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1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在她眼皮子下搞小动作,偷偷地往外送信,你当她是外面那些瞎子聋子吗?”石勒道:“你那封信还未送出去,她就已经去调兵,还真以为,她是看过信才安排祖逖去伏击的吗?”

  “只怕见你的第一眼,她心里就有了主意,你不是真心归降,她就用你做饵,让你把人给吊出来,她再一网打尽。”石勒道:“幸亏你求援的是马军,你若胆敢调石军回来送死,便是赵含章不杀你,本将也要将你千刀万剐。”

  石坚顺着石勒的话一想,顿时脸色惨白,冷汗直冒,赵含章还真是心机深沉,竟一言不发的算计他至此。

  石勒道:“你下去准备吧,我会手书几封,你亲自带人和赵家军去接降,记住,你是去接石军,我们的人,须掌握在我们手中。”

  要不是他现在无人可用,石勒绝不会留下石坚,从他擅自做主这件事来看,此人私欲甚重,从前石勒认为的忠心耿耿要大打折扣了。

第888章 天命

  赵含章早安排好人手了,就等石勒醒来。

  石勒一醒,她当即带着人去看他,算是正式宣布石勒归降。

  当着众人的面,赵含章封石勒为大将军,领幽州诸军事,并幽州刺史。

  现幽州刺史,正在出兵抢刘琨地盘的王浚:……

  众官员:……

  他们对视一眼后纷纷低头,使君越来越无耻了,那幽州并不在她手上,这样封赏,岂不是要让石勒去和王浚抢地盘?

  石勒面不改色的应下,非常感激的看着赵含章。

  赵含章就柔声安抚他道:“石军此时流落在外,群龙无首,多有骚扰百姓之举,所以还应尽早收回。”

  她道:“我让人去把人召回来吧,依旧由石将军你来统帅。”

  石勒感恩戴德的应下,也推出身边的石坚,表示他深悔己过,愿意戴罪立功,所以由他领头带他们去把流落在外的石军带回。

  赵含章欣然应允。

  她把此事交给了汲渊和谢时,让他们兵分两路去接降。

  石勒还有三支军队在外,不算顺阳郡那支,还有两支在外面。

  他们按照石勒一开始制定的方针政策,一路抢掠粮草一路往北,打算在安平国外汇合。

  大军行驶在外,消息不太灵通,但石军是有专门信使传递消息的。

  何况,赵含章武安围剿石勒的事很大,此一战的消息好似长了翅膀一样飞往各处,他们自然也听到了。

  正犹豫是继续遵从命令向北,还是去支援石勒时,听闻石军大败,石勒战死沙场。

  军中人心惶惶,两支军队在的地方不一样,但表现却都一样,一边遵照原来的命令向北走,一边惶恐担忧。

  正在此时,他们听到了石勒归降赵含章的消息。

  相信的人和不相信的人各占一半,军中人心涣散,短短两天就跑了几百人,最后还是领兵的将领发狠,砍了好几个逃兵才遏制住这股风气。

  然后,正是此时,石坚带着石勒的亲笔书信来了,身后还跟着赵家军。

  这一支军队的将军张斯很想怀疑这是赵家军的阴谋诡计,但石勒的信太难造假了。

  石勒从前不识字,没读过书,自从他当上大将军后,他就喜欢让人给他读书,说书,自己也跟着认了一些字。

  为了处理公文,他自然也要学着写字,就是写出来的字吧……很特别,特别到很难有人模仿到他的字,太难看了,这种模仿简直是在为难士人。

  张斯看完信,很不能理解,就避开谢时把石坚拉到一旁问,“大将军为何要投效赵含章?我们和赵家军可有不少仇,这,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石坚面无表情道:“安平国那边,楚王登基了。”

  张斯一愣,然后沉思起来,许久后道:“那是要投效赵含章,赵含章总比楚王要好。”

  石坚瞪大双眼,“你竟觉得赵含章比楚王好?”

  “怎么不比?”张斯冷哼道:“那楚王看不起我们将军,先帝在时,他就鼻孔朝天了,他当了皇帝,大将军再见他,他岂不是更得抬着下巴看人?”

  刘聪既看不起羯人,也看不起汉人。

  而张斯是汉人。

  如果汉国是刘聪当家做主,那将来他不会有任何前程,甚至还会牵连性命。

  所以,哪怕之前还和赵家军打得你死我活,张斯还是很快接受投降的事实,领着石军跟谢时去武安县。

  另一边,汲渊也带着另一个石军士兵和石勒的一封手书去招揽另一支军队。

  这一支军队人数较少,但很是凶悍,汲渊到时,他们正在攻打一座城池,想要突破重围回武安县去。

  因为带来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很难取信对方,但汲渊还是凭借手中的信和三寸不烂之舌将人给谈了下来,然后带人回武安县。

  回到武安县,还幸存的石军将领都见到了石勒,完全确定石军已投降。

  从此以后,石军前面还得再加一个前缀,赵氏石军~~

  消息传出,剩余石勒的溃军纷纷来投,赵含章他们再往北去,沿途的城池就跟豆腐一样,一推一倒,一推一倒。

  甚至他们刚到城下,还没来得及走到喊话这个阶段,对方就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进城了。

