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219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么一说,刚刚还严厉制止的杰尼斯居然是第一个举起摄像机的人——这是他还富足的时候买下的东西,11月的时候,没有饭吃,他甚至抱着它出去想要换点粮食,可是那会儿大家都在找吃的,即便他降价了很多,也没人要。

  谁能想到,现在居然用上了呢。

  他抱着他的老伙计,拍下了燎原厂车间的一幕幕。

  至于实验室,如果说是其他地方,都让他们发出了声声的惊叹,但这里,是让他们哑然无声的地方。燎原厂开放的区域肯定不是最核心的,但即便这样,他们已经被震惊到了。

  就譬如芯片,他们开始追求的是在强干扰下的稳定性,所以一直在研究真空管,当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无法突破的时候,全世界都是在做芯片了。那么小的地方上要放上成千上万个晶体管,他们的逆向工程开始还管用,但摩尔定律是真实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打破了这条定律,那就是夏国。

  他们仿佛根本不受限制,他们的技术几乎是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迭代,所以,他们的逆向工程是成功的。但是苏联失败了。

  而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130NM制程技术,要知道,这个月,日本半导体行业刚刚宣布,他们突破了180NM制程技术,这代表着燎原厂的技术要比他们快一代的时间。

  可别忘了,燎原厂是后发先至,这十年间,他们走过了日本40年的道路。

  后面,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的发展该多快?不可限量!

  当他们回去的时候,用张超男的话说:“是兴奋而来沉默而归。我这才知道,厂长你干嘛让他们来亲眼看看,我还以为这些年我们广告挺管用呢,没想到他们没当真。”

  “你不知道回来后,他们不是有聚会吗?我听说很多人都在聚会上放这些视频,不少人都看沉默了。娜塔莎说,她的哥哥们也看到了,这么形容的,有种尘埃落定的震惊。”

  许如意哪里不明白,他们都知道夏国如今的蒸蒸日上,只是没看见,就可以不相信,毕竟他们原本是老大哥,如今却是乱成这个样子,但现在,尘埃落定了,夏国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们,但一切真的都在向着好处发展。

  那一片欣欣向荣,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存在。

  当然,沉默过后,则是一种观念的改变,张超男笑着说:“老人们都不怎么说,但是孩子们不一样,我那天送东西给杰尼斯,恰好碰见了他的孙子吉托维奇,吉托维奇显然看过那些录像,他专门在楼下等我,问我在我们的国家,年轻的孩子们有没有理想,他们是不是不会觉得,如何努力也没有希望?”

  “你怎么回答?”许如意问。

  张超男说:“我说有,他们有的想当兵,有的想当工人,很多人想当科学家,每个人都充满理想。吉托维奇说他真羡慕我们,他也想在夏国这样的地方生活,为理想而奋斗。厂长,你说我们的故地重游再时间长一点,看的人再多一些,我觉得会影响很大的。也许老人们还有些固守己见,但孩子们绝对会先接受我们的。”

  许如意只能叹口气:“能来一批是一批吧,这个并不稳定。”

  张超男愕然,她突然意识到,也许,她不敢想象的那件事,就在眼前了。

  的确如此,他们的重返故园活动,只进行到了六月份,随后,就突然被中断了。维克多跟他们的关系已经很好了,他非常直白地告诉张超男:“我只是接到了通知,但为什么停止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也不知道。以我的了解,这事儿你们暂时放弃吧。”

  甚至,出于多年的交情,维克多还说了一句:“其实目前你们在苏联的业务已经很少了,你们对于我们的友谊我们也收到了。”

  他的话只有一半,但任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他肯定知道了什么消息,但却又不能说出来,只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走吧,赶紧走吧。

  可张超男怎么能走呢。

  她和韩小虎就当做什么都没听懂,依旧留在了这里。

  随后的局势越发不稳,很多人的工资都难以保证,自然面临困难的人更多了,燎原厂这边的存货也开始见底,不过有许如意在后方支援,他们倒是还能应对。不过,他们送出食物也从每个月一次,变成了每个月两次。

