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3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想了想,干脆让人拿了一包饴糖给她,她就这么拿着往坞堡下的村庄去。

  赵氏坞堡是将赵氏族人聚居的村庄围起来,然后慢慢建成了宽敞的街道,这才如城池一般有高大的城墙。

  但在内里,还是有村子分布的。

  毕竟不是姓赵的都有钱在主街道上买宅子,买铺子,绝大部分族人还是住在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当然,现在是冬季,大家都窝在家里过冬。

  因为是冬至礼宴,赵氏的大日子,所以街道上有不少人,既有慕名而来的士人,也有经商路过的商旅,更多的是附近来凑热闹的普通老百姓。

  赵含章走入人群中一点儿也不显眼,但在街上四处跑的孩子还是认出了她,比起大人们对她亲切中带着惧怕不同,孩子们要干脆得多,追在她身后三姐姐,三姑姑叫着。

  他们都知道赵含章是救了坞堡的大英雄,不少孩子都立志长大后要像赵含章一样。

  赵含章就把手上拿的饴糖分给他们,问道:“你们出来玩儿,家里知道吗?”

  孩子们齐声回答:“知道!”

  “这几日坞堡里人多,你们别乱跑,小心被拍花子拍去。”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儿认真严肃的道:“只要不出坞堡就不怕,我大哥他们巡街,没人敢在城中抓我们。”

  赵含章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真聪明,你们这么聪明,知道不知道坞堡里来了位贵客叫夏侯仁的?”

  “知道,知道,”孩子们争相回答:“他是名士,我哥哥说他画画可厉害了。”

  “还会兵书。”

  “是我们家亲戚。”

  赵含章:“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你们知道他现在哪里吗?”

  “在园子里?”

  “不在,”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从几个小伙伴身后挤出来,仰着脑袋看赵含章,“我知道,在那里。”

  赵含章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家酒楼,哦,这家酒楼是七叔祖家的产业。

  赵含章单独给了那小孩儿两颗糖,摸了摸他的脑袋夸赞道:“多谢你了,去玩吧。”

  说罢往酒楼去。

  酒楼里人声鼎沸,他们进不去园子,但不妨碍他们点评各地来参加礼宴的名士。

  “夏侯仁亲自过来,多半是在为明年的定品做准备,这次不知赵氏有多少人可入品。”

  “赵氏子弟入品不难,难的是定高品,赵铭那么厉害都只取了中上品,现在赵氏的子弟怕是很难有越过他的人。”

  “可惜赵含章不是男子,不然以她现在的名望和功绩,最差也能定个中上。”

  “咦,我想起她那未婚夫婿也在赵氏,傅长容在长安时便有才名,他又与赵含章扶棺回乡,至纯至孝,如此人品,可定为上品吧?”

  “是啊,世上如他一样重情至孝之人不多了,可惜这定品是使君他们的事,我们也就私下说说,可定不了品。”

  “你们见过那位傅大郎君吗?”

  “未曾见过,倒是有幸见过赵含章。”

  赵含章从他身边经过并给了他一个眼神,可惜,他没抬头,所以没看到。

  赵含章直接上楼,正在打算盘的掌柜看到她,立即出柜台迎上来,小声问道:“三娘怎么来了,这会儿酒楼里人多,还有好多认识你的……”

  “我来找夏侯仁。”

  掌柜立即给她指路,“二楼包房,小的送您上去。”

  “不必,告诉我哪间,我自己上去就行。”

  赵瑚这二楼是另外布置的,为的就是给需要隐私的士人准备的,这布置,比西平县里最大的酒楼都好。

  独立的房间,里面摆放着矮桌和席位,两扇并排的窗户,不仅宽敞,光线还好,就是冷。

  所以赵含章敲门进去时便见夏侯仁和何成正围坐在火盆边,听见敲门声他们就收住了话,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来的会是赵含章。

  夏侯仁只是错愕了一下便反应过来,“赵女郎特意来找我的?”

  “正是,”赵含章笑道:“我想请叔父在西平多留一些日子。”

  她行过礼后在席子的另一边坐下,长叹一声道:“我想请叔父在西平县里多看看,被乱军抢掠过后,西平民生多艰……”

  夏侯仁,“此是刺史之责,我不过一介布衣,你与我说又有何用呢?”

  何成:……他是何刺史的侄子。

  赵含章道:“外面都说叔父此次来是替夏侯将军为明年的定品做准备。”

  夏侯仁眯眼,“这与西平的民生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赵含章道:“若明年定品,叔父肯为西平美言几句,让更多的才子名士留在西平,建设西平,那百姓日子会好过许多。”

  她缺人才,不过当下最主要的还是把夏侯仁拦在坞堡里,没事儿别乱走,她西平县内的安置点可不少,里面住的都是青壮,一看就是有问题的。

  虽然她可以让人躲起来,但那么冷的天,太伤害她的士兵们了,赵含章不舍得让自己的人去受这个苦,所以……

  赵含章目光落在了夏侯仁身上,脸上越发的诚恳,“叔父,反正那手稿复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您就随我去看一看西平县吧,您看了以后也会对他们心生怜惜的。”

  夏侯仁:……他们很熟吗?

