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心上人回来后 第167章

作者:宇宙第一红 标签: 天作之合 甜文 轻松 穿越重生

  这段时日,沈蕴玉集合北典府司上下,开始肃清江南官场,拿人下狱,而南康王与他打配合,与他一起肃清。

  “南康王当真一点问题都没有吗?”石清莲窝在沈蕴玉的怀里,略微有些疑惑:“他守在江南这么个地方这么多年,竟然一点都不沾染吗?”

  她跟沈蕴玉这么久,知道了不少朝廷秘密,很多看起来霁月风光的大臣,背地里烧杀抢掠什么都干,而南康王真的有这么好吗?

  “他是有根骨的人。”沈蕴玉道:“南康王妃也是为民之人。”

  其实若要看一个男人如何,只要看他的女人如何便可,若是他的女人不上台面,这个男人也不会强到那里去,若是他的女人瞧着便知礼守节,那这男人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石清莲想起南康王妃,便觉得应该如此。

  南康王妃是极好极好的人,虽然他们相处不多,但是石清莲已经隐隐感受到了。

  他们二人说着说着,渐渐盖上了被子,沉沉的睡了过去。

  而在此时,远在京城的沈提灯收到了一场邀约。

  邀约他的是他的旧友——他是沈蕴玉的独子,幼时朋友其实就没多少,一些王孙文人家里,都不让孩子跟他玩,后来他读书,是在龙骧学院中读的,交下来了几个朋友。

  不过,他年仅十三,就去了锦衣卫里打磨,每日被当个畜生一样来回使,根本没空去龙骧书院读书,顶多回家静读一些书,所以与过去的那些同窗们渐渐也就淡了情谊。

  读书是个难事,大多数人读书都要读十几年的,沈提灯从六岁开始便去学堂读书,读到十三,才进锦衣卫,而其余人,都是

  从六岁一直读到二十岁,弱冠后开始去科考的。

  这也就导致,沈提灯每天庖人的时候,他们在读书,沈提灯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们在读书,沈提灯盯着尸体查案的时候,他们在读书,沈提灯火里水里趟了一遍的时候,他们还在读书。

  双方渐渐也就没了联系,只有些过去的情谊还在,现下收到了邀约,这些过去的情谊也就渐渐的翻涌回来了,让沈提灯想起了他们年少时候一起去掏鸟蛋,偷看先生睡觉,在先生的书上画王八,偷偷摸先生养的狸奴、被狸奴挠的满脸血道也不敢说的事情。

  他幼时还是挺调皮的,因为年岁小,先生也不好教训他,他又天生神力,一个顶十个,所以先生那几年,也是分外艰辛吧。

  沈提灯收到邀约时,已经洗漱过、准备睡了,他火气重,沐浴只用冷水兜头一浇,然后便让冷风吹干,现下他坐在案后,将手中的书信读了读,便定下了明日去赴宴的念头。

  他将在三日之后出行去东津,陈亦陈百户给了他三天的时间修整,做提前准备的工作,除了一些日常采买的东西以外,还让他多做做准备。

  沈提灯便耐着性子,多搜索了一些关于那位萧家人的事情。

  就这么明了的一个案子,其实也算不上多难,只是他想尽量多了解一些而已。

  月色之下,沈提灯放下了手中的卷宗,暗想,他这一趟去,还要将那孤女也寻到,最好都带回京城来,做个人证。

  到了次日,沈提灯照例寅时便醒来,起身练舞,练到寅时末,卯时初,便沐浴净身。

  他今日要去见朋友,便未曾带刀,百宝袋也没背,只挑了一身武夫袍来穿。

  他选了一身天青蓝的武夫袍,以皮革带一束,足蹬武靴,手腕上绑了武夫护腕,上以银冠而束发。

  沈提灯本来就生的好,一脱掉那沉重的飞鱼服,周身的少年气便蓬蓬的往外冒,一张玉面瞧着比天上的月更显眼。

  沈提灯也就是进了锦衣卫,常年办案,没空去这京城里走马观花转一转,否则他光靠着这张脸,都能名满京城。

  他亲爹亲娘那两张脸可不是白给的。

  待到了午时,他便出门了,因着是与朋友出行,所以没有带刀剑,只拿了一条鞭子,缠在了腰上,藏在了皮革带下面。

  当时正是初春,柳絮翻飞。

  沈提灯拿上友人的邀约,去赴了这一场突如其来,但又十分期待的宴。!

