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6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听到有电话找她,许如意已经猜到可能是她的投稿了——这年头个人很少有电话,只有各个单位安装,她社会关系简单,只有报社。

  果不其然,许如意一接电话,里面就传来一个温润的女声:“你好,我是锅炉报读者来信栏目的编辑姜红,我收到了你关于锅炉过热器过热的稿件。”

  姜红是个很热情的人,许如意只说了一句我是许如意,姜红已经将来意说了:“你的稿件质量非常高,不过我有些问题想问问你,请问你在燎原厂是什么职位,你在这一次来信中未曾提过关于大成厂只言片语,你们大成厂的来信是什么态度?”

  许如意一听就明白,厂里的态度决定了姜红对她那篇稿件的评判,这有些不公平,毕竟许如意是个体,她如何去左右燎原厂,但对于一个行业报来说,这又是必须做的,风气的引导至关重要。

  许如意并无半点不悦:“我目前是燎原机械厂分管技术副厂长,兼锅炉攻坚小组组长,我给你寄信的时候,刚刚毕业分配到燎原厂,所以没有写职务,也对此事没有任何解释。但我现在作为组长,可以很明确地告知您,我们非常重视,已经完全解决了锅炉漏点问题,我已经写成了文章,在两天前寄给了你们。”

  许如意话中含金量也太大了!

  “等等,一封信也就一个多星期就寄到了,也就是说,你以几天的工龄就当了副厂长?你做了什么?漏点问题这么难,真的解决了吗?你们不是一个刚刚从机械厂转产锅炉的小厂吗?怎么有这样的科研力量?”

  许如意本来就是为了引她兴趣,解铃还须系铃人,燎原厂这臭名声,是从锅炉报开始的,就得从锅炉报澄清。

  她笑着说:“我们现在正在对大成厂锅炉进行维修改造,大概需要五天时间,随后就会将这台锅炉送回大成厂。姜编辑,你有没有兴趣,来进行跟踪采访?看看我们燎原厂到底是什么样?”

  这提议可太吸引人了!

  姜红怎么可能不愿意,她可太感兴趣了,“我愿意!”

第7章 7

  许如意挂了电话,就瞧见邬汇雍在侧耳听。

  这会儿一抬头,两人目光相对,邬汇雍刷地转过了头,还是不想搭理她。许如意哭笑不得,只能跟李远征打了声招呼,结果回车间了。

  三天后,姜红就已经到了燎原厂,她也没打电话,而是一路问路过来的,许如意接到门卫王石头的通知时,她已经跟聊了半个小时了。

  许如意连忙从三车间出来,一打眼就瞧见个不一样的女生。

  四十来岁,朝气蓬勃——扎着马尾辫,穿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跟燎原县的人打扮完全不同。

  门口来来回回那么多工人和乡亲,都忍不住看她。

  可她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大大方方让人看。

  许如意一出现,门口的大爷就说:“那就是如意,我们的许老师。”

  现在许如意可是厂子里的红人,大爷还挺骄傲的,“别看年纪小,技术可厉害呢。”他还竖了大拇指。

  姜红就迎了过来,没想到许如意先伸出了手:“姜编辑吧,我是许如意,您叫我如意就可以。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到了。”

  姜红握着手忍不住观察许如意,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年轻,特别漂亮。即便穿着工服,这一点都不像是个搞技术的,反倒是像电影明星,她直接夸赞,“你可真好看。”

  让姜红更感兴趣的是,许如意居然没有羞涩,而是笑着说,“我是长得不错,这没法谦虚。”

  “不过,我的技术也不错。”

  姜红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她有着少有的大方、坦率和幽默。

  姜红跟着笑了起来:“我刚才听门卫大爷说了半天三天工龄成为组长的传奇,现在很想听听当事人的说法,你怎么解决的问题。”

  许如意手往前指了一下,“边走边说,但我需要先纠正一点,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我解决了漏点问题给我的奖励,它是对我能够带领燎原厂走出新路子的期望。”

  这个说法让姜红耳目一新,“讲讲看。”

  “因为我们实在是底子太差了,如果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子,即便解决了漏点又有什么用呢。不过,你是记者,肯定是需要故事,所以我的讲述也得有趣起来,就从一个奇怪的板凳讲起来吧。”

