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53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姐弟三个人就这么并排着慢慢往家走,冬天的日头落得很早,没到家就已经天黑了,街道上只有微弱的灯光照着。

  可就这样,三人也没什么害怕的。

  许如意跟他们讲讲自己去干了什么,见识了什么,他们听到许如意连厅长都见了,一个个惊奇的不得了。许如意则听听他俩上学的见闻,这么说了一路,还把热乎乎的地瓜吃了,就到家了。

  家里还有许为民炖好的排骨,这会儿吃了地瓜已经不饿了,一人喝了碗汤吃了两块肉,晚饭就解决了。

  等着写完作业,熄了灯,许吉祥就把被子放在了许如意的身边,靠的特别近,“姐,我想跟你一个被窝。我的被子盖上面。”

  许如意有什么不同意的,“好啊。”

  等躺在了一起,许吉祥还冲着外面喊了一声呢:“哥,我跟姐一个被窝羡慕吧。”

  许为民的回应是:“哼!”

  许吉祥就是个小八哥,说了一晚上了,还有些没说够,又叽叽喳喳给许如意说了半天不让许为民知道的小秘密。

  譬如说班里有人给她写情书,她没同意等等。

  到了最后,她没说的了,还不想睡,就搂着许如意的胳膊,许如意才问:“今天怎么回事?”

  许吉祥蹭了蹭许如意的胳膊:“姐,我就知道你会问的,我也不是故意不告诉你。是去年毕业的一个姐姐,没考上大学,今年复读了,结果月考成绩很差,她家里的妹妹也上学呢,实在是供不起了,家里的意思就是不让她读了。”

  “我俩是打水的时候认识的,她明天就回家了,今天过来跟我告别。”

  “她家里让她干什么?”

  “等招工吧。反正不读书就少一笔开销,一个月吃饭住宿也不少钱呢,更何况,她还能在家里帮忙干活。”

  许如意没想到是这事儿,不过也挺正常的,这年头家里都不富裕,上个学不容易。“好招吗?”

  许吉祥这个还是知道的,毕竟当时许如意在读中专,家里又欠钱,她和哥哥都不想读大学的,准备毕业就招工,所以没少打听。

  “等机会,主要她是农村户口,又是女孩子,不是所有的工种都能干,像是煤矿啊这些,都是要男同志的。”

  许如意就问:“这种等招工的高中生多吗?”

  许吉祥可是知道姐姐的本事的,她这么问就说明她有法子,她一下子就精神了:“姐,燎原厂要招工吗?”

  “不是现有的几个厂子,是一个在筹备厂子,需要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来做学徒工。”

  这个就是许如意跟陆时章提过的工艺工程师,当然还有销售工程师。

  工艺工程师是协助大家购买新设备的,对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譬如制定选配方案,按着客户的需求进行工艺实验,还有指导安装试用等。

  销售工程师则是懂技术的销售员,他们需要走出去推销,能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推销产品。

  许如意肯定是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服务厂的,这是里面的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所以要求也高,要有比较高的学历,还得能放下身段愿意学技术。

  许如意本身想着,问问郭培生看看怎么招工更合适,没想到许吉祥这边就有这样的人。

  许如意把要求一说,许吉祥立刻点头:“有不少呢,考上大学的才是少数。没考上的,就算是城里的,也好多没工作,现在招工的少,好多都干着临时工等顶替呢。”

  顶替是这年头的特色,就是作为职工的父母退休后,空出来的名额,可以给自家的儿女。

  这一方面限制招工人数,另一方面这年头的人生孩子也早啊,高中毕业18岁,往往父母才40出头,离着退休十几年呢,那等工作真是望穿秋水。

  结果就是大龄没正式工作的青年特别多。

  许吉祥就问:“姐,你们什么时候招工啊,我告诉王璐去,她肯定愿意。”

  许如意就说:“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等需要了,就会有通知,你先告诉她,让她好好准备,即便我们厂没有,也会有其他厂这样招工的。”

  许吉祥点头,不过这会儿终于情绪不低落了,“姐,有你真好,你不知道,我看着她就想起了你,想起了我和哥,你那会儿上中专我们都心疼死了,都觉得毁了你一辈子,我和哥都想高中毕业就不上了。没想到……”

  “没想到我还挺厉害,现在不仅能供你们上学了,还能让其他人也有工作。”

