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嫡女 第142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穿越重生

  “是啊,现下承蒙皇上天恩,由我进宫教大皇子琴艺,你我姐妹二人也能见上一面,实在是感激不尽。娘娘身子如何?近来冬日,天寒地冻的,您可万万要保重身子。”丽姝道。

  刘淑妃心里一暖,连忙道:“如今我忝为妃位,日子倒也颇过的去,三姐姐不必担心。”

  丽姝道:“家里上下都惦记娘娘呢!正好我也带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娘娘,还望娘娘笑纳。”

  礼数上丽

  姝还是很足的,而且也知晓刘淑妃年纪小,喜爱鲜艳的衣裳,但此时在孝期也不能穿,丽姝也不好送布匹那些进来,就准备了几l样好看的小玩意儿,一对瓜瓣式桔红玻璃灯,颜色又暖又很可爱,再有一对梅红缕金小灯笼子。

  另外还有一套水上浮,所谓的水上浮就是用黄蜡做成的凫燕、鸳鸯、乌龟放在水中玩儿。

  果然,刘淑妃样样都很欢喜,她在闺中时,就是极其寂寞的,每日针线活做不好,读书也不成,都挑剔她,她跟着周姨娘更是什么都不敢说,有时候还被乳母婆子们辖制,没人管她玩什么。

  “都是些民间小玩意儿,想着娘娘您在宫中可以闲暇时把玩,只是略粗鄙了一些。”

  刘淑妃却摇头:“三姐姐,这些我都很喜欢。日后你进宫,别带那些贵重的了,在我这里也不过是摆设,倒不如这些来的有意思。”

  丽姝看向她的目光略带了一丝同情,偌大的皇宫金碧辉煌,却像一只金色的笼子一样,里面的人只能永远困在此处。

  无论如何,感慨完之后,丽姝见刘淑妃很喜欢她送的这些小玩意儿,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送对礼的待遇就是刘淑妃派遣自己宫里的首领太监亲自带丽姝去上书房,皇上为表尊师重道也和大皇子在此处,见刘淑妃的首领太监带丽姝过来,还非常疑惑何时淑妃也变得这般懂人情世故了?!

第 149 章

  丽姝见到皇帝和大皇子,立马行三跪六拜之礼,即便自己是先生,但都是先君臣才能是师徒的身份。

  新任皇帝显然也是一位很重视尊卑之人,等丽姝行完礼,才道:“郑夫人不必多礼,稷儿来拜见你的先生。”

  “臣妇如何敢当皇子拜见。”丽姝赶紧避开,并不受礼。

  萧稷则躬身行礼,丽姝更是表现得诚惶诚恐,又上前虚扶:“大皇子也实在是太有礼了,依臣妇所见大皇子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又器宇不凡,真是天家之幸。”

  皇上抬手:“朕的孩儿就交予夫人了。”

  “臣妇一定不负所托。”丽姝笑着答应下来。

  皇上微微颔首,负手出去,他能够过来,已经是表示很看重萧稷这个长子了。而萧稷对丽姝却满眼濡慕,尤其是丽姝救过他,还有他的伴读树哥儿也是丽姝的儿子。

  可宫里都是人精,连皇子也是如此,就说萧稷是良娣所出,但他母亲早去了,他之前是养在太妃处,和皇后并不亲近。但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人情冷暖,上次若非是丽姝,恐怕他小命难保。

  如今,她又成了自己的先生,萧稷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对丽姝越发恭敬起来。

  丽姝也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树哥儿,这小子在家里叽叽喳喳的,没想到在宫里很是那么回事儿,眼神里一幅想过来说话的冲动,但也克制住了。

  这点丽姝很满意,有分寸很重要。

  桌上早已摆了几架琴,丽姝不是那种老夫子,但也不会故意讲新奇的让大皇子只知道皮毛趣事。

  “大皇子现下可以同我说话,臣妇现下只用古琴回应如何?”丽姝笑道。

  这就引起了大皇子的好奇。

  一个时辰的琴课,当然很是成功,萧稷跟着别的师傅,都是他们读一句,自己读一句。有的先生讲的倒也生动,但是没有琴课学起来这么轻松,而是大皇子很少见到这么年轻的妇人,让他想起自己的娘来。

  丽姝上完琴课,让他们每日在家多看琴谱,等过几天再教其他的。

  大皇子点头答应,心情很好,又和树哥儿道:“你母亲要回去了,何不同她道别?”

