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3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少年摇了摇头,红着眼睛道:“石勒凶狠,赵将军能从他手里将我们赎救回来就已经很厉害了。”

  其他人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也和军队借了板车或者牛车拉回家中,看到站在不远处的赵含章,几人遥遥和她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赵含章微微颔首回礼,沉默地看着哭声一片的灵棚。

  傅庭涵收回目光,偏头看向一直注视着灵棚的赵含章,伸手牵住她的,用了用力使她回神,“难受了?”

  赵含章没有应声,半晌才声音低哑的道:“我第一次看见他们时,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对王衍和襄阳王有些复杂的情绪。”

  毕竟这两位她认识,而且有过一点点交集,但其他人,赵含章全都不认识。

  “在我心里,他们的死亡就和史书上的一段文字没多大区别,”赵含章道:“不知是不是因为以前接收类似的新闻多了,我很难对他们的死亡感同身受。”

  “直到这一刻,我才感觉得到痛惜,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

  傅庭涵转头看向她。

  赵含章眉头紧皱,“我小看了他们对亲人的感情,也高估了自己的品德,还有,世俗不同……”

  她道:“我低估了这个时代对身后事的重视,而对亲朋身后事的重视,是因为他们看重孝、慈、义,还有仁。”

  “现在知道也不晚,”傅庭涵道:“绝大数人是迫于时局才不得不和世俗妥协,以前的世俗是晋室和王衍等大士族制定的,而现在,由你制定!”

  赵含章眼睛亮亮的,“你说得对!”

  赵含章没有在此停留很久,等城中人认完尸首,剩下的就要由她埋葬了。

  虽然她穷,但棺材还是要备上一份的,毕竟全洛阳城的人都看着呢,那些人在死前也都是有名有姓的人。

  能被石勒留下来的,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人,没有名望和官职的,基本都被赵含章赎出来了。

  好在当初她赎人时带出不少家眷,有些人提前跑了,但留下的人中亲连着亲,他们便顺带把认识的亲友给拉回去一块儿埋了。

  剩下无人认领的,大多是司马家的人。

  不多,总共六十八具尸体。

  襄阳王的尸体也被拉走了,是王惠风第二天来拉走的,她身后跟着几位夫人和少年,她道:“襄阳王有大义,我等不愿他曝尸荒野,所以集资为他买了一口棺材,就让他和家父埋在一起吧,将来供奉时连着他一起。”

  赵含章自然没有意见,将襄阳王交给他们。

  剩下的司马家宗室则没人管了,赵含章只能自己处理。

  “去问问棺材铺,我订得多了有没有优惠?”

  “……使君,我问过了,不仅没有优惠,价格还要高了。”

  赵含章闻言不服气了,问道:“凭什么?”

第561章 盘活经济

  小吏回答说:“因为使君定得多,棺材铺需要多费心思才能凑齐木板,又是皇族中人,多有讲究,这钱便贵重了些。”

  赵含章挥手道:“就普通的棺材,不必要讲究。”

  她皱了皱眉,“木板很难凑齐吗?”

  小吏点头,“这两日定棺材的人太多了,洛阳城原本有十二家棺材铺,现在只剩下四家,他们之前打的棺材存量不够,现在好多家都等着他们打棺材呢。”

  赵含章正要说话,赵二郎一脸得意又气势汹汹的冲了进来,“阿姐,我有棺材,我有棺材。”

  赵含章的话就堵在了喉咙里,被赵二郎拉着去看摆在院子里的棺材,粗粗扫过,足有二三十具。

  赵含章顿了顿后问道:“你哪来的?”

  “我让人抬来的。”

  赵含章就给他脑袋一下,问道:“说实话。”

  赵二郎就捂着被打的地方委屈道:“是抬来的,我今天巡逻,看到好多人家在拆门板,说是要送去棺材铺里赚钱呢,我就想起来,我有好几家棺材铺,里面都有棺材,我就叫人去抬了。”

  他道:“阿姐你要是不要,我就拿去卖给棺材铺赚钱了。”

  槽点太多,赵含章决定问关键性问题,“……你有棺材铺?”

  “有呀,荀将军说的,这座城是我们打下来的,那就是我们的了,这里头的宅院铺子,凡是无主的,我们都可以占,我当时就占了好多,不过后来有人回来住了,可还有好多没人回来,那不就是我的吗?”

  赵含章半晌说不出话来,在赵二郎清澈的目光下,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干得漂亮,不过二郎,那不是你的,是我的。”

  她道:“战利品都得交给我保管和分配,当然了,姐姐不会亏待你的,你有特别喜欢的宅院吗,阿姐给你拨一个。”

  赵二郎咧开嘴笑,摇头道:“都给阿姐,我喜欢住在军营。”

  住在家里或是宅院里,谢先生总要找他,在军营里,谢先生就会隔上一天才找他。

  赵含章欣慰的看了眼好弟弟,然后看着院子里摆的棺材,“数一数还差多少,去无主的棺材铺里找一找有没有棺材板子,送去棺材铺里请人打成棺材,有多余的就卖给棺材铺。”

  小吏应下,顿了一下后问道:“女郎,现在城中拆门板卖给棺材铺的人很多,要不要加以阻止?”

  赵含章道:“他们要是卖自个家里的不必管,但我的,咳,我是说,要是偷盗其他人的则不行,无主也不可。”

  “是。”小吏下去安排。

  赵含章拽住又要跑出门的赵二郎,“你现在还和荀修一起玩?”

