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8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庆本来就犹豫,被他这一扯也就顺着他走了,只是忍不住心中嘀咕,“五伯先走了,我们要落脚何处?”

  赵繁也两眼发暗,正沉思呢,一个下仆打扮的人挤进来,高兴的道:“是庆郎君和繁郎君……”

  他躬身道:“小的喜乐,是女郎派来接引族人的。”

  他道:“女郎是半途收到族中的信,说各位郎君都带了不少东西来,女郎就派人收拾了几栋宅子给郎君们做仓库用,只是那些屋子年久失修,不好居住,所以……”

  赵繁瞬间明白,立即道:“我等知道,只要有地方放东西就好,至于我们自是去找客栈休息。”

  喜乐就笑道:“那感情好,两位郎君先请,我领你们去。”

  赵庆和赵繁就带上车队和喜乐离开。

  一行人直接往内城去,刚进内城,喜乐就掏出一串钥匙,打开一栋房子的大门让他们进。

  门里院子萧瑟,落叶被清扫过了,里面的几间房屋都开着门窗,应该是正在通风。

  他直接将钥匙取下来交给赵繁,笑道:“这宅子就暂时交给繁郎君了,里面的库房都是开着的,郎君们自用,自备钥匙就是。”

  又道:“房屋年久失修,有些屋子漏风漏雨,还请郎君留意,小心污了货物,之后再有事吩咐小的,便叫人去赵宅叫小的便可。”

  赵繁就扫了自家管事一眼。

  管事立即从怀里抓了一把铜钱给他,将他拉到一旁小声问道:“今日的事真是多谢小哥了,只是我们家郎君第一次来洛阳,不太熟悉,所以有些事想请教小哥。”

  喜乐将钱塞进袖子里,连忙道:“不敢,不敢,郎君有什么事只管问,小的只要知道,没有不答的。”

  “洛阳城门怎么有那么多人招揽生意?还有这么多商家求购东西……”

  喜乐就笑道:“朝廷回迁,女郎带回来这么多人,他们搬了新家总要布置,加上天气要冷了,也要准备新衣,不管是富豪,还是平民百姓,总要迎新年的,但货物运到洛阳需要时间,他们这一买东西,就发现洛阳城中的存货有限,所以……”

  管事眼睛大亮,“所以现在洛阳缺布匹绸缎?”

  “何止是缺布匹绸缎啊,那是什么都缺,”喜乐掰着手指笑道:“盘子碗筷,木料和摆件,甚至还有锅铲盆桶,那是样样都缺,就这一个月,工部因为做这些东西卖就赚了不少钱。”

  管事就又抓了一把铜钱给他,笑道:“多谢小哥,我家郎君还想上门拜见三娘,但不知三娘可有空见?”

  喜乐来之前就得了听荷姑娘的叮嘱,因此不慌不忙的道:“近日女郎是有些忙,但族人来访,女郎说什么都会抽出空来见的。”

  其实,要不是这次来的族人太多,带的货物和人口又多,赵宅不够大,不然她是很乐意和族人们亲近亲近的。

第1020章 小民生活的改变

  因为管事给的钱多,喜乐还友情提醒了一下,“这屋子住些看守的护卫还行,主子们却是不好住在这里的,又霉又破,今日进城的人多,郎君们要住好的客栈,最好现在就去预定。除了客栈外,城中也有些人家愿意将房屋外租,不过具体谁家租房子得去县衙的牙行问了。”

  管事表示明白,送走喜乐,他立即回来找赵繁和赵庆禀报。

  赵繁他们已经把这宅子看了一遍,不是很大,但放他们带来的货物是绰绰有余,还有他们带来的牲畜马车等都可以放在这里。

  赵繁和赵庆只带走几个护卫和管事,其余人留在这里看守货物。

  赵氏的族人赵含章都做了安排,洛阳城中空置的房子多,住人是不好住的,但可以当仓库使。

  因为她这一举动,帮忙分担了压力,不至于有大量车队堵在大街上无处可去。

  洛阳城中的百姓也不傻,当即有胆子大的跑去圈了几块地给商旅们停车放货物,他们只收些租金。

  商旅们很不想同意的,因为这里没遮没挡,不仅安全系数不高,万一下雨……

  青年们就骄傲的道:“几位放心,这一片是我们罩着的,安全必定没问题,下雨?这时节,洛阳怎么会下雨?所以你们放一百个心吧。”

