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115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不过许如意想了想却说:“我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燎原厂的经营跟其他厂子不太一样,我虽然说是总厂厂长,但其实,平时厂子的生产建设我几乎没有参与过,我和各分厂厂长的约定就是,我在前面闯,他们负责跟上生产。目前,我们这个模式一直运营良好。”

  “而我现在的精力,就是机床技术服务厂上,专利跟机床技术服务厂密不可分。”

  “所以,其实我是同意帮忙的。这次的事儿,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想做一个夏国的专利运营中心。”

  大概这个词有些新颖,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杨又春问:“什么叫运营中心?”

  许如意说:“就是帮助夏国的工厂和工人,把有用的发明创造申请国际专利,然后授权给国外的机床厂使用。”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保护,二是鼓励,三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力量。”

  “其实我这次和太阳机床厂谈判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贝尔本来是想买断我们的专利,在我拒绝后,就威胁道,如果不卖的话,没有人敢用我们厂的专利——因为太阳机床厂的专利足够多,而且非常核心,如果他们禁止使用的话,很多厂商连产品都无法保证,那么,自然不会选用。”

  这话让人皱眉。

  可这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上有禁运条例卡死了高端设备,下有各厂家公司对夏国厂家的降维打击,大家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杨又春皱眉道:“所以你的想法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许如意点头:“是这样,我知道我们的发明创造,现在可能都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是,积少成多是一方面,形成土壤又是一方面。这可能是很长久的事情,但开始的越早,受益就越早。”

  “我们的专利越多,也就越有影响力,别人才可能尊重我们,而不是碾压我们,甚至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拦截性专利布控,进行反击。”

  听到甚至可以反击,掌握主动权,几乎在场所有人眼睛都亮了。

  机械厅的下属企业,不仅仅只生产推车拉车,还有发动机汽车拖拉机,还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生产线,但是都被卡的严严实实的,五轴车床他们根本就挨不着边,如果可以促进发展,甚至是撬动这些企业,可想而知,会带来什么。

  当然,这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杨又春道:“这是个很好的畅想,不过涉及的面太大了,你的威望,燎原厂的资本,还有你的精力,现在都不是时候。”

  这个许如意当然知道,如果要做这个事儿,她必须有话语权,但她现在实在是太渺小了,可能在省厅的支持下,在南河省能做到,但放眼全国,她肯定说不上话。

  许如意点头:“我知道,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的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劲儿,这个运营中心不是现在要成立,是等着机会合适的时候再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大家把专利甄别出来,保护起来。等着要做的时候,或许这个人都不是我,但是我们还有,而不是说,等着我们要做的时候,已经被人拿走了。”

  “杨厅长,各位领导,现在是1981年3月,太阳机床厂已经在2月份建立了夏国分公司,据我了解,PP公司等不少国外相关企业,都已经有了建立分公司的打算,很快,我们的市场就会被外商充斥。”

  “我们的专利意识几乎为零,就这点家当,人家去厂子里一看,不用问就告诉了,我们能留多久,能存下多少?”

  许如意的话,的确句句打在了大家的心上,不少人都纷纷点头,不过没等表态,就听见外面有个苍劲的声音,喝了一声彩:“许厂长,你说得好!”

第66章 三章合一

  这声音挺大,许如意下意识地看过去,就瞧见会议室的大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在门口,而他身后跟着的,正是明明约了她,却没有参加会议的陆时章。

  与此同时,整个会议室的参会者,几乎都同时站了起来,杨又春显然想要打个招呼,老者却摆摆手,杨又春就闭了嘴。

  老者往前走了几步,冲着许如意道:“许厂长,你刚才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很有想法,很有远见,也有很有胸怀。如果让你来做这件事,不考虑客观因素,你想怎么做?”

  虽然杨又春那声招呼没打出来,但这种出现方式,大家这个态度,就算许如意再迟钝,也知道应该是位大领导。

  若是别人,恐怕是有些紧张,可许如意这会儿却是觉得,这真是个机会,否则依着燎原厂的级别想要见到大领导,那真是还有好长的路可走,所以,即便陆时章看了她一眼,意思是,你说话要有分寸,许如意的想法却是,有啥赶紧说,过了这村没这店。

  她直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保护专利,势在必行。不止是我们机床机械方面,其实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好东西,可是咱们太没有意识了,总觉得来到夏国就是朋友,人家说要瞧瞧,恨不得将手把手的教,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实际上,人家都是在偷师呢。”

  老者一听,倒是很感兴趣,他这会儿还站着呢,直接指着座位说:“坐下慢慢说,你这个偷师是指什么?”

