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221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半个月前,车间已经正式交付,目前正在试运行中。

  恰好国际机床展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三届夏国国际机床展举办的日期,许如意和南河汽车厂厂长余为怀商量了一下,燎原厂要推出全自动车间,正好拿着南河汽车厂当样板间。

  许如意自然没事要多跑两趟。

  不过今天真的阴沉沉的,她看了看后就说:“那就不去了,不差这一趟。你等会也早点下班吧。”

  潘华点点头,笑着说:“厂长,今天不吃食堂了吧。”

  许如意一听就笑了,今天许为民回来了,她肯定不吃食堂了,许如意点点头:“大厨到家,我也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她本来平时还有个改善的地方,就是郭培生那里,苏梅阿姨的手艺可是真棒,许如意每次都能多吃点。但郭培生去年退休了,夫妻俩忙活了一辈子,说是要出去转转,这不,趁着秋高气爽旅游去了。

  许如意这一个月,天天往食堂跑了,虽然食堂的饭菜很不错,但跟家里做的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一下班,她就直接下了办公楼,穿过燎原总厂的林荫大道,从北门出去,过了马路,就到了他们的家属院。

  如今燎原厂的家属院可是不小,这一块分了南区北区,住的都是燎原总厂的工作人员,但不是全部。他们的产学研中心已经完全划拨出来,在市南郊建立了基地,旁边还有新晋投产的机器人公司,那是专门生产机械臂的。所以那里也建了个不小的家属院。

  她一进去,就有个小金毛窜了出来,大概是跑的太快了,一下子撞到了她跟前,让她抱了个满怀。

  这小家伙许如意认识,是前苏联来的电气专家叶梅丽雅莎的小女儿萨沙,只有三岁大,虽然年纪小,但体力特别好,天天在院子里跑跳,听说六岁以下无敌手。这会儿,算是撞到了许如意的手掌心里。

  这小丫头长得太可爱了,许如意也没放她走,笑着说:“你撞到我了,这可怎么办?”

  萨沙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许如意了,很有经验,直接上前吧唧一口,给许如意了一个大香香,然后才用带有口音的汉语说:“对不起。”

  燎原厂从前苏联带走了三千多位专家,留下了一千余位,他们的家属和孩子,加起来五千余人,是个大群体。

  本身许如意为了他们的到来,早就提前建好了家属楼,不过为了让他们能更融入燎原厂,融入夏国,所以这个家属楼并没有直接分配下去,那会形成一个小圈子,很难相互融入。

  她是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将一部分愿意搬迁到新房子的夏国原职工搬到了新家属楼,然后将这五千人按着家庭打散了安排进了家属院。

  燎原厂职工六千人,加上家属孩子足有两万人,这五千人看起来很多,不过这么一融入,就不显得多了。

  夏国文化天生具有包容性,更何况夏国人又热情又好客,这一年多下来,本来因为苏联解体而战战兢兢的众人渐渐安稳下来,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孩子们则适应的更快,尤其是萨沙这种年岁小的,被夏国的孩子们带着玩,如今都会结结巴巴说不少汉语了。

  萨沙非但会道歉,还会传小道消息呢:“厂长,有人买大汽车了。”

  许如意倒是不意外,上辈子,夏国汽车产业和机床产业一样羸弱,随着引进外资,国产汽车几乎完全消失,市场由外资和合资说了算。那是什么价格,夏国人平均工资几千块,他们的旧车型就敢卖十几万二十万人民币。

  那会儿都是公家和开公司的私人老板买车,老百姓都是骑着自行车,谁家有个摩托车都是了不起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燎原厂凭借一己之力带动了夏国的机床产业发展,用十年的时间追上了人家百年的发展,现在国际上但凡提到机床,谁不知道夏国的机床物美价廉,而这种质量好价格低可不是某个机床厂,而是整个夏国的机床产业大部分都做到了。

