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6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融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心中一动,立即把装到一半的信拿出来递给她看,“叔父写的,也不知怎的,叔父突然很生气,特特写信去骂了王太傅,着我派人把信送到王家呢,三妹妹,你去劝一劝叔父吧,族长和王太傅同朝为官,不好闹得太僵。”

  赵含章拆开信看,越看眼睛越亮,她开心的打了一个响指,和赵融道:“这样的好文章怎能偷偷的丢到王家门前呢,我去让人多抄写几份,不对,学生们抄写的哪有叔父字里行间透着的心痛和锐利?我让书局来雕刻,多印一点儿。”

  赵融张大了嘴巴,见赵含章拿了信转身就跑,他吓得紧追两步,“三妹妹,三妹妹,不可,不可啊……”

  他能追上赵含章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赵含章三两步就蹦没影儿了,傅庭涵静静地站在一旁看。

  赵融追不上她,只能转身跑回来找傅庭涵,拉着他道:“你怎么也不帮着劝一劝?快一劝一劝她吧。”

  傅庭涵道:“这样也挺好的,现在思想界是王衍独领风骚,但他认为的却未必是对的,含章想扶程叔父上来与他打擂台,正好可以让天下的有志之士多一条思考的路。”

  他道:“这个国家再不思考,再不思变,那就真的要亡国了。”

  赵融:……

  他觉得傅庭涵过于危言耸听,见催不动他,只能小跑着去找赵程,跑到一半觉得找他没用,只怕他还要夸一句赵含章做得好呢。

  毕竟,他这位先生也是真的叛逆,于是他想了想,又转身跑去找赵铭。

  “铭伯父,铭伯父,出大事了。”

  赵铭又在喝酒,但他脸不红,气不喘,优哉游哉的喝了一口后问:“出什么大事了?”

  赵融立即把赵程写了一篇骂王衍的文章,文章被赵含章拿走雕印的事说了,他眼巴巴的看着赵铭,希望他能出面阻拦一下。

  赵铭却转着手中小巧的酒瓶沉思,半晌他才掀起眼眸来道:“随他们去吧。”

  赵融瞪大眼,不由跺脚,“这怎么能随他们去呢?”

  “为何不行?”赵铭道:“你呀,性子就是太急,所以总也做不好手上的事,你先生既然都气得写骂人的文章了,不让他发泄一把,岂不是要气坏他?”

  “亲疏远近懂不懂?”

  “可这样一来不是要和王氏交恶吗?”

  赵铭不太在意的道:“你伯祖在世时也没少痛骂王衍之流,我平日里也没少骂,不也没交恶吗?”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去捂人家的嘴巴,人家自然也不能捂住我们的嘴巴,”赵铭道:“你还小呢,怎么就瞻前顾后?多学一学你三妹妹,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多一些胆气。”

  赵融不傻,稍稍冷静了一点儿,想起来:“莫非和庭涵说的一样,三妹妹要给叔父造势,让他与王衍抗衡?可这怎么能比呢?”

  赵铭冷笑道:“怎么就不能比?是,你叔父不及王衍聪慧,不及他博览群书,也不及他口才出众,但论品性和思想,我看是王衍不足与子途相提并论,他对王衍,绰绰有余。”

  “看来你不仅要学你三妹妹的胆子,也要学你三妹夫的智慧,看看庭涵,他平素少言寡语,但心里清楚,你们每天咋咋呼呼的都干了啥?”

