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23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他道:“军中必须配有好大夫!”

  经过这一次受伤,他们都知道好大夫在军中的作用,之前他们或是没钱,或是没有精力关注到这一块儿,现在既然关注到了,那就不能半途而废。

  汲渊见傅庭涵坚持,便点头应了下来,打算再加大招新的力度,务必将散落在外的大夫一网打尽,再详细打听一下医术好的几个大夫,重点磕他们。

  傅庭涵道:“医术不好的大夫也收,好歹有了基础,待人收进来,请大夫教一教他们,哪怕在军中只做简单的包扎和处理伤口,也能快速解决掉伤员,提高他们的存活率。”

第401章 取材

  这一次受伤,他一直住在医帐中,看得到他们是怎么处理伤员的。

  说真的,程军医他们的效率在这个时代看着是很快了,但在傅庭涵眼里,分工不够明确,医疗资源极稀缺,效率也极慢,他们需要从上到下改变一下。

  傅庭涵在陈县里一边做着青霉素的规模化生产试验,一边做军医制度改革,也忙得不行。

  而汲渊发布的公告传播速度快,很快就传到了四处流浪的难民耳中,正巧有一拨难民到了陈家坞堡,他们是听人说,这里有人收留难民。

  到了地方才知道,原来是新任刺史将此处定为县治,要在这里建造县城,所以正此处收留难民,以工代赈。

  难民们一听,精神一振,立即跟着进坞堡求生存。

  进来的人纷纷口呼刺史仁慈。

  但私底下也悄悄有另一则流言传着,听说新来的刺史心狠手辣,谁要是与她作对,她就让军医把人生剖了。

  山上的土匪就是因为不投降,杀了她好多士兵,所以他就把山上的俘虏交给军医,让军医把人给剖了,手段极其残忍,还吃人肉呢。

  其中有个拖着妻儿的青年男子隐约听到这则流言,略一沉思后便拖着家人去陈家门前,求见赵含章。

  最近进入坞堡的人不少,但很少有直接里求见赵含章的。

  所以赵含章一听就让人把人请进来。

  青年瘦削,但看着很高大,看到坐在上首的赵含章他有些惊讶,虽然已经知道他们的新刺史是个女郎,且也年轻,却没想到如此年轻。

  但他不敢怠慢,拉着妻儿双膝跪在地上道:“庶人张盛拜见使君。”

  “起身吧,”赵含章温和的颔首道:“听闻你要见我,不知见我有何事呢?”

  张盛起身后躬身道:“我在外听说使君正在招收大夫,因此斗胆来一试。”

  “哦?”赵含章也知道这是汲渊通过刺史府发出来的公告,感兴趣的身体前倾,笑问道:“你医术很好吗?”

  张盛道:“我自认还不错的。”

  他身边的妻子有些忐忑,紧张的攥紧了衣角,赵含章目光扫过,笑问道:“那不知张大夫擅长什么病症?”

  “什么都会一些,要说特别擅长的,应该是外伤。”

  这的确是很适合军医啊。

  赵含章笑眯眯的道:“前两天剿匪,我军中有几个受伤的军士还没治好,不知张大夫可愿意出手给他们诊治一下?”

  张盛一口应下。

  现在虽是冬天了,但有些伤恢复得不好还是会发脓腐坏,这就需要切开皮肤,将脓血挤出,又把腐肉切掉然后上药。

  赵含章让他处理的就是这一部分的病人。

  张盛面无异色的拿出刀子便开始动手。

  看到他比程军医更加熟练的切开腐肉,赵含章挑了一下眉头。

  被赵含章选过来的伤兵共有八个,每一个的病症都略有不同,全是外伤,张盛都顺利的处理好,手法老练。

  赵含章很满意,便邀请张盛一起用午饭。

  张盛略微有些惊讶,他只是大夫,虽然是来投奔她的,却也只能做军医,现在外面对军医这么优待吗?

  一州刺史竟然亲自请他吃饭。

  但张盛还是应下了,有些忐忑的和赵含章一起用饭。

  赵含章看了一眼他的妻子和儿子,笑道:“张大夫好福气,妻儿皆陪伴左右。”

  张盛面色一松,微微点头,“是啊,这是盛此生最大的幸运了。”

  “那不知张大夫可愿意跟随含章,从此在豫州安顿下来呢?”既然要聘人,自然要把条件摆出来,赵含章可不喜欢在这方面含糊其辞,不免让人心中猜疑,所以她直接道:“考虑到你带着家小,他们不好从军,所以我会在军营附近,或者城中给你们一套房子居住。”

  张盛眼睛微亮,赵含章继续道:“至于你的待遇,比对着程军医的来,一月钱粮分别是三千钱,粮三斗,你以为如何?”

  这个待遇很丰厚了,这让张盛有些忐忑,“那我日常要做的是……”

  “自然是军医应该做的事,除此外,我还要你教导学徒,”赵含章道:“豫州有十郡国,驻军不少,而现在各军的军医良莠不齐,又稀缺,我需要你带一些学徒,还有偶尔去学堂里上课。”

  她道:“自然,去学堂上课的那一部分报酬另外计算。”

  张盛没有反对。

  这一年来他们四处流浪,他能活下来全凭会医术,山穷水尽之时给人看病偶尔能得些粮食,一家三口这才饥一顿饱一顿的活下来。

  但想要安定和富裕是不可能的。

  他也曾找过一些比较大的坞堡想要投靠,但结果都不是很好。

  一是大夫比起文士来很不受重视,二是他的运气不好,每次投奔人后总是会碰见熟人,他的名声不好,便是已经投靠了人也会被驱赶。

  张盛迟疑了一下,还是没说出自己的底细,他决定能混一点是一天,希望下次他再被驱赶时能多赚一些钱粮。

  赵含章对他很满意,当即叫来秋武,“带张大夫去军中找个营帐歇息,将他家小都安排好。”

  秋武弯腰应了一声“是。”

  赵含章处理完陈县送来的公文,起身便去找赵程,看到他,她脸上便露出大大地笑容,急忙迎上前去,“程叔父,今日可休息好了?”

