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213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如果价格高了?那么你们还能这么具有竞争力吗?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长川光太坐在办公室里,电话叮铃铃地响着,他却没有去接,打电话的人有无数,可能是下属,问他我们该怎么办,可能是同行,问他我们该怎么办,可能是家人,问他我们该怎么办?

  即便他是神,他也不可能在1985年的时候,想到两年后,日本的汇率居然会从220日元兑换一美元,变成了120日元兑换一美元。

  如果他知道的话,他一定不会对燎原厂进行封锁行动。

  因为封锁行动,他们这两年几乎没什么利润,只是维持而已,他当年对着整个机床行业的人说,只要燎原厂存在,就将会蚕食他们的市场,最终,让他们再也没有市场。而现在他后悔了,如果可以多积聚两年,是不是应对这种情况,会更从容一些。

  他甚至还想,这份协议会不会也跟他的决定有关系?83年长崎和古田因为将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卖给了苏联而遭到惩罚,整个日本机床行业都受到了牵连,其实他们在美国的市场已经在缩小了,燎原厂以及夏国的众多机床厂才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

  所以,他才会想抢回市场,拿到曾经属于他们的荣光。结果呢,他们的确拿到了燎原厂的订单,但他现在不得不想,是不是因为太过招摇,间接推动了这次协议的发生。

  如果……如果……没有会是怎样?

  他们也许会好一些?

  但世界上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时光倒流,即便他如何后悔,他也需要走下去。

  他最终还是接过了电话,好在,打来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他的妻子,她已经岁数很大了,和自己一样是一位老人了,她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问他:“晚上回来吃饭吗?”

  长川光太想到了年轻的时候,他会如何回答:“哦不亲爱的,我实在是太忙了,你知道的,我们的订单太多了,我没有时间,不过我一定会今早结束工作,回家去的。”

  但现在,那一切仿佛如梦。

  他再也不需要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不回家了,因为,他们还有什么?

  电话对面的老妻还在等着,他说:“好。我这就回去。”

  不过当他打开门,他站住了,他的办公室门口有着一块休息区,是给等待着见他的人准备的,而现在,那里满满当当。随着大门敞开,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他认识这里面太多的人了。

  有机床协会那些公司的负责人,当然,跑到这里等他而不是打电话给他的,必然不是什么大企业,但他知道,这是日本机床行业的中坚力量。这里面还有东陆各厂的负责人,他们的普通金属切割机床厂,数控机床厂,还有机械臂等等,此时此刻都等在这里。

  他们每个人都欲言又止,他知道,他们大抵是想问他的,为了抑制燎原厂,他们签下了太多的合同,汇率的突然大幅度上升,让他们的成本高居不下,他们该怎么办啊。

  是啊,他也想问问该怎么办啊。

  谁来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办啊。

  可他必须要说些什么,毕竟,他是封锁计划的提议者支持者倡导者以及实施者,毕竟,他还是日本机床制造协会的会长。他得给这些会员们找出一条路来。

  所以,当终于有人开口说:“会长,我们要怎么做?”

  他终于回答了:“两条路,要不坚持合约静待花开,要不毁约自保。”

  这两条路是截然不同的,咬牙坚持,那是亏了自己也要信用,赌的是日后的合作,选择毁约是保障目前,放弃了外贸。

  有人问:“会长,您建议我们选什么?”

  还要听他的建议吗?长川光太抬起头,目光从所有人的脸上掠过去,他们的确在看着他,这让他有些愧疚又有了些底气,他的内心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站直了,他说:“目前我们对燎原厂的封锁计划完全失败。当务之急,是如何生存下去。”

  这个结论纵然大家早就在汇率飙升的时候想到了,可是从长川光太嘴巴里说出来,大家还是有些伤感。

  这不仅仅是宣布一个计划的结束,还在宣布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他们奋勇前进,认为日本的机床产品可以取代全世界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他们居然需要保命,需要想办法保住工厂,这简直是太荒谬了,又太悲哀了。

  不少人的脸上都出现在悲戚之色。

  瞧着这些表情,长川光太只觉得眼眶酸涩,怎么……怎么就会到了这个地步呢?即便是已经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许久,即便是读过那么多经济学的书,研究过那么多关于美日关系的分析报告,可他还是觉得,怎么就那么快呢。

  他无言以对,只能深深地弯下了腰:“对不住。”

  这句话一出,无数人心中都是叹息,甚至有人直接掩面而泣,呜呜的哭声在整个楼道响起,甚至有人捶胸顿足。

  长川光太再次抬起头,眼泪也啪嗒一下落在了地上,他的身形已经有些晃荡,后面的秘书手快的扶住了他,若是平时,他根本不会愿意在这样关键的时刻,露出如此怯弱的姿态,但现在他没有拒绝。

  他原本就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过去的日子他看起来神采奕奕,仿佛只有六十岁,但现在,老态一下子出现了,他的眼睛是浑浊的,面部满是皱纹,背部也驼了下去,他就是个老人了。

