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8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信举杯笑着应下。

  喝了半个晚上,赵信这才醉醺醺的被送回赵宅。

  赵仲舆一直等着他,都在书房打了一个盹,听见外面的响动便立即惊醒。

  赵信灌了自己一碗醒酒汤,勉强清醒了点儿,去拜见赵仲舆,“族长。”

  赵仲舆挥手免去他的礼,问道:“苟晞表现如何,消气了?”

  赵信道:“未必就消气了,不过使君给他台阶下,又有陛下从中说和,他就顺着台阶下了。”

  赵仲舆松了一口气,颔首道:“这样也不错,如今豫州才安定了一年,洛阳更是才安定,万不能再起战事了。”

  赵信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此次过后族长和伯爷在郓城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

  赵仲舆摆手道:“还有陛下呢,我好歹是尚书令,他也不能将我怎么样。”

  赵信没说话。

  赵仲舆道:“时辰不早了,你去休息吧,明日拜见过陛下你也该启程了,边界处传来消息,苟纯已经退兵。”

  赵信应下,转身正要走,想起边界的事,停下脚步问道:“族长,朝廷要怎么处理苟纯?”

  这一次事情闹得很大,赵含章的信有两封,一封是直接给苟晞,一封是直接给皇帝。

  不管是给苟晞,还是给皇帝的信,赵含章都直接点出苟纯抢夺百姓粮食的事,并且直接给这件事盖棺,认定赵驹会越界是因苟纯掳掠豫州百姓而起。

  边界两地都深受其苦。

  本来,这件事大家一直是弹劾,怀疑,因为苟晞压着,皇帝不愿意得罪对方,所以一直没有派人去调查。

  事情一直是流言状态,没有实证。

  就算赵含章曾经上书控诉苟纯越界抢掠豫州平民,也被苟晞以边界误会冲突掩饰过去,皇帝也不好多管。

  可现在,赵含章把那块遮着的遮羞布扯掉,苟晞和皇帝再想装聋作哑都不行了,何况,皇帝本身也不想再装聋作哑。

  赵仲舆道:“苟纯被召回郓城,我所料不差,明日不到,后日也该到了,所以我希望你明日拜见皇帝时就告辞离开吧。”

  他道:“苟纯心胸狭窄,气性又大,若知道你是含章的使臣,恐怕会针对你。”

  其实赵仲舆不怕苟纯耍心机,他就怕苟纯不耍心机,到时候直接带着人冲撞,他拿对方完全没办法。

  所以,面对愚蠢又冲动的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而不是直球迎接。

  赵信也惜命,他来前认真了解过苟纯此人,他是没多少脑子的,行事又冲动,就因为怀疑赵含章将来会坐大就敢派人行刺,完全不顾及当时两军的盟约,以及毁约后苟晞会面临的问题。

  对于这样冲动的人,赵信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所以等苟纯气势汹汹的杀回郓城时,赵信已经离开郓城半天了,完美的和他错过。

第648章 报复

  苟纯极忿怒,他冲到大将军府里质问他哥,“赵含章完全是推诿之词,兄长,你就这样放过明预,放过赵含章了吗?”

  “如此不了了之,此事过后还有谁敬畏兄长?”

  苟晞抬头看他,问道:“你没有越界掳掠豫州百姓吗?”

  苟纯大声否认道:“我没有!”

  他道:“那就是我们兖州的百姓,那群贱民,胆敢如此耍弄我们,当初就该杀了他们。”

  苟晞一拍桌子,怒问,“你以为你在边界做的那些事我都不知道,朝中百官都不知道吗?还没有,告状的人虽未进郓城,但流言早传遍郓城了!”

  别说皇帝和百官不会相信苟纯,苟晞都不相信。

  “朝中给你的粮草并不少,加上屯兵所得,足够你养兵,你为何还要纵兵劫掠百姓粮食,竟然还越界!”

  苟纯:“那条边界我不认,本来豫州就受我们管制,何刺史在的时候豫州有近一半在我们手中,赵含章一介女流,凭甚她做了刺史,我们反而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地盘给出去?”

  苟晞面色一沉,冷冷地道:“你是在怪我守不住疆土?”

  苟纯气势一弱,低下头道:“我没那个意思,只是替兄长不甘。”

  “用不着你为我抱不平,”苟晞冷冷地道:“这是我和她的交易,是陛下迁都的代价。”

  是她先到的洛阳,也是她逼退了刘聪,杀了王弥,皇帝在她手上,她要是不同意,他根本带不走皇帝。

  走了一个东海王,又来一个赵含章,他相当于白跑一趟。

  归还豫州是他的让步,如此他才能代替赵含章成为皇帝身边的那个人。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皇帝在这里,天下就都要听他调遣。

  真以为苟晞兵强马壮就不缺钱吗?

  他也是很穷的,底下的士兵忍饥挨饿是日常,只有上战场打仗时才能吃饱一些。

  但这样,他们的日子也算好过了,至少比外头活活饿死的百姓强太多了。

  可自从皇帝来了郓城,各地都要奉养皇帝,江南、两湖、豫州,甚至是已经半独立出去的蜀地和西凉,皇帝下诏令,他们也要送支援的物资和兵力过来。

  苟家军这几个月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以前还需苟晞省吃俭用的筹备粮草,现在却是朝廷拨款,加上苟家军本来的,士兵们粮草充足,甚至还能发一些军饷。

  苟晞还靠皇帝的支援,以及百官的奉承过上了如今奢靡的生活。

  只不过苟纯也眼热他大哥现在的美好生活,能够睡在温柔乡中,谁想大暑天的出去晒太阳练兵?

