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3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她对拓跋猗卢道:“将军的忠心和义气刘刺史都有禀报,我与陛下也都看到了,之后陛下想要召见你,定襄还是太远了,不知将军可有想过带领族人向南定居?”

  拓跋猗卢眉目一跳,疑惑的问道:“向南?”

  赵含章笑着点头,“定襄之南,幽州,并州也都有草原,可以让拓跋部适应,这也是向南而居嘛。”

  拓跋猗卢警惕的道:“多谢将军美意,现在拓跋居于代郡挺好的,并不打算更换土地。”

  赵含章就笑道:“那便好,我会上书陛下,将代郡改为代国,封拓跋将军为代王,”

  拓跋猗卢眼睛一亮,身子前倾,目光炯炯地盯着赵含章看:“大将军果能劝说陛下改代郡为代国?”

  谁都知道,现在皇帝的意思就是赵含章的意思,拓跋猗卢这是问她要确切的答案,是不是真的会封他为代王?

  赵含章笑着点头,肯定道:“本将军从无戏言。”

  拓跋猗卢就思考起来,早在两年多前刘琨就把代郡送给了他,但那只是口头上的送而已,美其名曰让他在代郡安家,不必再劳累奔波。

  刘琨还和大晋朝廷上书,请代郡为他的食邑,不过当时东海王还在,因为代郡属于幽州,王浚不答应,旨意也就没下来。

  这两年多来,他、刘琨和王浚没少因为代郡的事打架,因为没有朝廷正式的公文,此事一直悬着,未曾有定论。

  若赵含章果真愿意将代郡改为代国,并在官方上承认他为代王,那他不是不可以替她做事的。

  念头转过,拓跋猗卢立即放下姿态,爽朗的和赵含章交谈起来,不多会儿,两个健谈的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知道赵含章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早被刘琨视为知己。

  对了,那首《天地作合》拓跋猗卢也听过,当初刘琨可是连写三封信催促他来晋阳听音乐。

  所以他目光转过刘琨,当即提议道:“大将军若不嫌弃,我们三人结拜为兄妹如何?”

  赵含章:……

  刘琨心中忐忑,正以为赵含章不会应时,她扬起灿烂的笑容,眼中尽是愉悦的星光,“好啊,只要哥哥们不嫌我就行。”

  拓跋猗卢道:“大将军英姿伟岸,能与大将军为兄妹,我们自豪不已,何来的嫌弃?”

  刘琨连连点头。

  结拜非小事,刺史府的属官和赵含章的属官亲自下去操办,一旁的明预欲言又止,但见赵含章已经应下,便只能压下疑虑。

  赵含章还特意把傅庭涵找来见证。

  属官们准备了案台和酒水,还有刀子,赵含章便身居中间,一脸严肃的跟着拓跋猗卢和刘琨跪下。

  傅庭涵:……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在成年后看到自己幼儿园以后就不再玩的结义场面了。

  这三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满腹算计,没有一个是单纯因为对方的品性而结拜的。

第916章 心眼不太好

  赵含章拜下去时,心中本来对拓跋部的考虑全部推翻,她重新弄了一个计划。

  拓跋鲜卑,要不是因为内耗,的确是一支很强大的战力,不仅王浚,乌桓和匈奴都在它手上吃过亏,用得好了,所向披靡;

  而要打压它也很容易,放任他们内耗即可。

  本来,赵含章想的就是激化他们内部的矛盾,让内耗提前,而后趁机收回代郡。

  但这一刻,她改主意了,都是契兄弟,大哥,你为什么只帮二哥,而不帮小妹呢?

  或者,侄子,来和姑姑合作吗?

  赵含章抬起头来,眼望苍天,再次拜下,嘴角忍不住微微上翘。

  她很满意今天的收获。

  拓跋猗卢也很满意,赵含章比刘琨管用,等朝廷的正式文书下来,代国就是他的了,他要将王位和国家都交给比延,能为后世子孙留下这一片基业,他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了。

  刘琨则是一脸懵的跟从拜了又拜,但他心里并没有面上那么懵,这一瞬间他想了很多,拓跋猗卢和赵含章结拜,那将来他要是和赵含章起了冲突,拓跋猗卢站哪边?

  哦,他和拓跋猗卢要是起了冲突,他可以保证赵含章会站在他这边,但拓跋猗卢……

  他们本就是因为利益而结拜,他可以保证他们起冲突时他和赵含章利益一致,却很难保证他和赵含章起冲突时,他给他的,比赵含章给他的更多呀……

  又想,他与赵含章成了结拜兄妹,知己之上更亲近了一分,他是不是可以借着这层关系驰骋海内,四处征战收复失土?

  刘琨暗想,他若能随赵含章匡扶王业,也算不辱没祖宗了吧?

  不知可否名垂千古呢?

  三人心思各异,傅庭涵觉得他们这样也挺好,没有谁吃亏,最后只有输赢。

  但明预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家主公吃亏了,三人中,主公的身份最高,此时结拜,不是他们两个占主公的便宜吗?

