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第13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冼如星有时候会回忆起上辈子自己看的一些网络小说,主角从现代社会穿到古代,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一呼百应,对着古人降维打击,然后收获美女小弟尽显王霸之气。

  但事实上从穿越到现在,冼如星遇到的这么多人,一个蠢货都没有。

  而且越是上位者就越精明,好比之前遇到的许知州,虽然胆小怕事为人有些卑鄙,但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最后也得偿心愿高升。

  安陆屁大点的地方都遍地人精,等到了京城虎视龙蟠之地,天下英杰皆居于此,冼如星自咐自己真的能应付过来吗?

  左右她现在有钱有地位,再加上还有皇帝当靠山,就此云游天下了,此残生倒也不错。

  当然了,想是这么想,说肯定要换一副说辞。于是冼如星只借口自己想要独自修行,以窥大道。

  朱厚熜面色复杂的看着她,“旁人得知我要当上皇帝,都恨不得凑过来扒着我,唯有你,我倒是没想到,登基之日,竟是你我分别之时。”

  “这些日子,多谢殿下照顾了。”冼如星微微行了一礼。

  看着她这副淡淡的模样,少年心中又酸又苦,之前的喜悦已然荡然无存。但自身的骄傲也不允许他再说些什么,只好点头,故作平静道:“既然道长执意于此,那孤也不便挽留,在此,我祝道长您能凝四海之灵气,早日登仙。”

  “谢过陛下,也望您圣体康泰,天下皆平。”

  “好!好!好!”朱厚熜一连叫了三个号,冷着脸转身离去。

  本来想着好好的,到底还是把人得罪了。对方刚出门,冼如星就忍不住扶额。不过这小子这么痛快的放自己走,也确实有些出乎意料,要不要好人做到底,再给小屁孩留点东西……

  她这边正沉思着,突然外面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黄锦撕心裂肺的惨叫。

  “不好了——!兴王殿下踩空门槛摔倒了!!”

  “来人呐!殿下昏过去了!!”

  冼如星:“……”

  ……

  当朱厚熜悠悠转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旁边母妃似乎正在与冼如星说着话。

  等等!冼如星!?

  他脑海中瞬间回想起昏迷前发生的一切,然后下意识偷偷竖起耳朵听起来。

  “这孩子也老大不小了,结果还是那样毛毛躁躁,你说我怎么放心他自己一个人去京城!”

  “殿下自幼早慧,今日想必是事情太多,一时之间头脑没反应过来,王妃莫要担忧。”

  “唉,但愿吧。”蒋氏似乎依旧惴惴不安,拉着冼如星的手道:“我也知冼道长你不贪图名利,也不愿掺和京中的糟烂事,但如今王府实在是没人,要不行你先跟着熜儿进京,等时局稳定下来再离开,你看如何?”

  “这……”冼如星有些犹豫。

  蒋氏为人直爽宽厚,与冼如星相处这么久,早就不拿她当外人,见此这般也不勉强,只让其再思考下便离去。

  蒋氏走后,屋内就剩下朱厚熜与冼如星二人。

  “唉——”冼如星长叹一口气,走到少年身边轻声道:“既然都醒了,也就别装睡了。”

  朱厚熜睁开眼睛,面上有些不好意思,“你怎么知道我是装睡的?”

  废话,冼如星翻了个白眼:“咱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你装晕的时候我可见过一次。”

  回忆起当年的糗事,朱厚聪也不禁讪讪,不过眼下显然还有更重要的事儿。

  坐起身子,少年与冼如星正色道:“我母妃说的,你考虑的怎么样?”

  “这个嘛……”冼如星有些迟疑。

  朱厚熜见她没把话说死,便知有戏,于是继续加大力度道:“现在整个兴王府能用的也就只有袁宗皋和费宏两人。”

  “费宏那老头儿帮不帮我还不一定,袁先生,你也是知晓的人,确实是好人,但他十几年前就与我父亲来到安陆,对京城变幻不比我熟悉多少,登上大宝之后很多事情我都不方便直接出面,除了你,我真不知道该用谁了。”

  “况且,你不是最怜惜百姓的吗?正所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冼仙师你这般有能力,难道不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在我身边,我们一起,还大明一个海河晏清不好吗?”