  见他们还迟疑,就道:“这洛阳城中仓库有限,除了一些大商铺有仓库,现在谁弄这个?且你们租用仓库也贵,我们这一片地,一天就五十文钱,你们货物存在这儿十天才五百文,够划算的了。”

  商旅们这才被说服,掏钱租地。

  洛阳城的百姓看他们都有车有货,也很欢迎他们,立即收拾出家中多余的房间来,就是没有多余的,挤一挤也要挤出一间来,然后热情的将他们迎进家门,把腾出来的房间租给他们。

  大部分人家还会负责他们的饮食,从点到面,从而包下他们整个车队伙计的伙食,每天光做饭就能赚不少钱呢。

  不比青壮男人们出去做工差。

  家里的孩子也全都用起来,他们跑到城门口去负责给客商们引路,介绍住宿等,一趟下来也能赚五六文,够一天的伙食了。

  小孩们赚钱赚得快乐,就不想去上学了。

  “阿娘,城外还有好多人呢,我听守城门的衙役说,大将军特令,今夜不闭城门,直等城外的车队全部进城。”所以小孩也想去熬夜,“我明天也不上学了吧,我觉得我一天能跑十趟,一趟赚五文钱,十趟就是五十文了。”

  他不仅明天不想上学,后天也不想上,“现在来洛阳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最机伶,他们都抢不过我,不如我就不上学了,每天去城门口帮人引路吧,我最少一天都能跑八趟,赚的钱比大人还多。”

  他娘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开始转着脑袋找棍子了,等他说完就棍子到手,直接拉住人胳膊就往屁股上抽,“不上学!我叫你不上学,叫你不上学……”

  男孩跳着脚躲避,但棍子总能精准的落在屁股上,他不由哇哇大哭。

  他娘也哭,丢下棍子用手揍他屁股,“这是女郎给你们的恩德,从前你就是想上学家里还供不起呢,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不花钱便可读书识字,你竟然还想不去?”

  “去城门口给人引客你能做几年?你现在是孩子他们才用你,过两年你长大了,谁还愿意让你引路?”他娘拍着他的屁股道:“不省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知道轻重。”

  男孩一抽一抽的哭,道:“可妹妹明年也要进学堂,阿娘太辛苦了。”

  他娘一听,脸色和缓下来,温和的道:“放心,女郎在城中新开了织坊,到时候我可以接织坊的短工做,加上种地,养得起你们。”

  她撩起他的衣服在他脸上一抹,把眼泪鼻涕都擦干净,嫌弃的瞥了一眼后丢开手,道:“你好好读书,三年以后你要是能考到中学里去,将来便是不能进太学读书考官,也可以去县衙考试做个小吏。前两天开会,里正就说了,凡字写得好和算学好的都可以去县衙考试,最次也能当个书记员。”

  她越说越振奋,看看儿子,又看看女儿,展望道:“你素来顽皮,与人打架从不吃亏,等明年你们学堂增加武课,你也要好好学,学好了,就算你读书差一点也可以去考衙役,你妹妹像我,又比你聪明,说不定她读书比你厉害,等她读完三年蒙学,我就送她去读中学,到时候去招贤考,说不得将来也能到女郎身边当官呢。”

  因为赵含章身边的女官不少,大晋如今光女刺史就出了两个呢,所以现在家中有女儿的,也都生了些期盼,特别是看得出聪颖的,更是被寄予厚望。

  赵含章的学堂一开始算私学,主要作招容安抚孤儿的,也是因为孤儿无依无靠,养下他们,过个几年就可以用起来,他们绝大部分都对她忠心耿耿。

  后来,她将学堂归为官学,除了孤儿外,其余适龄儿童都可免费入学启蒙三年。

  哦,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算适龄。

  年纪更大的,若想要学认字,那还有军队和工坊里的讲学堂,成为她的士兵和工人就可以。

  不过这个法规是去年中发布的,后来就开始战乱,地方虽然继续治理,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战事上,因此这条法规执行的并不严格。

  这家是因为母亲开明,知道读书的好处,所以法规一出,里正一招呼,她立即就牵着她适龄的儿子去学堂启蒙了。

  她的邻居们却是大多把孩子拘在家里,没有送去学堂。

  有的人是担心,“这天下岂有掉馅饼的事?”