  于是人群散去,定下晚上大宴后,明预就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含章身后。

  赵含章回到自己的院子,正想扭头和傅庭涵说话,看到紧跟着的明预,就笑问,“先生有何话说?”、

  明预也不避讳傅庭涵,直接道:“使君和刘琨结拜,之后还如何名正言顺的收回晋阳?又和拓跋猗卢结拜,连代郡也难以收回了。”

  赵含章便看向曾越。

  曾越立即出门守着。

  待确定安全了,赵含章才安抚他道:“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数。”

  明预:“还请使君明示。”

  赵含章道:“晋阳好处理得很,这里常年战乱,越石虽有豪情壮志,却不精于战事,我可将他调往江南,或者在陛下左右也可。”

  以赵含章对刘琨的了解,只要她表现出对他的看重,他会很乐意换地方的。

  江南有琅琊王和王导王敦,正好让他们做一团斗一斗,就看谁的名气更大,更能收割名气。

  明预一想,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要主公放得下架子,愿意哄着刘琨。

  刘琨那人,说好听点是吃软不吃硬,随遇而安,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只认强者,只要上位者给出一点好处,他就恨不得掏心掏肺回报的那种;

  只可惜对下不够贤明,容不得下位者更强过自己,不然他名气这么大,早些年来投奔他的有才之士可比赵含章多多了,但他兜兜转转,就没留下几个来。

  留下的几个也没被他重用。

  明预这段时间都在悄无声息的渗透晋阳,他发现他看上的人材都特别好收买,基本上只要拿出赵含章的名号,再稍加勾引,对方就过来了。

  引来的人多了,明预对这位闻名海内的刘刺史也多了许多了解。

  从前他在苟晞身边时只会佩服刘琨这样的忠义之士,近距离接触后才能更加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尤其是短处。

  刘琨此时在明预眼中就跟没穿衣服一样,从里到外被他剥的干干净净,他以此告诫赵含章,“使君盛名不下刘越石,不要为声名所累,心胸开阔,方能收四下英杰。”

  赵含章虚心纳谏。

  明预低声问道:“那拓跋猗卢呢?”

  他道:“鲜卑外族,使君嘴上可以说对他们一般无二,但心里却不能真的一点都不戒备啊,那拓跋猗卢看着豪迈爽朗,其实心里的算计也不小。”

  “他故土在定襄,离这儿远着呢,为何愿意举族移居代郡?说什么是为了帮扶契兄弟刘琨,这话连刘琨自己都不相信,”明预道:“一个算计着晋的国土,一个算计着鲜卑的兵力,不过都是权宜之计。拓跋猗卢真就满足一郡之地?”

  “人皆有贪欲,得陇而望蜀,待他在代郡站稳脚跟,改代郡为代国,一定会想把幽州其他地方纳入代国,幽州纳完,便会看向并州了。”

  赵含章连连点头,“明先生说得有理。”

  明预:“有理您还将代郡改代国,封他为代王?”

  “他若再年轻一些,或与长子的矛盾还没那么深,我都不会这么做的。”

  明预听了一愣,“拓跋六修?他怎么了?”

  赵含章就冲明预笑道:“我属意拓跋六修为我部将。”

  她有信心收服拓跋六修,再不济,代国也会被她收回来。

  明预这才知道拓跋猗卢和其长子拓跋六修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赵含章似乎很看好拓跋六修,或者说,她会扶持拓跋六修跟他老爹斗,到最后……

  好嘛,他们前脚刚结拜被异姓兄妹,后脚他们主公就开始算计结拜大哥的性命了。

  明预瞬间安心,就这份走一步看十步的算计,他还有啥可担心的?

  明预悄悄的看向傅庭涵,该担心的是这一位吧?

  傅庭涵根本没多想,触及明预的目光还冲他友好的点点头。

  明预就低头退下,不打扰他们未婚夫妻叙话了。

  赵含章问傅庭涵:“找到矿产了吗?”

  傅庭涵点头,“确定了三处,其中有一处正在被开发,是铜矿,巧得很,家主牵涉进人贩子案中,被石勒一刀砍了脑袋,其两个儿子都被转入军营,已经刺字。”

  赵含章:“铜矿还开着?”

  傅庭涵点头,“开着,看守得很严实,我们没敢太靠近,另外两处皆是铁矿。”

第917章 穷了

  赵含章道:“我让赵宽去查那处铜矿,我看过石勒报上来的数字,虽只是个大概数据,却很庞大,我一直在想,这么多的人,他们都卖到哪里去了?”

  “那些漂亮的男孩和女孩,都被他们养在别院里,调教过后送往各处,但除他们外,还有许多人,中年男子、女子和少年人居多,根据石勒报上来的数字,起码有三千余人,这些人都去了何处?”

  赵含章怀疑在矿洞里。

  她将这个怀疑告诉赵宽。

  赵宽当即往这个方向调查,因为赵含章和刘琨结拜,他在晋阳里行事比之前范颖安置难民时还要方便点儿,他是新来的,感悟不深,但范颖却是体验过前后差距的,一时心酸不已,“使君怎么不早几日和刘刺史结拜?”

  赵宽没说话,低头看了眼从傅庭涵那里拿过来的图纸,点了当中一处道:“要查矿山,得把这里把住,不然我们前门进,他们后山出,抓不到人。”

  范颖扫了一眼后道:“这可是铜矿,我仔细打听了一下,刘刺史虽然把开采权给张家了,但每月张家都要给刘刺史一笔经营权费,所以里面未必没有刘刺史的人在。”

  查案嘛,每一个人都有嫌疑,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恶人。

  何况晋阳在刘琨治下,他们真的很难不往坏处想刘琨。

  赵宽沉吟片刻便道:“那就不从县衙里调人,从赵家军中要人。”

  范颖:“我们就带了一千亲兵,现在鲜卑族和羯族都在此,得留足够的人手保护使君。”

  “你们不是在此征兵了吗?我怎么听说有两万人之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