  至于提到数控系统,那燎原数控系统是越不过去的存在。

  原先日本机床称霸的时候,主打一个性价比,比我们便宜的没我们质量好,比我们质量好的没我们便宜。但燎原厂带领的夏国机床行业完全不同,他们是比我们便宜的没我们质量好,比我们贵的,还没我们质量好。

  不选夏国不选燎原厂选谁呢。

  当然最妙的是当年日本的那一步封锁,他们当年试图在最关键的时刻将燎原厂打压下去,除掉这个后患。但却造成了谁也想不到的两个结果。

  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市场,让燎原厂无路可走,他们放弃了利润,甚至是赔钱卖设备。这在当时看,是疯狂却也可以理解的举动,可谁能想到,美国如此霸道,汇率大幅度飙升,直接让他们血本无归,机床公司倒闭了九成,四十年奋斗路完全坍塌。

  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已经断崖式下降,很多地方都陷入了低迷状态,燎原厂最近有人去日本出差,回来的时候还感叹,日本现在感觉整个社会都垮塌了,所有人看起来都灰沉沉的。

  而他们让出的位置,恰好被燎原厂收入囊中。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封锁,燎原厂被迫开始内贸之路,原本大家是为了支持燎原厂才来订购设备,有的厂子甚至是将原计划提前。外加美国日本都倒闭了大量的工厂,设备全部由夏国进出口公司挑选回收,低价转卖给了国内厂商。

  谁能想到,这种大规模的更换设备,让夏国的制造业焕发新春。

  原先他们设备差,很多东西是想做也做不了。换了设备就不同了,原先想都不敢想的零部件,现在都可以做出来,甚至精度高的不得了,基础打好了,夏国工人本身就很厉害,还能差吗?

  最明显的就是夏国的汽车,人民汽车珠玉在前,大家都学聪明了,设备要跟上,质量要狠抓,设计可以先购买国外服务,再慢慢培养,这么一来,大家的小汽车虽然不如国外的先进,先进的电喷技术也没用上,不过,胜在一个皮实耐用加安全。

  更何况,他们便宜啊,前几年的时候卖三四万人民币,如今有的厂敢卖两万八。

  这价格,别说进口车了,合资车也没能打的。

  而这个价格,许多双职工家庭可以想想了。所以,这两年买车成了新时髦,尤其是燎原厂,本身工资奖金就高,更是走在潮流最前端,最近有人陆续提车,所以许如意听到有人买车了一点都不惊讶。

  她点点头跟萨沙说:“所以,你是知道院子里有大汽车,还来回乱跑?”

  萨沙的笑脸一下子没了,她这会儿委屈极了,觉得很不对劲,为什么她明明是跟漂亮的厂长说悄悄话,却被批了呢。

  这表情让许如意哭笑不得,摸摸她的小脑袋说:“所以,只能这样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两颗糖,冲着萨沙说,“这两颗是奖励给你告诉我新消息的,我很喜欢你的分享。但是,你乱跑乱撞很危险,扣一颗,只能给你一颗了。”

  这法子果然好,萨沙本来以为什么都没有了,没想到还有一颗糖,顿时不伤心了,但是,她瞅瞅被收起来的那颗,小声说:“我以后再也不跑了。”

  许如意回答:“那下次奖励你。”

  这会儿萨沙才满意,等着她甜蜜蜜地回到奶奶身边的时候,慈祥的老太太笑着跟许如意打招呼,因为常年跟着老太太们聊天,她已经能听懂一些汉语了,她说:“谢谢。”

  显然,他们对萨沙顽皮的事情毫无办法,许如意是帮忙了。

  许如意往前走,又跟许多人打了招呼,终于看到了那辆大汽车,是一辆漂亮的蓝色汽车,不看牌子,许如意都知道,这是南河汽车厂的新车型,当时他们问许如意,有什么好建议的时候,许如意就说:“你们的汽车太呆板了!靓丽起来吧。”