  赵二郎摇头,“荀修不是被阿姐打了板子吗,他正躺在床上下不来呢,今日轮到我巡逻,所以我没有玩。”

  赵含章点了点头,问道:“荀修怎么样了?”

  赵二郎就打了一个抖道:“太惨了,屁股和后腰出了好多血,他说他动不了了。”

  赵含章就嗤笑一声,她能不知道杖刑的士兵手下留情了吗?

  那不过是看着惨而已。

  不过她还是吓唬赵二郎道:“你不要学他,他这次是运气好,没有贻误战机,这要是在战时,那就不止打屁股这么简单了,脑袋都要掉。”

  荀修回来的途中,斥候探到了给石勒运送物资返回的队伍。

  石勒大军的物资由羯族和匈奴官吏驱使奴隶运送,荀修探到队伍中的奴隶有半数是汉人,立即就带兵转弯把这支队伍给抢了。

  物资没多少,倒是俘获了一大批人。

  于是本来是押运粮草的官吏成了奴隶,本来是奴隶中的汉人被带回来成了良人,奴隶中的胡人还是奴隶。

  赵含章并不恼他自作主张去抢人,她恼的是他没有按时回京,功是功,过是过,所以荀修被罚了,被打的还挺惨,比北宫纯和米策还要重一些。

  洛阳城中的棺材生意一下好起来,好到隔壁州县都听说了,于是有商人往洛阳运送棺材。

  商人的嗅觉就是这么灵敏,这世道,只要能换钱帛和粮食,总有人愿意做。

  有外地客商入洛阳,那就产生了食宿等花费。

  整座洛阳城连一家客栈也没有,于是有机敏的洛阳城居民打开大门招揽了这批客商,只收取少量的钱。

  又有人拿着自家种的小菜苗和野外挖的野菜上门兜售。

  春天啊,正是万物复苏,野菜最好吃的时候,虽然客商们并不太爱吃,但这会儿肚子饿了,自然是有什么吃什么,于是纷纷解开钱袋子买起来。

  这番动作落在其他人眼里,第二天便有人进山打猎,开始拎着野味在那几家房舍前晃荡叫卖,结果里面的客商没买,却被附近一家家境还过得去的人家买了……

  一直沉寂的洛阳城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活过来了。

  赵含章听了都沉默,她怎么也没想到,洛阳城的经济是从棺材开始的。

  汲渊注视着这一切,立即和赵含章道:“女郎,二郎君不是占了好几家酒楼饭馆吗?可以收拾出来接待客人了。”

  洛阳城现在好歹有十几万人,他们“活”了过来,生意自然就可以做起来了。

  本来不太操心这些事的赵含章近来因为花钱太猛,这会儿也忍不住关注起来,“是要开起来,此事就拜托先生了,您选几个会做生意有巧思的人吧。”

  汲渊道:“可以从西平学堂里选,算科学得好的,还有厨艺学得不错的,都可以让他们来试试,有一部分人在陈县,倒也不远,不过……”

  “不过开店需要本钱啊,女郎,现在您公账上没钱了。”

  赵含章张大了嘴巴,“不是才挖了祖父留在洛阳的宝藏吗?”

  汲渊道:“您要养这么多兵马,带回来的难民也要赈济,这段时间光买粮草便不知凡几,加上傅大公子那里也一直要钱,就这么短的时间,他建了砖坊、琉璃坊、造纸法和肥皂坊,还要疏通河道……”

  “对了,光疏通河道这一条,他便支了一百万钱,”汲渊抬眼看了赵含章一眼,道:“女郎,你现在公账上只剩下十万钱不到了。”

  听着还是挺多的,可换算成白银的话也不过才百两而已,她虚心请教道:“那我的私账还剩下多少?”

  汲渊就意味深长的道:“这个女郎就要问听荷了。”

  赵含章的私账一直是听荷管着的,她、赵二郎和傅庭涵的衣食住行,所有花销都是从听荷这里支取。

第562章 穷了

  赵含章才开口,听荷就一脸忧虑的抱了个钱盒子过来,打开给她看空荡荡的钱盒。

  赵含章简直不能相信,“我这么穷?”

  听荷道:“在西平的时候,因珍宝阁赚钱,汲先生每月都会拨一笔钱给内院,自出了西平,外面的花销大了,汲先生就没再往内院拨钱了。”

  其实赵含章每月入账也不少的,她名下的珍宝阁、造纸坊、书局、琉璃坊等都在赚钱,但她赚的多,花的更多呀。

  这些钱只存在账簿上,自出了西平后,赵含章就没见过她赚的钱,只能看账。

  但看了更心疼,因为账簿上,她花的永远比赚的多,以至于需要不断的从赵长舆给她留的财产中补充。

  所以赵含章就养成了不看账簿的习惯。

  只要她不看,那她就不是负债。

  只是她没想到,负债已经从外院到内院,“那我们现在吃用的花销……”

  听荷就拿了一个老大的钱袋子出来,从里面拎出两吊钱另三串钱道:“就只有这些了,米面倒是还够用上两月,这些钱是买菜和买肉的,也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只是……”

  赵含章紧张起来,“只是什么?”

  “只是天眼见着就要热了,女郎、大公子和二郎君都要制新衣,这些钱就万万不够了。”

  赵含章立即道:“制什么新衣,我还守孝呢,今年不制新衣了。”

  “……”听荷道:“正要和女郎说呢,您和二郎就要出孝了,更得添置新衣。”

  “把以前的旧衣裳拿出来穿就是,”赵含章道:“以前的衣裳都没怎么穿就收起来了。”

  “可女郎、二郎君都长高了,就是大公子也比去年多长了些,那些衣裳已经不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