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3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你让她现在好好读书,过几年再出仕就是了。”

  随着范颖、赵云欣等一众女官被重用,赵氏一族对女子出仕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果然,人啊,只要是有名利的事情,观念便可改变。

  何况,现在是万事皆有可能的大晋后期。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战争和政治斗争带来的痛苦和黑暗让这个时代的思想剧烈的碰撞着,他们敢于怀疑,也敢于思考,会尽力抓住每一个可能平定混乱的机会。

  赵含章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她手握的权势让她身边的人开始接受女子出仕,从背后走到幕前。

  中国的政治舞台,从来不只有男人而已,女人很少走到幕前,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女人一直参与其中。

  后宫、后宅,她们从不缺席,哪怕吕后之后,汉代喊着女主干政是国之不幸,是牝鸡司晨,可是,女主干政从未少过。

  离现在最近的贾后,她在时,朝政不就被她握在手里吗?

  现在,女人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幕前,有些男人难受了一阵后便不得不接受,而更多的人,是连难受也没有,自然而然就接受了。

  尤其是长期陷于战乱中的洛阳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上位者是男是女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在最初的伤心愤怒之后,他们渐渐接受了回迁洛阳的事实,开始为每天的生计奔波起来。

  赵含章在一茶寮坐下,拿了一双筷子等吃,听荷去找店家灌水囊,中午出来,水囊的水很快就被她喝光了。

  店家端了几碗面上来,递给赵含章的面里多了个鸡蛋。

  她扬了一下眉,“听荷怎么大方起来,还给我多要了一个鸡蛋。”

  店家道:“这是小的送给使君的。”

  赵含章一愣,问道:“为何?”

  店家满是褶子的脸上笑开了花,道:“托使君的福,我那孙子进太学读书了,我就等着他学有所成,将来在使君手下当个小吏。”

  赵含章乐道:“他竟能考进太学,可见是个聪明孩子,从那里出来的可不能只做个小吏,说什么也得当个县官才行。”

  店家立即笑眯了眼,“那可真是光宗耀祖了,使君等着,我再给您加个鸡蛋。”

  “不用,不用,”赵含章连忙拦道:“一个就够了,不必再加。”

  店家笑道:“我家的鸡蛋好吃呢,大公子每次来我这里吃面都要吃一个,您不常来,得多尝尝。”

  “庭涵常来啊?”

  “常来,常来,”店家笑眯眯地道:“这附近好几家店,就我家手艺最好,大公子每次都来我家。”

第571章 定国剑

  边上一个茅棚的店家听到,呸了一声回道:“使君,您别听他瞎说,那是他奸诈,每次大公子走过他家棚子,他都要跑出来抢过大公子的水囊灌水,或是给大公子递茶水,大公子喝了他的水,这才不好意思去别家,他的面哪有我的馄饨好吃,不信您过来尝尝。”

  赵含章看了一眼碗里的面,也很干脆,“那你也做一碗馄饨端过来,我都吃了。”

  等傅庭涵带着傅安找过来时,便见赵含章身边站着两个店家,她正两口面两口馄饨的吃着。

  看见傅庭涵,她忙冲他招手,问道:“你是要吃面还是馄饨?”

  傅庭涵扫了一眼她面前的两个碗,道:“吃馄饨吧。”

  赵含章就笑眯眯地让店家再送一碗馄饨过来。

  她和两人道:“面甚是劲道,馄饨的馅儿很鲜,都极好,我都爱吃。”

  两位店家这才心满意足,各自离开。

  赵含章悄悄呼出一口气,问傅庭涵,“作坊边上怎么开了这么多食肆?”

  傅庭涵道:“上面拨下来的粮食少,作坊自己做饭,工人们因为吃饭的问题常闹事,我就让他们直接补贴伙食费,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弄吃的。”

  这之后,作坊附近便开始搭起不少棚屋,专门做吃食。

  因为作坊有士兵把守,所以一开始只工人们的家眷敢在附近摆摊,后来城里的人发现,只要有户籍,且不惹事,过来这里士兵们并不为难他们,所以搭建木棚的人就多了。

  正是饭点,傅庭涵才坐下不久,慢慢便有工人小跑着过来吃饭。

  不大的摊子左右立刻坐满了人,店家忙得团团转,再没空留意赵含章。

  坐下的工人看见傅庭涵和赵含章,纷纷行礼后才坐下。

  赵含章看了看后笑道:“没想到高桌高凳倒是这里先接受了。”

  傅庭涵的馄饨端上来,“方便,百姓们接受新事物很快,这馄饨不错。”

  赵含章挑眉问道:“在这里这么久,你不会就吃过这一家的面吧?”