  这会儿他们已经到了三车间,这里是为了维修改造锅炉专门空出了一块地,如今一个高大的完好的锅炉正矗立在那里。

  不过许如意先递给她的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凳子,全部由弯曲的钢管焊接而成,敦敦厚厚,远比普通的钢板焊接麻烦许多。

  “这就是我的敲门石。”

  姜红觉得自己都被这个故事吸引进去了。

  许如意在上辈子跟着导师,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讲故事——导师的公司要融资,许如意那会儿觉得,只要有专利有技术,这不是手到擒来?后来才发现,没有好故事,人家是不投的。

  在那个年代,好酒也怕巷子深。

  但在这个年代,包装广告一切都刚刚起步,就连日后常见的用故事讲述新闻的理念都没有兴起,许如意简直降维打击。

  当如何被分到车间,如何找郭培生证明自己不被相信,如何焊接凳子证明等等讲完了,姜红甚至给许如意鼓了掌。

  有了这个前提,后面的采访就容易多了,稿子已经寄出还没收到,许如意留有底稿,直接给她看了,姜红既然在锅炉报当编辑,自然也是懂行的,尤其是许如意还让杜梅现场演示了一下,姜红直接认定:“这法子完全可行,如意,你要是发表出来,可是解决了不少锅炉厂的难题。他们要谢谢你了!”

  不过,当看到维修改造完毕的锅炉,姜红的评价并不高:“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淘汰炉,虽然你做了改造,解决了难以维修等部分问题,但实际上,这款锅炉热效率很低,完全没必要。”

  她这么一说,陪同的徐磊都有点无奈,谁不知道,可是他们只有这一种炉型。

  “对,的确是这样,这台我们主要是先修好给大成螺丝厂使用,毕竟它用的比较急。但随后我们会推出新的炉型。”

  姜红眼睛都亮了,“什么炉型?”

  许如意并没有隐瞒的意思,锅炉这个行业看着很不起眼,其实非常重要,80年代正是夏国经济腾飞的年代,所有的小加工厂小作坊但凡涉及加热,必须得有锅炉。

  所以,这个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参与到改革开放当中的行业,就算她想要参与的机床行业,每一个零件的铸造也就离不开锅炉。

  如果能够快速的提升锅炉品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现在锅炉发展三个方向,一种是沸腾炉,现在我们使用的大部分是这种,是为了适应煤矸石改造而成的,虽然排尘量大,操作复杂,但还是主流。

  一种是往复炉排,这种排烟量更小,更环保。另一种是适应中质煤的中质煤炉,这个分类就更多了。”

  许如意说的头头是道,姜红也忍不住点头。

  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煤炭质量下降,所以大部分锅炉都改造成了劣质煤锅炉,就是沸腾炉。但这两年,供煤质量开始上升,环保的理念也更深入人心,所以往复炉排和中质煤炉需求变大。

  许如意虽然地处燎原县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想到视野却很大,不过她还有疑问:“你们厂能力有限,主要想发展哪一类呢。”

  在她看来,其实小型热水锅炉更好,简单易做,而且现在建设家属院的工厂越来越多,肯定要供暖的,需求量也大。

  没想到许如意却说:“近期一个都不做,中期的话考虑沸腾炉。”

  姜红忍不住说:“不做?那你们干什么?生产手推车吗?”

  许如意就说:“您跟我来。”

  她直接将姜红领到了办公室,跟李远征说:“我给苏厂长打个电话。”

  苏厂长?姜红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大成螺丝厂厂长苏国强。

  许如意也没跟她解释,而是直接播出了号码,当接通后,还打开了扬声器,嘟嘟嘟的声音随之传了过来。

  很快,那边电话啪的一下,就被按断了。

  姜红很意外:“他们不接?”

  许如意点点头,又再次拨打了一次,这次嘟嘟嘟响了一会儿后,大概是知道不接就一直响,那边终于接了起来,不过第一句话就不怎么客气:“郭厂长,你不要再打过来了。”

  许如意直接说:“苏厂长,我是燎原厂锅炉攻坚组组长许如意,郭厂长告诉您了吧,漏点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还对锅炉进行了改进,现在经过两天试运行,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想送过去,您看方便接受吗?”

