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3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觉得有理,于是跑到赵铭家,却是找五叔祖。

  赵淞很久没见赵含章了,看见她便笑呵呵的问,“何时回来的?”

  “今天回来的,五叔祖,我从午山得了一个新炊具,想要给您做几道新菜尝一尝。”

  五叔祖在吃的上没有执念,但他很满意赵含章凡事想着他的态度,笑呵呵的应下,“好呀,那今晚我便尝一尝你做的新菜式。”“东西都齐备了,就是还缺一个调料。”

  赵淞突然就体悟到了他儿子的感受,但他还是很给赵含章面子:“缺什么?”

  “缺一坛好酒。”

  赵淞以为她要喝,哈哈大笑道:“菜还没给我,倒先和我讨酒喝了。”

  “不是,那菜需要酒去去腥气,调些鲜味。”

  赵淞好奇起来,“什么菜是这样的作法?”

  赵含章道:“待我做出来您就知道了,我就是过来和叔祖求一坛酒的,您也知道,我们家都是妇孺,不怎么喝酒,所以家里也没有存货。”

  赵淞大方的道:“我给你一坛。”

  他让人去库房里抱来一坛酒,还是赵铭收藏的好酒。

  赵含章拍开闻了闻,真香啊。

  她笑眯了眼,乐滋滋的道:“叔祖且等着,待我做了就让人送过来。”

  赵含章抱着酒就往家里跑。

  王氏忍不住念叨:“就做一道菜,你还去和人求酒,这坛酒比这整只羊还贵些……”

  赵含章让厨娘将生姜和大葱合酒炒了出香,然后把焯过水的羊排放进去一起炒了炒后加水炖上。

  空气中弥漫着香气,王氏和厨娘这才觉察出新炊具的不同了,炒着,好香啊……

  等羊排炖好,其他菜也差不多做好了,赵含章这才让厨房把羊排都捞出来,然后分成两份,一份做红烧,一份做糖醋。

  “用豆油炒,极香的。”赵含章就站在一旁指挥,厨房挥舞着大勺子翻炒。

  赵二郎循着香气跑来,见阿娘和阿姐姐夫都在这里,马上挤上前,“阿姐,什么东西这么香?”

  赵含章让他看。

  赵二郎看到锅里的糖醋羊排,咽了咽口水,“好香啊,这个是怎么做的?”

  “炒出来的,”赵含章笑道:“可以炒的东西多着呢,家里不是发了豆芽?取一些来清炒,比用水焯着好吃。”

  厨娘一听,立即去薅豆芽。

  自从赵含章让人磨豆粉混合着麦粉一块儿吃后,各种豆制品陆续从县衙后宅往外传,其实是从老宅这里往外普及的。

  王氏知道女儿辛苦,也知道她想让治下百姓吃好一点儿,见她百忙之中还操心什么冬日没有青菜吃,所以要多发豆芽吃;

  民间少肉,所以要多吃豆腐之类的小事;

  她便主动接过宣传的事,每次县衙后宅出了新菜式,她都要请妯娌族人们上门来吃饭,一来二去,发豆芽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各家冬日里自备的一道菜。

  反正这个又不难,就是王氏都会发的。

  厨娘将豆芽菜炒好,赵含章让人拿来食盒,每样菜都分了一半出来,整整装了两个大食盒,交给成伯道:“您亲自送过去。”

  成伯应下,带着两个护卫送过去。

  赵铭正坐在餐桌边等饭吃,但他爹不开口,一旁的下人连上菜都不敢。

  他不由又抬头往外看了一眼,还是一个人影都不见,他不由道:“阿父,含章可能只是说说……”您听听也就行了。

  赵铭剩下的半句话在父亲的眼神迫视下没说出口。

  “三娘不是那样的人,不就迟了一会儿吗,能饿死你啊?”

  赵铭叹气:“时间宝贵,儿子是觉得吃完饭还能去做些别的事情。”

  “那你现在去做,等做完了再过来吃。”

  赵铭不说话了,只能老实坐着,他饿啊,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干活?

  就在赵铭要放空自己的脑袋进入冥想阶段时,管家笑吟吟的领着三个人进来,“郎主,大郎君,三娘派人送菜过来了。”

  成伯弓着背上前行礼,“五太爷,我们女郎让我们送新菜过来。”

  赵淞笑得眉眼都弯了起来,还自得的看了赵铭一眼,“快拿上来。”

  成伯让两个护卫把食盒拿上去,亲自上前把里面的菜一一摆出来。

  父子两个一眼就发现了那两道新菜式,因为是真的没见过。

  两家距离不是很远,又是坐着马车过来的,所以都还冒着热气。

  赵淞夹了一块红烧羊排,“这是三娘做的?”