  许如意是个做制造业的,其实跟这些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做制造业的人,说真的,心中是有情怀的,他们沉默,敦厚,不会表达自我,但同时又关心着这个国家方方面面,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建设更强大的国家。

  如果家里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亲朋好友,就会发现,他们会为夏国的每一个进步而欢呼,也会对某些不足之处慷慨激昂,指点江山!

  可你要说,那就别干了,没有一个人会同意的。

  许如意也是如此,既然有机会,又是跟专利有关系,她就说说呗,“譬如宣纸,我听老人讲,几十年前,还没解放呢,日本人就一直很想得到这个技术,多次派人到宣纸的产地去查访,如今改革开放,如果不注意的话,说不定真的要被弄走了。”

  “说真的,咱们国家可不如日本发达,也没有他们的影响力,若是他们生产出了同样的东西,宣传是自己的,我们根本无力扭转。”

  老者微微皱眉:“接着说。”

  “行业不同,道理是相通的,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开放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还有我们的社会。我们原先是计划经济,国家都规划好了,只要认真生产就可以,所以,大家竞争关系很少,互助得反而更多。但国外是自由市场,他们提倡的就是竞争。”

  “我认为,他们进来,看到的不仅仅是我们落后的技术,购买的潜力,还看到了我们还未来得及转变的观念。这就导致,我们拿部分人当朋友,部分外商却拿我们当傻瓜!”

  傻瓜这个词太难听了。

  杨又春直接说了她一句:“这怎么形容呢。”

  这是呵斥,也是保护,许如意懂这意思,杨又春训过了,老者就不好再说什么。

  倒是一向向着她的陆时章没阻拦的意思,许如意就知道,陆时章恐怕对这位老者很了解,自己的说法完全没问题。

  但她还是挺感激杨又春保护她的,不过老者很快扭头说道:“你让她说,这话说的直白,但也有道理,不是我们傻瓜,是人家把我们的真心不当回事。改变观念是对的,咱们太热情啊。”

  许如意点头:“所以,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宣传,无论多少人做,做得有多快,其实都不可能一网打尽,全部保护起来,毕竟夏国太大了,工厂太多了,谁知道哪个犄角旮旯就有能工巧匠呢。”

  “还是让大家有这种意识,才能往下走。”

  “第二件事,就是赶紧出台专利法,让夏国成为国际专利组织成员,还是那句话,我们去国际上申请,费时费力费钱还容易受骗,如果可以直接在国内申请,这才是最简单又容易操作的保护专利的办法。当然,我也知道,这件事不是一日之功,放在这里,是因为它重要。”

  其实许如意知道,这会儿国家已经布局了,从1978年开始,专利法就开始了调研,不过出台要等到了1985年。但许如意觉得,这有些太晚了,能催催就催催。

  “第三件事,才有我能做的。”

  老者直接笑了,“第三点,你都不能全做?”

  许如意点头:“是,毕竟个人力量渺小,国家力量强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调集专业的人才,去帮助国内的企业工人鉴别专利,也需要有一个庞大专业的律师团队,帮着夏国人申请专利。专利法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这个确实可以立刻进行的。”

  老者听了点点头,“这里面什么是你能做的,什么是你不能做的?”

  许如意很认真,“我是那个了解对专利有了解,有涉猎的人,我希望参与其中,更希望来主导这件事情。”

  她毫不犹豫,也毫不谦虚。

  杨又春都心里捏了一把汗,忍不住抬头看向了陆时章,陆时章是京市来的,他原本就是部委的人,对领导肯定是更了解,当瞧见陆时章并没有慌张时,他才止住了为许如意说话的想法。

  果不其然,老者点点头,并没有对许如意的狂想有任何的批评,他只问:“你是燎原总厂的厂长?!”

  许如意点头:“是。”

  “我怎么听说,你们先是生产锅炉,随后又生产小推车拉车拖车,怎么这会儿又涉猎机床,很不务正业啊。”

  这话就连陆时章也有点微微色变,许如意倒是镇定,笑着说:“锅炉是我参加工作,工厂就有的项目。推车拉车拖车,这是为了挣钱,改善厂里的窘迫。至于机床,则是我们的目标。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觉得我有余力。”

  这个余力,真是彰显了许如意的性子,她有本事也足够的自信。

  老者哈哈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很有意思,我问了你这么久,你不问问我是谁?”

  许如意顺杆爬:“那您是谁?”

  老者笑着说:“我叫甘裕林,是机械部副部长,你不是说,要有国家部门来推广吗?我听进去了,小许厂长,感谢你的意见!”