  并州和冀州,本就有不少地方生活着更多的羯族人,他们早就投靠石勒,自然听他调遣。

  剩下的零星负隅顽抗的小城,他们也能很快攻打下来,或是绕过去,直奔安平国而去。

  其兵力之盛,战气之锐,让天下人都知道赵含章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匈奴汉国。

  石勒投降的消息传到江东,琅琊王便如鲠在喉,知道他再不动作,等赵含章平定北方,下一个被平的就是他了。

  于是他连忙要见王导。

  可王导不在建邺,他偷偷地去见王敦了。

  王氏兄弟比琅琊王还早一日收到消息,王导确认消息的真伪后就和王敦叹气道:“天命在她啊。”

  王敦抿了抿嘴道:“我不信天命。”

  王导一早起的念头又冒出来,这次还噗嗤噗嗤的响,心内备受煎熬,“二兄,难道我们要为一己私利置天下于不顾吗?”

  王敦心硬似铁,道:“国家若落在赵含章手上,之后还会混乱,难以安宁。”

  王导:“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此时,我对我的判断怀疑了。”

  王敦不说话了,只是脸上表情依旧倔强。

  王导谈过便罢,没有让王敦一定立即想通,或者回复他。

  可王敦却记在了心里,没两天他就和王导道:“你既相信天命,那我就让你看到天命。”

  王导疑惑。

  王敦就道:“我让人把郭景纯请来了,你带他去见一见琅琊王吧。”

  王导瞪眼,“请?你是请还是绑?”

  王敦不在意道:“有区别吗?反正他都不乐意。”

  王导:……

  郭景纯,名叫郭璞,是晋国很有名的一个卜算师,今年三十五岁,祖籍豫州,但早些年就为避祸下江南了,现在江南江东一带名声很大。

  听说有的人为了求他的一卦,愿意给他送美人、整车的珠宝等。

  王敦本人是不相信这个的,但既然王导因为天命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改变主意,那他就让他好好看看天命。

第889章 郭璞

  郭璞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被抓,哦,不,是被请到建邺后一直很安静,既不吵也不闹,颇有名士之风。

  王敦亲自带他去见琅琊王,去之前,命他给琅琊王看命。

  郭璞看了一眼王敦手上的剑,非常顺从的答应了。

  一看到琅琊王,郭璞平静的面色就破了,他惊诧的上下打量对方,片刻后又僵硬着脖子回头看王敦,面色颇有些奇异。

  王敦冷冷地注视着他。

  郭璞就淡淡的收回目光。

  垂在袖子中的手一直在掐算,掐算完,郭璞有些不信邪,又拿出一副龟甲来卜算,半晌,他叹息一声道:“大王有天命在身。”

  王敦眼睛一亮,立即扭头去看王导,然后大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琅琊王一脸懵逼,不明白王敦兄弟在打什么哑谜。

  王敦就热情的和他介绍郭璞,“大王,这是郭景纯,乃道学术数大师。”

  琅琊王显然也听说过郭璞,闻言眼睛一亮,再思及他刚才说的天命,更是惊喜,指了旁边的位置笑道:“先生快请坐下。”

  他是天命所归,那岂不是说现在兖州的那位新帝很快就……

  琅琊王目光闪闪发亮,王敦也很兴奋,只有王导沉静的站在一旁,目光在三人间打转。

  他说的天命和王敦说的就不是一回事。

  他是综合比较后发现,似乎赵含章更适合做这个天下的君主,他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老天的馈赠。

  此时老天爷出一个赵含章,又让她逐渐掌握大权,必是因为她有用。

  本来他觉得赵含章以女子之身掌权,将来必有一番残酷的斗争,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会和苟晞一样,转移到下一个人手中。

  他认为,琅琊王就是那个很好的人。

  大晋似乎陷入了一种魔咒之中,每一个手握大权的重臣在走到皇帝身边后都会大变样。

  东海王如此,苟晞如此,赵含章也会如此吧?

  而他之所以自信琅琊王不会如此,一是因为他与琅琊王交好,相识数十年,他相信对方的为人;二则是因为王导相信他不会成为东海王,苟晞那样的人,他会一直清醒且明智的辅佐琅琊王……

  说白了,王导还是相信他自己。

  可这段时日来,琅琊王只是初尝权势顶端的滋味就已经变了。

  俩人更深度的合作以后,琅琊王发现了王导不同从前的强势,而王导也发现了琅琊王同样带有司马家特有的昏聩——一旦得势就得意忘形。

  而还在对抗匈奴和羯胡入侵的赵含章太过耀眼,耀眼到王导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如果赵含章一直这么睿智清醒,他所设想的大分裂斗争不会出现,那他现在做的一切岂不是会成为千古罪人?

  王导的确是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琅琊王也的确是为了让王氏立于不败之地,可是……这不代表他想以整个天下的混乱为代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