其他有孩子的人的眼神都不对了。

  卢支书得到了大家伙的确认,就拿出了和徐建军之前早就准备好的申请书,然后再一次让每家每户的代表往上签字。

  这也是他们担心去公社申请万一不通过而想的法子。

  收拾好签好字的申请文件,徐建军才又开口道:“还有一件事想和大家伙商量一下。”

  下面的人好奇,徐建军也没叫他们等很久,而是说:“你们应该都晓得咱们村的砖窑厂的技术是从建功那儿来的,其实真正说起来,他出的技术,咱们村建砖窑厂,应该叫公私合营,咱们村的砖窑厂的盈利都该分他一部分的,这些你们应该都晓得的。”

  当年公私合营的政策出来后,确实闹过不少事,因为很多人家不愿意,最后因此出事的。

  比如隔壁的那个西川镇的砖窑厂。

  徐建军特意点了隔壁西川镇砖窑厂的事情后,见到大家伙都一副了然或者害怕的样子,才又继续道:“但是建功是个好同志,我们和他说过给他分成的事情,但是建功说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没必要做这些,就当他为了咱们村子做贡献了,你们说建功够不够仁义?”

  “那必然是啊!”

  “仁义!”

  “建功好样的,大气!”

  下面的人随着徐建军的问话对程建功夸奖起来。

  徐建军特意等他们喊了一会儿后才又继续道:“建功对咱们村子无私奉献,其实就是对大家伙的无私奉献,毕竟砖窑厂越好就代表咱们大家伙也越好,我相信你们也该明白这个道理。”

  “明白!”

  “那肯定知道啊!”

  又是一些肯定的声音,徐建军就着这些继续道:“但是咱们村子也不好真的就这么拿了建功的技术却什么都不给他,所以我们几个村干部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砖窑厂下一次烧出来的所有砖送给他盖房子,就是不清楚你们是怎么想的,所以想在这里问一问大家伙的意见。”

  徐建军前面已经铺垫了那么多,现在又有砖窑厂吊着,而且烧砖么,也不费什么本钱,就是耗点力气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就跟着开口了说:

  “我还当是啥大事呢,原来就是这个啊,砖窑厂一次出的砖头也就三万来块,顶多盖三间房,都不够建功一家住的,要我说,不如直接将他们家房子给盖好算了,反正也不费什么劲儿,说起来还是我们占的便宜大呢!”

  “是啊,我们也同意直接给建功他们家盖房子!”

  “建军,你就直接答应了吧!”

  ……

  诸如这些同意的声音喊得很响亮,即便有些心里不愿意的也不敢这个时候冒头表态了。

  徐建军却没同意,而是说:“那样就不太合适了,对建功的影响也不好。”

  然后又问程建功的想法,程建功也没想到徐建军不声不响给自己送了这么份大礼,他想了下,答应了。

  反正大家伙都愿意,他干嘛推掉。

  他正想盖大房子呢。

第36章 炫耀

  不过程建功心知年后的乱世就要来了, 因此他把话说的非常漂亮,完全做足了一副全村老小非要他同意收下砖头的姿态,硬生生给自己安了一个大好人的tittle。

  徐建军又借机说刚烧出来的这三窑砖品质不好, 也给程建功当添头算了,村里面也没人有意见。

  程建功就更没意见了。

  这一次出窑的砖头虽然品质不一,但是用来建房子也不会差太多。

  就这么的,他几乎一次性把盖房子需要的砖头集齐了,回头只需要再弄些土坯当作围墙, 就差不多够了。

  会后, 徐建军这才和程建功道:“之前你说不打算和村里公私合营, 技术就当送村里的, 我也就傻乎乎应下了, 都没想到过要给你补偿。这次还是叔爷提醒的我, 建功, 你也别见怪啊, 我之前办事儿确实不太靠谱。”

  程建功当初之所以那么大方是因为快要乱起来了, 到时候公私合营也是一个靶子, 他只是不想故意和时代的洪流搏击而已。

  但是这不妨碍他拍了拍徐建军的肩膀说:“瞧你说的,我说送村子里确实是真心的,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再者砖窑厂的未来也不清楚, 到底能不能赚钱还是两说,但现在大家伙却同意给我三窑砖,说起来, 要是这砖窑厂最终建不起来, 那不等于大家伙白白帮我烧砖了么,这样说起来, 还是我占便宜了。”

  徐建军摇头,“话不是你这么说的,即使咱们砖窑厂建不起来,但是村子里有了烧砖的技术是真的,往后大家伙盖房子啥的也容易很多,说来说起,还是咱们村子沾了你的光。”

  “况且!”徐建军说着又加重的语气道:“况且这附近能和咱们对打的就只有西川镇砖窑厂,那边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他们迟早要出事,所以咱们的砖窑厂肯定能建起来,而且还会红红火火,带着大家伙发大财,赚大钱!”