  听到此话,冼如星微愣。

  实事求是的讲,与打造出的人设不同,上辈子她其实就是一个十分有权欲的人,否则也不能刚毕业就进公司卷生卷死,两年时间就当上中层。

  来到明朝,虽然几次告诉自己不应该太过锋芒毕露,却依旧忍不住插手各项事务,如今听到朱厚熜对自己描绘的场景,仿佛是被戳中了最深处的阴私,心不由得砰砰跳了起来。

  朱厚熜见她依旧不说话,一咬牙,三指指天道:“我知你在担心什么,常人言伴君如伴虎,就连我自己,走的那个位置也不确定会不会有所改变。但现在我可以对你发誓,只要我朱厚熜在的一日,冼如星永远是我身边良师益友,假如有一天你当真想要离去,我也绝不阻拦,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永世不得……”

  “行了行了,”冼如星赶紧拦住,满脑袋黑线,至于吗?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己再扭扭捏捏,确实有些矫情了。上辈子读史书,每每读到明朝,都不禁惋惜中带着几分痛恨。想到正是此时自己的国家逐渐开始被西方世界甩开,又觉得有些不甘心,也许上天让自己重来一次,真有他的用意。既然机会摆在自己面前,不抓住,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冼如星对着朱厚聪深深鞠了一躬,“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终于说动的朱厚熜激动的险些蹦起来,情不自禁的拉过冼如星想要说些什么。

  然而还没等他说话,冼如星就先开口,“殿下,对于这次奉迎天子的来人,你可曾有什么想法?”

  “啊?”朱厚熜有些愣住了,他们俩才刚把话说开,此时不应该先寒暄一阵,互相表达一番情意吗?怎么直接快进到处理正事了?

  “卷王”冼如星神色自若,既然已经打算要在嘉靖皇帝身边辅佐,那么当然要尽早处理眼下之事,奉迎团已经到达安陆了,时不我待,每一秒钟都很珍贵。

  “这个,这个……”朱厚熜沉思了会儿,不免有些犯难。

  首先,谷大用和张鹤龄两个名声实在太不好,自己要是太过亲近他们,之后给天下人难免留下负面印象。但是文臣内阁那边,又天然与君权有冲突,初见面就表现的事事都依赖对方,以后也很难硬气起来。

  难道说两边都这么冷着?可是如此的话,是不是又浪费了与朝臣提前接洽的这次机会。

  “殿下是不是还忘了一人?”冼如星笑着提醒。

  朱厚熜怔了怔,“你是说……”

  “不错,”冼如星点头,虽然没有提起,但他如今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

  当天子奉迎团到兴王府的时候,早已经被谷大用“训练”过一遍的王府已经能够平静的接旨了。

  饶氏严苛如毛澄,对待礼仪方面也挑不出丝毫来。

  众人不禁感叹,兴王虽然年少,但却沉稳有度,果然杨廷和的眼光不错。

  “殿下,”梁储虽然还没有改口,但言语间十分和善恭敬:“京中事宜早已准备好,未免耽误了大事儿,臣等恳请您立即启程。”

  朱厚熜点头,旋即看向蒋氏,微微行礼道:“母妃,儿子先跟着他们驾车至顺天府,你与其他人走水路,莫要着急,儿会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

  蒋王妃激动的点头,嘱咐了两句,直言让朱厚熜放心,王府的后方就交给她了。

  像这种场面,除了京城来的几个高官,安陆当地甚至没有人有资格出现,于是在祭拜过兴王后,朱厚熜带着三两个人一同加入了奉迎团。

  礼部尚书毛澄一见到朱厚熜领着的人就眉头紧皱,费宏之前与几人已经打过招呼,知道他阴差阳错的在此教书,如今倒不怎么惊讶。剩下的一位姓袁的长史,大家也都晓得,但是在最后竟然还有位貌美坤道跟着,也未免有些太荒唐了。

  于是毛澄愤愤开口道:“殿下我们此去京城乃是国之重事,你带着一个闲杂人,是否太过儿戏?”

  “哦?”朱厚熜挑眉,还没等说话,旁边的谷大用和张鹤龄就先站了出来,你言我一语的帮着解释。

  什么“新君上路过于危险,有道士在能帮着祈福啊”。什么“殿下自幼生长在安陆身边,要有本地人服侍啊”。

  总之就是将皇帝的所有行为合理化。

  不得不说,单说拍马屁讲歪理十个毛澄也比不过这两人,老头儿被气了个半死,最后还是梁储看不过眼,明白这点小事没必要惹得未来皇上不高兴,只略微提点了冼如星几句,便拍案启程。

  安陆距离京师何止千里,当日谷大用接连跑死了好几匹马才在十日内赶到,天子自然是不能遭这罪,所以车马虽急,但却依旧稳稳前行。

  在此期间,毛澄作为礼部尚书,每日都要抽出一个时辰去给新君讲解登基大礼,包括以后的言行举止,赏罚用度,这些都是有说到的。

  朱厚熜听得很认真,学习态度也非常积极,毛澄表示很欣慰。不过当转头看向另一人之时,其面色不由转喜为怒。

  冷哼一声,对着少年沉声道:“殿下,可曾读过《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景公饮酒那段?”