  果不其然,90年代的夏国,正在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人们的收入在提高,生活有盼头,理想终归会实现,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灿烂的,这样靓丽颜色的汽车,一经推出,就成了都市丽人们最喜欢的车型,卖的相当好。

  她走过去的时候,恰好在车里收拾的人抬起了头,许如意看到了主人的样子,她直接站住了:“原来是你买车了。”

  张美义连忙下车,笑着说:“是,从学校和产学研中心来回跑,还经常加班,等班车太浪费时间了,买台车方便。”

  此时的张美义已经跟过去那个小姑娘完全不同了,她在鼓励之下考上了大学,学的就是材料专业,研究生的导师就是产学研中心的研究员,所以毕业后又回到了燎原厂。

  这些年下来,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还在南河工业大学有了教职,如今走出去,人人都会叫一声张老师。

  许如意点点头:“是方便。你忙吧,我回家了。”

  张美义笑着说:“赶紧回去吧。”

  许如意又走过了几栋楼,才到了家。还没进去就瞧见小豆包在院子里挖土。

  这是许吉祥的女儿,叫做苏晴晴,小名就叫小豆包,苏景然看着她。这会儿瞧见许如意,小豆包立刻就放弃了最爱的挖土事业,冲向了许如意的怀抱:“姨姨!”

  许如意又抱了个满怀,她只知道许为民回来了,没想到许吉祥一家子也过来了,笑着问:“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小豆包才两岁,说话已经有模有样了,她不准爸爸回答,自己在那儿说:“到了老大一会儿了。”

  这一看就是学大人呢,许如意乐的要死,抱着她就进屋了。

  就瞧见许吉祥和许为民坐着看电视,厨房里有人正忙活,许如意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果不其然,许为民笑着说:“本来我想露一手呢,这不,谢大哥来了,我就被赶出来了。”

  谢大哥就是谢璋,这两年表现的越发明显,一开始还知道找个理由——就是那个开机广告的事儿,这么简单的事情明明签了合同按期付款就可以了,结果他非要一年一签,换个广告也要打个电话给她确认一下,许如意开始烦的不得了。

  再后来的理由就更正当了,他们的液晶电视真的研制成功了,开始投产,许如意燎原厂部分设备支持,跑的特别勤快。

  如今,根本就没有理由,经常过来,知道许如意不会做饭,每天都吃食堂,所以开始自带食材,来了就钻厨房做饭。当然,都会打电话征求意见。今天大概是因为许为民在家,打电话的时候许为民接的,所以人来她不知道。

  许如意就去厨房看了一眼,谢璋穿着白衬衣,身上系着个小围裙,倒是挺好看的,显然早就听见她的声音了,许如意一过来,他就递了个小碗给她:“炖的土鸡,你帮我尝尝味道。”

  碗里是挑好的鸡腿肉。

  然后就把许如意撵出去了,“这里味道大,出去等吧,马上开饭。”

  许如意和洗好手的小豆包分享了两块鸡腿肉,饭菜就好了,到了饭厅才瞧见,这哪里是普通家庭聚餐啊,这简直是山珍海味大聚会,恨不得能摆的都摆上了。刚刚许如意端着小碗出来,许吉祥就忍不住跟许为民挤眼睛,意思是你瞧这俩,不过许如意威压太重,她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但现在,许吉祥终究忍不住,“谢大哥,你这也太隆重了。”

  谁料许如意笑着说:“他这是请大家一起庆祝呢,他们的液晶电视卖火了!”