  赵程轻轻颔首,“你把我带来的那些流民都安置了,我如今无事一身轻,有什么休息不好的?”

  他还算了解这个侄女,知道她无事不登三宝殿,尤其在现在这么忙碌的时候,所以直接问道:“你找我何事?”

  “知我者叔父也,”赵含章笑眯眯的道:“我想和程叔父要几个人。”

  赵程不用她开口就知道她想要谁,无言道:“赵宽赵融几个年纪大的已经跟着你走了,如今留在我身边的都是赵泽这样的少年郎。”

  他顿了顿后道:“你那几个族兄,要是不嫌弃,就把他们拿去用吧。”

  说的是一直跟在赵程身边的青年,只有三个,他们三个,两个是赵氏旁支,家中贫困,十二岁上便去七叔祖家里帮工,然后慢慢就变成了长工。

  赵程外出时,他们就跟着做车夫和随从,名义上是赵氏族人,但早已被认定为七叔祖一家的下人。

  但赵程不这样看待他们,一直让他们跟着自己的学生读书识字,只是天赋这种东西,很难用语言表达。

  有时候,没有天赋,便是再努力也没用。

  他们两个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402章 拿捏

  还有一个是赵程的表外甥,是赵家一个姑奶奶的孩子,算是赵含章的表兄,他母亲早逝,父亲不到一年便再婚,他在家中日子过不下去了,便自己偷跑出来,一路摸索着回了母族。

  据说他刚到赵氏坞堡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乞儿。

  五叔祖怜惜他,将他留在家中居住,后来把人养回来后就送到赵程身边读书,也一直跟着赵程。

  他叫宁玉。

  去年赵含章从赵程身边选人,他没有报名,甚至躲开了赵含章的选拔,所以赵含章一开始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

  赵含章便笑问:“宁表兄也愿意吗?”

  赵程点头,“他很欣赏你,我想他是愿意的。”

  赵含章点了点头,追问道:“那赵泽几个呢?”

  她还是更喜欢赵泽和赵正,又活泼又有智慧,不仅和她,和二郎都能说到一块去,这样的人才不用才心痛呢。

  赵程无奈的看着她道:“他们还小呢。”

  “不小了,也就比我小两岁,我去年就能领兵打仗了,二郎更小,他才十三呢,和赵泽一般大,现在已经累积军功到偏将了。”

  赵程微楞,目光扫过赵含章的脸,不再开口否定。

  得了赵程的默认,赵含章笑着就要起身告辞,去招赵泽几个。

  赵程却叫住她,问道:“你打算怎么用他们?”

  赵含章就又坐了回去,和他道:“我想把他们留在这里,协助陈县令建造县城,叔父没去过宋县县城,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我从那边过来时,城中大部分被付之一炬,剩下的也是残垣断壁,城中只有零星人家还在,连郊外的村庄都十不存一。”

  “这样的县城,重建不仅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还使人伤心。”赵含章道:“在那里,我只感受到死气,不似陈家坞堡,这里虽小,又只是个小坞堡,却生机勃勃,在这里建造县城,也能把宋县的其他人吸引过来,让他们安居乐业。”

  赵程沉默后问道:“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赵含章便一笑道:“还有,这里距离宋县县城不远,将来人口若是增多,便可以把人往那头分区;这里往前便是个三岔路口,是很关键的位置,很巧,和宋县一样可以据守此处。”

  陈家坞堡过了三岔路口,再走差不多距离便到宋县县城,她想,当初宋县选择那里作为县治也有这个考量,而她现在换个地方,同样也要考虑这一处战略要地。

  “除此外就是坞堡不远处的山了,”赵含章叹息道:“如今天下大乱,虽然我希望豫州再无战乱,但仅凭我一人之力是做不了这个保证的,所以我要想最坏的结果。”

  “若有一天我守不住豫州,那我希望宋县的百姓能够从此处退入山中。”赵含章道:“山上的匪窝我还留着,他们退入山林便可据险而守。”

  赵程见她想了这么多,便点了点头,“好,我让他们留下。”

  他叹息一声道:“只是他们到底年幼,只怕难以完成你的大计,罢了,反正你都要在此处再建个学堂,我就留下帮他们看一下吧。”

  赵含章翘了翘嘴角,翘到一半忍住了,她一脸为难的道:“这样不好吧,叔父不知,七叔祖又来信催促我送您回西平了。”

  赵程立即坚定了想法,脸色一沉道:“就这么说定了,你给我们找个房子吧,我们是客,总不能这么多人都住在陈家,没见人一家子都挤在了偏房里。”

  赵含章财大气粗的挥手道:“叔父既然要留下,怎能住那些旧房子?我这就让人去建房子。”

  不等赵程反对,赵含章转身就跑,大张旗鼓的招来赵宽和范颖,“快快快,快让人去找建房子的石材和木料,叫上将士们出去挖地基,我要建房子。”

  赵宽一呆,“我们不走了?”

  赵含章看了他一眼道:“想什么呢,我这是要建学堂、县衙和官吏们的住所。”

  她道:“这三处是最要紧的,要立即动起来。”

  赵宽咽了咽口水,“使君啊,这建房子非一日之功,我们不会要一直留在此处建造房子吧?”

  范颖:“你傻呀,你能想到的使君会想不到吗?必定是先把基础打下来,先给个样儿,陈县令才好照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