  徐建军说的笃定又向往,程建功就没说什么泄气的话,反而随着他附和了两句。

  不过徐建军也没和程建功多呆,很快又拽着卢支书一起拿着申请建学校的文件去镇上公社找领导们审批了。

  走之前,徐建军还对着程建功安排道:“我们现在去镇上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呢,砖窑厂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安排了。”

  程建功点头“你放心。”

  等到徐建军走后,程建功就安排人先把之前已经做好的所有六号砖坯挑出来,重新码窑,继续烧,毕竟这次再烧出来就是他要建房子用的了。

  至于这段时间做的剩下的砖坯,他又另外安排了一批人将其重新混水重做。

  左右这些都是泥巴,也不用花什么钱,也就是费些力气的事儿。

  然后,他又带人去那九个不同的湮泥,将其他八个坑都补成和六号坑一样的水土比例,然后又让原本就再六号坑那边上工的人教一教其他人,这才算是勉强结束了这边的工作。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能走了,因为这是砖窑厂的第二次开火烧砖,大家伙的工作都还不熟练并且打心眼里对砖窑厂的工作还有些紧张,所以哪怕他们很多事情都做的很好,还是要一遍遍地和程建功确认,直到程建功说可以了,他们才敢真的放心。

  对了,还有接下来又要继续烧两天不断火的事情恐怕也是一样。

  程建功也只能百忙之中抽空和之前定下了帮家里盖房子的人说一说接下来盖房子的打算。

  因为有了村里送砖的事,大家伙对于他现在又另外要求加盖的事情也没甚意外的。

  毕竟村里面可是说了,他们不能私底下卖砖,这砖出了盖房子也做不了其他的,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一次性咬咬牙将房子盖起来呢。

  左右,以后几十年都要用,也省了将来的事儿。

  正巧砖厂离他们的新家也不太远,程建功在接下来的两天干脆就两个地方来回跑,等到新的宅基地挖出来后,砖窑厂那边也可以停火了。

  但是徐建军和卢支书之前去镇上申请建学校的事情还没有具体的回应。

  其实公社那边对于他们村子能自愿申请建学校这件事是高兴的。

  要知道,自从国家开始让进行扫盲教育以来,他们这些公社当领导的可是为了这件事不知道头疼过多少个日日夜夜。

  因为扫盲对于农民来说真的很难进行,读书认字在很多农民看来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事儿,有那个识字的功夫还不如多干活呢。

  而他们也没办法真的将人绑着按头让他们学习,毕竟农民的本质还是要种地。

  还不止这些。

  有些农民自己不愿意读书认字也就算了,也不让家里的孩子读书,就轴着脑袋认为读书浪费钱,没用。

  总之,关于扫盲和教育方面,真的是谁提谁头疼。

  而且这还不是他们公社的一家之言,而是全国各地几乎都是这样。

  现在上塘村主动申请建学校,还不需要公社给拨款,公社的干部们一开始是惊讶,随后简直要笑开了花,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可是学校容易建,但是建成之后的老师却不怎么好寻。

  毕竟他们这边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能当好老师的就更少了。

  而且上塘村要建学校的事情也叫公社下面的其他村子知道了。

  其他村子一开始还以为是公社扶持的,一个个的都特别不服气,觉得公社偏心之类的,甚至都找上门来了。

  后来晓得是人家上塘村自己弄了砖厂后又打算自建学校,便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不过他们不能叫建在上塘村的学校挪到自己的村子里面,不代表不想从中捞点什么。

  这个什么,自然也就是工作岗位了。

  公社本就头疼上塘村学校的老师的事情,现在又有其他村子的支书或者队长在他们面前哭村子里面过的难,公社这边也不好真就将他们都给打发了。

  毕竟现在才建国没多久,很多村子都是同宗同族的,国家的律法对比他们村子的宗法族规来说,还是后者更让他们认同,所以公社的公信力有时候真的比不过那些村里真正手握实权的人。

  而且人家哭的也确实有那么一点点道理,不管是为了下面村子的稳定还是站在公社的宏观角度,他们都还是想所有人都能过的好。

  现在上塘村已经有了砖厂,明显已经拉开了和公社下面其他村子的距离,现在又建了学校,要是不叫周边其他村子的人喝点肉汤,恐怕大家伙到时候都要不乐意了。

  而上塘村的学校想要在周边的村子招学生,估摸着也难。

  这一点,徐建军和卢支书一开始没想到,也是徐学林这个老江湖提点的他们后,他们才反应过来。

  因此,当他们后来在公社见到其他几个村子的领导,听到他们要工作岗位的话后,也没有太多的惊讶。

  但是这不代表徐建军和卢支书就能很容易松口答应,那样也就显得他们上塘村太好欺负了,而且他们回来后也没办法和村子里的社员们交代。

  因此,这两人这两天一直拿捏态度,频频去镇上就是和公社的干部们以及其他村子里的领导干部们商量老师的事情。

  在徐建军和卢支书看来,学校是他们村子自己自发建的,就算要叫周围的村子占一占便宜,但也不能将所有的老师岗位都让出去,他们村子必须占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才能轮到其他村子分。

  而其他村子的人则觉得你们上塘村已经有了砖厂又有了学校,已经不能太好了,必须要给他们多些老师的名额。

  后面甚至还有镇上的一些有门路的人也找了公社的干部,间接参与了进来,觉得还是他们镇上的读书的人多,乡下泥腿子哪有几个识字的,要是真的招老师,应该在镇上招才是。

  就这么吵了好几天,三方面才总算定下来:学校的领导圈子也就是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必须是他们上塘村的人,最代表的自然就是卢支书这个大学生当仁不让了,剩下的老师名额,则由公社、上塘村以及其他村子各占三分之一。

  当然了,老师的录取也不能随便决定,必须要他们村子的卢支书出题考试通过以后才行。

  并且以后的每年每学期都会有对老师的考试,过不了关的,就下去。

  一开始,其他人都不愿意,觉得卢支书是上塘村的干部,到时候肯定偏心他们上塘村的人。

  徐建军就特别光棍地说:“你们还真说对了,他要是不偏心我们上塘村才奇怪了,我还打算等一回去就叫支书给我们村里面一些可能考上老师的人补习功课呢。但这又怎么样呢,工作名额是已经定好了的,我们村子一开始也不能抢你们的工作啊,顶多就是以后的考核的时候,你们的老师通不过,被我们村子的取代而已,你们也可以回去叫你们的老师好好学习,然后来抢我们村子的工作啊,我又没有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