  丽姝心道自己天天和儿子见的多了,

  此时在宫中何必多此一举,故而道:“大皇子,宫中自有规矩,臣妇此时该离开了。我们叙母子之情,有的是功夫,您请放心吧。”

  固然有些不近人情之举,但是看在皇帝的眼里非常满意。

  太亲近了,就很容易有幸进之意,到时候撺掇大皇子有什么不好的心思就不好了,是他提出让丽姝做大皇子的老师,一方面是想抬举她,喜欢一个人本来就应该给她好处,而不是让人家为难,这种做皇子老师的做法也十分体面,二方面也是之前他见过丽姝,知晓她为人谨慎,并不是那种得意忘形之人。

  罢了,今日翻牌子就翻刘淑妃吧。

  却说刘淑妃那儿正忙活着等晚上沐浴时,把小玩意儿漂在浴桶里,看是不是真的能够水上浮着,只是没想到她得侍寝。

  天子守孝以日代天,因此翻牌子也没什么顾忌。

  刘淑妃按照规矩过去,皇上此刻正在批阅折子,她立马上前抢了太监的活计,亲自倒茶奉上:“陛下,您批阅奏折太过劳累,臣妾给您送一杯茶来。”

  “咳咳,你放在这里就好。”皇上身体一直不算特别好,又容易失眠,所以晚上从不吃茶。没想到她居然给自己奉茶来,皇上也不好跟她多说什么。

  刘淑妃也是没话找话说,还堆起笑容道:“今日臣妾的三姐姐进宫,说是要教大皇子,也不知道如何了?”

  皇上看了刘淑妃一眼,心道,你姐姐比你精明百倍不止。

  而刘淑妃见皇上沉默,还以为他没听到,又重复了一遍,皇上突然揉了揉眉心:“朕今日打算通宵批阅折子,你先回去吧,这里不必你伴驾了。”

  “是。”刘淑妃闷闷的。

  她下人见她闷闷的,还被皇帝送回来,好歹把丽姝送的小玩意儿放浴桶里,刘淑妃一下就活过来了。

  宫中这些闲事儿,丽姝当然不知晓,她回到家里之后,先足足睡了半个时辰才缓过来。别看她仿佛轻松的很,其实心里也是打鼓的,尤其是宫里规矩多,完全不能行差踏错。

  郑灏知晓她今日头一天进宫,也很早回来陪她:“如何?”

  丽姝点头:“很好啊,大皇子还是很听话的,就是咱们小儿子平日看起来调皮的很,在宫里也很听话。”

  “这就好。”郑灏替她按着太阳穴。

  丽姝翻了个身,就把上半身都压在他膝盖上,郑灏笑了:“做什么呀?”

  “没什么就是想抱抱你,虽然很累,但是我还是很有干劲儿的。”丽姝道。

  话虽如此,丽姝又不免问郑灏:“现在是新皇帝上任,你这个吏部侍郎能合新君的意吗?其实我就很担心你。”

  她就怕郑灏可能仕途不得意,所以推自己去大皇子身边。

  郑灏摇头:“没有的事情,新君继位,我的位置没有任何问题。虽然也会有一些人事变动,但无事的,你别担心。”

  外面的事情丽姝并不懂,官场上瞬息万变,今日是朋友,明日是敌人。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只是我不是那种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人。”丽姝看向他。

  郑灏点头:“你就放心吧。”

  的确,郑灏颇会做官,新帝上任,多数换了自己的人马。郑灏的地位却岿然不动,然而刘承旭却被人弹劾在江西任上,私自开粮仓,先停职查办。

  其实刘承旭当年这般做,实际上是备受称赞的,甚至当年内阁给的评语都是“民为重,君为轻”,先开粮仓赈济灾民,才没有造成动乱。

  偏偏在这个时候,李家来退婚了。

  丽姝赶紧回了娘家一趟,先去见了小傅氏和刘承旭,刘承旭倒是想的开:“如今我官位没了,大哥也不再是锦衣卫指挥使,即便有淑妃在宫中,还有几门厉害的姻亲,但本家到底不成了,他们要退就退吧。俗话说的好,人因利而聚,便会因利而散。”

  丽姝想祖父和祖母不看品德,只看门第,完全是因为在朱老夫人的事情上的后遗症,以至于矫枉过正。

  现下也算是尝到苦果了,即便书瑞同那李观音没有私情,也没有爱慕,可会试之前被退婚?今科会不会受到影响?

  而李家是否找到了新的靠山,所以脸面都不要了?

  丽姝陷入沉思。!