  赵融没拉来后援,反被骂了一通,灰溜溜的离开了。

第278章 乱民暴动

  赵含章拿着文章去找胡锦,让他停下手中正在雕刻的书籍,先把这篇文章刻出来。

  胡锦接过看,他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这一篇文章有近一半的字他都认识。

  和那些刚开始启蒙的孩童不一样,他一直从事着雕刻的工作,接触的字很多。

  虽然他全都不认识,只知道拓印后雕刻阳文,也没人教过他这个字该怎么念,是什么意思,但什么东西都怕熟能生巧,雕刻也是一样的。

  他能记住很多很多的阳文,自然也能记住很多拓印出阳文来的文字,赵含章让学习好的学生来教他和学徒们认字。

  他能比在学堂里读书的学徒们认得还要快,而且字也写得极好。

  胡锦愣愣的看着手中的稿子,迟疑的问道:“这好似是骂人的文章。”

  赵含章点头,“却骂得极有水平,这样的好文章,若不与天下人共享,实在遗憾,刻出来,多印一些。”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就先印一千份吧,记得把原稿给我,其他雕印出来的,全都设计上封面,权当做一个小册子卖出去。”

  胡锦:“定价几何?”

  “定价便宜些,三文钱一册,王衍值这个价钱。”胡锦觉得这句也骂得够狠,虽然他不知王衍是谁,但当下哪有书才三文钱一册的?

  虽然这只是几张信,但上面的字不少,在胡锦看来也很值钱,凡有字的东西都值钱。

  赵含章吩咐下去,这才高兴的离开。

  果然,赵程知道赵含章拿着他的信出去刻印,打算广而告之后没有太大的反应。

  若能把王衍骂醒,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若不能,能让天下有志之士看到,多一分思考,那他这仇结的也不冤。

  结仇的事还放在一旁,当务之急是纳税的问题。

  赵铭还是把赵含章叫去,道:“我给你应付走了一拨税官,但后面还会不会来却不一定,尤其现在汝南郡内除了西平和上蔡都困难。”

  “郡丞并不隐瞒其他各县的赋税加重是因为你西平和上蔡交的不足,想必此时不少县令都对你心生怨恨,甚至那些治下的百姓也深恨你,以后你出入小心一些。”

  赵含章皱紧了眉头,“要我说汝南郡没有郡守,郡丞就该负担起郡守之责,现在各县百姓日子都不好过,这样层层加税简直要人的命,既然何刺史无意参与此纷争,为何要如此逼迫百姓呢?”

  赵铭:“这不是你我能够议论和决定的了。”

  赵含章就抿了抿嘴,她无意让别县的百姓为她受过,皱着眉头便苦思冥想起解决办法来,结果她还没想出来,灈阳乱了!

  深更半夜,赵含章睡得正熟呢,院门忽然被敲响,她一下睁开了眼睛,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她掀开被子便下床,伸手将墙上挂着的剑拿下来,握着便出去。

  有下人被惊醒,已经小跑着去开门,听荷一脸懵,披头散发的跑过来,“女郎,是什么事?”

  “没事,”赵含章左右看了看后道:“让人翻墙过去看看傅大郎君。”

  听荷“哦”了一声,带着人就翻过墙跳到了隔壁,披着衣服站在廊下听动静的傅庭涵静静地看着她们翻墙。

  带了刀棍的丫鬟们被傅庭涵的眼神一看,顿时有些局促起来,不由去看领头的听荷。

  听荷也有点儿慌,慌忙解释道:“是女郎让我们过来的。”

  傅庭涵冲她们点了点头,还是站在廊下竖起耳朵听,不一会儿就听到院门打开的声音,那边急匆匆的进门,不一会儿便有人从隔壁过来请傅庭涵,“大郎君,女郎请您过去议事。”

  傅庭涵这才过去。

  听荷就嘀咕起来,“大郎君也不怕我们女郎有危险,一直等在此处……”

  和她走在一起的傅安听到了,瞥了她一眼后道:“这是西平县衙,不远处还有你们女郎的军营,危险能到县衙后院来?”

  “那我们女郎还叫我们过来保护傅大郎君了呢。”

  傅安嫌弃的上下打量她,“就凭你们?”

  听荷听了生气,刷的一下举起手中的棍子,目露寒光的盯着他问道:“你再说一遍,我们怎么了?是不是要打一场比试比试?”

  打就打,谁怕谁呀?

  傅安立即去看傅庭涵,“大郎君……”

  傅庭涵想了想道:“今天晚了,你们要比试,明天选个时间把,去演武场,别在家里把东西打坏了。”

  傅安就答应了听荷,“那明天中午演武场比试。”

  听荷:“比就比!”

