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4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就叹息道:“此事过后再议,当务之急是救李将军,缺什么药材只管与我说。”

  “是。”

  军医们尽力去救人。

  赵含章这才看向一同回来的刘琨,问道:“越石没受伤吧?”

  刘琨沉静的摇头,问道:“刘聪可有下落?”

  “刘聪已死。”

  刘琨瞪大了眼睛,问道:“他从哪路逃跑的?”

第945章 阳谋

  赵含章正要说话,赵二郎和谢时高高兴兴地抬着刘聪的尸首回来了。

  这是刘琨第一次见赵含章的弟弟赵永,当然了,大部分人,包括读者可能都没记住他的大名,只记得他叫赵二郎。

  但刘琨记住了,他觉得骑在马上的神气少年一点也不像是脑子有问题的,不是说他类惠帝?看着不像啊。

  赵二郎看到姐姐,立即跳下马,屁颠屁颠的跑过来,高兴的道:“阿姐,刘聪已被我枭首!”

  刘琨脸上的表情收敛,确定了,虽不似惠帝痴傻,但也没聪明到哪儿去。

  赵含章敲了一下他脑袋,“别学了一个新词就乱用,枭首乃刑罚,斩头而悬挂木上为枭首,刘皇帝尸首完整,可见你对他的礼遇,谈何枭首呢?”

  赵二郎:“阿姐,我是不是不该礼遇他?他是敌人,可谢先生让我好好对待他的尸首。”

  赵含章就叹息一声道:“虽然我们与他有杀亲之仇,但他毕竟为一国之君,既已死,便该有国君的礼仪,将他好好收殓吧。”

  赵含章又不是变态,就算再与刘聪有仇,他也算身死仇消,一切仇怨都散了,不至于拿他的尸体泄愤,何况她这儿还有不少投降过来的匈奴将士呢,就算是给他们面子,她也不会做伤人心的事。

  当初,刘聪毒杀晋帝便激起了汉人士族的反弹,就这段时间,豫州因此招揽到的有才之士多达三百余,其中不乏高才之人。

  所以赵含章不会做这种除了泄愤和满足变态心理外毫无用处的事。

  她让人给刘聪准备了一口好棺椁。

  还是现成的,她从攻下的狐奴县中找来的。

  刘乂等人见她如此礼遇刘聪,不由痛哭失声,当即跑去祭奠刘聪,并痛哭道:“阿兄早听我劝诫,何至于落到今日地步?以赵含章的心胸,必礼待你。”

  来给刘聪上香的赵含章默默将香插下,暗道:倒也不会,刘聪要是真的活着投降,她还是要找机会弄死他。

  刘聪可不是刘乂,就算是投降,那也是一身反骨,早晚是祸害。

  何况他身上还有一层皇帝的身份在,所以他死在战场上其实挺好的。

  赵含章为此连着两天夸奖赵二郎,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夸的,承诺回去就给他封个大将军当。

  这倒不是她一时兴起,而是,赵含章需要赵二郎在军中有一定的声望,这也是她让他埋伏刘骥一路的原因。

  石勒等人也猜测赵含章早猜出刘聪藏身于刘骥一路,所以才让赵二郎隐匿行踪,半道上埋伏截胡。

  石勒不好明问,但刘琨没顾虑啊,有怀疑就直接问,“含章早知刘聪会掩藏在刘骥一路军中?”

  石勒和北宫纯等人都竖起耳朵听。

  赵含章摇头笑道:“我不知,不过四路兵马,我猜测他不是藏身于刘骥军中,就藏身于刘曜军中,当然,剩下两路也有可能,不过只三成之数。”

  “刘骥和刘曜,各占四成,我若猜得准,这功劳便是二郎或者石将军所立,”赵含章笑了笑道:“所以我们两军面临的压力最大,而我属意北宫将军打东路,是因为北宫将军和千里叔合作过多次,若千里叔攻打狐奴县有问题,可以随时支援,有你们二人在,我们后方无忧。”

  北宫纯和赵驹被夸,都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杀匈奴皇帝的功绩不在他们身上,但由此布置也能看出赵含章对他们的信任。

  石勒面色也好看了许多。

  只有刘琨,一脸奇异的问道:“那我呢?”