  又是找回旧友,又是故地重游,此时此刻,燎原厂的名声已经很大了。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在资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但谁都没想到,他们会持续这么久,仿佛在黑夜中的明灯,帮着他们度过这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日。

  甚至,他们还在自己的食物中,收到了这样一封信:“你好,我是燎原机床厂助苏联分公司经理张超男,这是我们分公司全部的联系电话,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竭尽所能。”

  这封信有些人珍而重之的放了起来,譬如亚历山大的遗孀,但也有些人觉得已经麻烦了太多,不再想麻烦燎原厂,譬如杰尼斯,倒是他的孙子吉托维奇偷偷这封信藏了起来。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那些没有援助过夏国,这些年因为各种关系被发展的专家们,他们中间大部分都是普通专家,虽然工资购买力很低,但并不觉得需要这样的帮助。至于一些高级专家,则认为燎原厂并不能帮上他们的忙,事实上,燎原厂送来的食物,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很需要的。

  但所有人都是一个想法,他们能出什么事,燎原机床厂是不是有些过于担心了,他们的国家只是需要调整而已。

  但无论他们怎么面对,这封打印好的信都会放在每次的包裹里,8月有,9月有,10月有,11月有,而在12月的月底,一则消息仿佛如原子弹爆炸一样,在全世界炸响了。

  苏联解体了。

  事实上,那段岁月,在很多苏联人的记忆中,都是绝望和无助。

  他们的国家不存在了,他们的祖国没有了,他们的信仰倒塌了,他们能干什么呢?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变得更糟糕了,解体后,偌大的国家分成了很多国家,俄罗斯开始了休眠疗法,将所有的国企全部推向市场,不进行任何调控。

  这是一种类似于绝处逢生的办法,原先在许多国家实施过,但它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背后有美国的资金支持,可俄罗斯什么都没有。

  原先的物价飞涨已经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现在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多年积蓄全部变成纸。老人的退休工资没有了,青壮年的工资发不出来,即便有跟物价比,也不如几个面包值钱,仿佛在一夜之间,他们绝大多数都变成了贫困户。

  甚至连那些最顶级的专家,因为卢布的贬值,要不是燎原厂定时送来的食物,就要饿肚子了。

  而这时候,他们碰到了两类人。

  虽然已经发不出工资,但是戈尔杰还是每天正常从研究所上下班,可这一天,他下班的时候,碰上了一位陌生人,他喊道:“戈尔杰?!”

  戈尔杰扭头看他,很陌生的一个人,甚至一看就不是苏联人,他严肃地问:“请问有什么事吗?”

  对方笑着说:“你好,我是德国米勒兄弟机床公司的迪穆,我想跟你聊聊。”

  戈尔杰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事实上,自然国家解体,他们这些专家就成了香饽饽了,原先苏联是谢绝欧美人入境的,现在的国家为了靠近美国,所以大开方便之门,很多欧美国家在俄罗斯都可以来去自如了。

  他工作的研究所是做航天航空研究的,他的很多同事都被盯上了,而他,这也不是第一次被人搭讪了。

  他知道对方为什么找他,他的研究方向是空间机械臂,是用来在外太空进行抓取的。而机械臂也是各大数控公司这几年主要攻克的方向,苏联虽然在某些方面走错了道路,但是在航天航空方面,简直是吊打。

  他淡淡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兴趣。”

  他说完,就往前走。

  迪穆并不生气,也不气馁,他直接跟在了后面,“可是,你需要一份养家的工作不是吗?你们这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上几个月的工资倒是发了,可是根本不够生活,你的父母已经没有退休金了,你的妻子和孩子还需要养育。我知道,你很爱自己的祖国,但是,戈尔杰,这不是你的祖国了。”

  他一把抓住了戈尔杰的胳膊,“它是个新国家,你曾经效忠的已经不存在了。你看看这里吧,原先这里哪里会允许我们的存在,但现在,你们的政府正在积极向我们靠拢,它试图挤入欧洲,成为欧洲的一份子,这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如果祖国存在,没有任何原因可以让你们离去,但是它不存在了,你不为家庭考虑吗?在这里有什么呢?”