第 150 章

  丽姝同爹娘叙话后,很担心弟弟,可实际上因为姐弟二人有年龄差距,外加她出嫁比较早,实际上平日她和书瑞交流并不多,多数都是书瑞和郑灏聊天。

  现在要劝,丽姝也不知道如何劝。

  能想通的不必劝,若不能想通,自己过来一趟,也不过是增添他的烦恼。

  因此,推开书瑞书房的门,她又踌躇了,面上带着犹豫,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书瑞手里正拿着一册书在看,他一袭青衫,桌前摆着一盆青翠的柱子,丽姝觉得他的衣裳和前面的翠竹仿佛浑然一体,看起来遗世而独立。

  “瑞儿,姐姐可以进来吗?”丽姝笑道。

  书瑞没想到姐姐会过来,连忙起身:“怎么不能,姐姐是有何事?”

  他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丽姝所来何事,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丽姝见他特地避过去,不免道:“家里的事情我听说了,其实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便是当年我自己,也未必没有患得患失过的,还有你傅表哥,已经定亲了,都能被拆散,可见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听了这话,书瑞却笑了:“姐姐,其实我并非为李家悔婚的事情而不自在。”

  “那是为何?”丽姝坐下来,静静听他说。

  书瑞摇头:“这桩婚事是祖父替我定下的,原本也是好心,新娘出自陇西李氏,两家门当户对,他亦十分看好。如今出了这件事情,祖父原本身体就不好,现在更是病倒了。”

  丽姝却道:“其实婚姻之事也并非全部看门第是否相当,主要是看人好。祖父和祖母固然是希望咱们都好,可是不是嫁的高就未必好,也不是娶妻门第越高就越好的。”

  书瑞心想姐姐重一个“情”字,所以,一切都是从情出发,所以很是天真。姐夫也愿意保护姐姐的这点天真,自古结亲就是为了结两姓之好,不以各人意志转移,哪里有什么感情。只是这件事情让他们家有失颜面,书瑞不可能轻轻揭过。

  因此,他也用丽姝的脑回路解释:“姐姐说的是,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又有几个人能够守住本心的,我不怪谁。你放心,这次会试我会努力的。”

  “难为你这般想的通,你的婚事姐姐替你筹谋

  ,一定为你娶一个才貌双全有情有义的好女子。”丽姝平素不太爱为人做媒,做的好也就罢了,万一人家夫妻关系不好,就会怪保媒拉纤的。

  可是自己的亲弟弟,她也不能不管。

  书瑞笑道:“姐姐,那就拜托你了。”又怕丽姝担忧,书瑞不禁道:“其实我想只要我有功名,何愁没有女人嫁给我,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

  本来是来安慰书瑞的,没想到书瑞自己这么通透,丽姝也是松了一口气。姐弟二人又说了好些事情,比如丽姝进宫见了刘淑妃,大皇子云云,书瑞都一一含笑听着。

  从书瑞那里出来,丽姝又去刘老太爷那里探病,显然老太爷病情恶化的很快,连太夫人都坐在外面,有些神思不属。

  丽姝非常清楚,这段属于刘家最辉煌的巅峰也许很快就要过去了。

  人生永远都是这般,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李家退婚退的很快,但退婚之后出乎意料的没有再定下亲事,而是表示女儿李观音素来瞻仰道法,因此在水云庵做了个女冠子,如此刘家倒也无话可说。

  而李家退婚的事情让朱令宣感叹人世无常,去岁,刘家来势汹汹让她父亲削职为民,爹娘慌不择路,这么快刘家就倒霉了。

  她决定看丽姝是如何处理的,显然丽姝的表现很沉稳,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失措或者痛哭流涕。

  朱令宣一直按捺住不动,不去回应董姨娘,但心里总是慌乱的,因为她很怕这件事情是真的。可现在看到丽姝,她也决定要沉稳些了,管董姨娘说什么,这么多年她都是朱夫人的女儿,那就是朱夫人的女儿。

  何必纠结那么多呢!

  朱令宣时隔半年都没有回信给董姨娘,只有给朱夫人的信件衣裳补品那些托商队带回去。

  董姨娘没有等到朱令宣的回信,却等到朱令宣的打脸,她气的出了一身汗,嘴里还道:“忘恩负义的臭丫头,若非是我,她又怎么会成为朱家大小姐,十里红妆嫁得良人,忘本的东西,只拣高枝飞去了。”

  董妈妈很是冷静:“你急什么?我听说昨儿姑太太也来信了,舞阳侯的爵位恐怕还是由表少爷继承,刘家反而倒霉了,刘家二老爷被罢官,下一代也都没出仕,甚至刘老太爷据说也奄

  奄一息,咱们家只要有舞阳侯在,总会起复的。”

  “娘,您说的可是真的。”董姨娘看向自己的母亲。

  董妈妈点头:“的确如此,所以你要蛰伏下来,好生服侍好老爷,至于夫人那里,想法子引诱她瞧不起老爷。到时候家里如何,老爷的心偏向哪儿,可不就一清二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