  许如意连忙站起来:“甘部长好。”

  甘裕林这才站起来:“好了,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等着将甘裕林送走了,许如意才松口气,这会儿会议室都没人了,杨又春才对着许如意说了句:“你啊,胆子太大了!”

  许如意坦言:“您不是说涉及的人太多,我们力量不够吗?这一看就是领导,我觉得是个机会。”

  “是这么说,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杨又春虽然是说许如意,可是对许如意的表现其实特别满意,这会儿没人,就给她介绍,“不过这位甘部长,你可真是找对人了。”

  许如意不太了解部委,她唯一知道的部长级人物是在秋交会上遇到的,是商务部的江波副部长。

  “甘部长有个外号,叫做甘为先,谐音敢为先。机械部不少新举措,都是这位甘部长提议并推行的,而且,他一直也关注专利问题,这次过来,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我们把燎原厂专利授权给外国厂商的事儿汇报了上去。”

  怪不得,他这么了解燎原厂。

  许如意就更轻松了。杨又春又叮嘱她,“既然已经跟领导汇报过了,就回去好好做个策划,别有了什么政策下来,你那边措手不及,需要什么,就来汇报,找我找陆时章都可以。”

  许如意连忙应下:“还有件事儿,我还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其实这事儿平时她都找陆时章,主要是杨又春太忙了,而且很多事情根本不用用到他,但今天陆时章陪甘部长,显然不可能早回来,而丁茂生还等着她呢。

  她就把丁茂生这种情况说了:“我不知道像这种情况,省厅会不会将他们替换下去?”

  杨又春直接说:“参展的名单是直接定下的,已经报到部委了,不可能更改。至于参展的产品,其实要求并不严格,大概率,可能会上其他产品。”

  许如意就问:“如果还是卖我们的东西呢?”

  “你的意思是代卖?!”

  许如意点头:“这次上了四个产品,我们有一个展台,虽然位置很好,可是还是太小了,不同的商家来咨询,肯定地方不够。”

  这倒不时南河省不给他们地方,实在是僧多粥少,那么多企业,谁家都有一堆东西拿出来,想要创汇——谁知道外商喜欢哪个呢,自然都想要大点的地方,这种日化品,能拿到一个展台的,已经是最多的量了。

  但许如意是知道上次的效果的,虽然有租赁拖车的原因,但是,客户上来了,他们其实是占据了其他两个厂子的不少展台,甚至还想办法分流了客户,让他们先去别处逛逛,这才忙的过来。

  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好办法,有时候,成交就是一瞬间,你把人请走了,再请回来,不会全回来的。

  “反正他们也有地方,不如让他们摆自己的东西的时候,顺便代卖我们的产品,一切都按着我们的出厂价来,这样,只要是来家居装饰区的,能更多的看到我们的牌子,也能在他们那边成交。”

  “同时也会引来不少流量,他们摆的其他东西,也有被光顾的可能。”

  “当然,我们会给与费用。”

  杨又春微微皱眉:“恐怕不好做,各省的展台都是很珍贵的,这次他们不上推车拉车,虽然是没理,但总归不太高兴,这个提议,八成不行。”

  许如意点头:“那就这样,跟他们说,我这个想法,一直到展会结束都作数。”

  许如意就是有这种不着急不烦躁,我想好了就一直往前走的劲儿,杨又春点头:“这也可以,让沟通的同志把这话带到。”

  从杨又春办公室出来,许如意又去了一趟陆时章的办公室,果不其然,他依旧不在,显然还在陪同甘部长,倒是小赵秘书瞧见她就说:“陆厅长叮嘱我,跟您说一声,早准备但不要抱太大期望。”

  许如意也知道,这本就不是小事,她也没准备一次成功。

  不过,这次的确希望大,所以两位厅长都让她提前有所准备。

  不过运营中心需要的人才,燎原厂可凑不齐,那二十位销售工程师,可是许如意机床技术服务厂的宝贝,她万万不可能分出去,只能等着拨人,所以许如意能干的,就是将想到想法落在纸上,形成切实可行的计划。另外则是,她联系了一下郭海英,问她有没有英文好的学机械的学生,她要雇人,而且需要不少人。

  英语人才还懂机械,在这个时候,本就是稀缺。

  郭海英以为她的量大是指三五个,哪里想到,许如意看了看这些专利,直接说:“二十位以上,待遇从优。”

  郭海英直接说:“你做梦呢。”

  许如意回答:“一天十块钱。”

  那边的郭海英顿时沉默了,来了句:“我收回刚刚的话,我觉得是我做梦呢,还挺美。行了,这事儿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