  许吉祥点点头,“我姐最厉害了。”

  第二天,许如意就去了燎原厂,郭培生显然已经知道她回来了,在厂里等着她,见面后,许如意就把报告的副本给了郭培生,在他看的时候,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想带着技术人员参与进去,同时咱们厂也进行筹备,毕竟除了东阳厂,有这种设备升级需求的厂家还很多,到时候都可以服务。”

  郭培生就说:“那你得先准备着,这活要干的话,得要技术人才,咱们厂的技术员水平一般。”

  许如意也是这意思,要是行的话,就不会锅炉漏点都解决不了了。

  这事儿她也想过解决办法:“如果只是一台机器的话,我配上两个助手完全可以。这只是一个技术加中介的工作,我来负责出维修方案,沟通购买原件,指导安装。其他都可以让需要升级的工厂工人动手。”

  “如果以后多了的的话,上百台机器,光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我想的是这样的,我需要一个团队。恰好这次东阳厂升级,可以提前将这个团队拉起来。”

  郭培生的担忧也在这里,“去哪里弄这么多人?”

  “红星厂可以分出一部分。”她把跟杨又春说的话说重复了一下,“现在还不知道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会不会要我们的人,但是我觉得提前准备没问题,毕竟他们不用,我们以后也用,反正现在也是闲着,不如趁机培训。”

  如果是一般人,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如此大动干戈,肯定是不行的。

  但郭培生太了解她了,二分厂早就空出来了,这事儿是她认定的事儿,自然支持。

  郭培生点头:“这个可以。”

  他以为这就够了,毕竟红星厂的大专毕业生足足有105个人,这里面懂技术的就有六十多位,足够许如意施展了。

  哪里想到,许如意还有打算:“到时候光明厂也可以租赁了,那边技术科工艺科还有其他的相关科室,就有上百人。我上次还仔细看了看,居然还有英语专业毕业的,足够了。”

  虽然早就定了,要租赁光明厂,但毕竟没到手,郭培生根本就没想起这事儿,这会儿是哑然失笑,点头说:“对,那就足够了。”

  这样一份报告,许如意可是知道,省厅那边肯定是开会先讨论,再找人论证,即便是认为可行,还要进行人员挑选。

  所以她这边的时间其实很足。

  第二天许如意就去了红星厂,跟薛红英聊了后,就先将二十人的技术队伍抽调了出来,提前培训。

  设备的检验维修是个大课题,这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许如意的法子最简单,从基础开始。

  她给刚刚认识的郭海英,傅君他们打了电话,问问教授们自己方便吗?如果不方便有没有得意门生,来给技术员上上机床的专业课。

  机床是各个厂都配备的设备,郭海英他们只当是许如意在提高整个燎原总厂的技术水平,也没多想,何况她给的课时费又高,问清楚了她的要求后,居然都是教授来。

  许如意拿着各个教授报来的时间,觉得这可太实惠了。

  等着郭海英给这部分技术员上了两节课后,许如意终于收到了陆时章的电话。

  陆时章的声音非常的清溪:“许厂长,东阳厂设备改造升级小组成立了!我正式通知你,后天来省厅报道。你在组内担任的职务是顾问。”

第36章 三章合一

  陆时章给的报道时间是下周一。

  他还给她介绍了一下这个工作组的组成:“组长是进出口管理处处长周雄安,副组长是东阳厂分管技术的副厂长高林,组员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由这次的鉴定组专家组成,分别是郭海英、傅君、雷大诺。一部分是进出口管理处的科员齐丰年、任晓友,外事处的翻译吴海棠等,一部分是东阳厂原本的技术人员。”

  “你是唯一的顾问。”

  这里面,原先南河重机械厂的人都没参与,显然上次只是借调,至于进出口管理处许如意倒是有些熟悉——上次张维不就是跟周雄安吵了一架,他们才能把收缩推车报上去。

  许如意没想到,这次又见面了,还需要合作。

  许如意又问:“我们燎原厂的技术员能不能用上?”

  陆时章点头:“能,不过不是这时候,东阳厂还是以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为主,毕竟他们更熟悉机器。你不是在培训吗?以后会有机会的。”

  这不就是说,以后这种事还让她参与,许如意就放心了,聊起了其他事:“这次有周末吗?”