  赵含章冲他笑了笑,问道:“二兄还记得我们打的赌吗?”

  刘琨瞬间不吭声了。

  赵含章就对赵驹和北宫纯点了点头,俩人当即起身,找了个借口告辞,顺便还带上了石勒,“早听闻石将军勇武有力,纯想与你切磋切磋。”

  石勒两次败于北宫纯之手,他是承认自己领兵指挥之能比不上北宫纯的,但论个体的武力嘛,石勒跃跃欲试,当即和北宫纯切磋去了。

  赵二郎还单纯的坐在一旁等着架子上的兔子熟,谢时找了两个借口都没能把他拉走,只能认命的自己离开。

  傅庭涵就起身和赵二郎道:“走,我带你去看稀奇的东西。”

  赵二郎知道姐夫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艰难的从滋滋冒油的兔子上移开目光,起身问道:“是什么东西?”

  傅庭涵将他拉走,“你去了就知道。”

  赵二郎一边跟他走,一边回头和赵含章道:“阿姐,兔子好了你给我留一个大腿。”

  赵含章应下。

  赵二郎恋恋不舍,“要连着胸前的那块肉。”

  赵含章嫌弃的挥手,“我给你留半只。”

  赵二郎一听,当即心满意足的跟着傅庭涵走了。

  火堆边瞬间只剩下赵含章和刘琨二人。

  刘琨坐立难安。

  赵含章就叹气道:“兄啊~~”

  刘琨立即道:“我知道,我愿赌服输,会去徐州的。”

  赵含章却不肯就此放过,和他道:“此去徐州,兄长打算带着令狐将军去吗?”

  令狐盛是他的人,刘琨当然要带着,按照惯例,晋阳军全是他的人,他就算不全部带走,其中的精锐和要紧人员他是都要带走的,毕竟这是属于他的势力。

  赵含章却劝他道:“令狐将军跟随兄长镇守晋阳多年,对晋阳很是了解,虽然匈奴国已灭,但你们都知道,天下还未完全太平,尤其代郡有鲜卑在。”

  刘琨没吭声,他才不会傻到和赵含章说什么拓跋猗卢是我们大哥,我们要相信大哥的话。

  不管是赵含章和拓跋猗卢结拜,还是他当年和拓跋猗卢结拜,都是因为利益,真正的兄弟情义有,但不是很多,至少在刘琨心里比不上晋阳和晋国;同样的,在拓跋猗卢心里,这份情义也比不上鲜卑的利益。

  大家彼此心中有数,不必要点明。

  在家国利益上,赵含章和刘琨利益一致,所以他们都知道要防备代郡,防备拓跋鲜卑。

  “所以我想请求兄长将令狐将军留在晋阳。”

  刘琨虽然自负,但是真心爱国,他沉吟片刻,还是咬咬牙割肉,“好,我将令狐盛和晋阳军都留下,只选两千人离开。”

  赵含章立即道:“兄长放心,我一定不让你像刚来晋阳时那样艰难,到时候我将季平给你,命他领两万兵马护送你去徐州,并驻扎徐州,听你调遣。”

第946章 暂时的妥协

  赵含章笑道:“季平为人沉稳,身经百战,自独领一军后赢多输少,兄长可在军事上倚仗他。”

  刘琨:……这哪里是给他军队,分明是要从他这个刺史手上分割军权,只给他地方管理权嘛。

  偏偏徐州还是琅琊王的地盘,那里的世家豪族和士绅大多听命于琅琊王,也就是说,连地方管理权他都要从琅琊王手上抢夺才行。

  刘琨幽怨的看向赵含章,很想问一问她,他脸上难道写着“我很蠢”三个字吗?

  赵含章对上他的目光,哈哈大笑起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后突然收起笑容,一脸严肃道:“兄长,我知道此去徐州不仅艰难,而且危险,王澄死于王敦之手。我让你去徐州,不是不相信你的才能,恰恰相反,我是觉得晋阳此时已相对安全,兄长再守晋阳是屈才,而且,我举目四望,满朝文武中只有兄长能在徐州站稳脚跟。”

  刘琨心潮澎湃起来,停顿了一下后问道:“含章可是有代天之意?”