  他甚至忍不住再次流泪。

  是啊,怎么就走到这步了呢。

  但是,作为会长,他还是惦记着整个行业,所以即便此时他已经觉得难以自持,还是坚持地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还是建议前者,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

  不少人纷纷点头,呜呜的哭声中,长川光太说:“走吧。”

  只是,没有饭吃的时候,谁会想着东山再起呢。

  长川光太回去感伤了一回,又觉得,日本机床行业有着如此多的有志之士,怎么可能被打倒?所以,他很快就振奋了精神,统筹谋划,东陆是第一家宣布继续进行所有合约的日本机床厂,随后宣布的还有长崎和古田等几家大公司。

  但也仅有他们了。

  更多的机床公司选择了支付一部分违约金毁约——过去签署的合同价格一概不认,如果想要再续约,那么需要以我们新的价格重新签约,那是什么价格呢?比原本他们的售价还要高,因为汇率涨了。

  这看起来很理智,毕竟,在性命攸关的时候,还讲诚信吗?

  此时此刻,日本人所谓的诚信,所谓的工匠精神再也不复见。

  许如意这边得到的消息是:长川光太对此非常恼火,曾经破口大骂那些公司自掘坟墓。当然很多人虽然做了,并不愿意被人这样的骂在脸上,于是自然有了一番争执,譬如认为长川光太肆意妄为,导致了他们的无力应对。长川光太为此辞去了会长的职务,至于是谁接任,目前还不知道。

  于是1987年的日本机床行业,乱成了一锅粥,外有各国公司对他们的不满,内有他们之间的相互攻讦。

  当然这也代表着日本机床行业在国际上,用数十年造就的信誉崩溃。

  不过燎原厂一开始也就是看看热闹,很快就没人关心了,毕竟,美妙电视购物频道依旧在24小时直播。燎原厂和日本的机床比试已经进行了整整两年,还没有分出胜负,但分不分出来已经没有没有必要知道答案了,毕竟,能够坚持两年保持如此高的精度,这足够证明燎原厂数控系统的优越。

  而且他们的价格同日本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将订单交给燎原厂和夏国的机床厂,他们得到的设备不会质量变差,也不会提高成本。

  还有比这个更合适的选择吗?

  所以,这两年因为封锁计划,只能转向内贸,在外贸方面已经沉寂了的夏国机床行业,在这个夏天突然间就火热起来。

  先打到燎原机床厂销售部的是老朋友卡索集团,因为好几年不进行外贸了,所以对方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自报家门的时候,接电话的张元都有点没反应过来,这谁呀一大早就说鸟语。

  不过很快,他听到了关键的信息:“我是卡索集团的采购经理卡特,曾经来燎原厂参观过,我们也有过不错的合作,我们现在有一套柔性制造系统的计划,不知道你们感兴趣吗?”

  张元的心突然间扑腾扑腾跳了起来,居然是一年前见过面的卡特。

  那会儿卡特在他们车间待了两三天,那叫一个迷恋,那叫一个评价优异,他的心被撩得火热火热的,还跑到许如意的办公室报喜:这次肯定能谈成!

  结果呢,对方就定了几套普通数控机床,拍拍屁股就走了,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一句话都没提。

  谈成个屁!

  那会儿他挺沮丧的,觉得自己也不是无知小儿,怎么就被人忽悠了呢。许如意告诉他,该是咱们的就是咱们的,不过是早晚的事儿。他那会儿认为厂长已经被气坏了,毕竟谁听过许如意骂人啊。

  哪里想到,他现在听到了什么?卡索集团真回头了。

  张元挺疑惑地,若是原先,为了留住订单,他肯定会小心翼翼,但现在他已经反应过来了,这家伙不可能跑了,他们舍不得钱又不想放弃质量,除了燎原厂还有谁?张元直接问:“不是说你们签约的古田铁工所宣布,无条件履约吗?怎么又来找我们?”

  卡特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无奈道:“他们开始的确是很像履约,保持我们的合作关系。不过日本最近的汇率又上升了,昨天已经到了87块日元兑换一美元,他们完全负担不了,跟我们提出承认合同,但是要无限期推迟交付时间。我们怎么可能答应?这个已经耽误了我们很久了,我们现在急需。”

  “亲爱的张先生,我依稀记得,去年来到燎原厂我们聊得很愉快,我对你们的产品非常满意,我想,我之前是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导致了我们没有合作,但我相信,我们今后的合作一定会非常愉快的,就像蜜月一样。”

  张元都快被他恶心死了,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话此时不端何时端,他搓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冷静地矜持:“我们的产品的确优秀,所以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很满了。你知道的,我们国内的订单已经很多了。”

  废话,当初你放我鸽子,现在要合作了,先摆起姿态来。否则的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燎原厂成什么了。

  更何况,他也不是说谎,他们的确忙得很。

  开始的时候,是人家这些厂子为了改造而改造,为了升级而升级,就是为了支持他们。但随后,产业循环起来了啊,他们的汽车行业设备升级了,自然造出了更多好汽车。而同时,日本人是怎么欺负他们机床厂的,这事儿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但凡夏国人都知道。

  那还能订购日本的汽车吗?这会儿私人汽车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公用车,从机械部开始,自上而下一概使用国产车,随后这股风气吹遍了整个夏国,国内的汽车销量节节攀升,自然对设备的需求就更多了。

  开始只是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线升级了,随后那就多了,边边角角,但凡能升级的都要升级,他们可不是忙吗?