  风里来雨里去,还要晒太阳流汗?

  然而他没有百官奉承,他想要漂亮的侍妾,技艺超群的伶人,宝马和宝刀,那就要自己花钱买。

  钱从哪里来?

  自然是从将士们的军饷和粮草中来。

  他占了上面拨下来的军饷和粮草,底层的士兵过得还不如以前,他们之所以当兵为的不就是一口饭吃吗?

  要是当兵还要饿死,那他们何苦拿命到战场上拼杀?

  苟纯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为了不让士兵们造反,他先是加税,以正当的理由收取钱粮。

  但因为夏收刚开始,年初的捐税已经掏空普通百姓,再加的这一份税还那么重,别说平民之家,连小富之家都要掏空家底,于是百姓们一直暗暗抗税。

  边界几个县私下有传言,这已经不是苛捐杂税,而是破家之税。

  还暗暗流传一句话“小苟酷于大苟”。

  苟纯有没有听到这句传言不知道,反正在收税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底下的士兵造反,他就直接下令让士兵们拿着刀去地里抢收小麦等粮食了。

  为此才引起这一场纷争。

  阎亨为何突然那么骂他,苟晞认为就是因为苟纯,所以他隐隐有些迁怒,和苟纯道:“豫州边界处我会另派人镇守,你回青州去吧。”

  苟纯抿了抿嘴,胸膛急剧起伏,他觉得大哥如此就是向赵含章低头,他心中愤懑不已。

  苟晞道:“你本就是青州刺史,也该上任了,此去青州,好好与琅琊王相处。”

  苟纯不甘不愿的应下。

  第二天上朝时看到赵仲舆,他冷冷地看了对方一眼,赵仲舆目不斜视,只做不见。

  苟纯气得拳头紧握,当天出宫时就在街上碰见了赵济,然后赵济被打了一顿,理由是赵济冲撞了他的车架。

  赵济被打得很惨,虽然留了一条命,但应该要在床上躺好几个月才行,赵仲舆在宫中听说,整个人都晕了一下。

  然后立即赶回府邸,看到被打得鼻青脸肿,浑身是血的儿子,再看他的手还软绵绵的,便知道是被折了。

  赵仲舆脸色铁青,一边让人去多请几个大夫来,一边则直接进宫去找皇帝,“陛下,苟纯这是不服朝廷的处置,对我们心存怨恨。因他的缘故死亡的百姓不少,陛下只是让他回青州去,并未处罚于他,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德,而他不思回报,反而怨恨于我们;”

  “既怨恨我们,又不敢上报于陛下,也不敢反驳于臣,却拿臣的儿子撒气,陛下,您敢将青州交给他这样的人吗?”

  又道:“苟大将军连亲弟都无法束缚,陛下将宫务禁防都交于他手,又如何能安心?”

  大家都知道了赵仲舆的儿子赵济被重伤的消息,纷纷表示认同。

  他们是很看不起赵济,但在这件事上,赵济有什么错?

  他甚至都跟这件事无关,赵仲舆联合赵含章与苟晞苟纯兄弟俩斗法,有本事你去找赵含章,不敢对她动手,不是还有赵仲舆吗?

  波及家人算怎么回事?

  何况,赵济还是上蔡伯呢,他有爵位在身,虽然官职比苟纯低,但爵位比苟纯高呀。

  家世更在苟纯之上。

  苟纯此举也算得上以下犯上了。

  于是赵仲舆之后,又有好几个大臣和御史进宫,都是弹劾苟纯的。

  但苟纯在打完赵济后就跑了,他直接带着人去青州上任,根本不给大家喷他的机会。

  那怎么办呢?

  大家便只能把矛头对准了苟晞。

第649章 最大得益者

  但苟晞又回了大将军府,关起门来过美好的日子。

  外面的争论他自然也听到了,但他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把苟纯抓回来吧?

  所以他就让人带了药材和礼物去和赵仲舆赔礼道歉,又代替苟纯上了一封请罪的折子,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先不说赵仲舆父子接受不接受吧,苟晞这样的处理便让不少人心中发寒,包括他手下的将士们。

  这其中也怪苟晞之前的名声太好了,以至于他手底下的将士道德感就是比别人手底下的更高一些。

  所以当苟晞的人品值下降到他们的预期之下时,他们的信念崩塌,人心离散。

  意志坚定之人信念崩塌可以重新再建一个,可这样的人万中难得其一,这世上更多的人是在遭受打击后随波逐流,或是自暴自弃。

  这时候如果出现一个人让他们依靠,为他们指明一条道路,哪怕那个人身上有瑕疵,他们也愿意去跟随。

  皇帝照着赵含章的指导适时出现,立刻收伏了苟晞手下三个部将,分去他手中近三分之一的兵权。

  当然,这都是私底下进行的,那三个部将也是悄悄投靠,并没有公开,苟晞不知道,甚至连赵仲舆也不能知道全部。

  皇帝虽然照着赵含章的意思做了,但依旧下意识的防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