  何成忍不住道:“赵女郎,对百姓最好的为政方式就是少做,或者不做,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向西平县委派人才大可不必。”

  赵含章:“我倒是想让他们休养生息,什么都不做,可朝廷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我若什么都不做,朝廷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吗?”

  何成被噎住,一时说不出话来。

第219章 误导

  夏侯仁眼睛微眯,突然问道:“三娘与我求才,你伯父知道吗?”

  赵含章面上微微有些不自在,不过很快道:“西平县现在是我做主。”

  夏侯仁嘴角轻挑道:“自然,你是何刺史亲口承认的,谁也没法否定这一点。”

  夏侯仁身子前倾,笑问:“听闻赵公身边的幕僚汲渊现在追随三娘。”

  赵含章自得的点头道:“祖父将我们姐弟二人托付给汲先生,而汲先生从小看着我们长大,也甚是尽心尽力。”

  夏侯仁目光微闪,看着赵含章问道:“三娘可有想过将来?你与傅庭涵定亲,总不能一直留在西平。”

  赵含章道:“当然,待三年孝期结束,我自要随庭涵回洛阳去的。”

  夏侯仁问,“那令弟呢?”

  赵含章:“自然是随我回去。”

  夏侯仁见她说得斩钉截铁,不由疑惑,“既然你想三年后回洛阳,为何现今又要费心费力的打理西平县呢?”

  赵含章嘴角的笑容微微落下,目光微冷,“西平县是我打下来的,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而且,该是我们大房的东西,也只能是我们大房的。”

  夏侯仁瞬间就想到了上蔡伯的爵位。

  早听闻赵家内部关于爵位的争斗,前不久还有人私下传言,赵济为了得到爵位,算计了赵含章姐弟,差点儿让姐弟两个死在洛阳。

  赵含章这是还念念不忘上蔡伯这个爵位呢。

  夏侯仁不由与何成对视一眼,也是,西平一个没有名分的小县,哪里比得上一个伯爵?

  赵含章便是不为自己想想,也会考虑她弟弟。

  那么,她要在西平安然度过三年方法多的是,为何要如此费心劳力的做西平的“县令”呢?

  夏侯仁略一思索,道:“算起来我们两家还是姻亲,你曾祖母便出自我们夏侯家,我第一次见你时便惊了一跳,你长得太像你太舅姥爷了。”

  他一脸叹息道:“夏侯将军与你太舅姥爷最亲近,你既然想与将军求才,何不随我去见一见将军?”

  他意有所指道:“当年你太舅姥爷这一脉遭逢大难,算下来,到现在就你们姐弟二人与他血脉最亲近了,将军一直想要见见你们。”

  赵含章一脸意动,但迟疑片刻后还是摇头,“我现在离不得西平,等以后我方便些了再去拜见世伯。”

  夏侯仁看着她的表情却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他一脸惋惜的点头,“好吧。”

  赵含章一脸好奇,“叔父,所以司马家的五位郡主都……”

  夏侯仁额头跳了跳,但见她一脸好奇,并没有发觉犯了忌讳。

  也是,到底才十四五岁,人还小,好奇些也是正常的。

  夏侯仁这才反应过来,说到底,赵含章不过也才十四五岁而已。

  他眯了眯眼睛,问道:“三娘及笄了吧?”

  赵含章大大咧咧的道:“明年及笄。”

  的确很小,夏侯仁越发温和,叹息道:“她们虽是长辈,但终岁却与你差不多大。”

  也就是说一个都没活下来,夏侯玄最亲的血脉还真是她和赵二郎了。

  赵含章一脸感动和自豪的样子,“原来太舅姥爷这一脉真的只剩下我和弟弟了。”

  夏侯仁一脸郑重的点头,“不错。”

  俩人就这一份亲情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交流,等赵含章要离开时,夏侯仁还亲自把她送到门口,他想把她送下楼的,但赵含章坚决拒绝了,表示她是晚辈,自己走就好,一副害怕外人看见他们相交过密的样子。

  赵含章一走,夏侯仁脸上亲切的笑容就慢慢落了下来,回屋后将门关上。

  何成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见他嘴角轻挑,心情很好的样子,“安心了?”

  夏侯仁:“我早猜测赵含章背后有人,她一个小姑娘,簪缨出身,从小锦衣玉食,怎么会做那等争霸夺权之事,现在看来,她是有野心,只是野心还局限在她家的爵位之上,西平的事,多半是赵铭的手笔。”

  何成却不解,“赵铭也是名士,素有威望,他想做,大可以自己出头,不行还有族中子弟,为何扶持赵含章?”

  夏侯仁冷笑,“恐怕赵氏没有表面看上去的这么平和。”

  赵济继承了赵长舆的爵位,却没有扶棺回乡,反而是傅庭涵这个孙女婿照顾大房的孤儿寡母扶棺回乡,可见赵济的人品,以及大房二房的争端。

  夏侯仁道:“赵济如此人品和心胸,怕是难以服众,而赵铭持才自傲,他甘愿赵氏落在赵济这样的人手上。”

  何成:“现在是赵仲舆当家。”

  “所以他才推赵含章出头,他这是要大房斗二房,好坐收渔翁之利。”

  何成略一思索,竟然被他说服了。

  他微微坐直身体,“赵氏内部真的生乱,那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