  此时此刻,卡特可不是当时拍拍屁股不理人的家伙了,他态度异常地好:“明白我明白,不如这样,我马上购买机票,我们见面聊,我一定会让你看到我们的诚意的。”

  等着挂了电话,张元立刻冲向了许如意的办公室,许如意的办公室门没关,等着他到了门口,就听见许如意正打电话呢,对方显然也是熟人胡浩。

  “你说你那边电话都打爆了!?”

  胡浩的声音通过座机的听筒传了出来,“是,都是国外的,有曾经合作的厂子,有没有合作的厂子,都说想要订购我们的数控机床。然后一个个的也不嫌弃夏国远了,都说想要拜访一下。哈哈哈哈,许厂长,我快憋死了,终于,终于我们熬过去了。”

  许如意笑着说:“祝贺你,那就好好接待吧。”

  胡浩哼了一声:“哼,我可说了,我们内贸忙得很,来可以,接单子啊,得看我们能否安排出来生产线。不过你放心,我这度还是能把握好的。咱现在可不是追着他们卖了,这是求着咱卖啦!”

  当然胡浩现在显然忙得很,就说了这两句,那边就有事儿,他匆匆挂了电话,好像是又有个什么客户非说原先跟他接触过,要跟他通电话。

  不过电话一落,张元也敲了门,没等许如意问,他就大声说:“厂长,卡索集团也来电话了,说是想跟咱谈柔性制造系统。我看啊,这日本机床行业一衰落,咱们这可彻底解封了,这是第一家,我怀疑后面多得是。”

  事儿就是这样的,这两年,美妙购物频道推出了无数夏国小工厂,也介绍过无数夏国的机床厂配件厂,那些曾经做下功课,散播的广告都在这一刻起了作用。

  与萧瑟的日本机床市场恰好相反,这一年的夏国机床市场格外的火热,无数的被日本放了鸽子的厂家打了电话,甚至涌入了夏国,尤其是南州市和东阳市,有一阵子,这里的居民对外国人已经完全不好奇了。

  因为实在是来的太多了。

  他们甚至对这些外国人会说什么,都已经门清,他们总会竖着大拇指说:“你们的燎原厂真牛,就是产品不太好买。”

  可以这么说,从1987年开始,属于日本机床行业的辉煌时代戛然而止,而从1987年开始,属于燎原厂属于夏国无数机床厂的辉煌时代,刚刚展开画卷。

第134章 两章合一

  1989年10月。

  许如意带着队伍下了飞机,就上了租好的车,直接开向了宾馆。

  他们这是参加新一届的日本国际机床展,不过,这次参加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夏国国际机床展在明年三月就会正式开展,到时候,就会取代日本国际机床展,成为亚洲最引人注目的机床展。

  其实由夏国举办国际机床展已经是众望所归。

  87年后,日本机床行业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不过终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在这辈子,由于燎原厂的出现,让日本在全世界机床行业龙头老大这个名头不是那么稳当,但他们依旧非常厉害。

  脚踢美国,拳打欧洲,靠着性价比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头把交椅。

  有这样的基础,即便87年的汇率问题导致日本机床行业全部崩盘,当年的机床展还是比较辉煌,参与者众多不说,成交额也是很可观。但余晖终究是余晖,太阳落山后,是要消失的。

  在最后的辉煌仿若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后,日本机床行业迎来了完全溃败的两年。

  他们很多工厂为了自保不倒闭,选择了解除合约,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支付了一笔违约金。可是,在别人排期了这么久后,突然单方面不干了,这导致了他们凭借数十年努力建立的可信形象完全崩塌,可以这么说,原先大家觉得,日本的产品也许没有德国瑞士的那么高精尖,但无论是从服务还是质量价格,都是最值得信任的。

  闭着眼买就可以。

  但现在他们逃避的样子已经完全将这个印象取代了,即便是他们重新振作后,想要再继续寻找合作,信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谁能保证下一次他们不会这么做了呢,毕竟日本虽然看起来歌舞升平,但是个人都知道,他们岌岌可危。

  购买设备可不是买根冰棒,我这会儿吃也可以,明天吃也可以,甚至不吃也可以。

  这都是经过规划的,我的设备更新换代会带来怎样的效益,我新建了厂房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生产,东陆他们将这些公司的计划全部打乱了,就算是采购认为合作过多次可以再试试,他们都说服不了自己的领导,签下合同。

  更何况,因为汇率关系,他们的价格不但涨回了原价,居然还升高了不少。如果没有其他选择,虽然贵和不信任,大家还会去试一试,但现在,燎原厂就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