  傅庭涵吃着馄饨没说话。

  赵含章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和他道:“你下次换个方向走,从哪儿绕一圈过来,就不会最先到这家面店了。”

  傅庭涵:“费时间,而且面的味道的确不错。”

  “可吃一样东西吃久了不腻吗?”

  傅庭涵想了想后摇头,“倒不觉得腻。”

  赵含章认真看了看他后摇头一笑,待俩人吃过饭便一起去看作坊。

  傅庭涵道:“你要的东西琉璃坊和铁铺都做出来了。”

  因为洛阳很大,又面临强敌,所以这里的作坊没有分开,而是都布置在城南。

  这里有一片被半烧毁的房屋和一大片田地,傅庭涵将原来的住户都迁走,直接圈了这一块地,全部拿来建作坊。

  琉璃坊、锻造兵器的铁铺、造纸坊和书局等都设在了这里,进出这里的道路被赵家军把守,外人轻易靠近不了作坊。

  而作坊和作坊之间现在也很严格,只有本作坊的人才能进入。

  傅庭涵先带她去看琉璃坊。

  还有工人在加班,他们正小心翼翼地将制好的琉璃放进箱子,再往格子里填上麦草和干草,固定住琉璃后放上木板和木框,再往格子里垫上干草,放入琉璃。

  琉璃坊的刘管事立即迎上来,他是从军中选出来的,对于能做琉璃坊的管事,他欣喜不已。

  这次洛阳的几个作坊管事都是从军中挑的人,他们都很欣喜,也很珍惜这次机会。

  做作坊管事,基本没有晋升通道了,是比不上在军中前程远大,但打仗会死人。

  当兵时他们不畏死,但能不死,自然是最好的。

  上战场的伤亡率太高了,所以并不可惜放弃晋升通道来做作坊管事,至少刘管事就很满足。

  人也很忠心,他躬身道:“将军,大公子,所有的琉璃都做出来了,这一批送往西凉的,傍晚前便能送到西凉军营中。”

  赵含章点了点头,“将礼单做好。”

  “是。”

  等看完这一批琉璃,赵含章就问:“庭涵要的那一批琉璃做好了吗?”

  刘管事立即道:“还差一些,不过也差不多了。”

  赵含章微微点头,问傅庭涵,“要不要在附近盖个库房收着?也好转手。”

  傅庭涵想了想后点头,不能让高诲接触到作坊的人,但他又不能做太多动作,盖个库房做交易是最好的。

  傅庭涵看向傅安,“这事交给你了。”

  傅安应下,虱子多了不痒,反正他现在身上的差事够多了,不差这一桩。

  然后他们就去铁铺。

  傅庭涵让人建高炉,按照她的要求炼了一把剑。

  铁匠还做了一把剑鞘,以为是赵含章所佩,他花费了很大的功夫,看见赵含章来便将收在盒子里的宝剑拿出来奉上。

  赵含章缓缓抽出长剑,剑身在斜阳中散着点点寒芒,一看就是好剑。

  铁匠在一旁道:“多亏了大公子,要不是大公子做了高炉,我是打不出这把剑的。”

  赵含章手中长剑一抖,剑轻轻鸣响,她忍不住赞了一声,“好剑!”

  她眼睛亮亮地去看傅庭涵,“多谢你。”

  傅庭涵抿嘴一笑道:“不谢。”

  赵含章看了一眼剑盒,直接道:“这盒子不配,回头找个好木盒来,铺上锦缎。”

  她道:“此剑名为定国剑。”

  这是赵含章昨晚给张轨写信时定下的剑名,她要将这把剑送给张轨,他就是大晋的定国剑!

  当然,这把剑要是由皇帝来送,效果一定能拉满,不过她为什么要为晋帝和大晋做好事?

  赵含章直接以自己的名义送的。

  赵含章将剑带回赵宅,让听荷几个去库房里翻了半天,最后才翻出一个紫金檀木的长盒。

  听荷道:“这盒子是二公子抄回来的,也不知从谁家里抄的,您看剑能放下去吗?”

  赵含章往里一放,发现木盒还长了一截,不过没关系,她当做没看见,把盒子盖起来道:“挺合适的。”这一时半会儿,重新做盒子也来不及了。

  时间赶得太急,要不是等这把剑,她早让黄安去西凉了。

第572章 送别

  一大早,赵含章便上了邙山,站在半山腰上往下看,在这里,可以看到十里长亭。

  北宫纯将黄安等人送到十里长亭,看到候在此处的赵信和他身后的赵家军,果然如黄安所说,赵含章没来。

  他扭头往邙山上看了一眼,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到了山上的赵含章。

  黄安也往山上看了一眼,和北宫纯道:“将军,我一定将老夫人和嫂夫人接来,您放心。”

  北宫纯点了点头,“老的老,弱的弱,回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是。”

  北宫纯看了眼亭子下站着的赵信,叮嘱道:“保护好使者。”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