第132章 何采古代

  晨间,北典府司交班。

  值了一夜的陈亦从他办案的殿内出来,步伐依旧稳健,但眉眼间却带着几丝难掩的疲怠。

  北典府司的人命都短,一是早些年拼命杀敌留下的病痛,二是因为这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案子和那复杂的勾心斗角。

  有些案子查不明白,有些案子查明白了要当查不明白,一桩桩一件件,心眼少长一点,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得罪人了,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这么多事情压在脑袋上,有的时候确实反应不过来,所以北典府司里那些上了岁数的都常备一银壶,壶里面泡上老人参,时不时来上一口,提神醒脑。

  陈亦从殿内出来时,隔壁房间里的百户也走出来,两人都是要交班,就并肩一起往外走。

  “最近有没有什么烦心案子?”隔壁的百户纯属无聊,打着哈欠问他闲话。

  “没有。”陈亦只摇头:“都如常。”

  陈亦以前跟过沈蕴玉,嘴严得很,就算是闲聊,也不会露出半点风声。

  他们言谈间,已经交过班了,陈亦与同僚分开,踩着春风,往他的家中走。

  他不过是一个百户,自然住不起内城那些昂贵的官院,所以他的住址是一处比较僻静的院子,混着一位富贵商贾人家,一位颇有些名气的药娘,和一位在龙骧书院教书的先生。

  院子偏僻,但也幽静,一条街巷里面有四户人家,都是体面人,家中都养着健仆与私兵,将街巷院子都收拾的整整齐齐,还有几乎人家墙角下种着各种树木,在早春里,焕发出嫩芽来。

  清晨间,陈亦往自己家的院子走,他耳聪目明,难免听见隔壁几家的动静。

  商贾人家正在套车套马,准备去开店铺做生意,亦或者是去送货,药娘前些日子接诊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夫人,现下正坐在熬药,淡淡的苦涩药味儿顺着檐墙飘散,与初春的薄寒天气混在一起,但并不难闻。

  再走一走,便能听见那位夫子早起抚琴的声音,琴声悠扬。

  随着陈亦迈步进巷内,这一条小巷也就跟着活起来了。

  他迈入院门的时候,院内的老仆在洒扫——他们院子里的仆人很少,何采不讲究这些,有两个人

  办事就行,陈亦则是疑心重,不爱用那么多人,只有几个趁手的老仆,也从不在外面买仆人回来,只用仆人生下的孩子,知根知底的用。

  北典府司的人都有这个毛病,大概是因为四处探听别人,所以总害怕自己被人探听,锦衣卫干多了听内测外的活儿,便对自己家的府门严防死守。

  老仆瞧见陈亦回来了,便低头和陈亦行礼,道:“见过大人。”

  “嗯。”陈亦道:“夫人呢?”

  “夫人还在书房中,昨夜未睡。”老仆回道。

  陈亦便往书房中走。

  他们家的书房极大,分左右两边,他与何采各占一边,案牍上都摆满了两人的卷宗,但是他们俩都默契的从不看对方的东西。

  别人家相公夫人在厢房里浓情蜜意,他们俩相公夫人在书房里征战天下,一忙起来谁都顾不上对方。

  因为他们俩常忙,所以书房内还摆了一张床,忙完了连厢房都不回了,直接便在书房里睡。

  他们俩没有孩子的时候是如此,有了孩子之后,干脆把孩子也摆在书房里,那孩子从小一睁眼,便是数不清的案件条例,左边是杀.人如麻、有事儿没事儿抓人下狱的爹,右边是心硬如铁,手腕强硬的娘。

  他自年少起,便懂了什么叫官场不易。

  陈亦今日进书房门的时候,何采已经窝在床榻间睡着了,她最近在修律法,大奉的律法其实并不全面,时常会碰到一些漏洞,而且还有很多不太好的地方。

  比如,若是杀.人的话,亲族内杀.人,罪减一等,父杀子,又减一等,夫杀妻,再减一等,甚至如果再多一点其他的条件,杀一个人,可能只需要赔一点钱。

  之前何采便听闻了这么一个案子,一个已经成婚的妇人与人偷情之后,被夫家抓到,被沉塘而死,夫家只是赔了一点钱,因为是亲族,又是夫杀妻,且那女子还犯了七出之罪。

  而处置这个案子的县令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只判了赔钱了事。

  在比较繁华的地方,会有一些女人为这个女子鸣不平,这男子偷腥的事情也不少,这怎么就没见过妻杀夫呢?