  赵含章一脸严肃的摇头,“我只愿天下太平,不再起战事,并无忤逆之意。”

  刘琨就长松一口气,也严肃起来,和她道:“好,我去徐州,代你管好徐州。”

  赵含章欣喜不已,一脸钦佩的看着刘琨。

  刘琨的虚荣心得到莫大的满足,与赵含章相谈甚欢,俩人就徐州及江南的未来发展方向各自发表了一番看法。

  主要是刘琨打探赵含章是否有武力集权的意思,是否要以他为马前卒……咳咳,虽然这次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军事才能上的不足,但他认为他能够通过学习改进。

  刘琨这人吧,具体打仗不行,战略意识却还是有的,虽然很想立功,建设一番事业,但他还是暗示此时不是用兵的时机,他认为赵含章要集权,还得再等一段时间,待他们势力渗透过长江,在江南士族间有了一定话语权后再动手。

  最好的方法是和平集权,在江南士族中收买人心,最好用江南人治理江南,树立威望,这样她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赵含章连连点头,表示她短期内也不想再起兵戈,她叹息道:“北地大旱,旱灾和蝗灾波及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司州,连豫州和兖州都有部份地区受灾,若非不得已,亡国灭种之难降临,我也不会此时兴兵事,这一场仗结束,百姓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

  再打下去,便是她的名声再好,百姓为了生存,也会反了她的。

  到生死存亡之际,上位者的名声对他们来说就是天边的海市蜃楼,一点用处都没有,看着,反而会更加的愤恨。

  陷入绝境,饥饿到极处的百姓会想,赵含章为何不救他们,她既要济世,难道他们不属于世的一人吗?

  所以她需要一个江南代理人,这人的身份要高贵,明面上是中立,但又要与她有些关联,最好名声极好,极有威望,这样才能对抗琅琊王和王导,替她暂时稳固住江南。

  中原和北地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再没有比刘琨更合适的人了。

  他出身高贵,是当下的名臣之一,因为他坚守晋阳,几次出兵支援洛阳和郓城,他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士族为之倾倒,就连普通百姓也将他立为偶像(不然他怎么吸引这么多流民来晋阳?),而如今,江南多北地迁徙过去的世家士族,他们在刘琨身上会找到自己的曾经,会折服于他的品德和风雅;

  南方的士族更不要说了,刘琨的文章写得极好,他在江南文林中的名声比她还要强盛,可受欢迎了。

  就连赵含章看不上的那些奢靡习性,纨绔品质,在江南也是被人追崇的风流潇洒和阔朗大方,嗯,江南真是太适合他了。

  所以,他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甚至不太听人劝,还识人不明,赵含章都忍了,为的就是要把他放在江南这个大染缸里,让他为她守住江南这个口子,遏制住琅琊王和王导的势力发展。

  这世上就没有一颗白费的钉子,如果有,那一定是没用对地方,硬是扭下去,然后把钉子给扭废了。

  所以为了给刘琨造势,让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赵含章没有大肆宣扬他打仗输了,以及打赌输了的事,她当众赞扬了几位将军,其中就包括刘琨,认为刘琨和季平、李天和配合得很好,成功拿下刘桀,立一大功。

  刘桀可是刘聪长子,拿下他的战果仅次于刘聪。

  夸完了以后就正式颁布旨意,命刘琨为徐州刺史,督管徐州政务和军事,季平为徐州军都尉将军,听命于刘琨;

  至于晋阳,赵含章封北宫纯为并州刺史,督并州政务及军事,令狐盛等人都没动。

  也就是说,刘琨的这些将才平移成了北宫纯的下属。

  北宫纯不仅是将才,他还是个性格宽和之人,高傲和宽和两种矛盾的性格在他身上很完美的融合了,他可比刘琨能听得进劝。

  令狐盛和新上司交流了一下,对他很满意。

  只有姬澹,他不是很满意,作为幕僚,他是要跟着刘琨走的,所以他的主子还是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