  “读书是士族才能做的事,我们这等人怎配读书?”他们怀疑衙门的官是想把他们骗进学堂,然后再让他们交钱,到时候只怕要倾家荡产才能还得起学费了。

  “放屁,这学堂是女郎开的,女郎知道吗?她在豫州的时候就开办学堂,收留孤儿,教他们读书学本事,怎会骗人?”

第1021章 小民的快乐

  “那是因为他们是孤儿,学成以后要给大将军卖命的,我们家孩子又不是孤儿。”

  “我还想他们是孤儿呢,从前我就想把孩子丢到学堂门口假装是孤儿,好让他们读书学本事去。”一人道:“那可是大将军亲开的学堂,将来他们学好了就能为将军效命,不比我们土里刨食,颠沛流离强?”

  跟着赵含章,就是再发生战争,活命的机会也比跟着他们强。

  所以法规一出来,他也是立即把孩子送去学堂的那一拨人。

  可更多的人是为了让孩子给家里干活,所以拘着他们不许去学堂。

  别看孩子们小,其实能做不少事的,三岁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两句的比比皆是,却可以拉到地里去拔草,五岁就可以下地插秧,撒麦种,菜种和捉虫……

  更大一点儿就可以拿锄头了。

  农活很琐碎,却需要大量的人力。

  他们分到了地,每年都有赋税要缴纳,不努力不行。

  而洛阳城十户里有六户是孤儿寡母和老人带着孩子,没有青壮,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田间。

  赵含章也知道这一点,她也很头疼,且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人力的问题,她也不能给他们弄个机械出来分担劳动。

  赵含章连连叹息,从水磨坊出来往回走时就放慢了马速,晃悠悠的往京城去。

  此时夕阳已经落下,城门口开始点起大火堆,大家继续排队查验进城。

  因为分了六组,速度很快,奈何他们带来的货物太多,需要清点核算的也多,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和车队堵在外面。

  知道今夜不闭城门,有机伶的百姓就在家做了饼子和馒头包子等,问过守门的将士,知道他们出去还能进来以后,立即挑着东西屁颠屁颠的出去,就沿着队伍往下叫卖。

  现在留下的都是管事和伙计护卫,他们的东家早进城去了。

  但管事伙计护卫们也有口腹之欲,没有的时候自然愿意啃干粮,现在货郎挑开了一角布,竹筐里的热气腾的一下冲出来,在黄昏的余光下袅袅升起,然后香味随着烟气散开,争先恐后的朝着他们鼻子里钻。

  伙计们的肚子不由的咕噜咕噜叫起来,正就着最后一点光亮填写入城资料的管事也不由的循着味看过来。

  他看了一眼前面的队伍,估摸还有半个时辰才到他们,于是把资料一卷,收好以后背着手走过去,问道:“这包子怎么卖?”

  货郎弯着腰道:“这些没馅的三文钱两个,有陷的两文钱一个。”

  “什么馅料?”

  “芥菜猪肉馅和白菜猪肉馅。”

  管事一听扬眉,问道:“肉多吗?”

  货郎便笑道:“不多,但油水足,我们家包包子的肉全是肥的,就沾了一点点瘦,这一剁开,您肯定吃不到一丁瘦肉。”

  管事一听,当即道:“给我们来二十八个没馅的包子,再来三十个有馅的。”

  他们家算上他一起,留在这里的有二十八人。

  管事扭头对伙计护卫们道:“分开来,一人两个包子,取了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守着,把东西看好了,等东家出手,自有我们的好日子。”

  伙计护卫们高兴的应下,分组上前来排队。

  货郎很高兴的掀开布帘子给他们拿包子,当然没东西装了,一人手里塞一个没馅的包子,一个有馅的,等最后剩下一个没馅的和三个有馅的,管事自己拿了。

  货郎用一张叶子给他包起来,还不动声色的往里多放了一个肉馅包子。

  管事对此很满意,数出两文钱给他,然后又给他一串钱,笑道:“你看看数可对吗?”

  货郎嘿嘿一笑,他哪里算得出来?于是扭头冲远处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一个半大少年就跑了过来。

  货郎道:“小留,这位管事要了二十八个素包子,三十个馅包子。”

  少年在他话音才落下便道:“一百零二文。”

  货郎就把那串钱给他看。