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6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没人觉得不对,明预本来就生病了,都严重到自备棺材了,此时好友离世,沉重打击之下只怕更不好。

  所以温畿等人也没敢多打搅,知道他把阎亨烧了,以后要把他的骨灰带回故土,便只叹息一声,各回各处办差去。

  没人知道,明预受此打击,病却开始好转。

  他一日早晚两顿药,一滴药都不剩,开始积极养病。

  等自觉好了许多,他就手写一封信,让人送去赵宅,在考虑过后,他认为阎亨说的初衷就是赵含章,所以他答应去洛阳。

  赵仲舆收到信,大松一口气,立即给赵含章去信。

  赵含章还在为阎亨伤心呢,同时忧虑起郓城的局势来。

  阎亨还是死了,那么苟晞是不是也会如历史上那样众叛亲离?

  他要是单独在兖州,被众叛亲离没啥,她说不定还能趁机把兖州抢过来呢,可要命的是皇帝在他手上。

  赵含章垂下眼眸,本来她鼓动皇帝迁都郓城,就是想打断他在洛阳被俘的命运,他是无权,可他的存在就如一根神针,他在,这个世界的乱就还有一个度。

  不管是她、西凉张轨、琅琊的司马睿,还是两湖地区和江南,都不敢太过分,乱的有控制。

  一旦他出事,晋室前脚沉没,天下后脚就能多出几个皇帝来,到时候只会更乱。

  刘渊为什么一直想攻入洛阳抓皇帝?

  因为只有晋室沉没,他这个汉国皇帝才能名正言顺的接任啊。

  赵含章沉吟片刻,摸出一沓纸来给皇帝写信。

  人心离散,与其出去单打独斗或者投靠石勒,不如选择皇帝啊。

  她是不介意皇帝权势更大一些的。

  所以赵仲舆的第二封信还没到赵含章的手上,赵含章的信先到了郓城。

  赵含章的信件可以直达天听,并不会被拦截,所以信件在苟晞的眼皮子底下送进了皇宫。

  开头第一句,“陛下当下处境危急,却也是三年以来最大的机遇……”

  皇帝下意识就合上了信件,然后挥手让殿中伺候的人下去,这才展开信细细地看起来。

第621章 心思浮动

  皇帝将信细细地看完,激动的起身原地转了两圈,他有点儿不放心,又掏出信来仔细看一遍。

  他紧张地舔了舔嘴唇,很想现在就招人进来商议,但想到这些年的艰难,他又忍了下来。

  赵含章说得对,此事应该徐徐图之。

  皇帝安静了下来,硬是等到了第二天才召见他几个心腹和赵仲舆。

  他悄悄问他们,“阎亨为苟将军所杀,他身边的人去吊唁的多吗?”

  几位大臣不明白皇帝为什么提起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阎亨都成灰了,但还是有人道:“应当不少,那天赵尚书不是去了吗?”

  阎亨死在苟晞手中,除了跟他关系好的部将外,没人去吊唁,朝中大臣去的也只赵仲舆一个而已。

  他们和阎亨并不熟。

  皇帝立即看向赵仲舆,关切的问道:“不知都有谁,是何情状?”

  赵仲舆也觉得希奇,不明白皇帝为何对这件事感兴趣,但他还是认真地道:“丧礼是明预主持,温将军、裴将军和王将军等都亲来吊唁,赶不回来的傅将军几个也派了副将过来吊唁。”

  见皇帝听得认真,赵仲舆便细细地描绘起来,主要是他们吊唁时说的一些话,其中不乏对苟晞的怨言。

  说着,说着,赵仲舆似有所感,隐约猜到了皇帝的本意。

  其他几位旁听的大臣也领悟到了,互相对视一眼,纷纷坐直,思考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来。

  “陛下也觉得苟将军此事做错了吗?”

  皇帝就看了赵仲舆一眼,叹息道:“阎亨被拿入将军府时,朕曾下旨,想让苟将军念在往日情谊放他一条生路,没想到还是去迟了。”

  赵仲舆立即道:“不错,阎亨跟随苟将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此次是为劝谏,也是为苟将军好,苟将军实不该因此杀他。”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得很明显了,皇帝道:“朕听说明先生为此重病卧床,顾卿,你带一太医去看看明先生吧,劝他开怀些。”

  明预是幕僚,依仗的是苟晞,手中并没有兵权,皇帝自然不是要和苟晞争抢明预,而是为了给苟晞的部将们一个态度,做给他们看的。

  等看过明预,他就可以再派人去安慰这次感到兔死狐悲的部将们了。

  皇帝努力地,又悄悄地挖着苟晞的墙角,赵含章则是光明正大的发布了自己的新钱。

  她的新钱大量印出来了。

  一筐一筐的铜钱被送入府库中,然后他们自己和自己交易,将府库里都快要落灰的珍珠、宝石、瓷器等都拿出来,大致算了一下价钱后兑换成铜钱。

  这些东西会分成几份交给商队,让他们带到外地去交易。

  除此之外,赵记当铺正式开张。

  赵含章直接占了三间商铺,哦,这三间商铺本来就是赵家的,当年还是赵长舆留给她的嫁妆呢,后来她换给了赵仲舆,兜兜转转,如今又回到了她手上。

  三间连在一起的当铺,之所以搞这么大,就是因为洛阳钱少,需要兑换钱的人不少。

  赵含章让人贴了公告,表示从今天开始,集市上的交易当以铜钱为主,没有钱的,可以拿东西去当铺中抵押换钱。

  以物易物的过程中,商家可能会吃亏,个人也可能会吃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亏了,即便是换了东西,心情也多半不好。