  这话说的明白又清楚,可偏偏苏国强根本不信:“不用,你们哪次不是修好了两天又坏,我没空陪你们耽误时间,这台锅炉我们不要了,货款你有钱赶紧退回来,否则的话,我到市局省厅告你去。”

  “别以为随便糊弄我,退回来就不用还钱了。”

  然后啪的一声,又挂了。

  许如意这才看向了姜红:“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信用了。生产任何炉子,有人要吗?”

  这倒是不出姜红意外,苏国强如果不是很倔的人,也就不会撕破脸写信曝光了。

  她饶有兴趣地看着许如意:“你这是在喊冤吗?”

  许如意摆手:“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会自己解决。我想说的是,请您如实记录,如果一个厂家只想着挣钱,不注重设计,不注重质量,会遭受什么。”

  “我还有个想法,您想不想做个长时间调研。看看不过是一台锅炉没有做好,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挽回名誉的损失,客户的信任?”

  这……

  长时间跟踪采访其实他们也有的,但都是先进厂,明星厂这么做,谁会没事去跟踪报道一个负面缠身的厂子?

  更何况,燎原厂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它小,设备落后,没有过任何的辉煌,甚至在来之前,她觉得,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它可能没几年就会跟其他的乡镇小厂一样,倒闭关门。

  用专业的话说,它没有任何的特殊性,根本没有报道的点。

  但现在,姜红发现,这个提议居然并不突兀,甚至,是她没想过的好。

  因为,许如意给这个厂子赋予了特殊性。

  她把燎原厂臭大街的劣势,愣生生转化为了记忆点,甚至给它安上了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目前包括但不限于锅炉行业里存在的为了挣钱不顾能力,匆忙上马忽视质量的问题。

  而这种现象,正因为大家一心奔挣钱,在逐渐发生。

  她来之前,主编看到连续不断的曝光信,还一起讨论过,仅仅是曝光并没有多大用处,他们需要给这个行业一个警钟。

  没想到,许如意要让燎原厂成为警钟,但谁能说,当她带着燎原厂挣扎起来的时候,它会不会成为行业标杆?

  姜红忍不住看向了许如意,这个年轻的,甚至红润的脸上还有这小绒毛的女孩,怎么能够这么有远见有魄力有城府?

  她根本无法拒绝,甚至有了些兴奋——为自己能够目睹一个精彩的力挽狂澜的故事。

  “我同意。”

  不过姜红揶揄道:“苏厂长不同意,你准备怎么做?你肯定是想从大成厂这里,找回信任吧。”

  许如意也坦然:“想要恢复名誉没有捷径,我只能带着锅炉去实地看看,电话远不如面对面的沟通。当然我还有别的办法,但这是必须做的。”

  姜红其实很好奇许如意还有什么办法,但是她觉得,作为一个跟踪采访者,她不应该去提前知道许如意的打算,她应该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这一场信誉搏杀。

  带姜红离开办公室去见郭培生的时候,许如意发现邬汇雍在看她,不过当她扭过头,就又撇开眼了。

  许如意摇摇头:这倔老头!

  姜红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采访完许如意就要把她送了过去,姜红却不着急:“我能去你家吃饭吗?这是我今天的饭票,我很感兴趣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许如意倒是不客气,直接收了饭票——实在是稿子寄出去还没回音,她穷啊。

  然后就把人带去了小院。

  这会儿许吉祥他俩都等急了,恨不得跟许如意报告他们这一天的收获,瞧见姜红倒是有些不自在,许如意直接说:“这是京城报社里的记者姜红,她想看咱们的生活,你们当她不存在就是。”

  姜红:……

  这话姜红听多了,却从没人当她不存在,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霎时间,许吉祥就溜到了许如意身边,一边陪着她洗手一边叽叽喳喳说今天的收获呢,“姐,我去了几家废品站,不过咱们县城太小了,还是没有你那种杂志,倒是我看有套书不错,卖的也便宜,我就买了下来……”

  她声音越说越小,许如意一听就是心虚了,问了句:“什么书啊?”

  许吉祥立刻拿了出来,居然是一套四本1946年版本的《基督山恩仇记》,保存的还特别好,虽然过了几十年,除了有点泛黄,里面都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