  例如江南,在江南哪里,便没有“夫杀妻”的事,江南那头富贵人家的姑娘宁可自己招婿,

  都不嫁人。

  据说,在江南那头,纺织业盛行,又少耕田,女子反倒比男子更有优势。

  所以江南那边的姑娘们便想不通,现下女子都能为官了,怎么命还是这么贱呢?

  但偏偏,这些人的命就这么贱。

  想要改变,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潜移默化,朝廷需要更多的女官,乡野需要更多的女吏,也需要一个公平的律法。

  何采还见过更惨的呢,她之前去一些乡镇里查案,在更偏僻的地方,甚至还有“租妻”一说,听的让人毛骨悚然。

  租妻,便是这一户人家将自家的妻子租赁出去给别人家生孩子,基本都租一两年,先怀上孕,然后给这户人家生一个孩子,生完了之后,再回到自己的本家去,用来换取银两。

  但是,这银两也到不了这个妻子的手里,多是到这个丈夫的手里,若是这丈夫也是个辛苦劳作人、要钱是为了看病之类的便算了,但是大部分租妻的,都是一些吃喝嫖赌之徒,因为没有钱路,所以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妻子的头上。

  但是偏偏,女子出嫁从夫,一旦将籍贯落到了夫家的头上,那就是夫家的人,她的生死都被捏在了夫家的手里,夫家想让她如何她就如何,她就是一个货物,一只牲口,一个能生孩子的肚皮。

  因为大奉律法如此,所以她们便如此。

  站在权力顶端最高层的公主与一些世家贵女可以免于此难,但是那些出生在寒窑里的姑娘们却不能,她们生来,就是被挑选,被买卖的。

  这也是何采一直想要改变的。

  所以她竭力的在制定,修改,她不可能一步登天,让所有人立刻接受女子与男子平等,女子不能被买卖,但是也在慢慢的修改这些。

  因为她是女子,因为她开创了女子为官的先河,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在观望她,女子迟疑不定,有的骂她不是良妻,为女身却要做男事,败坏女子德行,有人远远看着她,不说话,但也不过来帮她,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在试图和她做一样的事。

  比起来各种态度的女子,那些男子的态度就简单多了。

  “女人嘛,知道什么呢?”

  “迟早会出事的!”

  “她就

  是妖言惑众,迷惑了圣上罢了!”

  也就是何采长的不好看,她若是生的貌美,怕是那群大臣们就要攻讦她靠脸来祸乱朝纲了。

  所以何采越发不能出错。

  她一个错误都不能出。

  她将一个案例反反复复看上好多遍,才会下笔写字,直到累了,便回到床上短暂的歇息片刻。

  何采睡着的时候,陈亦正好从书房外面走上来,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抬手摸了摸她的脸。

  陈亦的手掌干燥温暖,轻轻地拍了拍何采的背。

  何采迷蒙着问了一句:“回来啦?”

  她睁开眼时,便瞧见陈亦穿着飞鱼服站在她面前,与她早些年时记忆中一样。

  陈亦生的算是清隽,又因为在北典府司待久了,所以周身透着一股肃杀冷气,瞧着有些摄人,但何采知道,陈亦是很好的人。

  他沉稳,安静,与大多数人都一样,不出头,不冒尖,虽是寒门出身,但却是靠着攻击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是个沉稳的人。

  但是,真正打动何采的,不是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是因为陈亦发自内心的尊重她。

  陈亦从不认为她是个女子,就觉得她不行,觉得她弱上几分,觉得她天生就可以被轻怠。

  陈亦对她,与对其他的男子没什么区别,她以前和陈亦还没有在一起,只是合作关系的时候,她若是办成了事,该是她的功就是她的功,陈亦从不克扣薄待她,该是她的错就是她的错,陈亦也从不对她手软。

  所以何采也平等的,对陈亦如此。

上一篇:猫咪养人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