  朱厚熜不明所以,点头道:“早些年读过。”

  传闻齐景公喝酒,晚上跑到晏子家里,想要拉着晏子一起,旋即被晏子以自己并非陪酒寻欢之人给撵了回去,之后又去找司马穣苴,对方同样没给他开门。最终跑到另一个臣子梁丘据的家,梁丘据吹锣打鼓地出来迎接。

  “殿下此番去京城,乃有要事在身,无论如何,都要跟晏子.穣苴多在一起,千万要远离梁丘据那样的小人啊!”毛澄语重心长,说完还特意瞟了眼坐在对面的冼如星。

  冼如星:“……”

  她差点让老头儿给逗乐了,这一路对方跟防贼一样防着她,都快要到地方了还在这儿给自己上眼药,于是也起了捉弄之心。想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道:“毛尚书此言差异,当日齐景公与梁丘据喝完酒后,十分高兴,对身边人表示‘没有晏子.穣苴,他拿什么治理国家;没有梁丘据,他拿什么享受。’这世上什么人有,而为君者只需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自然能发挥效用。”

  “什么歪理!”毛澄怒斥,冷眼望向冼如星,嘲讽道:“既然如此,你这小道士说说,你跟在殿下身边能发挥什么效用?”

  “我?”冼如星指着自己,作无辜状,“毛尚书既然知晓贫道的身份,当然就是做道士该做的事。测字算命,医卜占星,就好比现在,马上就要下起雨来,贫道能提醒殿下赶快寻个落脚的地方。”

  “荒谬,如今日山三竿,哪里有……”毛澄继续吹胡子瞪眼,话音未落,就听外面平地一声雷,紧接着狂风大作。

  冼如星优雅颔首,“见笑了。”

  毛澄:“……”气死他了!

第21章

  四月二十一日,京城南郊良乡县。

  作为顺天府西南的门户,历来山西湖广的官员进京述职都要在良乡修整一晚,正因如此,良乡的百姓出门往往会骄傲的表示,自己可是见过世面的人。良乡没什么特产,唯有梨子还算有名,进京的人往往要买上一筐,所以整个县城,遍地都是卖梨的摊子。

  唯有今日,所有的小商贩们都选择收摊不做买卖。原因嘛,自然是良乡发生了件足够几代人津津乐道的大事。

  皇帝来了!

  不,确切的说,是要去当皇帝的人来了。

  驿馆内,冼如星有些无聊地站在柱子旁,看这远处乌泱泱的人头,心中默数这是第几波了。

  未来皇帝暂居于是,周围大小官员难得有个表现的机会,于是也不管自己离得多远,纷纷前来拜见。而朱厚熜作为从地方头回进京的土包子,为了表现自己的和蔼可亲以招揽人心,不得不微笑着见了一个又一个。

  最开始还有几份激动之情,到最后已经全是麻木。

  冼如星打了个哈欠,想要找身边人说点小话,然而望来望去只有毛澄离自己最近,此时毛澄恰好也转头,两人四目相对。

  冼如星张了张嘴,刚想要开口,结果老头儿瞬间把脖子扭了过去。

  冼如星:“……”至于吗?

  自打上次在毛澄面前利用现代知识成功预测到下雨,狠狠装了一把比之后对方就好像成日躲着自己。

  说实在的,也不怪毛澄这般表现,冼如星作为一个貌美的女道士,完美的踩中了朝臣的两大雷区。

  首先大行皇帝正德贪花好色,修建豹房四处劫掠妇女就已经够让臣子们头疼的了,现在民间还有种说法是正德行\房事太多,让酒色掏空了身子所以才那么年轻就死了。

  另外虽然正德不信道教,可是他爹弘治还有他爷爷成化晚年可都有宠幸的道士。其中弘治更是在后期沉迷于斋醮活动之中。甚至邀请过第四十七代大真人张玄庆入朝,皇帝亲御钦安殿召见,命坐赐宴,畅聊许久。毛澄当年作为年轻臣子,亲眼目睹过大臣太监们为皇帝试药,如此怎能不对此多加防备。

  在机械式地见了一天人后,朱厚熜身心疲惫地回到临时寝宫

  虽说他目前尚未登基,但是给皇上办事马虎不得,所以此时其吃穿住用已经基本上为整个全国的最高规格。即使在驿站里,也分出东西两个暖阁,四月的京郊还有些寒冷,暖阁内都烧了金丝炭。为了防止皇帝被熏到,还配有淡淡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