  成伯躬身道:“是。”三娘指点,厨娘做的,约等于是三娘做的。

  赵淞便放进嘴里吃。

  赵铭一直静静地等着,虽然这菜很香,但颜色也极深啊,所以他一直留意他爹的眼神。

  看到他眼睛微亮,咀嚼速度加快,这才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羊排优雅的品尝着。

  成伯在一旁介绍几道菜的作法。

  他当时也在厨房的,他知道怎么说能够让主人们更有食欲。

  成伯最后才介绍豆芽,“这豆芽菜也是炒的,和以往的焯水拌菜和煮菜都不一样,据女郎说,这菜很脆,更好吃。”

  赵淞没动手,他这段时间为了给赵含章面子,吃豆芽菜都吃腻了,现在看见它就不想吃。

  赵铭看了一眼他爹,主动挑了一筷子豆芽品尝,片刻后挑眉,颔首道:“那股豆腥气没了。”

  赵淞一听,顿了一下就去夹,“真的?”

  尝过后,赵淞大悦,“这个不错,把做法也说一遍,回头让我府上的厨子试一试。”

  赵铭已经放下了筷子,擦了擦嘴巴后道:“阿父,关键不在于厨艺,而是在含章的新炊具。”

  他问成伯,“是什么炊具这么厉害?”

  “是铁锅,”成伯道:“用铁锅,所以很少糊,而且热得快,比石锅好用很多。”

  竟然用铁锅,这也忒奢侈了。

  赵铭微微蹙眉,赵淞也觉得太奢侈了,本来要说的话咽了下去,他挥手道:“你先回去吧,今日我很高兴,也感受到了她的孝心。”

  成伯便应下告退。

  赵淞一边挑着羊排吃一边道:“此事不宜宣扬,如今西平县百废待兴,还是应该节俭一些。”

  赵铭应下。

第234章 做了不用

  赵含章却不这么想,见王氏和赵二郎都爱吃炒菜,她便知道这铁锅做得对。

  她当即道:“等我回去就再让人造几口锅,回头放在铺子里卖,嗯,给五叔祖送一口去。”

  铁锅并不难打,模具是现成的,又打过一次,有了经验,所以赵含章的命令一下,午山那边就一口气炼了十口锅送来。

  赵含章让人给五叔祖送了一口去,剩下的都放在店铺里售卖。

  没错,赵含章开店了。

  用的是赵长舆留给她的铺面,还有先前从赵仲舆那里换来了几间,其中有一间正好和赵长舆的相邻,她便让人打通,将两间合为一间。

  两扇大门每日同时打开,匾额放在正中,很是霸气。

  赵含章将店名取为“珍宝阁”,现在全身镜,琉璃制品等已经名扬整个豫州,用不着汲渊费心费力的出去推销了。

  所以她打算在西平县和上蔡县各开一间珍宝阁,里面就放着他们家作坊出的各种珍品,以供来西平和上蔡的商旅采购。

  现在珍宝阁里最多的是琉璃制品和肥皂,所以这九口锅一摆上去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但定价也极离谱,其价格竟然比全身镜还要高,简直离谱。

  习惯性来珍宝阁凑热闹的人围着铁锅围了一圈,实在不解这铁器是什么,因此问道:“这是何物,为何能售价这么高?”

  伙计立即上前介绍,“这是铁锅,可煎炒烹炸,做出来的菜极美味。”

  对方一脸怀疑,“得多美味才能定这么高的价格?”

  伙计笑道:“主要是这铁锅不好打造,所以才定这么高的价格。”

  他们收到定价时也是吓了一跳,但主子坚持这样定价他们有什么办法?

  赵铭知道此事时还是因为再次在家中吃到了炒菜,得知赵含章往家里送了一口锅,他便皱眉去厨房走了一趟。

  厨娘正在拿铁锅煎豆腐,看见赵铭,立即要跪下行礼。

  赵铭挥了挥手,闻着飘过来的香味,沉默了一下后问道:“这个作法也是从老宅传出来的?”

  厨娘低头应道:“是。”

  这一条街的几家厨娘,目前就她和老宅的厨娘关系最好,因为就他们两家有铁锅,俩人经常交流各种新菜式的作法,听说这些新菜式都是从三娘那边传出来的。

  赵铭揉了揉额头,转身便走。

  下雪了,待他走回到前院时,肩膀上都落了雪花,赵淞正捧着一个手炉在廊下高歌。

  赵铭站住,静静地听他爹唱完一首诗歌才上前,“阿父,您前两日还说要节俭,怎么又收下三娘送来的铁锅?”

  赵淞理直气壮的道:“那是三娘孝敬我的,我不收,岂不是伤她的心?”

  他道:“你可是沾了我的光,若是嫌弃,那就不要吃。”

  赵铭便不再与他爹言语,转身就走。

  赵淞气恼,指着他的背影和管家抱怨,“他这是什么态度?每天不给我气受就不自在是不是?”

  管家无奈的道:“郎主,郎君既问您,您就好好回答他便是,何苦说那样的话激他?”

  赵淞:“……我这不是怕他去后厨把我的锅给砸了吗?”

  管家:“郎君不是那样粗鲁无礼之人。”

  赵铭冒着雪去了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