  “你的父母如何养老,如何面对病痛,那些曾经的免费医疗措施都没有了,你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确保他们的老年生活。你还有三个儿子,你希望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吗?这里的物价飞涨,你的知识和学问换不来一块面包,你想让他们有什么出路呢。”

  戈尔杰站住了,他的确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杰尼斯生了一场小病后,他们根本付不起账单。为了这个,他无比期望发工资,可是,即便少的可怜的工资,也没有如期发放。

  他去找领导问询,领导的回复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我没有办法。

  未来在哪里?他看不到。

  迪穆的话,让他再次想到了这两天思索的问题,然后给了他新的启发,对啊,这里已经不是他的祖国了。虽然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人,但一切都变了。

  迪穆以为触动了他,他进一步劝说:“我们能给你一年三十万美金的待遇。这些钱可以让你生活比过去更富足。考虑一下吧。这是我的名片,还有我们公司的资料。”

  戈尔杰显然不适合长时间劝说,迪穆很懂,所以给了东西以后,就离开了,当然,他留了一句:“我明天会再来找你,到时候我们喝一杯聊一聊。”

  戈尔杰回过神的时候,对方已经走远了。

  他手里拿着名片和资料,倒是没有扔,而是慢慢走回了家,家里,妻子正在做饭,戈尔杰回来,卓娅就说:“今天只能吃土豆了,好在我们还有一罐牛肉罐头,今天就是15日,晚上燎原厂会送来新的食物,谢天谢地,要是没有他们,咱们怎么过日子。”

  不过,卓娅说完后就发现了丈夫的不同,他坐在饭桌上,仿佛在思考。

  卓娅走过去,看见了他手里的名片,还有资料,如今这种事已经不罕见了,不少人离开了故土,寻找新的生活。他们的朋友中也有不少。但是,像是戈尔杰这样的专家,走的还是少数。

  毕竟,日子没有到过不去的时候,她没想到,他们也轮到这一天了。

  她轻声问:“你怎么想?”

  三个儿子应该是看到了父母的不对劲,偷偷向外看着,因为生病,已经搬到一起住的杰尼斯夫妇,也走了过来。

  戈尔杰终于说道:“我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我的祖国已经不在了,为了生存,我们的确得做点改变。”

  卓娅看着名片:“你要去这里吗?他们可靠吗?”

  戈尔杰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我想这没有什么必要,如果必须离开的话,我想我应该找一个我了解,接受也喜爱的地方,纵然那里可能没有那么发达,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给了我们太多的支持,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土地,我无法不选择他们。”

  听到他说起这些的时候,本来有些担心的卓娅忍不住擦了擦眼泪,“哦亲爱的,我同意你的想法。”

  而杰尼斯夫妇也拥抱在了一起,如果真的需要选择,他们更愿意去相信,一直在帮助他们,即便到了如今,欧美的公司们都动起来了,可依旧只知道送食物给他们的那个伟大的工厂,那个伟大的民族。

  老三已经跳了起来,他兴奋地大喊:“我知道,我知道是哪里,是夏国,是燎原厂,我喜欢那里,我们要去那里吗?”

第141章 第141 章

  当张超男跟着工作人员敲响了戈尔杰家中大门的时候,迎接她的,则是咚咚咚的脚步声,然后打开门,他们家老大吉托维奇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年轻的孩子对于国家的更替没有什么感觉,他脸上都是兴奋,他讨厌这个地方,他的父亲明明那么优秀,他的母亲明明那么操劳,可这里填不饱他们的肚子。这一年多,他们都是靠着燎原厂对于爷爷的资助生活下来的。如果没有燎原厂,他不知道他们会成什么样子。