  实在是上次那种天昏地暗地忙,短时间可以,可长时间她还有本职工作呢。

  陆时章肯定地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还担任着厂长的职务,有创汇任务,我们商量决定,你可以机动。没事就可以回燎原厂工作,也给你安排了一个有电话的办公室。”

  这可太方便了。

  虽然现在燎原县这边有郭培生,红星厂有薛红英和邬汇雍,其实日常生产都不用她分心,用郭培生的话是:“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你带路我们跟着走,这样咱们才能走的又快又好,这些日常,我们都能处理得了。”

  更何况,最近燎原厂也提起了一部分新干部。

  譬如李远征已经是一分厂锅炉厂的办公室副主任了。

  至于销售这方面,王川华继续兼任锅炉厂和木艺厂的供销科主任,但刘晓红去了红星厂,目前担任供销科副主任。

  技术科这边,燎原本厂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如今徐磊在红星厂,这边有老大姐秦亚楠盯着,虽然她水平一般,但对燎原本厂和木艺厂都比较了解,为人负责勤恳,是个不错的守成对象。

  许如意将报道时间跟郭培生说了,叮嘱郭培生将锅炉生产许可证申请一下——1980年锅炉行业还不标准,甚至连准入资格证都没有,这也是燎原厂想转产就转产的原因。

  但显然这是不行的,后来锅炉事故频发,国家很快重视起来,在1982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也限制了锅炉行业生产标准,只有取得锅炉生产许可证,才可生产。

  当年全国500余家锅炉厂,最终只剩下了两百多家,剩下的都被淘汰了。

  如今,燎原厂有产品有实力,自然是早早打报告为好——虽然现在没有出台,但这一切都是有记录的,当初政策下来后,第一批拿到生产许可证的,就是曾经预申请过的这些厂家。

  郭培生自然记得这事儿:“你放心吧。那个帐篷和天幕的材料,我也有眉目了,说是海市的一家纺织厂进口了日本的津田驹喷水织机及配套的前织设备,现在能够生产涤纶牛津布了,你不说这是最好的天幕和帐篷材料吗?”

  “我已经和薛厂长说好了,带廖小玲过去看看。”

  这不仅仅是帐篷和天幕的材料,还是收缩推车内胆的好材料,恰好红星厂是有工艺科的,里面有位技术员廖小玲是学习纺织材料的,红星厂原是汽车装配厂,她是专攻汽车座椅材料的,现在恰好用上。

  许如意没什么不放心的。

  倒是回家跟许为民许吉祥说这事儿的时候,他俩有点不高兴,毕竟才回来几天啊,只是俩人都是懂事的孩子,谁也没说出来。

  许吉祥给许如意放了两本小说:“你别天天弄你那些数据,看得人脑子都木了,也要学会轻松一点,有空看看小说。”

  许为民给她炒了超级大的一罐辣椒肉酱:“多吃饭。要不许吉祥都比你胖了。”

  许如意:……

  这个她还是不比了。

  倒是惹得许吉祥气得不得了,追着许为民打:“我哪里胖?哪里胖?我是长个了。”

  是的,在家庭条件好转半年后,许家人的面貌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瘦弱,变得健康,连肤色都从原先那种病态的苍白变成了健康的红润,头发也都黑亮起来。

  然后他们的个头也猛地窜高了,许吉祥从一米四四窜到了一米五,许为民也从一米六二窜到了将近一米七,起码不像是小学生了,而且还有继续快长的趋势。

  原先大家都说,许如意长得漂亮。那是因为她长个的时候,家里父母还在,起码能吃上饭,但是到了许为民和许吉祥两个,他俩彻底是饿大的。

  如今,原本的样貌终于展现出来,整个家属区都说:“老许家的三个孩子,可是真好看。”

  许如意叮嘱:“不要减肥,先长个再说别的。多喝点牛奶。对了,电话过几天来安装,你们别忘了。”

  许如意还是把电话安上了,虽然花了不少奖金,但是总是出差,这样才放心。

  等着一切安排好了,周一一大早,王石头开车送许如意去东阳市。

  东阳市离着燎原县是四个小时的路程,报道时间是周一早上11点前,两人赶早不赶晚,五点就出发了。

  一上车许如意就感到了不同,后车座上放了个绣着蓝色小花的枕头,前后之间还加了一道挡帘,王石头笑着说:“这样你中途能睡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