  这一说,所有人都看向了谢璋,谁都知道,这些年随着夏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电视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买的电器,很多电视厂家都赚疯了。别的厂家赚钱是连忙扩大生产。

  唯有谢璋这边,却是投了大部分的钱去研发什么液晶电视。

  不少人都觉得他傻,明明基础这么好,不知道全力以赴,要是被别人赶超了,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但谢璋不为所动,每年雷打不动拿出利润的两成进行研发,年初的时候,他们终于成功了。

  液晶电视是在今年六月投入了夏国市场,更大更薄更清晰,最重要的是,价钱也没贵太多,一经推出,迅速占领了夏国电视高端市场,加上他的黑白和彩色电视,一举占据了夏国电视市场大半江山,谢璋成了名副其实的夏国电视大王。

  而今年秋交会,他也带着液晶电视去了展会。

  许吉祥他们立刻兴奋起来:“真的,谢大哥,定了多少出去?”“姐说卖火了,肯定特别多,有没有五十万台?!”

  谢璋看了一眼许如意,这才说:“不是五十万,是两百万台。”

  这数可真不少。

  一台液晶电视的价格是1000美元,这是两个亿美元的成交量!

  别说许吉祥和苏景然这俩做生意的,就连许为民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都惊呼:“这么多?”

  实际上,液晶电视对于那些显像管电视,无论是从外观还是画质,都是降维打击。

  如今的夏国,已经不是过去闭塞的夏国了,一方面无数外国公司来这里开设分公司,无数外国人来到夏国工作,他们当然知道液晶电视被研发出来了。

  另一方面,夏国的宣传也开始变多,非但国家层面,企业们也学着燎原厂,在那些潜在客户的国家上报纸登电视放广告。谢璋就花了大价钱登了广告,将液晶电视宣传的全世界都知道。

  所以,来广交会的外商们,很多就是冲着液晶电视来的,怎么可能不卖火呢。

  谢璋笑着说:“干一杯吧,敬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也敬为祖国繁荣而努力的人们!”

  10月20日,第三届夏国国际机床展正式开幕,无数机床厂和采购商从全世界蜂拥而至,而这一次,所有的焦点都在燎原厂身上,有人传说,他们推出了全自动车间,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

  谁不好奇呢。

第143章 第143 章

  参展商因为要布展,需要提前三天到达。

  倒是采购商们,却不需要这么早,着急点的提前一天到达,不着急的甚至还有最后一天到的。

  不过夏国的国际机床展还是不太一样,别的都还好,就是燎原厂的产品供不应求,人家倒是都接单,但是什么时候能发货,得看排期。这种情况下,早一天定那就是早一天拿到货,谁也不愿意落后。

  所以,开展前一天,到南洲飞机场的航班几乎全部都爆满。

  不过到了南州,不少人都觉得,呦呵,南州市跟两年前比,可是变化不少。

  首先是机场,南州又不是大地方,原先的机场航班并不多,一直破破旧旧的,根本没有维修。但从前几年开始,南河省就已经划了新地块兴建机场,现在一落地的感觉就是,呦呵,这还是南州吗?看起来也太先进漂亮了。

  不少人都议论纷纷:“这是新建的吧,南河真是变化巨大。”

  “感觉比我们城市的机场要好多了,我们的机场已经太老旧了,可是一直没有翻新,我喜欢这里。”

  倒是来自日本的采购商青山勇太,他是著名汽车公司飞跃公司的采购,他此时关注的却不是建筑的大小,新旧,他看向的是向着他们驶过来的客梯车,这种客梯车他依稀记得夏国原先都是进口的,有的来自于欧美品牌,他们日本的也卖了不少,主要是夏国汽车行业水平太差,根本生产不了这样的汽车。

  可是,现在这台客梯车的车标不是任何一个熟悉的牌子,等着下飞机的时候,他排在了前面,问向了旁边的空姐:“请问,你们的客梯车是哪里生产的?”

  他们坐的夏国航空,所以空姐就是夏国人,她往下看了一眼笑着说:“这是南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成产的客梯车,目前整个南河机场配套的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客梯车。”

  青山没想到,居然是夏国的汽车,他不由看过去,可是无论从什么方面看,这辆客梯车也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