  大抵会像是他有的同学那样吧,从健壮变得面黄肌瘦,从神采奕奕变得眼神麻木。

  他真的特别感谢燎原厂,当然,他自认为并不是个肤浅的孩子,因为别人给吃的,就礼赞对方。他之所以心悦诚服,是因为燎原厂这样做的时间和动机。

  他们是为了回馈曾经的帮助,才赠送他们礼物的。他们并不是在苏联发生危机的时候,才拿出食物进行投资,他们从进入苏联的那一刻起就这么做了。

  他们是真正的知道感恩的人,是他们的朋友。

  每每看电视的时候,当看到燎原厂的广告,他就特别认真,他对上面的每一帧画面都了如指掌。他从小受到了爷爷和爸爸的熏陶,对于机械特别感兴趣,他曾经想过,以后他会是一名出色的研究人员,总有一天,他会在自动化上有所建树。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即便他爸爸天天熬夜加班,也不曾换来安稳开始的吧。他的理想工作环境,就变成了燎原厂。

  尤其是在爷爷去了夏国之后,他目瞪口呆地看着爷爷拿出了旧照片做对比,那个地方,曾经那么穷困,可如今却如此蒸蒸日上,这种并不是单指燎原厂这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很先进的工厂,而是包括了那些普通的工厂,他们每个人都在明天而努力,但爸爸不同的是,爸爸不知道努力会是什么样,他们知道。

  吉托维奇这才后知后觉,他原先不是对国家没有什么留恋,是他从小听着爷爷和爸爸说了这个国家那么多美好,那么多奋发,可当他长大后,他却发现跟父辈们形容的完全不同,他有的只是对未来的茫然,他不知道该怎么去爱。

  这种怅然可能会存在一时,也可能会伴随他一生,但此时此刻,年轻的孩子,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安稳的生活,可以追寻梦想时,还是兴奋的。

  他笑着说:“张经理,谢谢你。”

  张超男和另一位工作人员,用收缩拖车将几个大箱子拉进了他们的房间,平时的时候,戈尔杰他们都会一边道谢,一边连忙将东西搬出来,不耽误他们的行程,可今天,戈尔杰没有动,而是看着她,仿佛有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张超男已经跟他们一家相处了太久了,更何况,如今多少人都在试图挖人,怎么可能没有预感呢。

  她干脆挑明了:“戈尔杰,你是有话要说吗?”

  戈尔杰这才点头,他小心地问:“是这样的,我们很感激你们的资助,让我们可以吃饱穿暖,但是这么长久下去,恐怕不太合适。”戈尔杰其实也没有求职过,他毕业就分配工作了,这让他很难开口,不过,他还是走出了第一步,他要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啊。

  “在苏……哦不俄罗斯,如今我的薪水没有你们的帮助是难以养活家人的,所以我想找个其他工作,我不知道,你们是否需要机械方面的研究人员,我主要研究的是空间机械臂,这个东西是外太空用的,当然,其实是可以民用的,不过我们还没有落地,我……”

  他结结巴巴地介绍自己,张超男没有让他说下去:“真的吗?戈尔杰先生,真的吗?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才,可是,我们很怕提出这些会让你们觉得,我们是在趁火打劫,如果您愿意的话,当然没问题。我们太欢迎了。”

  跟着许如意多年,张超男有刻意模仿,也有耳濡目染,说话办事,跟许如意风格很像,她真诚地说:“我知道机械臂,我们厂也有这个项目,不过目前技术并没有太多突破,您放心好了,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

  这话一落,本身紧张的戈尔杰和卓娅都松了口气,他立刻说:“那太好了,这是我的简历,我唯一的要求是,带着全家人,包括我和妻子的父母。”

  张超男拿到简历,又说了一些寒暄话,这才离去。

  却不知道,大门一关,双方都有些激动。

  吉托维奇简直是兴奋坏了,他终于要去已经不知道幻想过多次的燎原总厂了,他可听见了,他们需要爸爸这样的人才。其他两个孩子,同样很兴奋,跟哥哥一样,他们认为那里是可以寄托梦想的地方。

  倒是大人们,要复杂得多。他们有兴奋,也有惆怅。

  远离故土,脱离过去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信仰说拜拜,对于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但是去到一个有温度的,可以更好生活工作的新地方,又让他们觉得松了一口气。

  戈尔杰拍拍妻子的肩膀:“会越来越好的。”

  倒是老杰尼斯却看得更开:“走吧,人先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