  来敲门的是汲渊,还有一个灈阳县的小吏,意不意外?

  小吏正捧着热水杯一边喝一边哭,恳求赵含章出兵,“那些乱民来得突然,加上城中有人接应,因此速度极快,他们先打进了太守府,把郡丞给杀了,然后又冲击县衙,县令现在正苦苦支撑,但乱民太多,衙役们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还请赵县君出兵平叛。”

  赵含章问:“那些乱民从哪里来?”

  “实在不知从哪里来啊?”

  赵含章蹙眉,“是从外县来的,还是本县百姓作乱总知道吧?”

  见小吏光抹眼泪不说话,赵含章便道:“如今孙县令被困在县衙里,我们就是要打也是从外面打,一旦刺激了城中的乱民,只怕他们会对孙县令一家不利,若能知道他们从何处来,那便多了应对的方法。”

  小吏这才道:“大多是本县的百姓,少部分是从外县流落过来的难民,但其中为首的就是混在流民里的难民,多半是他借着夏税的事撺掇百姓作乱。”

  赵含章问:“那人是谁,你可认识吗?”

  “不认识,混在流民中过来的,听说叫什么陈晚。”

  赵含章也不认识,于是沉吟片刻后道:“我这就点兵,还请你与我说一说乱民有多少人?对了,你们县令是怎么征收夏税的?”

  还能怎么征?

  郡丞就在灈阳县内,在他的强压下,孙县令也只能强征了,于是这段时间灈阳县内最热闹的就是人口市场,男人们把家里的女儿和儿子拉到集市上卖,卖完了他们凑不够夏税,就把妻子也卖了,要是还不够……

  那就一家子收拾东西,直接连夜跑了。

  有的连跑都跑不掉,里正派人看守道路,有的人也怕连累亲戚,于是上吊的,跳河的,吃砒霜的,都有一些。

  也是因此,那陈晚振臂一呼,便有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响应,脑子一热就把县城给围了,然后冲进灈阳县,先跳进太守府里把郡丞给杀了,将库房打开分了粮食,然后才去围县衙。

第279章 去陈县

  赵含章让人带小吏下去休息,这才看向坐在一旁的汲渊和傅庭涵,她主要是看汲渊,“汲先生特意赶来是有话与我说?”

  汲渊看了一眼不动如山坐在一旁的傅庭涵,这才道:“女郎,灈阳县遇险,现在不仅太守,连郡丞都没了,是您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赵含章沉思道:“我看不上孙县令。”

  “不用就是,将人逐走,或是让人带着他逃命,多的是方法,”汲渊意味深长的道:“您将赵宽几个放到上蔡县学习庶务,至今已有半年,为的不就是今天吗?”

  赵含章手指轻点,道:“天一亮我就领兵出发,还请先生随我同行。”

  汲渊欣然同意。

  傅庭涵道:“我也和你一起吧。”

  赵含章点头,“要是不能劝和,打起来还得你坐镇后方。”

  傅庭涵就笑起来,欣然答应。

  趁着还有时间,赵含章去前面县衙,让人把常宁和赵千里等人都找来。

  想了想,赵含章道:“让赵千里把二郎也带过来。”

  赵二郎现在更多的时间是住在军营里,本来他很喜欢和阿姐住在一起的,但最近半年赵含章也多数在军营中训练,他觉得自己读书比不上姐姐也就算了,打架上不能输太多,于是就跟在她屁股后面训练。

  一来二去,为了抢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武艺,他就不回县衙住了,一天到晚留在军营里训练。

  翻过年,他就号称十三岁了,但长得却比十五六的少年还要高大,只是脸圆圆的,这才显得符合年龄些。

  他一脸懵的从被窝里出来,稀里糊涂的跟着赵千里回到县衙,看到坐在上首的姐姐就问,“阿姐,军营要紧急训练吗?那怎么不叫我的士兵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