  以前是因为没钱,想要铜钱,赵含章得让商队出去很远的地方,把货品卖了换成钱。

  但回程只拉钱又亏,所以商队只会留下一小部分钱,剩余的大多会换成粮食和布匹拉回来再卖出去。

  可因为洛阳钱少,他们除了钱外,还总能收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想要以物易物。

  商队要是纯粹的商队也就罢了,他们大可以霸气的说不换,只要钱。

  可他们不是,这些商队都是汲渊组织的,带着赵含章的名义,因此也带了点公的性质。

  要是连赵含章都不愿意以物易物给百姓们粮食,那他们就没活路了。

  所以,商队总是能换回一堆乱七八糟,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东西。

  用不上的东西就只能又运出去,可这一来一回,最少也得二十天,资金回笼特别的慢。

  现在赵含章自己制钱,就省略了中间的环节,甚至商队都不用那么痛苦了。

  他们这次离开,除了带上各种商品外,还能带上两车的新钱,拿到外地去购买货物。

  新钱换了出去,市场上的钱多了,赵含章再走到大街上,因为以物易物谈不拢而吵架的声音都少了。

  赵宽的工作量骤降,再也不用每天加班到深夜了。

  因此这天,他有空和赵含章赵二郎赵云欣一起用饭了。

  饭桌上就是兄妹,而不是刺史和县令了,因此他呼出一口气,大大咧咧地和赵含章道:“因为新钱,最近因为交易纷争打到县衙里的人都没了。”

  他道:“早知道用钱能解决的事,应该早点制钱的。”

  赵含章:“这世上的事百分之八十都能用钱解决,您这话说的,还以为外面多有钱呢。”

  赵宽放松的道:“以前没有,现在不就有了吗?让庭涵多铸一些。”

  “钱岂是随便铸的,”赵含章道:“铸多少钱都是要算过的,要是无节制的铸钱,市场要崩溃的。”

  赵二郎不懂这些,只问,“阿姐,你现在有钱了,那能发军饷了吗?”

  “不能,”赵含章郁闷的道:“钱坊里的钱不是我的,我的钱只有府库里的那些。”

  赵二郎就看向傅庭涵,“姐夫,那你能借钱给阿姐,先给我们发军饷吗?”

  傅庭涵笑道:“那些钱也不是我的。”

  赵二郎瞪眼,“怎么不是你的,分明就是你铸造的。”

  赵含章觉得要解释那些钱的归属,今晚这顿饭就吃不了了,于是干脆的问道:“你要军饷干嘛?”

  赵二郎除了喜欢亮晶晶的珠宝外,对钱没有太大的欲望,军队又包吃包住,偶尔还会跑回她这里打牙祭,根本不会想要钱。

第622章 还是穷

  赵二郎道:“不是我要,是我手底下的兵要,他们要娶媳妇呢,没有钱怎么娶媳妇?”

  夏收结束了,今年洛阳的粟收成还行,有了粮食,士兵们就心思浮动,想要履行繁衍生息的责任了。

  这是大事,赵含章精神一振,问道:“有对象的人多吗?”

  “不多,就十三个,”赵二郎道:“但想找媳妇的人很多,我问了一下,全军有三百多号人都想娶媳妇呢,但他们没钱,我问了一下媒婆,他们没有钱,很难说到媳妇的。”

  这的确是个问题,赵含章沉思,“是该想办法给将士们发一些军饷了。”

  因为贫穷,赵含章的军饷只零星发过几个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蔡时候发的。

  自从他们走出上蔡,赵含章一天比一天穷以后,她的军饷就一直拖欠着,能给大家吃饱饭就不错了。

  哦,赵家军的精兵们偶尔还是能发一点的,但也是断断续续。

  赵含章越发想念赵瑚,“七叔公怎么还不来?”

  正说着,亲兵小跑着进来道:“使君,郓城有信到。”

  赵含章连忙伸手接过,一目十行扫过,饭也不吃了,“你们先吃着,我去写一封信。”

  赵宽和赵云欣就跟蚂蚁挠心似的,非常想知道信上写了什么。

  扭头看了傅庭涵一眼,见他一点儿也不好奇的样子,就问道:“庭涵知道信上写什么?”

  “不知道。”但总会知道的。

  所以没必要着急。

  是赵仲舆的信,他让赵含章派人去接应明预,他已经答应投靠她。

  和兖州最近的是豫州,赵含章身边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不多。

  所以她决定将此事交给赵铭。

  她写完信,立即召来元立,将信交给他道:“你带着信回豫州找赵铭,请托他去接明预,记住,一定要保明预平安。”

  元立肃然应下,接了信后离开,连夜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